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谋谋天下 > 第83章 檄文讨伐

大谋谋天下 第83章 檄文讨伐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12:41:44 来源:小说旗

在那烽火连天、局势变幻莫测的隋末乱世,李密,这位胸怀壮志、欲在乱世中成就一番惊天霸业的豪杰,心中清楚地明白,西魏军若想真正实现推翻隋朝这一伟大而艰巨的目标,仅仅凭借单纯的军事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李密深知,战争固然能够在战场上击败敌人,摧毁敌人的有生力量,但要彻底地推翻一个延续多年的王朝,赢得天下苍生的人心所向,还必须要有更深层次的谋划和布局。这就需要进一步扩大自身的政治影响,利用舆论的力量,去唤醒那些沉睡在民间的仁人志士,让他们汇聚到瓦岗军的旗帜之下,共同为推翻隋朝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

四月二十七日,这是一个注定会被载入史册的日子。李密坐在营帐之中,目光坚定而深邃。他经过深思熟虑,仔细斟酌每一个用词,力求能够将隋炀帝的罪行毫无保留地揭露出来,以激起天下人对隋炀帝的愤怒和唾弃。随后,他郑重地让他的幕府向各郡县发布了一道檄文。

这道檄文,字如刀矛,句句锋利,历数隋炀帝十大罪状,每一条都切中要害,直戳隋炀帝这颗乱世枭雄的要害。

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隋炀帝杨广的暴行可谓是罄竹难书。而那篇震古烁今的《为李密檄洛州文》,更是如同一把锐利的匕首,精准地刺向了杨广的累累罪行,将其以下十条令人发指的罪状一一揭露在世人面前。

首当其冲的,便是那违背人伦、天理难容的弑父杀兄之罪。在至高无上的权力的巨大诱惑面前,杨广的人性彻底泯灭。他内心的贪婪与野心如同汹涌的潮水,将所有的亲情与道德统统淹没。为了登上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皇位,他竟丧心病狂地亲手将自己的亲生父亲和兄长推向了死亡的深渊。曾经温馨的皇室,在这残酷的权力争斗中变得冰冷刺骨,皇室的尊严被肆意践踏,亲情也在瞬间化为了泡影。每一个知晓此事的人,无不为之震惊和愤怒,这样的恶行,实在是天理难容,令人唾弃。

沉湎酒色这一条,更是将隋炀帝荒淫无度的生活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那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杨广被无尽的**所驱使,仿佛陷入了一个永远无法醒来的迷梦。他整日沉醉在酒池肉林的奢靡生活里,身旁美女如云,歌舞升平。美酒的醇香和美人的娇笑,让他彻底忘记了自己作为一国之君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国家的兴衰存亡在他眼中变得无足轻重,他只在乎当下的享乐,将整个天下都抛诸脑后。朝堂之上,忠臣们忧心忡忡,而他却依旧沉迷于这纸醉金迷的生活,丝毫没有意识到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广建亭台这一罪状,尽显他那奢华到极致的本性。为了满足自己那永无止境的私欲,杨广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他一声令下,无数百姓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投入到繁重的劳役之中。在全国各地,一座座宏伟壮丽的亭台楼阁拔地而起。这些建筑耗费了无数百姓的血汗和财富,每一块砖石都浸透了他们的痛苦与泪水。从精美的雕刻到华丽的装饰,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杨广的奢靡与虚荣。然而,在百姓们的眼中,这些亭台楼阁不再是美丽的建筑,而是他们苦难生活的见证。

横征暴敛,无情地揭示了隋炀帝对百姓的残酷剥削。为了满足自己的奢华生活和无休止的战争需求,他不断地增加赋税和徭役。百姓们原本就艰难的生活变得更加困苦不堪,他们不仅要承受沉重的赋税压力,还要被迫离开家乡,去服那无尽的徭役。田间的庄稼无人耕种,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无人照料。在这水深火热之中,百姓们生活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痛苦和无奈,心中充满了对隋炀帝的怨恨。然而,在那至高无上的皇权之下,他们敢怒而不敢言,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

巡游无度,将他的骄奢淫逸展现得一览无余。杨广热衷于巡游各地,他认为这是一种彰显自己威严和权力的方式。为了满足自己的炫耀欲和虚荣心,他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每次巡游,队伍浩浩荡荡,所到之处,百姓们都要承受巨大的负担。地方官员为了讨好皇帝,纷纷搜刮民脂民膏,准备丰盛的美食和精美的礼物。而杨广却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他在华丽的龙舟上,欣赏着沿途的风景,享受着众人的奉承,却不知自己的行为已经给百姓带来了多么沉重的灾难。

滥伐高丽,无疑是对国家实力的严重消耗。隋炀帝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和虚荣,全然不顾国家的实际情况。他多次发动远征高丽的战争,将无数的士兵和百姓送上了战场。战场上,硝烟弥漫,血肉横飞,无数的家庭因此破碎。士兵们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百姓们则在国内承受着战争带来的沉重负担。战争不仅导致了无数人的死伤,也使得国家的经济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农田荒废,物价飞涨,百姓们生活在极度的困苦之中。然而,杨广却依旧执迷不悟,继续着他那疯狂的战争计划。

拒谏妒能,凸显出他刚愎自用和听不进忠言的性格特点。在朝堂之上,忠臣们为了国家的利益,纷纷进谏,希望能够阻止杨广的错误行为。然而,杨广却拒绝接受他们的谏言,他自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听不进任何不同的意见。不仅如此,他还嫉妒那些比自己有才能的人,总是想方设法地打压他们。在他的统治下,朝中正直之士纷纷离去,留下来的大多是一些阿谀奉承之辈。这样的朝廷,充满了**和黑暗,为国家带来了极大的危机。

卖官鬻爵,彻底揭露了他的**和昏庸。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杨广竟然将官职明码标价进行售卖。只要有钱,无论你是否有才能,都可以买到一官半职。这一行为使得朝廷中充满了许多无能之辈,他们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谋取私利,而对于国家的治理和百姓的疾苦却毫不关心。国家的治理因此陷入了混乱,整个朝廷变得乌烟瘴气。这样的**和昏庸,无疑是对国家和百姓的极大伤害。

言而无信,更是将他的不讲信用一针见血地展现出来。杨广随意许下承诺,却又从不兑现。无论是对百姓还是对大臣,他的话都如同儿戏一般。他今天承诺减轻赋税,明天就可能反悔;他答应给大臣们赏赐,却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脱。渐渐地,百姓和天下人对他的信任荡然无存。在人们的心中,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骗子。这样的行为,不仅破坏了社会的信任基础,也使得国家的统治变得摇摇欲坠。

总而言之,隋炀帝的罪行,实在是就算把南山所有的竹子都砍光用来书写,也写不尽他的罪恶;若要决开东海之波,也难以洗尽他犯下的滔天罪行。这篇《为李密檄洛州文》,就像是一颗重磅炸弹,在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一经发布,天下为之震动。十大罪状就像是十根无比巨大的钉子,重重地钉在隋炀帝的背脊之上,将他紧紧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他的恶行都将永远被人们铭记,成为后世引以为戒的反面教材。

后世文人更是依据这十大罪状,纷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杜撰出许多关于隋炀帝的种种恶行事迹。在民间百姓的心中,隋炀帝渐渐成为了最为荒淫残暴的君主,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恶魔,成为了历史长河中永远无法抹去的反面教材。

若论中国古代帝王中谁的名声最差,谁的骂名最多,恐怕非隋炀帝杨广莫属。然而,若仔细审视他的一生,就会发现,他的本意并非如此。

杨广,这位曾经的隋朝太子,在登上皇位之后,怀揣着一个宏伟的理想——成为一代后人敬仰、子孙万代人莫能窥的千古一帝。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在位期间,几乎没有任何一天停止过对国家的大规模规划和改革。他深知,要想让自己的王朝长治久安,就必须要在制度上进行创新和改进,让国家更好地运转。

同时,杨广也在大兴土木,积极兴建各种重大工程。比如修长城,这是一种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举措。它不仅能够有效地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保护边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更能够彰显隋朝的国力和威严。

还有那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它就像是一条贯穿南北的经济大动脉,将江南的富庶之地与北方的政治中心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融合,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福祉更是惠及了后世无数百姓。

百万大军远征高丽,更是杨广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他深知高丽地区的重要性,只有彻底解决东北这个后顾之忧,才能让隋朝的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

然而,在实施这些计划的过程中,杨广的出巡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的出巡讲排场到了极致,每到一处都要大肆铺张,浪费了大量的钱财和人力。而且,他还始终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姿态,没有真正深入到社会基层去了解百姓的实际情况,被那些欺下瞒上的地方官吏所蒙蔽。

正是由于这些过度的行动,使得国家的国力被过度消耗。百姓们在沉重的赋税和徭役之下,生活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再加上杨玄感那样亲近杨广的大臣竟然也参与了谋反,这对隋朝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当杨广终于意识到自己把这一手好牌打得烂不堪言时,内心的迷茫和痛苦可想而知。但即便如此,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历史学家对杨广的评价还是很高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事实:中国儒家文人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极为丑恶、可恶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目的和立场,不惜歪曲事实,抹黑那些曾经有过辉煌成就的帝王。

义宁元年(公元617年),隋朝令王世充讨伐李密。这一战,李密和瓦岗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王世充作为隋朝的重要将领,也绝非等闲之辈。

战斗伊始,王世充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军事装备的精良,一度让瓦岗军陷入了被动。然而,徐茂公却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智慧。他多次拒战,并巧妙地运用奇计,在洛水两岸与王世充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徐茂公的奇计让王世充防不胜防,他指挥着瓦岗军几次大败王世充。李密因此对徐茂公的才能钦佩不已,封他为东海郡公,以表彰他的赫赫战功。

到了十一月,王世充自洛北之败后,深知自己当前的实力还不足以与瓦岗军正面抗衡,于是便坚壁不出,企图等待时机再进行反击。

越王杨侗得知战况后,派遣使者前往慰劳王世充,希望他能够尽快振作起来,继续与李密作战。王世充在见到使者后,心中充满了惭愧和恐惧。他意识到自己的失利让朝庭失望,于是在使者离开后,便向李密请战。

丙辰这一天,双方在夹石子河列阵对峙。李密布阵南北长达十余里,阵容严整,气势磅礴。而王世充也摆出了强大的阵势,准备与李密决一死战。

这场战斗异常激烈,双方你来我往,杀声震天。按照徐茂公此前的授计,翟让率先出击,与王世充的军队展开激烈的交战。然而,王世充的军事才能亦不容小觑,翟让在强敌之下渐渐处于下风,便果断地组织撤退。

王世充见状,立即下令部队乘胜追击。就在他以为胜利在望之时,王伯当、裴仁基从侧面突然杀出,横断其后路。而李密则指挥中军如猛虎下山般突击而来,一时间,王世充的三面都被瓦岗军包围,陷入绝境。李密看准时机,率领三军全面出击,王世充军阵脚大乱,最终大败而逃,纷纷向西溃退。

十二月,庚子这一天,瓦岗军中有逃兵投降李密。李密好奇地问这名逃兵:“王世充军中在忙些什么呢?”那逃兵回答道:“只看到在加紧招募兵士,然后就是犒赏士兵,不知其故。”

李密听后,心中暗喜,他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对身边的裴仁基说道:“我差点就浪费了这么一个绝佳的机会啊,光禄可知这其中缘由?我方久不出兵,如今王世充的粮草即将用尽,却又求战不得,所以才招募兵士、犒赏将士,企图趁着月晦之夜突袭仓城啊。我们应当速作准备!”

于是,李密立刻命令平原公郝孝德、琅邪公王伯当、齐郡公孟让率领军队,在仓城之侧埋伏好,严阵以待。

果然,这天晚上三鼓时分,王世充果然率兵前来偷袭。王伯当最先迎战,与王世充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但未能占据上风。就在王世充的军队逼近城池时,总管鲁儒挺身而出,英勇地阻击了他们的进攻。王伯当则迅速收聚兵力,再次向敌军发起攻击。

经过一番激战,王世充的大军大败而逃。在战斗中,西魏军奋勇杀敌,斩杀了隋军骁将费青奴,而瓦岗军的士卒也有千多人在战争中不幸溺死。

此后,王世充屡屡与李密交战,却都未能取胜。越王杨侗见状,再次派遣使者前去慰劳他,并询问战斗失利的原因。王世充深知自己的兵力匮乏,经过多次战斗,军队已然疲惫不堪,实在无力再战。他向越王杨侗诉苦道:“兵少,数战疲弊,无力攻打李密了。”

越王杨侗心疼自己的将领,便又给他调拨来七万大军,以加强他的部队,试图让它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能够取得胜利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