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谋谋天下 > 第111章 玄武门之变(四)

大谋谋天下 第111章 玄武门之变(四)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12:41:44 来源:小说旗

就在李渊还在为杨文干事件以及儿子们之间的争斗而心烦意乱之时,朝中有人见他因局势而心生动摇,便趁机劝说道:“突厥之所以屡次侵犯关中地区,根源在于我们的人口与财富都集中在长安。若能烧毁长安,不再在此定都,那么胡人的侵犯或许便会自然平息下来。如此一来,还能避免无数生灵因战乱而涂炭。”

李渊听后,觉得这番话颇有几分道理,于是派遣中书侍郎宇文士及越过终南山,来到樊州、邓州一带巡视。宇文士及一路上翻山越岭,仔细考察着每一处地方,寻找可以居留的地方,为迁都做着精心的准备。

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和裴寂皆认为此策略可行,纷纷表示赞成。李建成心中暗自盘算,希望借着迁都摆脱李世民的掣肘,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李元吉则是想在新的都城培植自己的势力,以实现自己的野心;裴寂则一心附和,只求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站对队伍,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然而,萧瑀等大臣虽然深知迁都乃是不应当之举,却又因畏惧李建成、李元吉等人的权势,只能将反对的话语咽回肚子里,不敢出面谏阻。

就在这众人皆附和迁都之时,秦王世民却挺身而出,义正言辞地劝谏道:“北方少数民族为祸中原的情况,自古以来就有。陛下凭着圣明英武,创建新王朝,安定中夏,拥有百万精兵,所向无敌,怎能因有胡人搅扰边境,便连忙迁都来躲避他们,使举国臣民感到羞辱,让后世来讥笑呢?那霍去病不过是汉朝的一员将领,尚且决心消灭匈奴,何况儿臣还愧居藩王之位!”

李世民目光坚定,眼神中透露出无比的自信,话语铿锵有力,展现出非凡的气魄和担当。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希望陛下给我几年时间,请让我把绳索套在颉利的脖子上,将他逮到宫阙之下。如果到时候臣不成功,再迁都也为时不晚。”

李世民的话语掷地有声,仿佛给李渊吃了一颗定心丸。

李渊听后,龙颜大悦,不禁拍手称赞道:“说得好!”

一旁的李建成却心中不服,心中的嫉妒之火熊熊燃烧,站出来反驳道:“当年樊哙打算率领十万兵马在匈奴人中间纵横驰骋,最终却失败了。秦王的话,该不会和樊哙的相似吧!”

李世民毫不畏惧,目光灼灼地看向李建成,义正言辞地回应道:“陛下,面对的情况各有区别,用兵的方法也不相同。樊哙那不过是逞匹夫之勇,有何值得称道之处!不出十年,我肯定能够将漠北地区平定下来,并非凭空妄言啊!”

李世民的这番话,让李渊心中对李建成也产生了一丝不满,觉得他过于自大,且有打压李世民之意。最终,李渊不再提迁都之事,将此事就此搁置。

然而,李建成与嫔妃却不肯善罢甘休。他们在后宫中密谋策划,共同诬陷李世民,说道:“虽然突厥屡次在边疆上为祸,但只要他们得到财物就会撤退。秦王假托抵御突厥的名义,实际上是想借此总揽兵权,成就他篡夺帝位的阴谋罢了!”

他们妄图以这等污蔑之言,破坏李世民在李渊心中的形象,离间李渊与李世民的父子关系,进一步削弱李世民在朝中的威望。

不久之后,李渊在京城长安的南面设场围猎。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都随同前往,高祖命令人三个儿子骑马射猎,角逐胜负。围猎场上,骏马奔腾,箭矢纷飞,看似一场寻常的皇家围猎活动,实则暗流涌动。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人表面上谈笑风生,互相切磋箭术,可那眼神中却暗藏着警惕与算计。一场惊心动魄的兄弟间的明争暗斗,一场关乎权力与地位的较量,就此拉开帷幕 ……

武德七年(624 年),李建成有一匹胡马,此马膘肥体壮,浑身毛色油亮,身姿矫健,那奔跑起来时的矫健模样,让人不禁感叹其奔跑之速,竟可轻易越过几丈宽的涧水。

李建成将这匹胡马交给李世民,脸上带着一丝看似友善的微笑,说道:“二弟,你向来善于骑马,这匹马跑得奇快无比,且能跨越数丈宽的涧水,你骑上它试一试吧。想必你这般骑术高超之人,定能让此马发挥出它的全部威风。”话语间看似是在欣赏李世民的骑术,实则暗藏玄机。

李世民接过缰绳,看着这匹胡马,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他久经沙场,自然知晓胡马性情多变,尤其是眼前这匹胡马似乎有些桀骜不驯。但作为深受父皇疼爱、战功赫赫的秦王,李世民自然不会轻易退缩。他轻轻拍了拍马背,口中轻声安抚着胡马,然后翻身上马。这胡马起初还算温顺,在李世民的驾驭下,缓缓迈动马蹄,仿佛在试探着新主人的骑术。

然而,当李世民骑着这匹胡马追逐野鹿之时,意外骤然发生。胡马忽然毫无预兆地尥起后蹶,巨大的冲击力瞬间袭来。

李世民反应极快,凭借着多年骑马锻炼出的灵敏身手,猛地一跃而起,身体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稳稳地跳到数步以外站定。这一幕让周围的人都捏了一把冷汗,而李世民的眼神却依旧坚定,没有丝毫慌乱。

那胡马站起来后,李世民毫不犹豫,再次骑到马身上,试图重新控制这匹躁动的胡马。可这胡马似乎铁了心要与李世民作对,又接连两次尥蹶子。但李世民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高超的骑术,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连续经历了这三次惊心动魄的考验。

李世民微微喘息着,回过头来,目光如炬地看向宇文士及,一字一顿地说道:“他打算借助这匹胡马害我,但人的生死自由命运决定,就凭他们能够伤害到我吗?”话语中透着一种从容与自信,仿佛在向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宣告自己不可撼动的地位。

李建成听到此言,心中暗自思忖,这李世民竟如此丝毫不惧,这可如何是好。于是,他想到了一个阴损的法子,趁机教唆与他偷情的嫔妃在李渊耳边诬陷李世民。

那嫔妃本就与他沆瀣一气,一心想帮助李建成除掉李世民。于是,趁着李渊心情尚可之时,她小心翼翼地凑到李渊身边,用娇柔的声音说道:“陛下,臣妾听闻秦王私下里自称:‘上天授命于我,正要让我去做天下的主宰,怎么会白白死去呢!’”

李渊听闻,顿时脸色一变,心中涌起一股怒火。他最忌讳的就是儿子们觊觎皇位,结党营私。

李渊闻言大怒,当即先将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召来,质问他们是否知晓此事。二人佯装无辜,纷纷摇头否认。随后,李渊又把李世民召来,当着李建成与元吉的面责备他道:“谁是天子,上天自然会授命于他,不是人的智力所能够谋求的。你谋求帝位之心怎么这般急切呢!”

他那声音中满是愤怒与失望,仿佛李世民已经犯了不可饶恕的大罪。

李世民闻言,心中明白有人在父皇那儿进了谗言,他赶忙摘去王冠,伏地叩头,声音恳切地说道:“父皇,儿臣冤枉啊!儿臣从未有过此等悖逆之言。恳请父皇将儿臣交付执法部门查讯,以证实儿臣有没有说过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说着,眼中已有泪花闪烁。李渊仍然怒气不息,紧皱着眉头,眼中满是不信任。

适逢有人奏称突厥前来侵扰,李渊这才改变了生气的面容,转而劝勉李世民,让他戴上王冠,系好腰带,与他商议对付突厥的办法。

李世民知道这不过是父皇在紧急情况下的权宜之计,虽心中满是委屈,但为了大局,还是顺从地应了下来。

武德七年(624 年)9 月 9 日,李渊颁布诏书命令李世民与李元吉率领兵马由豳州出发抵御突厥,在兰池为他们饯行。

每一次发生敌情,李渊总是毫不犹豫地命令李世民前去讨伐敌人。李世民也总是不负使命,一次次凯旋而归。然而,在战事平息以后,李渊对李世民的猜疑却越发加重了。他的心中,渐渐被疑虑和不安填满,总觉得李世民的势力日益壮大,对自己的皇位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武德九年(626 年)6 月,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结下的嫌隙越来越深了。

李世民敏锐地察觉到局势的紧迫,他认为洛阳地势优越便利,若有变故,可退守自保。于是,他精心谋划,让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守洛阳,同时派秦王府车骑将军张亮率领亲信王保等一千多人前往洛阳。张亮暗中结交崤山以东的豪杰,等待事态的进一步变化,并拿出大量的金银丝帛,任凭他们使用,以此来赢得这些豪杰的支持。

李元吉得知后,心中暗喜,觉得这是扳倒张亮、进而打击李世民的好机会。他立刻告发张亮图谋不轨,张亮被交付法官考察验证。

面对法官的审讯,张亮从始至终一言不发,无论是威逼还是利诱,都不能让他吐露半个字。由于朝廷没查出任何把柄,便只得释放了他,让他返回洛阳。这一次,李世民看似又逃过一劫,可他与李建成、李元吉之间的矛盾却愈发不可调和。

之后,一场更为阴险的阴谋悄然展开。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夜间设宴邀请李世民,表面上热情款待,实则暗中在酒中下毒。李世民端起酒杯,正欲一饮而尽时,突然察觉到酒中似乎有些异样。他眉头微皱,心中暗忖:“这酒的味道有些不对劲,难道其中有毒?”然而,他深知此时若轻易表露出来,恐怕会引起众人的警觉,反而让自己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于是,李世民灵机一动,决定将计就计。他猛地捂住胸口,装作突然心痛发作的样子,咬牙切齿,满脸痛苦之色。接着,他毫不犹豫地咬破舌头,鲜血顿时喷涌而出,溅落在酒杯和地上。

一旁的淮安王李神通见状,大吃一惊,急忙上前搀扶着李世民,关切地问道:“世民,你怎么了?”李世民强忍着疼痛,颤声道:“我……我心痛难忍,怕是旧疾复发了。”说罢,他便装作体力不支,倒在了李神通的怀里。

李神通不敢怠慢,连忙扶着李世民返回西宫。消息很快传到了李渊那里,他心急如焚,立刻赶来西宫探望。

进入寝宫后,李渊看到李世民躺在床上,面色苍白如纸,嘴角还挂着一丝鲜血,心中不禁一紧。他快步走到床边,关切地问道:“世民,你感觉如何?”

李世民微微睁开双眼,有气无力地回答道:“父皇,儿臣心痛如绞,怕是命不久矣。”说着,他又咳出一口鲜血,看上去十分凄惨。

李渊见状,心疼不已,转头对李建成怒喝道:“秦王向来不善于饮酒,你为何还要与他在夜间饮酒?”李建成心中一惊,连忙跪地解释道:“父皇息怒,儿臣也是一番好意,想与二弟叙叙旧。谁知……”

李渊打断他的话,厉声道:“从今以后,你不能够再与他在夜间饮酒,否则朕绝不轻饶!”李建成连连点头,应道:“儿臣遵命。”然而,他的心中却在暗暗盘算着其他办法。

至于李建成是否真的有毒杀李世民之谋,恐怕只有他自己才清楚。而李世民以这种方式离席,究竟是真的身体不适,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计谋,也难以断言。至少,他自己心中存有疑虑,所以才会借此机会脱身吧!

李渊因这件事,心中对李世民多了一丝愧疚,同时也为了安抚他,便对他说道:“首先提出反隋的谋略,在战场上消灭敌雠,平定海内,都是你的功劳。我本也打算立你为太子,然而你却坚决推辞。而且,李建成年纪最大,被立为太子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也不忍心夺去他的太子之位啊。我看你们兄弟似乎难以相容,一起住在京城里,肯定要发生纷争。我应当派你返回行台,留居洛阳,陕州以东的广大地区都归你主宰。我还要让你设置天子的旌旗,如汉朝梁孝王那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