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谋谋天下 > 第4章 侠士(二)

大谋谋天下 第4章 侠士(二)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12:41:44 来源:小说旗

从内心身份认同上来看,当时的侠士确实往往看不起平民。虽然他们自身如同流浪狗一般,身无分文,到哪儿都靠持一把剑讨要食物,但在小老百姓面前,他们仍然摆出一副高高在上、冷漠而又莫测高深的样子。他们认为自己拥有武艺和侠义精神,是与众不同的存在,因此对普通百姓有一种优越感。这种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他们与平民之间的隔阂和矛盾,使得他们在民间的形象和评价更加复杂化。

一柄剑在当时确实成为了侠士们身份的象征,它代表着武艺、勇气和侠义精神。在那个时代,剑不仅仅是一种武器,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标志。侠士们腰佩长剑,彰显出他们的贵族气质和与众不同的身份。正如屈原在诗中所描述的那样,“腰悬长剑之陆离兮,峨冠而博带”,这种装束在当时无疑是非常引人注目的,足以让小老百姓感到敬畏和害怕。他们通过这种独特的打扮,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和高人一等,从而在社会中树立起自己的威望和形象。

刘邦原本是穷人老百姓出身,按照当时的规矩,他是没有资格戴冠的。但他生性不安分,不愿受制于人,于是自己用篾条编了个冠来戴,这种行为在当时确实有些离经叛道,一时之间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不过,这也反映出刘邦不甘平庸、勇于突破的性格特点,为他日后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侠士们虽然出身贵族,但他们也深知平民百姓是衣养他们的人,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会去欺压平民。一方面,平民百姓为他们提供了生活所需,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另一方面,欺压平民会败坏他们自己的名声,使他们成为被别人行侠仗义而斗杀铲除的对象。因此,侠士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去为非作歹,欺凌弱小。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的侠士还多少保留了一些可爱之处,他们虽然行事有些鲁莽和偏激,但也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懂得感恩和回报,体现了一种质朴和率真的品质。

墨家与其他侠客团体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严格的组织架构和纪律规范。墨家有着明确的组织体系和等级制度,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形成了一个高度团结和协作的集体。他们遵循墨子的教诲,以“兼爱”“非攻”为宗旨,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阻止战争的发生。墨家成员绝不会参与拿钱做事的事情,他们行侠仗义是出于内心的信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不是为了金钱或其他利益。

墨家在招收弟子时也非常严格,从不招收贵族子弟,而是清一色的农家子弟。这些农家子弟吃苦耐劳,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能够绝对服从命令且敢于赴死。经过墨家严格的训练和培养,他们成为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极强的特战队。因此,墨家所到之处,即便是诸侯拥有再多的军队,也会感到惶恐不安,墨家那强大的气势足以让千军万马产生出一种根本挡不住的错觉,震慑住敌人的军心。

然而,墨家在选择人才时过于苛刻,对弟子的要求极高,这使得墨家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墨家逐渐势微,到战国后期,基本上已经见不到墨家的踪影了。据历史记载,墨家的“巨子”(相当于舵爷)只传了两代,但实际上肯定不止。只是到了后期,墨家已经形不成太大的影响力了,因此不为人们所熟知。

所以,历史上将侠士潜在地归到墨家是不准确的。侠客的绝大多数是贵族后裔,他们出身贵族,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背景,但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和权力,成为了“失业贵族”。这些人虽然有志于行侠仗义,但由于墨家严格的招收标准和组织纪律,他们很难真正进入墨家的门派,因此只能以个人的身份在民间活动,成为独立的侠士。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庶出的贵族子弟面临着三条主要的出路可供选择。

其一便是投身军旅,成为一名军人。要知道,在那个战火纷飞、诸侯纷争的时代,战场之上充满了无限的机遇与挑战。只要在战争中能够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那便能够获得封地。那片属于自己的封地,不仅仅是土地的赏赐,更是权力、地位以及财富的象征。在封地上,他们可以组建自己的势力,按照自己的意愿治理一方,拥有相当程度上的自主权,这是众多庶出贵族子弟对改变自身命运的强烈渴望所系之处。

其二,他们可以选择踏上儒家所倡导的道路,通过研习儒家经典,参加科举考试或者凭借自身的才学与品德,入仕成为封建统治者的管家或者各级官吏。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体系之下,官僚阶层享有诸多特权并且能够积累大量的财富。成为管家可以为达官贵人打理府中的大小事务,从而深入权力核心的内部运作;成为官吏则能够在更大的政治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抱负,参与到国家大事的决策与执行之中。无论是哪一种方式,一旦在仕途上有所建树,同样也有机会捞到封地,进而提升家族的整体地位,让自己以及家族从庶出的身份中得到解脱,在社会的上层站稳脚跟。

其三,成为门客或者死士也是一种出路。门客如同贵族豪门养的一群特殊的谋士与助力者,他们在门下效力,凭借自己的智慧、技艺或者独特的能力,为雇主出谋划策、解决各种棘手的问题。死士则更是以其绝对忠诚和强大的执行力而存在,在关键时刻能够为雇主赴汤蹈火。这两种身份虽然看似处于依附的地位,但只要能够被豪门看中并且留下,也就可以过上饱食终日的生活。不过,这种生活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变数,必须要有豪门愿意接纳他们、养士待他们才行。而且,这种方式虽然比当兵或者入仕略显逊色,但也不是全然没有出路,毕竟只要在豪门之中表现出足够的才能和忠诚,就有希望转正,一旦受到重用,便能够转而为仕,从而踏上仕途,为自己开辟出更广阔的前景。

而如果这三条道路都被堵塞,行不通了,那么这些庶出的贵族子弟就只剩下流落民间为侠这一条路了。他们在江湖之中行侠仗义也好,凭借自身的武艺或者特殊技能闯荡也罢,虽然处于社会的边缘,但总归还是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生存下去。然而,这些庶出贵族子弟骨子里的骄傲与对自身地位的执着,让他们当真去做一个与普通百姓无异的庶民是万万不能心甘情愿的。毕竟他们曾经拥有或者幻想过拥有更高的身份、地位和权力,这种心理落差使得他们很难完全放弃曾经所追求的东西,哪怕是在最落魄的时候。

当真要将他们彻底改造成为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庶民,那是让他们万难心甘情愿的啊。

你看,在这样的处境下,他们中的很多人便走上了成为侠客的道路。这些庶出贵族的后代,虽然身世坎坷,但在骨子里仍然保留着那份高傲和不甘平凡的血性。他们在江湖中仗剑天涯,行侠仗义也好,快意恩仇也罢,总好过屈居人下做一个默默无名的庶民。

就拿张良来说,早期他的心态可并非像后来这般豁达淡然,毕竟他是根红苗子,是如假包换的正宗贵族公子哥。想当初,他的家族也是在当地有着相当的地位和威望的。然而世事无常,家族衰败之后,他便如同落草的凤凰一般,虽然曾经高贵,但却被命运的大手狠狠地打入了谷底,此时的他就连一只普通的鸡都不如了。不过,张良虽然落魄了,但他家底还是有一些剩余的财富的。这一点和韩信就有着天壤之别。韩信当时那可是穷困潦倒到了极点,全靠着漂母的接济,才能够勉强维持生计,熬过一段段饥饿难耐的日子。

正是因为张良还有这样的财富家底,所以在后来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羽对待他的态度就要比对韩信好上很多很多倍,几乎是有着百十倍的差距。项羽这种做法其实也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观念和价值判断。在他看来,张良虽然落魄了,但毕竟出身贵族,而且看起来还比较富有,并不是一无所有的穷小子。

而韩信就不同了,他当时只是个身无长物、靠着他人施舍才能生存的人。在这种情况下,项羽自然就没有把太多心思放在韩信身上,而对于张良,项羽还是会给予一定的尊重和一些看似优待的对待。

这也导致了张良在他三十五岁之前,从来都没有考虑过成家的事情。因为在当时那个讲究门第观念的社会环境里,经过家族的衰败之后,他实在是难以找到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子可以娶回家。以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而言,那些大家闺秀或者是门第相当的家族小姐,根本就不可能会下嫁给他这样一个落魄之人。

当然了,张良在自己的这段人生经历当中,他的心思根本就没有放在儿女情长上。他心里始终只有一个坚定的目标,那就是如何去刺杀秦始皇。在他的眼中,秦始皇是导致他家族衰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他要为家族复仇,要恢复家族曾经的荣耀。所以,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策划刺杀秦始皇这件事上。

不得不说,若是从当时的社会风气来看,张良若放在如今的女汉子们面前,那可就像是羊入虎口一般。先秦及其以前的社会风气是比较开放的,女子与人私会并不被视为禁忌之事。只是如果女子有了身孕,就必须得嫁出去。这是因为当时的家庭结构相对比较传统,父兄的收入有限,很难养活那么多口人。而且当时的治安条件也不像现代社会这般良好,到处都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张良那出众的相貌和潇洒的气质,如果是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周围没有那么多礼教的束缚,说不定真的会有一些大胆的女汉子会对他采取一些意想不到的行动呢,他能保持自己清白,没有被活活绑架就已经算得上是十分幸运的了。

只是啊,张良可不同于一般的文弱之人,他在江湖上闯荡多年,积累的江湖经验是相当老到的。而且,他这一身功夫其实是不差的。你看他虽然看起来有点书生的模样,但这不过是表面现象罢了。毕竟他的身体似乎的确显得有些单薄,可这单薄的身躯之下却隐藏着不小的能量。

要晓得,在那个时代,骑马、射箭与击剑、舞戈这些技能可是贵族男子自小就必须学习的必修课。这些技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是他们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象征。在那种环境下,贵族子弟们自幼接受严格的训练,将这些武艺练就得炉火纯青。而普通的平民呢,基本上是没有机会接触到那些武器的。他们每天为了生计奔波劳碌,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些贵族才能拥有的技能。

张良出身贵族,自然也不例外。他把这些技能掌握得很好,在江湖中行走的时候,这些技能既能让他防身,又能帮助他去执行一些特殊的任务,比如他心中一直谋划的那个刺杀秦始皇的惊天计划。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变数,在他的刺秦计划失败之后,他深知自己的处境危险重重,于是选择了隐姓埋名。在这种低调的生活中,他娶了一个村姑为妻,而后便过着普通庶民的生活。奇怪的是,他甘愿将自己称为庶民,并且非常乐于结交像刘邦这样的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思想的转变,在经历了诸多风雨之后,他不再执着于自己曾经的贵族身份和宏大的复仇计划。

特别是到了后来,刘邦想要封他为万户侯的时候,他的表现更加令人惊叹。他竟然以庶民的身份坚决请辞了这个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高位。这一举动,既显示出他对现在平静生活的满足,也表明他对自己人生有了新的理解和追求。

其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虽然侠义之风盛行,但是真正的侠客数量还是非常有限的。毕竟成为侠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备很多特殊的条件和素质。就像张良这种人,他所追求的目标可以说是相当高的。就拿天下第一大侠荆轲来说吧,他的威名在当时可谓是如雷贯耳。可是张良想要请动他,那肯定是比登天还难的。因为荆轲早已经被燕国太子丹收入麾下,并且太子丹早已为他规划好了要执行刺杀秦始皇的任务。

在韩国被灭掉之后,荆轲踏上了刺秦的道路。而这个时候的张良呢,还在到处寻找合适的人选来帮助他实现刺杀秦王的计划。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荆轲刺秦失败了,这也导致了燕国提前被秦国所灭。但是,即便是面临着这样一个巨大的挫折,张良想要刺杀秦王的决心却丝毫没有被磨灭。

张良最让人钦佩的地方就在于他的这种狠劲儿,他的决心一旦确定下来,就绝对不会动摇。在他的字典里,似乎只有成功与失败这两种结果,绝不存在那种谋定而后却不动的情况。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是他性格中非常突出的一部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