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谋谋天下 > 第71章 汉惠帝登基

大谋谋天下 第71章 汉惠帝登基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12:41:44 来源:小说旗

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时光如潺潺流水,悄无声息地淌过了无数个春秋冬夏。当岁月的车轮缓缓碾至公元前195年,这个看似平凡的年份,却注定要在大汉王朝的编年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被后人反复铭记与探寻的特殊节点。

彼时,久经沙场、一生都在风口浪尖中穿梭的汉高祖刘邦,这位从秦末乱世中崛起,以非凡的谋略与坚韧不拔的意志,历经无数次风云变幻、生死考验,最终建立起大汉王朝的传奇人物,终究没能抵挡住岁月无情的侵蚀。在这一年,他带着对江山社稷的眷恋与牵挂,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告别了他一手缔造的庞大帝国。

随着刘邦的溘然长逝,大汉王朝迎来了权力的交接。皇位依照惯例,顺理成章地落在了太子刘盈的身上。

刘盈顺利登基,成为大汉王朝新一任的天子,史称汉惠帝。

那时的刘盈,不过是个正值青春年少,却尚未完全成熟的少年。他才十六岁多一点,距离十七岁的成人礼还差着几个月的时间。在普通人家,这个年纪的少年本应怀揣着五彩斑斓的梦想与憧憬,在父母的庇护下,无忧无虑地探索着这个充满新奇的世界,尽情享受着青春的美好时光。然而,命运的巨轮却将刘盈推向了权力与责任的巅峰,让他不得不早早地承担起治理天下的重任。

幸运的是,刘盈自幼便生活在父亲刘邦的身边,深受其言传身教的熏陶。加之张良与商山四皓等一众饱学之士的悉心教导,刘盈在成长过程中,逐渐领悟到了治理国家的真谛。他深知百姓在多年战乱中所遭受的疾苦,心怀对天下苍生的慈悲与责任感。登基之后,他几乎全盘继承了刘邦轻徭薄赋的政策,一心想要为那些饱经战乱之苦的黎民百姓,创造一个相对稳定、安宁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够休养生息,过上太平日子。

在朝堂之上,有萧何、曹参等一批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大臣尽心辅佐。这些老臣们在刘邦创业与建国的漫长岁月里,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治国智慧,他们各司其职,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才能,为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出谋划策。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刘盈在位期间,虽然也面临着诸多或明或暗的挑战,但总体而言,表面上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波折,大汉王朝的国家机器依旧按照既定的轨道,看似平稳地运转着。然而,这看似平静无波的表象之下,实则暗流涌动,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正在悄然上演。

在这看似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实际上,整个朝政大权已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落入吕后之手。萧何身为一国之相,继续稳坐相国之位,每日忙碌于处理朝堂上的各种日常事务,从民生经济到官员任免,从地方政务到外交礼仪,事无巨细,都在他的操心范围之内,努力维持着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然而,真正能够在关键时刻决定皇室大事方针,左右朝廷走向的,却是吕后。她就如同一位隐藏在幕后的神秘棋手,不动声色地掌控着皇室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她凭借着自己的果敢与谋略,通过各种或明或暗的手段,将权力的缰绳紧紧地握在自己手中,成为了大汉王朝实际上的掌权者。

在朝堂之外,萧何依照祖制与惯例,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政事,确保国家在行政层面的有序运行。而在皇宫之内,吕后则以皇室家长的身份,全权掌控着皇家后宫的大小事务。她一方面致力于加强皇家内部的管理与建设,从宫廷礼仪到后妃的言行规范,从皇子皇孙的教育培养到皇室宗亲的关系协调,事必躬亲;另一方面,她不动声色地在暗中编织着自己的权力网络,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表面上,她对朝政大事并没有过多的直接干预,给人一种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却又似乎毫无野心之感,仿佛只是一位安心操持皇室内部事务的大家长。然而,聪明敏锐的刘盈却深知,在这看似平静的水面之下,实则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漩涡与暗流,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将整个大汉王朝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刘盈继位不久,吕后那压抑已久的怨恨便如一座沉寂多年的火山,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以一种极其猛烈的方式喷发而出。她将所有的怨恨都集中在了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如意母子身上,仿佛这两人身上承载着她多年以来所遭受的所有委屈与不甘。为了将这份怨恨彻底宣泄出来,吕后可谓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要加害这对母子。

公元194年七月,正值骄阳似火的盛夏时节,皇宫内的气氛却因为吕后的一意孤行而变得异常压抑沉重,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霾所笼罩。吕后首先将戚夫人贬至永巷,这个皇宫中最偏僻、最阴暗的角落。曾经风光无限、备受宠爱的戚夫人,瞬间沦为了一介庶人,失去了往日的荣华富贵与尊贵地位。在这繁华却又冰冷的皇宫之中,戚夫人就像一只被残忍折翼的天鹅,失去了所有的光彩与希望,只能在永巷那狭小昏暗的房间里,独自舔舐着伤口,回忆着往昔的美好时光,却又不得不面对眼前残酷的现实。

然而,将戚夫人贬为庶人仅仅只是吕后报复计划的开端,她心中的仇恨之火远远没有得到满足。紧接着,她又精心策划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阴谋——调虎离山之计。吕后以奉养的名义,派遣使者前往赵王刘如意的封地,将刘如意召唤进京。刘盈深知母亲吕后的为人,她心思深沉、手段狠辣,也明白她此番召唤刘如意进京的举动定然心怀不轨,暗藏杀机。再加上父亲刘邦早前在临终之际,曾暗中授意他,要他务必保护好兄弟刘如意,让他平安长大。因此,刘盈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自从刘如意来到京城之后,他便与刘如意同吃同住,形影不离,几乎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着兄弟的安全。吕后多次企图寻找机会对刘如意下手,却都因为刘盈的贴身保护而未能得逞。每次吕后派出的杀手刚一接近刘如意,便被刘盈警觉地发现并阻止,吕后一时间也无可奈何,心中的怨恨却愈发浓烈。

但命运的齿轮总是充满了变数,谁也无法预料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同年十二月,正值寒冬腊月之际,整个京城都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一片银装素裹。然而,皇宫内却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压抑的气氛。刘盈因为有其他重要事务需要外出处理,不得不离开皇宫。在临行前,他满心担忧,心疼弟弟独自在宫中可能会无依无靠,又怕他遭遇不测,受到伤害。但公务在身,他又实在无法推脱,只能千叮咛万嘱咐,让身边的侍卫务必保护好刘如意的安全,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皇宫。吕后的爪牙就像一群隐藏在黑暗中的恶狼,时刻盯着皇宫内的一举一动。他们立刻将刘盈外出的消息报告给了吕后。如获至宝的吕后迫不及待地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派人在刘如意毫无防备、单独在寝宫休息的时机,潜入寝宫,将毒酒强行灌入刘如意的口中,将其残忍地毒死。

当刘盈匆忙处理完公务赶回皇宫时,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他心急如焚地冲进刘如意的寝宫,却只看到弟弟那冰冷的尸体静静地躺在床上。刘盈的心中顿时涌起了无尽的悲痛与愤怒,那股情绪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澎湃,几乎要将他彻底淹没。他颤抖着双手,抚摸着弟弟的脸庞,质问身边的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当得知真相竟然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吕后所为时,他悲愤交集,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失望与不解。他无法理解,母亲为何如此残忍,为何要对自己的亲骨肉痛下杀手。

紧接着,吕后那残忍的目光又投向了已被贬为庶人的戚夫人。在那黑暗幽深的宫殿深处,一场惨无人道的悲剧再次无情地上演。吕后下令将戚夫人进行惨绝人寰的折磨:先是命人剁去她的四肢,让她再也无法行走、无法挣扎;接着剜去她那一双曾经明亮无比、顾盼生辉的双眸,让她从此陷入无尽的黑暗之中;然后割去她的舌头,将她熏哑,让她再也无法发出声音,诉说自己的痛苦与冤屈;最后又戳聋她的耳朵,让她彻底与这个世界隔绝,成为一个没有感觉、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可怜人偶。做完这一切之后,吕后还觉得不够解恨,又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扔在了秽气弥漫的厕所之中,任由她自生自灭。

吕后不仅做出了这等令人发指的恶行,还丧心病狂地邀请汉惠帝刘盈前来观看这令人触目惊心的场景。刘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跟着太监来到了厕所。当他看到那面目全非、面目狰狞的人彘时,心中顿时充满了恐惧与痛苦。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声音也带着一丝颤抖,询问身边的下人这个可怕的人究竟是谁。当得知这个惨不忍睹的人竟然是自己的生母亲手打造的戚夫人时,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仿佛被一道晴天霹雳击中。惠帝失声痛哭,他无法想象,自己平日里看似温和慈祥的母亲,竟然能够如此残忍,做出这等有违人伦常理之事。他的世界观在这一刻彻底崩塌,对人性的丑恶有了全新的认知。

悲痛之余,惠帝派人转达给太后:“这种事不是人做得出来的。儿臣是太后的儿子,您这般行事,叫儿臣如何面对天下之人?儿臣终究是没办法治理天下了!”说完,他便悲痛欲绝地大病一场。这场病不仅是身体上的折磨,更是心灵上的重创。从此之后,刘盈对这朝政之事再也提不起任何兴趣,仿佛失去了生活的动力与目标。他整日沉浸在痛苦与自责之中,将一切事务都抛诸脑后,任由吕后在朝堂上肆意妄为。

随着汉惠帝刘盈的心灰意冷,商山四皓也对这充满血腥与争斗的朝堂彻底失望。他们本以为辅佐刘盈能够开创一个太平盛世,让天下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然而,现实却让他们大失所望,朝堂之上的权力斗争愈发激烈,人性的丑恶在这权力的漩涡中暴露无遗。他们摇头叹息,深知这大汉的江山已在这场内斗中元气大伤,却又无力改变这一切。最终,他们也以岁数太大、身体不佳为由,选择告老归去,离开了这个让他们心灰意冷的朝堂,回归山林,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公元前193年十月,秋霜染白了大地,整个世界仿佛都被一层寒霜所笼罩,显得格外清冷孤寂。齐悼惠王刘肥入朝,前来朝见自己的皇帝弟弟刘盈。在刘盈眼中,刘肥是自己的兄长,虽然如今身份地位有别,但在他心中,兄弟情谊依旧深厚。按照普通老百姓人家的礼节,他便让刘肥坐上座,想要借此机会,与兄长好好叙叙旧,以尽兄弟情谊。

然而,这一举动却惹得吕后大为恼火。在吕后看来,刘盈的行为无疑是对自己权威的公然挑战,更是对汉朝皇室尊严的践踏。她认为,皇帝乃天下之主,地位至高无上,即使是面对兄长,也不能有丝毫的僭越。刘盈让刘肥坐上座的行为,在她眼中,是对皇权的不尊重,是对她这个太后权威的挑衅。于是,吕后决定采取强硬手段,给刘盈和刘肥一个下马威。她秘密命令手下之人,在宴会上为刘肥献上毒酒,企图以此除掉心头大患,让刘盈明白谁才是真正掌握着大汉王朝生死大权的人。

机智敏锐的刘盈很快就察觉到了母亲异样的神态和布置。他发现母亲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阴冷与决绝,身边的太监和宫女们也都神色紧张,气氛异常诡异。他心中顿时警觉起来,意识到母亲可能又在策划什么阴谋。他没有声张,而是不动声色地起身取酒,装作要为母亲祝寿的样子。他想用自己的行动,化解这场即将到来的危机,保护兄长的安全。吕后见事情已经败露,心中一惊,生怕刘盈误饮毒酒,急忙打掉刘盈手中的毒酒。而齐王刘肥虽然不明真相,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心中也充满了疑惑和不安。他隐隐感觉到,这场宴会似乎暗藏玄机,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危险之中。

直到后来,齐王刘肥才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吕后竟然想要毒死自己,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晴天霹雳,让他感到无比的恐惧。他深知,自己身处这复杂的宫廷斗争之中,稍有不慎,便会性命不保。好在刘肥是个机灵人,他明白在这危机四伏的皇宫中,唯有采取一些非常手段,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他想起自己与吕后以及鲁元公主的旧情,于是心生一计。他割让出齐国的城阳郡作为寿礼献给鲁元公主,以此来讨得吕后的欢心。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吕后表明自己的忠心,让她知道自己并无任何威胁,只是一个渴望平安度日的藩王。吕后看到自己的心意得到了如此隆重的回应,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她觉得刘肥还算识趣,懂得讨好自己,便不再追究此事。刘肥也因此逃过了一劫,得以平安返回自己的封地。

就在大汉王朝内部纷争不断之时,外部的局势也不容乐观。公元前192年春,春寒料峭,大地还未完全从寒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然而,匈奴使者带来的消息却如同寒冬里的一阵凛冽寒风,让整个汉朝宫廷都为之一颤。匈奴使者带着单于向吕后求婚的书信,傲慢地站在吕后面前。那封信中言辞嚣张,充满了挑衅与侮辱之意:“刘邦乃是单于的兄长,按照匈奴的传统,兄长死了,嫂子要嫁给弟弟!”

在匈奴等草原游牧民族的传统习俗中,由于他们生活的地域环境特殊,经常需要随着水草的变化而搬家迁徙。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女人在没有男人的照顾下,生活将会变得十分艰难。因此,他们便有了守寡的嫂子要嫁给兄弟的习俗。这一习俗在他们的文化中,是一种对女性的保护和对家族延续的重视。然而,从匈奴与汉朝的邦交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种带有侮辱意味的行为。这摆明了匈奴单于是在将汉朝视为附属,将吕后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这对于汉朝皇室来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容忍的屈辱。何况吕后听闻匈奴人乃是未开化的野蛮民族,一直以来都对他们心存鄙夷,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面对这一艰难的抉择,吕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她深知,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辱问题,更是关乎大汉王朝的尊严与国家的安危。如果贸然拒绝,可能会引发匈奴的大规模入侵,让边境百姓再次陷入战火之中;如果答应,又将成为天下人的笑柄,损害汉朝的国威。而大汉王朝的未来,也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变得愈发扑朔迷离,充满了未知的变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