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谋谋天下 > 第16章 巧计平叛(二)

大谋谋天下 第16章 巧计平叛(二)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12:41:44 来源:小说旗

当时,秦末的局势动荡不安,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崛起,想要在这乱世之中分得一杯羹。在众多的起义势力当中,景驹被众人拥立为假楚王。这位景驹据说有着一定的号召力,在他的麾下,聚集了四五万热血之士,他们在江东地区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而在另一边,项梁叔侄二人怀着满腔的热血和壮志,率领着从江东招募而来的八千子弟兵渡江北上。这些江东子弟兵们个个都是年轻气盛、英勇无畏,他们怀着对胜利的渴望和对秦朝暴政的愤恨,一路奋勇向前。在向北行军的途中,项梁叔侄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许多受到秦朝压迫的民众纷纷响应,队伍就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就这样一路势如破竹,当行军到彭城(也就是如今的徐州附近)的时候,项梁叔侄的军队人数已经达到了六七万人之多。他们的脚步匆匆,正马不停蹄地向着目的地赶来。

然而,在彭城另一侧的刘邦和张良,对于项梁叔侄军队的进展情况却是一无所知。此时的张良,一心为刘邦出谋划策。在他看来,刘邦的势力相对较弱,要想在这乱世之中有所作为,必须寻找强大的助力。经过深思熟虑,张良觉得向景驹借兵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于是,刘邦和张良带着他们所剩不多的兵力,朝着景驹驻扎的彭城方向进发了。

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正在彭城悄然上演。原来,项梁对于拥立景驹为王这件事情一直心怀不满。在他看来,景驹的威望和能力并不足以统领整个楚地的军队,而且他自己对于在楚地的领导地位有着更为强烈的渴望。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项梁不惜对自己的盟友动手。只见他亲自率领着手下那位勇猛无比、闻名遐迩的悍将龙且,向着景驹的军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龙且本就是一员虎将,他在战场上犹如战神下凡一般,带领着士兵们冲锋陷阵,毫不畏惧。景驹的军队虽然也有数万人之多,但面对项梁和龙且的突然袭击,还是显得有些措手不及。战争的结果毫无悬念,龙且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猛无畏的战斗作风,迅速地打下了彭城。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景驹和一些其他的头领,也都在混乱之中被杀害了。项梁毫不客气地兼并了景驹的楚军,使得自己的军队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

当刘邦和张良一路奔波,终于赶到彭城的时候,看到的却是这样一番景象。城中处处透着一股刚刚经历过大战后的狼藉与混乱。刘邦看到这种情形,脑子飞速地运转起来,他深知这个时候必须要采取一个巧妙的策略。只见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刘邦立即满脸堆笑地走向龙且,满脸真诚地对龙且说:“将军,我们前来此地,也是为了攻打景驹的。只是没想到将军的神威如此之大,已经将景驹打败了。”龙且本就是一个头脑相对简单的人,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习惯了,对于这种政治上的阴谋诡计缺乏足够的洞察力。再加上他看到刘邦所带来的军队人数较少,从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威胁,而且刘邦的言辞听起来也似乎没有什么破绽。于是,龙且没有过多地思考,就轻易地相信了刘邦的话。在他看来,刘邦的军队和自己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讨伐景驹,那自然就是友军了。就这样,龙且大度地把刘邦和张良带去见项梁。

其实,项梁的大军就驻扎在不远处的地方,只是暂时还没有进入彭城罢了。张良是一个极为聪慧且有着敏锐洞察力的人,他在看到项梁军队的规模宏大、军容严整之时,心中就明白项梁此刻的力量不容小觑。当下,他就果断地建议刘邦去投靠项梁。

不过,张良心里也非常清楚刘邦的性格特点,他知道刘邦有时候会有些爱耍小聪明,这种爱出风头的毛病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很容易适得其反。于是,他特意嘱咐刘邦,在见到项梁的时候,一定要尽量表现得大肆一些,要让自己的行为和言语都显得非常突出。只有这样,才能够引起项梁的重视,让项梁觉得刘邦是一个有着非凡能力和独特之处的人物,从而愿意对刘邦加以重用。

虽然说这种爱耍大套的做法是刘邦一贯的老伎俩了。想当初,刘邦为了娶到吕雉,就是使出了类似的手段。那个时候,刘邦装作一副非吕雉不娶的样子,用一些看似豪迈却又略带夸张的举动,成功地吸引了吕雉家人的注意,最终抱得美人归。可是,现在的刘邦心里还是有些犯嘀咕的。毕竟,项梁可不同于吕雉的家人,他在这个乱世之中是一方诸侯,手握重兵,实力雄厚。刘邦担心如果自己把这种爱出风头的毛病在项梁面前展现得太过分的话,万一惹得项梁不高兴了,那项梁肯定就不会借兵给他了。这对于现在的刘邦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为在失去了那么多兵力之后,他急需补充兵力来对抗雍齿,重新夺回自己的领地。

张良似乎看穿了刘邦心中的顾虑,他微笑着对刘邦说:“你放心好了!你要知道,项梁如果是一个真正有识之士的话,就以现在天下的这种混乱状况而言,他必然会非常看重招贤纳士这件事情。因为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谁能得到更多的人才支持,谁就有更大的机会在这乱世之中建立起一番霸业。”

张良接着说道:“你仔细想想看,项梁刚开始起兵的时候,是以为项燕复仇的名号来召集兵力的。这件事情对于江东地区的百姓来说,意义非凡。项燕在江东地区可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人物,他的死让很多人都感到悲愤。所以项梁打着这样一个旗号,很容易就得到了江东子弟的响应。现在呢,他们叔侄二人率领着八千江东子弟北渡而来,一路上不断地吸纳各地的义军,队伍迅速地扩大到了七八万人之多。你想想,这样一个人口的增加速度,足以说明项梁的军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同时也表明了项梁有着很远大的志向。所以啊,现在正是项梁急需继续扩张势力的时候。”

张良顿了顿,又接着分析道:“在这种时候,他肯定会不遗余力地做足样子,向天下人展示自己是一个非常开明、非常愿意接纳各方人才和义军的领袖。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投奔到他的麾下,他的势力才会越来越壮大。这对于他来说,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且,你要是向他详细地说明你的情况,告诉他你只是借兵去摆摆架势,装装样子演一场戏而已,并且绝对保证不会让他的兵真正参与到战斗当中去。你要知道,这对于项梁来说,是有着很大好处的。他可以借此机会,向天下所有的义军展示自己是一个不惜代价接纳各方豪杰的人,这对于他的声誉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而对于你来说呢,也能够借助他提供的兵力来达到瓦解雍齿阵营,重新招回那些被雍齿策反的旧部的目的。你看,这样的做法,既对项梁有好处,又能解决你自己的难题,这难道不是双方都想要的结果吗?所以啊,项梁这么做是何乐而不为的事情呢?”

刘邦听了张良的这一番分析,觉得十分有道理,觉得自己仿佛看到了一条光明大道就在眼前。于是,刘邦决定按照张良的建议去做。他立刻率领着自己剩余的残部,朝着项梁所在的楚军营地奔去。

当刘邦一行人来到楚军主帅项梁的大帐外时,刘邦就像是一个久别重逢的老友一样,一点也没有拘束的神情,反而指名道姓地大声呼喊着要见项梁。他的声音在大帐外回荡着,显得格外的大声和急切,就好像他是项梁许久未见的最亲密的朋友一样。

他与项梁原本就是素昧平生的两个人,之前没有任何的交集,更谈不上有什么交情可言。此时的刘邦,正处于一种极为落魄的境地。他自己的势力被雍齿搞得七零八落,兵力严重不足,在这乱世之中,如果没有强大的助力,他很难继续维持下去。所以,他只能来到项梁这里,试图抱紧这条大腿。

可是,刘邦这个人啊,即使是在这种求人的情况下,他那一贯爱出风头的性格还是难以掩饰。他就像往常一样,做出了一番极为嚣张的举动。他一到项梁的营地,就开始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起来。他的这种行为,让项梁的部下们看了都觉得十分不顺眼。

项梁的部下们都是跟随项梁出生入死之人,他们有着很强的大局观和对主公的忠诚。在他们看来,刘邦这种贸然前来,而且行为如此张狂的人,实在是不懂得基本的礼貌和规矩。于是,他们纷纷从营帐中走出来,想要阻止刘邦继续这样喧闹下去。

然而,刘邦可不是这么容易就会被打断的人。他心里可能想着,如果不能引起项梁的重视,就无法借到兵,自己的目的就无法达成。所以,他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大呼小叫起来。他的声音越来越大,就像是要把整个营地都震翻一样。他一边呼喊,还一边用他那独特的语调诉说着自己的来意,那声音中充满了急切和渴望。

他这么一闹,很快就搞得整个营地都不得安宁。正在营帐中处理事务的项梁,老远就听到了一阵喧闹声。他心中十分好奇,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便赶忙从营帐中走出来查看究竟。

当刘邦看到项梁出来的时候,他先是按照基本的礼仪见过礼。但是,他并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紧接着就向项梁直接提出了要借五千兵的要求。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希望项梁能够毫不犹豫地答应他的请求。

项梁听到刘邦的这个要求之后,顿时大吃了一惊。他在心里想啊,这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一个浑球啊?自己和眼前这个人既不认识,也没有什么熟悉的地方,两个人可以说是毫无瓜葛。可是,这个家伙一见面就提出要借五千兵马,这不是开玩笑吗?借兵这件事,在项梁看来,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并且要有足够的理由才行。怎么能像刘邦这样,一上来就随随便便地提出这样的要求呢?这简直就像是在玩闹一样,实在是太儿戏了嘛!

于是,项梁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屑的神情,他只是斜着眼睛看着刘邦,就像在看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一样。然后,他用一种略带审视的口吻对刘邦说:“你想要借兵?这可不是小事。你得给我一个合理的理由才行。”

刘邦一看项梁并没有直接拒绝自己,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他赶忙急切地开始讲述起来。他把雍齿描述得极其无耻和不仗义,每一句话都像是在抹黑雍齿一样,在描述的过程中还不断地添油加醋。他说:“将军您不知道啊,那个雍齿简直就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他在我落魄的时候,竟然背叛我。他这种人,根本就没有什么骨气可言。如果他一看到您的楚军那威风凛凛的旗仗,听到您的大军前来攻打的消息,肯定会吓得望风而逃的。将军您想啊,这要是真的发生了,那您的威名将会传遍整个天下。这可不就等于向全天下的大义之军展示您项上将军那无与伦比的军威了吗?如果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天下所有的义军看到您的强大和威风,都会像潮水一样望风归顺您的麾下的。”

刘邦说完这些还不够,他又一脸诚恳地接着说道:“将军您放心,我借兵只是用一下而已。我只是想拿这些兵去摆个架子,演一场戏给那些还在犹豫不决的人看看。绝对不会让您的士兵真正地参与到任何危险或者可能会遭受损失的战斗当中去的。等我达到目的了,一定会毫发无损地将这些士兵全部归还给您的。”

项梁听到刘邦这么说,心里自然是明白刘邦是有着自己的打算的。但他毕竟不是刘邦肚子里的蛔虫,他又怎么可能知道刘邦葫芦里到底在卖的什么药呢?不过,刘邦这么一番慷慨激昂、条理清晰的说法,还是让项梁心里有了一些想法。

先说这第一点,项梁自己也是一位有着领导才能和远大抱负的人。在他的阵营里,虽然现在大家都对他忠心耿耿,但他也明白,在这乱世之中,人心是最难捉摸的东西。他深知如果有人做出了像雍齿那样公然的背叛行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那对于以后想要投奔自己的人来说,会是一种多么不好的影响啊。这就如同在一个群体里,如果有人做错了事却没有受到惩罚,那其他人就会觉得做了坏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他心中隐隐有着一种想法,觉得就应该像杀鸡敬猴那样,借着刘邦这件事情立下威来,好让那些已经投奔自己的部众,甚至是那些还在犹豫要不要投奔自己的人,都能从中得到一个警醒。让他们知道,在自己的阵营里,背叛是不被允许的,一旦做出这种事情,必定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再从另一方面来说,项梁对自己的实力那可是相当自信的。在他的眼里,雍齿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角色罢了。他根本就没有把雍齿放在眼里,在他看来,刘邦所说的那些情况完全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他的心中甚至已经勾勒出了一幅美好的画面:如果雍齿真的敢凭借着自己那点微薄的力量来对抗楚军,那对于自己来说,可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相信凭借着自己手下的这些英勇善战的士兵,以及自己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完全能够以一种雷霆万钧的迅猛之势,一下子就把雍齿的势力给彻底消灭掉。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能够解决一个可能对自己的势力有威胁的对手,还能够顺便立下大威,让天下人都能看到他项梁的强大和不容小觑。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一系列想法,项梁听到刘邦的请求之后,立刻就改变了之前那种略带怀疑的态度。他的脸上瞬间浮现出一副非常仗义的神情,就好像他一直都是刘邦的铁杆盟友一样。他非常热情地安慰了刘邦一番,说了一些类似“你放心,本将军一定会支持你”之类的话。然后,他还不只是说说而已,他还特意精心挑选了两员大将,派他们前去帮助刘邦。这两员大将可都是项梁手下得力的战将,他们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出色的指挥能力。当然了,项梁把这个安排得如此周到,可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刘邦这么简单。在他的心底里,其实也有着让这两员大将前去监军的意思。毕竟,刘邦这个人看起来还是比较复杂的,项梁也需要确保自己的士兵不会被刘邦随意指挥或者出现什么意外情况。

后来事态的演变,果真是不出张良所料啊!当刘邦获得了楚军强有力的援助以后,他麾下的军队瞬间犹如被灌注进了一股汹涌澎湃、无可阻挡的强大力量。原本略显疲态和士气低落的士兵们,此刻一个个都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宛如脱胎换骨一般。

只见刘邦身先士卒地统率着这支规模宏大且军容严整的浩荡之师,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向着丰邑的方向挺进。那行军的阵容整齐划一,旌旗蔽日,刀枪林立,寒光闪烁;战马嘶鸣,蹄声如雷,震得大地微微颤抖。整个军队散发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威严气势,仿佛他们不是一支普通的军事队伍,而是来自九天之上的天兵天将,其磅礴的气势足以震撼乾坤、威慑寰宇。沿途百姓见此情景,无不为之侧目惊叹,纷纷奔走相告:“刘将军的大军来了,这天下怕是要变天啦!”

当刘邦的大军抵达丰邑的时候,雍齿正在城中做着一些防御的准备。他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大惊失色。他心里非常清楚,自己之前虽然背叛了刘邦,那是因为他觉得刘邦的势力已经衰弱,自己有机会投靠更强大的势力。可现在刘邦竟然带着这么庞大的楚军前来攻打自己,这让他心中充满了恐惧。他知道,以自己现有的兵力,根本就没有和刘邦的大军对抗的能力。所以,在这一瞬间,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赶紧逃离丰邑。

可是,当他想要带领军队一起逃跑的时候,他才发现了一个非常糟糕的情况。他惊恐地发现,自己的军队由于之前就对刘邦有所忌惮,再加上刚才刘邦大军的那种浩大威势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压力,现在整个军队早就已经乱成了一团,变得指挥不动了。他就像一个孤立无援的失败者一样,只能无奈地带着几个一直跟在他身边、最为贴心的手下,灰溜溜地从丰邑逃了出去。

雍齿一路逃窜,一路想着可以去哪里寻求庇护。最后,他想到了赵国。他认为赵国离丰邑比较近,而且赵国在当时的乱世中也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诸侯势力。于是,他便带着那几个手下朝着赵国的方向逃去,最终投奔了赵王赵歇。

就这样,刘邦顺利地收复了丰邑。当他再次踏入丰邑的时候,那种失而复得的感觉让他心中充满了喜悦。他开始在丰邑重整旗鼓,一方面重新安排城防,让丰邑变得固若金汤;另一方面,他也在积极地调配自己的兵力,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