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 第32章 高原治理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第32章 高原治理

作者:古月墨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09:37:04 来源:小说旗

紫禁城保和殿内,班禅六世的鎏金座轿刚落,嘉庆帝已捧着《西藏民生黄册》迎出,明黄缎面的册页上,乾隆朝以来的汉藏贸易数据清晰在目。“班禅额尔德尼远来,朕欲与共商边贸之策,以利藏地民生。”他亲手翻开册页,用朱笔点着“年需茶叶一百二十万斤”的记录,“今拟分双轨互市,前百万斤循茶马旧制,余二十万斤听商民以银钱交易,如何?”

班禅六世接过黄册,见每笔贸易记录皆附“打箭炉通关文牒”抄件,茶叶重量、成色、运输损耗等数据俱全。“皇上以数治商,既保茶马古道旧谊,又顺银钱流通新势。”他指着“马匹年产量八万匹”的注记,“藏地马帮若以银购茶,可多换内地铁器,于牧民生计大善。”

养心殿西暖阁,嘉庆帝展开《西藏贸易舆图》,雅鲁藏布江流域的“茶叶需求区”与青海、四川的“产茶地”用红线相连,每段路线旁注“骡马驮载量”“雨雪停程日”。“乾隆朝茶马司易马,每百斤茶换马一匹,”他用算珠摆出比例,“今银购之茶,价较旧制低一成,藏民可得实惠,汉商亦无亏损。”

班禅六世注意到图中“寺院庄园”与“民地”的赋税注记:寺院占藏地三成草场,却仅纳一成赋税。嘉庆帝取出《西藏赋役黄册》:“朕非增寺院之赋,乃求均平。”册中记着“**、班禅属寺,每十顷草场纳马一匹;民间每十五顷纳马一匹”,“此等差赋,既尊宗教,又护民力——寺院多出之马,可补边军,亦利藏地安定。”

忽有驻藏大臣快马递来《西藏粮价折》,显示前藏青稞价较去年涨两成。嘉庆帝指着折中“寺院仓廪”一栏:“朕欲在拉萨设‘粮价公所’,每月公示市价,寺仓出粮不得高于市价一成。”他翻开《内地常平仓事例》,“如甘肃、陕西,皆以官仓平抑粮价,藏地亦可仿行,防奸商囤积。”

班禅六世望着案头的“藏汉贸易数据卷”,汉商入藏路线、货物清单、关税记录无不详尽。“皇上治藏,于商道设‘数据房’,于税关立‘丈量尺’,”他赞叹道,“昔年廓尔喀之乱,皆因贸易争端,今数据明晰,商民无欺,边患自消。”

嘉庆帝命人取来《西藏善后经济草案》,每一条款皆附数据说明:“‘茶马互市新例’附历年易马数与银价对比;‘商上赋税则例’附寺院与民户的草场、赋税比例。”他特别指出“民生岁报”的设计:“今后西藏每年报来茶叶、马匹、青稞数目,朕必亲自校勘,让两地商民,同算一本账。”

是夜,班禅六世在西黄寺翻阅《西藏商路纪略》,见“打箭炉互市”部分详细记录着“汉商入藏需持‘数据文牒’,注明货物种类、数量、纳税额”,甚至每包茶叶的封装规格都有规定。“大清皇上治边,非凭兵威,乃以算珠为秤,以黄册为绳,”他对随行商官道,“如此,藏地茶马可通,银钱可流,民生可安。”

嘉庆帝在养心殿核对《西藏关税表》,见“羊毛、硼砂等藏货入关税率”较乾隆朝降低两成,“此乃以利引商,以商便民。”他想起和珅私账中“西藏朝贡”的虚冒条目,如今用数据透明化贸易,正是要让边贸利润惠及百姓,而非中饱私囊。

雪停月升时,保和殿的“藏汉贸易碑”已刻成,正面用汉藏文刻着双轨互市的具体数目,背面凿刻着“寺院赋税等差”的详细规定。嘉庆帝亲手在碑额描金,“利通藏汉”四个大字下,隐隐可见算珠与转经筒的暗纹——这是他特意设计的符号,让经济治理与民生福祉在此处浑然一体。

班禅六世离京那日,嘉庆帝将《西藏民生黄册》副本赠予,册尾新添的“嘉庆五年贸易新规”页上,汉藏贸易的算珠图旁,盖着“皇帝之宝”与“班禅之印”的骑缝章。当鎏金座轿消失在长安街尽头,嘉庆帝知道,这场以数据为绳的经济治理,已将中央与西藏的商路,牢牢系在了一本本可查可验的黄册上,系在了一颗颗公平计算的算珠上——正如雅鲁藏布江的流水,在数据的导引下,终将润泽两岸的民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