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 番外第49章 议论科举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番外第49章 议论科举

作者:古月墨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09:37:04 来源:小说旗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仲秋,颐和园勤政殿的鎏金算筹香炉飘出龙脑香,光绪将《算理科举改制奏疏》推过黄梨木案,朱批「准奏」二字墨迹未干,便见慈禧的翡翠护甲叩响《技工户籍条例》:「皇帝可曾想过,算理兵若读四书五经,谁来校准抗磁砂炉温?」

殿外的算理学院方向,三百名匠人正在演练「算筹操典」,竹筹敲击声与蒸汽钟的报时共振,在昆明湖激起细密的涟漪。光绪望着窗外的匠人方阵:「皇额娘可知,英国公使昨日说,清国匠人是『移动的计算工厂』?若将算理纳入科举,必能——」

「必能让天下士人弃笔从筹?」慈禧截断话头,护甲划过奏疏里的「士人转技工可免试」条款,「当年林则徐禁鸦片,你想禁的是人心;如今算理禁的是蒙昧,可这天下棋盘,总得有人执黑子,有人执白子。」她命李莲英捧来《算理学院密档》,扉页贴着南洋水师的《技工拒考请愿书》:「十万匠人联名拒入科举,你看看他们写的:『算筹丈量天地,不量八股文章』。」

光绪接过密档,见末尾附着手工业行会的印信,其中「铁锚堂」的云雷纹戳记尤其醒目。当年,正是铁锚堂匠人在长崎船厂埋下抗磁砂干扰装置,如今他们的子弟却在算理学堂专攻「舰船磁引信破解」,从未翻开过《论语》。

「不是所有火种都要放进官窑烧制,」慈禧的声音柔和下来,指向勤政殿角落的蒸汽算盘,「你看这算珠,铜芯竹胎方能精准承重。若将匠人户籍与科举混为一谈,怕是要学西方的议会乱党,让工匠与士大夫争庙堂之位。」她忽然展袖露出腕间的「忠孝纹」银镯,那是神机营匠人敬献的寿礼,镯身刻着《匠人七诫》而非儒家经典。

殿外传来算理兵的番号声,光绪看见队列中有人佩戴「科举无用」的臂章。他想起前日在算理学堂,有匠人弟子竟能背诵《几何原本》却不识「之乎者也」,但拆解蒸汽机的速度比洋技师快三倍。「或许皇额娘是对的,」他轻声道,「算理文明当有自己的传承之道。」

慈禧凝视着儿子的侧脸,将密旨递给李莲英:「传旨算理学院,设立『天工科』特考,凡通过蒸汽钟校准、抗磁砂冶炼等实操者,可获『算理举人』头衔,与科举功名分庭抗礼。」她顿了顿,「但记住,技工终究是技工,莫让他们生出坐而论道的念头。」

是夜,光绪在瀛台挑灯批注《算理战策》,见书中夹着小顺偷偷塞来的《匠人舆情简报》:民间作坊流传「算筹一响,黄金万两」的歌谣,江南织匠用提花机织出算筹纹样的贡品,甚至有秀才弃考加入算理学堂。他摸出袖口的算筹,筹身「忠孝」二字被掌心焐得发亮,突然领悟慈禧的深意——不是否定算理入仕,而是要为匠人打造独立于科举的价值体系。

次日早朝,光绪宣布设立「天工科」的旨意,却在《上谕》中刻意强调「与科举并行」的表述。当算理学院的蒸汽钟为首批「算理举人」敲响时,光绪注意到钟体新刻的铭文:「匠以器用世,士以道传心」——那是慈禧暗中命匠人刻下的警示。

颐和园的竹林里,小顺望着光绪远去的背影,摸出袖中另一道密旨:「天工科考生永不许入翰林院」。竹风拂过他腰间的算筹,刻纹与科举考生的玉佩发出不同频率的轻响,恰似两个平行世界的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各自闪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