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谋谋天下 > 第107章 平定四方

大谋谋天下 第107章 平定四方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12:41:44 来源:小说旗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深冬,凛冽寒风如锋利刀刃,无情地刮过长安城的每一条街巷。枯黄的落叶被风卷着,在空中打着旋儿,随后无力地落在青石板路上。高大巍峨的宫墙在寒风中静默伫立,檐角的铜铃发出清冷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这座都城的不安。

唐高祖李渊端坐在宫中,龙袍微微晃动,却难掩他紧锁的眉头和凝重的面色。他的目光不时望向北方,河北战局如同一块巨石,沉沉地压在他的心头。

刘黑闼的残余势力仍在河北一带肆意妄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村庄被焚毁,百姓流离失所,哀嚎声仿佛穿越千里,萦绕在李渊耳边。朝堂之上,大臣们的奏报声不断,战况的严峻让整个皇宫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经过多日的反复思索与权衡,李渊最终做出决定——委派皇太子李建成为帅,出兵河北征讨刘黑闼。李渊望着李建成,眼中满是殷切期望,他深知,此次出征不仅关乎河北百姓的安危,更关系到大唐江山的稳固。

李建成接到父皇的命令后,丝毫不敢懈怠。他迅速召集心腹将领,开始有条不紊地整顿军队。军营中,士兵们忙着擦拭兵器、整理铠甲,战马昂首嘶鸣,整装待发。李建成亲自巡视军营,鼓舞士气,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士兵们对胜利的渴望。

当他率领大军行至中途时,与齐王李元吉顺利会师。兄弟二人相见,简单寒暄后,便将军队整合在一起。一时间,旌旗蔽日,锣鼓喧天,浩浩荡荡的大军向着河北进发,征讨刘黑闼的大幕正式拉开。

与此同时,刘黑闼的情况却愈发糟糕起来。他本身的兵力就相当有限,为了能够增强自身的实力,他迫不得已选择向突厥借兵。

可是,谁能料到这些突厥兵竟然如此无法无天!他们一踏入中原的土地,就像脱缰的野马一般,完全失去了控制。这些野蛮的士兵们所到之处,简直就是一场噩梦。百姓们家中的财物被他们洗劫一空,粮食也被抢夺殆尽,甚至连一粒米都不放过。更令人发指的是,那些年轻的女子们遭受了惨无人道的凌辱,而老弱病残们也同样未能幸免。

整个村庄都被笼罩在一片凄惨的哭声之中,滚滚的浓烟弥漫在天空,原本宁静祥和的河北大地瞬间变得一片狼藉,满目疮痍。百姓们对这些凶残的突厥兵恨之入骨,心中的怨气如火山一般喷涌而出,而这股怨气自然而然地也转嫁到了刘黑闼的身上。

刘黑闼的队伍因为这些突厥兵的暴行而大失民心,原本就不够稳固的军心此刻更是变得摇摇欲坠。他虽然也曾试图去约束这些突厥兵,让他们收敛一些,但是面对那些骄横跋扈、肆意妄为的突厥兵,他的努力却屡屡碰壁,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曾经,刘黑闼能够击败李道玄,不过是因为突厥兵初来乍到,还不敢过于放肆,勉强听从指挥。可随着时间推移,突厥兵的恶行愈发严重,军纪荡然无存,这让刘黑闼焦头烂额,却又束手无策,只能无奈地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与刘黑闼的混乱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建成所率的唐军纪律严明。他们行军途中,从不扰民,对百姓秋毫无犯。当唐军与刘黑闼的队伍相遇时,唐军将士们士气高昂,凭借着出色的训练和严明的纪律,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接连取得胜利。但李建成深知,单纯的军事胜利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要想彻底瓦解刘黑闼的抵抗,必须从心理上击垮他们。

此时,魏征向李建成进言:“此前击败刘黑闼,其将帅都被悬名处死,妻子儿女也被俘虏。所以齐王来时,虽有诏书赦免其党羽之罪,却无人相信。如今应当尽数释放这些俘虏,加以抚慰后遣送回去,这样就能坐视他们自行离散了!”

李建成听后,深以为然,果断采纳了这一建议。他下令将此前俘虏的刘黑闼叛军家属全部释放,并好生抚慰。

这一善举迅速传遍了刘黑闼的军营,犹如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叛军士兵们的心。除了刘黑闼及部分死硬的反唐分子外,其余士兵和将帅看到李建成如此大度,愿意既往不咎,再加上战局对他们越来越不利,顿时斗志全无。许多人纷纷主动向唐军投降,战场上一片混乱,正如《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所记载:“黑闼食尽,众多亡,或缚其渠帅以降”。

就这样,李建成以柔克刚的手段,不费太多兵力,就瓦解了刘黑闼一大半的势力。此时的刘黑闼,即便有万夫不当之勇,面对所剩无几的士兵,也难以挽回败局。

武德六年正月,在馆陶,李建成军与刘黑闼军再次相遇。一场激烈的战斗随即展开。李建成凭借着之前的精心布局以及士兵们的英勇奋战,再次大破刘黑闼军。刘黑闼见势不妙,无奈之下只好引军北逃。李建成与李元吉迅速组织起千余骑兵,屯守在永济渠,随后纵马飞驰,向刘黑闼的队伍发起猛烈袭击。刘黑闼的军队再次溃败,他率领着残兵,一路仓皇逃窜。李建成见时机已到,果断命令骑将刘弘基率骑兵紧紧追击。

走投无路的刘黑闼,在逃亡过程中,被自己的部下、饶州刺史诸葛德威诱捕,随后被交到了李建成手中。李建成没有丝毫犹豫,在洺州将刘黑闼斩杀。至此,持续一年多的刘黑闼之乱,终于被彻底平息。

虽然李建成此次仅用月余时间就消灭了刘黑闼,但不得不说,其中确实有“捡落地桃子”的成分。毕竟在此之前,李世民与李世积已经重创了刘黑闼的嫡系部队,使其元气大伤。而且,刘黑闼贸然向突厥借兵的行为,无异于引狼入室,不仅失去了民心,也让部下心生不满。这才使得李建成的攻心战能够如此顺利地瓦解刘黑闼的队伍。

时光流转,转眼间来到武德六年(623年)。八月,南方的江淮地区又陷入了动荡之中。

江淮义军首领辅公祏起兵反叛,妄图割据一方。他四处招兵买马,扩充势力,在江淮一带烧杀抢掠,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消息传到长安,唐高祖李渊心急如焚,紧急下旨,命李世积与赵郡王李孝恭、岭南道大使李靖、怀州总管黄君汉一同前往讨伐,务必平息这场叛乱,维护大唐南方边境的稳定。

武德七年(624年)三月,阳光明媚,春暖花开,大地逐渐从冬日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然而,在江淮地区,却弥漫着紧张的战争氛围,仿佛春天的气息也被战火的硝烟所掩盖。

李孝恭和李靖统领着一支规模宏大的水师,他们的战船如同一群密集的蜂群,整齐地排列在宽阔的长江水面上。每一艘战船上都飘扬着鲜艳的旗帜,在微风中猎猎作响,显示出这支军队的威严和气势。

随着一声激昂的号令,水师的战船如同离弦之箭一般,沿着长江顺流而下。船桨在江水中急速划动,溅起一片片白色的水花,战船破浪前行,速度越来越快。江水被剧烈地搅动着,形成了一道道汹涌的波涛,如同一头被激怒的巨兽,咆哮着向前奔腾。

那场面,犹如千军万马在奔腾,气势磅礴,震耳欲聋。战船所过之处,江水似乎都在为之震颤,仿佛感受到了这支强大军队的威力和决心。

与此同时,李世积率领着一万名步兵,毫不畏惧地渡过了宽阔的淮水。他们步伐坚定,士气高昂,一路势如破竹,迅速攻克了辅公祏所占据的寿阳。这座城市原本是辅公祏的重要据点,但在李世积的猛攻下,很快就被攻破。

紧接着,李世积的军队没有丝毫停顿,马不停蹄地继续前进,直抵峡石。这里是辅公祏叛军的另一个重要据点,也是他们防御的关键所在。然而,面对李世积的强大攻势,辅公祏的叛军显然有些措手不及,压力倍增。

辅公祏当然不可能就这样坐以待毙,他深知自己所处的局势非常不利,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唐军的进攻。于是,他决定派遣自己的部将陈正通率领两万士兵前往梁山驻扎。

梁山这个地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防御据点。陈正通到达梁山后,立刻利用这里的有利地形,开始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他命令士兵们挖掘壕沟、建造城墙、设置箭塔等等,将梁山打造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

为了进一步加强长江的防守力量,陈正通又派遣大将冯惠亮统帅三万水师,将战船用锁链连接在一起,横亘在长江之上。这些战船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座巨大的钢铁长城,阻挡在唐军前进的道路上。冯惠亮的水师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他们严阵以待,准备给唐军一个迎头痛击。

不仅如此,陈正通还在长江西岸精心构筑了一系列堡垒,分兵把守水陆两路。这些堡垒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看似严密的防御体系。陈正通希望通过这样的布局,能够有效地阻止唐军的进攻,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然而,正义的力量不可阻挡。在大唐的辉煌历史中,李靖堪称一位杰出的战神,他的军事才能令人叹为观止。在一场关键的战役中,李靖亲自来到前线,仔细观察敌军的部署,每一个细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敏锐地寻找着敌军的破绽,就像猎人在寻找猎物的弱点一样。经过一番周密的观察和分析,他终于找到了敌军防线的薄弱之处。

随后,李靖果断地率领水师率先行动。他们乘坐着战船,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在战斗中,唐军将士们个个奋勇杀敌,他们毫不畏惧敌军如雨点般射来的箭矢,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驾驶着战船冲向敌阵。战船在水面上划出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仿佛是唐军的利剑,直插敌人心脏。

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唐军凭借着李靖的卓越指挥和将士们的英勇作战,首先攻破了陈正通、冯惠亮等人所驻守的博山、青林等地。这些地方原本是敌军的重要据点,但在唐军的猛烈攻击下,敌军的防线迅速崩溃。

取得胜利后,李靖并没有丝毫懈怠,而是乘胜进军,直捣丹杨。丹杨是敌军的核心地带,也是他们的最后防线。然而,面对唐军如潮水般的进攻,敌军的抵抗显得那么无力。

辅公祏得知唐军势如破竹,心中惊恐万分。他原本还对胜利抱有一丝幻想,但如今唐军的攻势让他彻底绝望。他深知大势已去,自己已经无力回天。无奈之下,他只好率领残部弃城东逃,妄图在茫茫大地上寻找一线生机。然而,唐军的追击如影随形,他的逃亡之路注定不会顺利。

然而,李世积又怎会如此轻易地放过他呢?只见李世积毫不迟疑,率领着他那如狼似虎的军队,如疾风骤雨般乘胜追击。一路上,他们风驰电掣,紧追不舍,不给敌人丝毫喘息的机会。

终于,在武康县这个地方,李世积的军队与辅公祏的残部相遇了。刹那间,喊杀声、金戈交鸣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双方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刀光剑影,血雨腥风。

经过一番殊死搏斗,李世积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猛无畏的战斗精神。最终,他成功地将这个妄图复辟的叛将斩杀于马下,结束了这场叛乱。

不仅如此,李世积还毫不留情地对辅公祏的其余党羽展开了围剿。他的军队如同一股旋风,席卷而过,将这些叛逆者一一捕杀,一个都没有放过。

随着这场战乱的平息,江南地区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宁静。这片曾经饱受战火摧残的土地,如今重新回到了大唐的怀抱,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与安宁。

时间来到武德八年(625年),北方的东突厥颉利可汗听闻大唐内部经历了多次战乱,以为有机可乘。于是,这一年,颉利可汗亲自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入侵并州。

并州作为大唐北方的重要防线,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朝廷迅速做出反应,命令李世积为行军总管,在太谷迎击突厥的入侵。

突厥此次入侵,本就抱着试探的心态,想看看唐军的实力究竟如何,顺便抢夺一些物资。

当颉利可汗率领的突厥大军抵达太谷时,远远望去,只见李世积所率的唐军阵列整齐,军旗在风中猎猎飘扬。士兵们身披铠甲,手持兵器,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唐军那威严的军容,让颉利可汗心中不禁一颤。他深知,眼前这支军队训练有素,绝非他能够轻易战胜的。权衡利弊之后,颉利可汗再也没有了与唐军一战的勇气,只好灰溜溜地率领大军撤回了草原。

就这样,李世积凭借着自己卓越的指挥才能,成功抵御了突厥的入侵,又为大唐立下了一功,稳定了北方的局势,为大唐的繁荣昌盛筑牢了坚实的屏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