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 番外第100章 阳奉阴违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番外第100章 阳奉阴违

作者:古月墨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09:37:04 来源:小说旗

咸丰八年二月,安庆内军械所的蒸汽锤击声比往日急促三分。曾国藩盯着新制的「分差算筹」,竹骨上的铜制齿轮咬合细密,刻度间填着江南蜂蜡——这是仿造洋人「差分机」的第五次尝试。「中堂,」幕僚递来密报,「淮军已在上海设局,用洋人造『蒸汽计算器』算弹道。」曾国藩捋须不语,指尖抚过算筹背面的「雪竹」暗纹——那是为掩人耳目刻的竹叶,底下藏着十二道齿轮参数,尾端「正」字微印浅得几乎看不见。

同日未时,上海淮军大营的「自强算局」内,李鸿章用「蒸汽计算器」拨出涡河弯道的曲率数值。这台铁制方匣由江南匠人拆解西洋座钟制成,曲柄每转一圈,齿轮便吐出一张纸带,上面印着用「横纵线法」算出的弹道轨迹。「比楚勇的竹制算筹快十倍,」他对幕僚笑道,「可惜蒸汽机要烧洋煤。」话音未落,算局角落的铜炉因缺煤熄火,匠人不得不改用松脂驱动,纸带输出速度立时慢了三成。铜炉上的「正」字火印被熏得发黑,恰似朝廷对算学的掌控在技术困境中褪色。

卯时三刻,闽浙算学馆的晨雾里,左宗棠的「斑竹算尺」与洋人「比例规」并排放置。他盯着匠人用「水砣找平法」校准蒸汽机床,忽然踢翻碍事的「正」字火印木箱:「朝廷要算具刻『正』字,咱就刻在底座!」匠人领命将「正」字凿进机床基座,却在侧面刻上不易察觉的「闽」字暗纹。左宗棠抚摸着新到的「对数表」译本——这是用景德镇瓷器从洋商处换的,纸页间还夹着南洋「算盘改良图」,边缘隐约可见被磨去的「正」字痕迹。

辰时,紫禁城的「算学正心局」接到密折:「湘军『分差算筹』、淮军『蒸汽计算器』皆用洋人算法,刻纹多有违制。」肃顺望着案头的「正心算珠」,忽然想起闽浙送来的算学馆图册——左宗棠竟在「正」字火印旁刻了「潮」字,美其名曰「正潮算理」。他冷笑着批复:「准用西法,但算具尾端须加『正』字微刻,违者以通敌论。」朱笔落下时,墨点溅在「正」字火印上,宛如一滴血渍。

巳时三刻,闽浙算学馆的蒸汽锤重新轰鸣。左宗棠用「望筒」观测闽江潮水,算尺在掌心划出抛物线——这次用的是洋人「三角法」,却套上《海岛算经》的壳子。「老周,」他将刻着「正」字微印的算筹抛给匠人,「把『正』字刻在竹节里,别碍着算纹。」匠人会意,将「正」字藏进第七道竹节,表面刻上「七星伴月」图,算纹从星芒间穿过,精准如常。竹节间的「正」字与算纹形成奇特的共生,恰似朝廷威权与民间智慧的微妙平衡。

申时,淮军「蒸汽计算器」突然卡壳。匠人拆开方匣,发现齿轮间卡着半枚「正」字微刻——那是朝廷密令强制加刻的。李鸿章望着停滞的纸带,想起肃顺的「算具尾端须加正字」指令,忽然笑道:「把『正』字刻成蒸汽孔形状。」匠人依言将微刻凿成圆孔,蒸汽喷出时带动齿轮加速,竟比之前快了半息。「正」字孔洞喷出的白雾在阳光下折射,宛如朝廷烙印在技术浪潮中蒸腾成虚无。

亥时,闽浙算学馆的窑炉里,左宗棠将「正」字微刻算筹投入火中。「算理在算纹,不在刻痕,」他对围炉的匠人说,「当年林则徐烧鸦片,今天咱们烧『正』字——都为争口气。」火焰舔舐竹节,「正」字微刻蜷曲成灰,露出底下完整的算纹。老匠人将烧剩的算筹浸入江水,冷却后竟比之前更坚硬,算纹在月光下泛着青芒,仿佛在诉说:真正的算理,从不依赖刻痕。

五更天,安庆传来急报:朝廷派专员查验湘军算具。曾国藩早有准备,将「分差算筹」的齿轮参数改为《九章算术》算法,「正」字微刻嵌在「粟米之法」的刻度间,浑然一体。查验官对着算筹端详半日,终因算纹合规离去。曾国藩望着案头未改参数的「真算筹」,想起左宗棠在闽浙的密信:「朝廷要面子,咱们要里子,算理通了,刻什么纹都是虚的。」算筹尾端的「正」字微印在烛火下忽明忽暗,像极了朝廷摇摇欲坠的威权。

卯时,闽江潮头。左宗棠的「潮字算筹」随波漂向大海,筹身「正」字灰痕与潮汐曲线交织,宛如一条逆流而上的鱼。远处淮军蒸汽船的烟囱冒出黑烟,船首「正」字火印被改装成蒸汽喷嘴,喷出的水雾在阳光下映出彩虹——那是算具刻纹与洋人棱镜共同造就的奇观。肃顺在京中接到闽浙算学馆的「正字算筹」样本时,发现微刻周围竟布满算纹,如同蛛网缚住猎物,忽然打了个寒颤——他终于明白,朝廷能刻在算具上的「正」字,终究困不住在江海间奔涌的算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