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谋谋天下 > 第2章 寻侠刺秦

大谋谋天下 第2章 寻侠刺秦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12:41:44 来源:小说旗

张良从淮阳学礼归来时,天下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由苏秦倡导的六国合纵联盟已经解散,各国纷纷自保,不再像之前那样团结一致地抵御秦国。苏秦本人也因为合纵策略的失败以及他在推行合纵过程中过于骄狂,得罪了许多权势人物,导致他不得不躲避仇家的追杀,先后逃往齐国和燕国。最终,在燕国,他被燕王所杀,结束了他传奇而又悲剧的一生。

在苏秦入齐之前,他已经预见到合纵之策的失败以及自己可能遭遇的不幸。他知道,自己平时行事过于张扬,结下了不少仇敌,迟早会有人对他不利。而此时,他的师弟张仪恰好前来投奔他。苏秦对张仪说:“我那合纵之策已经破败了!你来投我,估计已无出头之日了。跟着我,恐怕还反受牵连。你不如向西入秦,我若遭遇不测,我死之后,你可向秦进献连横之策,扫平六国,为我报仇!你也或可立不世之功!”

苏秦的这番话,实际上是在为张仪指明一条新的道路。他深知张仪的才华和抱负,认为张仪若能投奔秦国,并向秦王献上连横之策,将六国逐一击破,不仅能为自己报仇,也能使张仪在秦国获得极高的地位和成就。张仪听从了苏秦的建议,前往秦国,最终成为了秦国的名相,以连横之策帮助秦国逐步统一六国,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伟业。

果然,苏秦在前往齐国的十个月后,被燕王杀害。他的死,不仅标志着合纵策略的彻底失败,也让张仪在秦国的地位更加稳固。张仪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以及苏秦留给他的遗志,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张仪入秦后,凭借其卓越的口才和深邃的战略眼光,成功地以连横之策说服了秦王。他向秦王详细阐述了连横策略的可行性和优势,指出通过与远方的国家结交,而对近邻的国家采取攻势,可以有效地分化六国之间的联盟,使秦国能够逐个击破,最终实现统一六国的目标。秦王听后,深感张仪之策的高明,便决定采纳,并任命张仪为相国,让他负责推行连横之策。

为了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秦王派遣张仪出使楚国。张仪在楚国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手段,首先买通了楚国的大夫靳尚和楚王妃郑袖。靳尚和郑袖在楚国朝政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受到张仪的贿赂后,开始在楚王面前诋毁三闾大夫屈原,诬陷屈原有谋反之心。屈原是楚国的忠臣,主张联齐抗秦,与张仪的连横之策背道而驰。在靳尚和郑袖的诬陷下,楚王对屈原产生了怀疑,最终将屈原排挤出朝政,放逐到边远地区。

屈原被排挤后,张仪的连横之策在楚国得以顺利实施。当秦国开始攻打韩国时,楚国作为当时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并没有发兵救援韩国。一方面是因为屈原被排挤,使得楚国失去了主张抗秦的有力声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张仪的连横策略成功地离间了楚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使得楚国更倾向于与秦国保持友好,以求自保。这样一来,其余四国(齐、燕、赵、魏)也都没有发兵救援韩国,纷纷作壁上观,各自为自己的利益和安全考虑,不愿轻易卷入战争。

韩国作为秦国统一进程中的第一个目标,首当其冲地遭受了秦国的攻击。由于缺乏其他国家的援助,韩国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下,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这为秦国的统一战争拉开了序幕,也为后续秦国逐一击破其他国家奠定了基础。

实际上,在公元前234年,秦国就已经对韩国发动过一次进攻。当时,韩国的国相由于轻敌冒进,导致军队被秦军围困,最终遭受了惨重的失败。秦国知韩国公子韩非贤,借此机会向韩王指定索要韩非为人质,以确保韩国的屈服和稳定。韩王安无奈之下,只得派遣自己的公子韩非前往秦国作为人质。然而,韩非在秦国并未得到善待,不久之后便被秦国杀害。这一事件不仅使得韩国失去了重要的王室成员和高级人才,也进一步削弱了韩国的国力和士气,让韩国在秦国面前更加处于劣势地位。

到了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九月,韩国的南阳守腾在面对秦国的强大压力和军事威胁下,选择了主动投降,并将南阳地区(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献给了秦国。这一举动使得韩国的实际领土大大缩小,除了颖川地区外,几乎已经没有其他可供回旋的余地了。韩国的国土面积和资源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被极度压缩,可以说已经接近名存实亡的状态,仅剩下一个空有其名的国家框架。

而秦国接收了南阳地区后,却将其作为进一步进攻韩国的前进基地。秦国利用这一战略要地,积极筹备军事物资和兵力,加强了对韩国的军事压力和威慑。秦国的军队在这里进行训练和集结,随时准备对韩国发动新的攻势。这使得韩国的处境更加岌岌可危,时刻面临着被秦国彻底吞并的危险。韩国的统治者和百姓都生活在一种极度的不安和恐惧之中,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变得十分渺茫。

次年,即公元前230年,秦国的内史腾率领着强大的秦军,采取了出其不意的战术,突然南下,渡过了黄河,对韩国发起了猛烈的袭击。这次军事行动速度迅猛,韩国方面措手不及,未能及时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和抵抗。秦军一路势如破竹,迅速推进,最终一举攻克了韩国的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城破之后,韩王安被秦军俘获,韩国的政权中枢彻底崩溃,失去了领导和组织抵抗的能力。

随着韩王安的被俘,秦军继续向韩国的其他地区展开进攻,迅速占领了韩国的全境。韩国的军队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无力回天。各地的守军和官员纷纷投降或逃散,韩国的国土被秦国逐一占领,国家的行政体系和军事力量被彻底摧毁,韩国最终灭亡。这标志着秦国在统一六国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后续的统一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韩国灭亡后,秦国在原韩国的领土上设置了颍川郡,并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建立了郡治。阳翟地理位置重要,是连接中原与南方的交通要道,也是韩国时期的重要城市之一。秦国将郡治设在此地,旨在加强对新占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对韩国的统治。同时,这也体现了秦国在统一过程中,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和优化的战略意图,通过对地方行政的改革,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为实现全国的统一和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身在淮阳的张良,得知韩国危急的消息后,心中焦急万分,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刻启程赶回颖川老家。一路上,他心急如焚,日夜兼程,只希望能尽快回到家中,与家人共度难关,为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然而,当他风尘仆仆地赶回颖川时,却发现一切都已物是人非,韩国已经被秦军灭亡,家园也已陷入了一片混乱和绝望之中。

他的弟弟在抵抗秦军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为国家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张良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愧疚,他没能及时赶回来与弟弟并肩作战,也没能保护好家人免受战火的摧残。此时,家中只剩下一些妇孺和仆从,他们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变故,不知所措,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和无助之中,正处在无计可施的困境里。

张良见情势危急,深知秦军乃虎狼之师,凶残无比,像他们张家这种世代为韩国勋臣之家,在韩国灭亡后,极有可能首当其冲地遭到秦军的清算和报复。因此,他顾不上为弟弟办丧事,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保护好家人,让他们脱离险境。他迅速拿出家中仅剩的财产,遣散了仆从,让他们各自逃往安全的地方,以免连累他们。然后,他又将几位母亲安置到了隐蔽而安全的地方,确保她们能够避开秦军的搜查和追捕,暂时脱离危险。

在安置好家人之后,张良自己也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和抉择。他心中充满了对秦国的仇恨和对国家的忧虑,但同时也清楚地意识到,单凭他一人之力,难以与强大的秦国抗衡。他开始思考如何在乱世中生存下去,如何为国家和家族寻求一线生机,以及如何为弟弟和韩国的灭亡报仇雪恨。从此,张良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转折,他踏上了充满艰难与挑战的求生和抗争之路,开始了他传奇而又辉煌的一生。

对于灭国毁家杀弟之恨,张良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悲痛,他咬牙切齿地对天发誓,一定要报仇雪恨!然而,他也深知自己势单力薄,难以与强大的秦国抗衡。当时的天下局势涣散,各国各自为政,人心离散,他自己也如同丧家之犬,无处寻找依靠和庇护。他虽然心中怀揣着满腔热血,但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和强大的敌人,一时之间还真想不出直接有效的办法来实现报仇的目标.

更何况,他们韩国的张家,自他父亲去世后,已经远离政坛十五六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张家与六国政坛高层的往来逐渐减少,甚至可以说是断绝了。这使得张良在寻求外部帮助和支持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障碍。他没有足够的政治资源和人脉,难以借助其他国家的力量来对抗秦国.

以张良的性格而言,他也不想借助别国之手来报仇。他内心有着强烈的自尊和独立意识,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实现目标。而且,当时也没有哪个国家有足够的实力去灭掉强大的秦国,各国都在自保,不愿轻易与秦国为敌。

在这种情况下,张良经过深思熟虑,生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刺杀秦王嬴政!他认为,秦王嬴政是秦国的核心和象征,如果能够成功刺杀秦王,必将给秦国以沉重的打击,甚至可能引发秦国的内乱和动荡,从而为韩国的灭亡报仇雪恨。虽然这个计划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但张良决定孤注一掷,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实现这个目标。他开始秘密地策划和准备刺杀行动,寻找机会接近秦王,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方式来实施刺杀计划。

张良深知,要完成刺杀秦王嬴政这一艰巨的任务,必须找到功夫杰出且可靠的刺客。然而,这样的人才实在难寻,因为这不仅需要高超的武艺,还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但张良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坚信民间自有高手,只要用心去寻找,就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人选。

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寻访,张良终于访到了一个有过人之能的人,此人名叫仓海君,恰好也是韩国人。仓海君是个大力士,力大无穷,能使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挥舞起来如风似电,势不可挡。据说,他与当年陪信陵君和侯瀛一起击杀晋鄙的朱亥乃是同门师兄弟,都习练横练功夫和擅长飞锤绝技。而且,仓海君的功夫还远胜于当年的朱亥,能在十数丈外,飞锤一击必中,无人敢缨其锋,其威力之大,令人闻风丧胆。

得知仓海君的消息后,张良心中大喜,认为找到了完成刺杀任务的关键人物。然而,当时仓海君已经逃到齐国去了。张良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动身追到齐国东海郡去寻找仓海君。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找到仓海君,与他共谋刺秦大计,为韩国的灭亡报仇雪恨。在齐国东海郡,张良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仓海君。两人相见恨晚,一拍即合,开始秘密策划刺杀秦王的行动,详细商讨刺杀的方案、路线、时机等细节,力求做到万无一失。张良对仓海君的武艺和能力充满信心,相信有他的加入,刺杀秦王的计划定能成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