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 番外第37章 袁氏称帝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番外第37章 袁氏称帝

作者:古月墨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09:37:04 来源:小说旗

凌晨三点,新华宫机械织锦坊内,袁世凯的龙袍在蒸汽织锦机上泛着诡异的幽蓝——这不是祥瑞之光,而是南京匠人故意掺入的抗磁竹炭粉在夜灯下的反光。首席织工王富贵用算筹敲了敲齿轮,第48号锭子又卡住了金线,露出里面缠绕的《民报》残页。「洪宪皇帝要金线织就的天命,」他往齿轮缝隙里塞了团废蚕丝,「咱们偏让《天演论》的字码爬上龙鳞。」

袁世凯在试衣镜前转动肥胖的身躯,德国西门子磁导仪投射出的全息龙纹在他腰间打了个结,活像条被踩扁的蚯蚓。「陛下的腰围又涨了两寸,」裁缝孙三用镀银算筹量尺寸,算筹底部刻着「筹安会」三个字,却被他用金粉涂成「长安」——那是他老家被北洋军烧毁的村庄名。段芝贵捧着「中华帝国国旗」闯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上的齿轮图案歪歪扭扭,左上角的金色太阳纹里,竟藏着用缝纫机刻的「袁氏私产」密文。「英国公使说这旗比前清龙旗更有蒸汽美学,」段芝贵的鼻头上沾着金粉,「尤其是这齿轮,比伦敦的大本钟还精致!」

1915年12月23日凌晨,袁世凯乘坐的「龙御蒸汽辇」在**广场抛锚。二十八名北洋技工趴在镀金底盘下敲打齿轮,从里面掉出三只死老鼠——它们的爪子上还缠着「还我河山」的纸条。负责蒸汽系统的德国技师施密特满头大汗:「龙御辇的共振腔被竹炭粉堵塞,这东西……像是从云南抗磁竹林来的。」袁世凯的脸在蒸汽中忽明忽暗,龙袍上的金线因抗磁干扰蜷曲成「亡」字。他强作镇定地挥手:「祭天要紧,换备用辇!」所谓「备用辇」不过是辆涂了金漆的福特t型车,排气管喷出的黑烟在天坛上空写成「袁」字,又被北风吹散成「猿」。

登基大典上,太和殿外的北洋军磁导炮群鸣放21响礼炮,却有七枚炮弹因共振腔生锈炸膛,碎片划破了「洪宪」年号的蒸汽灯箱。袁世凯站在太和殿台阶上,耳边响起的不是山呼万岁,而是震耳欲聋的耳鸣——他佩戴的「西门子10型耳塞」里,填充的竟是北洋官僚克扣的木屑。「吾皇万岁……」文武百官的三呼被扩音器扭曲成高频尖叫,突然,所有蒸汽灯同时熄灭,黑暗中传来算筹敲击声,那节奏正是《马赛曲》的变调。

盲眼匠人李阿满趴在南京运来的老织锦机前,算筹敲击节奏比在昆明时快了一倍。三十架织机同时运作,抗磁竹炭与废报纸在经纬间织出「共和」暗纹,每寸布都夹着武昌起义时的子弹壳碎片。「袁大头要在龙袍上织二十四节气,」工头王有福往齿轮里掺沙子,「咱们就把被废除的《临时约法》的条文拆成像素点,让他穿着宪法裸奔!」李阿满突然停住算筹,用拐杖敲了敲织锦:「把紫禁城的琉璃瓦磨成粉,掺进竹炭里。」他扯下脖子上的「洪宪」耳塞——那是用袁世凯登基诏书的废纸做的,「当年用这招骗过北洋的磁导雷达,现在一样能让他的龙椅变成噪音放大器。」

当袁世凯在《洪宪帝制诏书》上盖下「中华帝国之玺」时,北京街头的蒸汽钟突然集体敲响《将军令》变调。远处传来隆隆声,不是礼炮,而是全国各地的织锦坊同时启动蒸汽织机的轰鸣。袁世凯摸着发痒的龙袍,突然听见龙鳞下传来细密的敲击声——那不是祥瑞,而是四万万算筹在编织他的墓志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