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 第13章 漕运弊案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第13章 漕运弊案

作者:古月墨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09:37:04 来源:小说旗

五月二十,运河的晨雾还未散尽,淮阴闸口已聚满漕船。林则徐的官船刚靠岸,便听见闸官的呵斥声:“船货不满百石,也敢走官闸?留下三成货,换条生路!”他捏紧手中的《漕运弊案册》,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册中记着闸官勒索占漕运成本两成七,比乾隆朝多出一成五。

“林大人,这是近三年的‘闸规’记录,”淮安知府递上账册,墨字间夹着几张泛黄的银票,“每闸必索‘水脚银’,少则十两,多则半船货……”

“啪!”林则徐的旱烟杆砸在舱板上,惊飞水面的白鹭。他望向李煌带来的二十个数据房吏员,他们正用新制的“密纹火漆印牒”核对货单。这些印牒分三联,商民、闸官、数据房各执其一,火漆纹路由陈阿福设计,形似运河水波纹,伪造者斩。

“开闸!”闸官的铜锣刚响,李煌已带着算学吏冲上前,火漆印牒在阳光下闪烁:“按《漕运时效条例》,通关限时两时辰,每超一刻,闸官罚俸半两。”他展开《闸口勒索分布图》,红色闸口多集中在和珅旧党辖区,“乾隆六十年前,通关不过半日,如今却要三日——这多出的两日,都是闸官的‘规矩’。”

闸官的铜锣“当啷”落地,望着印牒上的火漆纹,想起去年因勒索被充军的同僚。商船上的王老板趁机递上货单,火漆印下的“免税三成”格外醒目——这是数据房按“民生安全度”评级给流民区商船的优惠。

“林大人,”李煌呈上《漕运成本对比表》,“用印牒通关,每船可省银二十两,运河年货运量预计增两成。”他指向远处正在绘制的“漕运热力图”,蓝色畅通区与红色梗阻区泾渭分明,“数据房已算清,淮阴闸一年勒索二十七万两,够修三十里运河堤坝。”

林则徐的目光落在“滚单法”条目上,这种将漕运路线细分到保甲的查弊法,正是他在湖北试用的。此刻结合数据房的印牒,竟让闸官的勒索无懈可击。“好个‘数据治漕’,”他轻抚长髯,“算盘拨出的不是数字,是运河的血脉。”

午后,当第五十艘商船凭牒快速通关,老闸官忽然跪在林则徐面前:“大人,小的也是被上司逼的……”他掏出一本血账,记着每年孝敬和珅党羽的数目。李煌接过时,发现账册最后一页画着算盘图案——这是老闸官偷偷学的计数法,却一直用错。

“带回去教他算盘,”嘉庆帝的朱批突然在脑海中浮现,李煌对算学吏说,“漕运祛弊,先要让闸官懂算盘——懂了,便知勒索是死路。”

暮色漫进运河时,王老板的商船已行出十里。他摸着印牒上的火漆纹,想起从前被勒索时的绝望,如今却能凭一张薄纸畅行无阻。“伙计,”他指着船头的“数据房”彩旗,“以后装货按印牒尺寸,别让算学吏挑出错——他们的算盘,比御史的参劾还厉害。”

当夜,林则徐在官船召开漕运会议,李煌用算盘摆出运河模型:“每闸设‘时效沙漏’,限时两时辰,沙漏一倒,闸官的顶戴就悬在算盘上。”他忽然想起陈阿福改良的“密纹火漆”,遇水不化,遇火显纹,正是针对运河潮湿环境设计。

淮安知府望着模型上的“漕运提速图”,忽然发现红色梗阻区正在缩小:“李大人,这算盘比我的尚方宝剑还管用。”李煌却摇头:“算盘不管用,管用的是皇上让每笔勒索都见光——就像运河的水,浑浊时藏污纳垢,清亮时照见鱼虾。”

三日后,北京传来上谕:“漕运通关限时,永为定制。”数据房的吏员们在《漕运改革日志》上记下:“淮阴闸勒索案减七成,通关效率增三倍。”嘉庆帝看着奏报,忽然对身旁的章佳氏说:“当年大禹治水靠疏导,如今治漕靠算盘——都是让天下活水畅通的道。”

这一晚,运河的浪花拍打着堤岸,老闸官在数据房吏员的指导下,第一次用算盘算出自己的俸银。他望着算盘上的刻度,忽然明白:算盘不是用来勒索的工具,是让每个闸官都能清白立身的秤杆。

漕闸的灯笼次第亮起,火漆印牒在夜航船的船头闪烁,像一串流动的星辰。李煌站在船头,望着远处的漕运热力图,蓝色正在吞噬红色——那是算盘织就的通途,让运河的漕粮,终于能顺着数据的河道,流向该去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