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谋谋天下 > 第126章 灭薛延陀

大谋谋天下 第126章 灭薛延陀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9 11:23:34 来源:小说旗

拔灼的性格如同一颗定时炸弹,易怒且多疑,这使得他在薛延陀国内的统治如同建在沙丘上的城堡,摇摇欲坠。他完全摒弃了夷男在位时留下的经验丰富的老臣,执意任用自己的亲信来填补这些空缺。然而,这些亲信大多毫无治理国家的经验,他们只知道阿谀奉承,却不懂得如何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

拔灼的这一系列举动,如同在薛延陀国内点燃了一把火。他的亲信们不仅缺乏治理国家的才能,还在部落中横征暴敛,肆意榨取百姓的财富,导致民不聊生。他们的行为引起了贵族们的强烈不满,贵族们纷纷指责拔灼的无能和暴政。

然而,拔灼不仅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反而变本加厉,对不服从他的贵族展开疯狂报复。大批贵族在他手中丧命,血流成河,哀鸿遍野。这一暴行彻底激怒了薛延陀的贵族阶层,他们暗中联合起来,秘密策划,试图推翻拔灼的统治。

与此同时,薛延陀的附庸回纥也看到了拔灼的无能与暴政。回纥的首领药罗葛吐迷度一直对拔灼的统治心怀不满,他深知拔灼的暴政不仅会毁掉薛延陀,也会危及回纥的生存。眼见薛延陀国内动荡不安,药罗葛吐迷度决定联合仆骨和同罗等部落,共同起兵反抗拔灼。他秘密联络各方势力,商议对策,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发动起义。

一时间,薛延陀国内烽火连天,各个部落纷纷卷入这场混战之中。战争的硝烟弥漫在草原上,部落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拔灼腹背受敌,疲于应对,他试图镇压起义,但每一次行动都以失败告终。他的军队在内乱中士气低落,战斗力大打折扣,而反抗的势力却越聚越多,声势浩大。

在这场内外交困的战争中,薛延陀的国力急剧衰退。曾经强大的薛延陀帝国,如今却陷入了分崩离析的边缘。拔灼的暴政不仅失去了贵族的支持,也让百姓们对他深恶痛绝。他的统治如同大厦将倾,随时都有可能崩塌。而药罗葛吐迷度和其他反抗势力则看到了希望,他们坚信,只要团结一心,就能推翻拔灼的暴政,重建一个和平与繁荣的家园。

贞观二十年正月初八,这一天,夏州都督乔师望和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唐军,如同一股钢铁洪流,向着薛延陀席卷而去。

唐军的士气高昂,如同一群猛虎下山,他们的喊杀声响彻云霄,仿佛要将这片大地都撕裂开来。而对面的薛延陀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在唐军如此凶猛的攻击下,却显得有些不堪一击。

战斗一开始,唐军就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他们的攻击如同狂风暴雨一般,让薛延陀的军队根本无法抵挡。薛延陀的士兵们在唐军的猛攻下,纷纷败退,原本整齐的阵型也瞬间被冲散。

拔灼的军队虽然奋力抵抗,但面对唐军如此猛烈的攻势,他们的抵抗显得越来越无力。唐军的每一次冲锋都像是给他们的防线撕开了一道口子,而这些口子越来越大,最终让他们的防线彻底崩溃。

此役,唐军大获全胜,不仅击溃了薛延陀的军队,还俘虏了两千多人。而多弥可汗(即拔灼)眼见大势已去,心知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于是他当机立断,舍弃了自己的大军,只带着少数轻骑,如丧家之犬一般,向北逃窜而去。

就在这个时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开,回纥酋长吐迷度与仆骨、同罗等部落联合起来,共同对薛延陀发动了猛烈的进攻。面对如此强大的联军,多弥可汗根本无力招架,很快就被打得一败涂地。

唐太宗一直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他深知薛延陀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于是果断抓住这个绝佳的时机。在六月十五日这一天,他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命令,派遣李道宗和阿史那社尔担任瀚海安抚大使,执失思力率领突厥兵,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统领凉州及胡族兵,代州都督薛万彻和营州都督张俭则各自率领本部兵马,分多路同时进军,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气势磅礴地向薛延陀发起了全面进攻。

刹那间,大唐的军队如同一群饿虎扑食般涌向薛延陀的领地,战鼓声响彻云霄,号角声此起彼伏,仿佛整个天地都被这震耳欲聋的声音所震撼。战争的阴影如同浓密的乌云一般,沉甸甸地笼罩在薛延陀的上空,预示着一场残酷的厮杀即将展开。

就在攻击刚刚开始的时候,唐校尉宇文法正带领着他的靺鞨部队,行走在出使乌罗护和靺鞨后返回唐朝的道路上。然而,命运却在此时给了他一个意外的相遇——薛延陀的阿波设。

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宇文法并没有丝毫的畏惧。他镇定自若地站在队伍前方,手中紧握着长枪,眼神坚定而锐利。他的身后,是一群同样英勇无畏的靺鞨士兵,他们紧紧跟随在宇文法身旁,士气高昂。

宇文法一声令下,靺鞨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训练有素地摆开阵势,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径直冲向阿波设的军队。刹那间,刀光剑影交错,喊杀声震耳欲聋。

宇文法身先士卒,他的长枪在空中划过一道道凌厉的弧线,每一次刺出都精准地击中敌人的要害。他的勇猛激发了身边士兵们的斗志,他们纷纷效仿,奋不顾身地与薛延陀军队展开激烈厮杀。

战场上,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但宇文法所率领的靺鞨部队显然更胜一筹,他们配合默契,战术灵活多变。在宇文法的精妙指挥下,靺鞨士兵们不断突破薛延陀军队的防线,逐渐占据了上风。

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鏖战,宇文法率领的靺鞨部队终于成功击败了阿波设。这场胜利不仅彰显了宇文法的军事才能,也让他的靺鞨部队威名远扬。

然而,这场战斗的影响远不止于此。薛延陀人在战败后,误以为唐朝的主力已经大举抵达,这使得他们的军心更加惶恐不安。在极度的恐慌中,薛延陀的首领拔灼不得不仓皇逃窜,最终逃到了阿史德部落,以寻求暂时的庇护。

然而,正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地飞到了回纥人的耳朵里。回纥人对拔灼可是恨之入骨啊!他们一直都在寻找机会,想要报一箭之仇。

如今,得知了拔灼的藏身之处,回纥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们立刻调兵遣将,组织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如饿虎扑食一般,气势汹汹地杀向了阿史德部落。

面对回纥军队的突然袭击,阿史德部落的人们完全没有准备,顿时乱作一团。而拔灼虽然曾经也是一方霸主,但此时却已经是惊弓之鸟,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在回纥军队的猛烈攻击下,阿史德部落的防线很快就被攻破。拔灼在绝望中拼死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最终被回纥人斩杀于乱军之中。

不仅如此,回纥人还对他们所找到的薛延陀王族成员展开了一场血腥的屠杀。这些可怜的王族成员们,本以为可以逃过一劫,却没想到还是没能逃脱厄运,最终成为了回纥人的刀下亡魂。

随着薛延陀王族的覆灭,薛延陀的统治根基也被彻底铲除。从此以后,薛延陀这个曾经强大的部落,便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了。

而回纥人则趁机接管了薛延陀的大部分领土,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新的主人。许多薛延陀人眼见大势已去,心知继续抵抗下去也只是死路一条,于是纷纷放下武器,向唐军投降。

薛延陀余众七万余口,如惊弓之鸟般向西狂奔,一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他们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但同时也怀揣着一丝希望——拥立夷男的侄子咄摩支伊特勿失为可汗,妄图凭借他的领导,重振薛延陀的雄风,恢复昔日的荣光。

然而,咄摩支的复国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唐朝和敕勒都对他的地位表示质疑,并不愿意承认他作为可汗的合法性。这无疑给咄摩支的复国梦蒙上了一层阴影,让他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咄摩支伊特勿失深知单凭自己的力量难以成事。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采取一种相对温和的策略——遣使上书朝廷,请求在郁督军山(即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东支)北麓聚驻放牧。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大唐的庇护,为自己和薛延陀余众争取一些喘息的时间。

唐太宗一直忧心北部边境的局势,为了确保边境的稳定,他深思熟虑后决定派遣李积和兵部尚书崔敦礼前往该地进行安抚。

唐太宗对咄摩支伊特勿失的野心心知肚明,他明白此人并未真正放弃对权力的渴望。因此,在临行前,唐太宗特别叮嘱李积:“如果他们愿意投降,那就好生安抚;但若是他们胆敢反叛,就毫不留情地予以讨伐。”

李积领命后,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抵达了郁督军山。到达目的地后,他发现当地的酋长梯真达官率领众人前来投降。然而,李积凭借多年的征战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察觉到梯真达官的行为有些异常。他觉得梯真达官虽然表面上表示归顺,但内心深处似乎仍有不轨的企图。

李积当机立断,决定不再被梯真达官的表象所迷惑。他果断地下令军队出击,向梯真达官的势力发起攻击。刹那间,喊杀声四起,唐军如猛虎下山一般,气势如虹地冲向薛延陀军队。

在激烈的战斗中,唐军士兵们个个奋勇当先,毫不畏惧敌人的攻击。他们以顽强的战斗意志和高超的战斗技巧,与薛延陀军队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

经过一番鏖战,唐军最终大获全胜。这场战斗异常惨烈,唐军斩杀了 5000 余名薛延陀士兵,俘虏了男女 3 万余口。而咄摩支伊特勿失也在这场激战中被生擒,李积成功地将他带回了长安。

与此同时,大唐的边境战事仍在激烈进行。李道宗,这位大唐的名将,率领着精锐部队,如钢铁洪流般渡过广袤无垠的沙漠,直插敌人心脏地带。在这片荒凉而危险的沙漠中,唐军的旗帜猎猎作响,士兵们的脚步坚定而有力,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

就在唐军深入沙漠之时,薛延陀的达官阿波率领着数万人马,试图阻挡李道宗的前进。两军在沙漠的边缘正面相遇,一场生死之战一触即发。阿波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面对大唐的精锐部队,他们心中也难免有些畏惧。

李道宗毫不畏惧,他站在战阵的最前方,目光如炬,扫视着前方的敌人。他深知,这一战不仅关乎大唐的荣耀,更关乎边境的安宁。他指挥军队迅速摆开阵势,唐军士兵们个个奋勇当先,他们如同出鞘的利剑,直指敌军的心脏。喊杀声震耳欲聋,刀光剑影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整个战场如同一片沸腾的血海。

经过一番激战,李道宗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唐军士兵们的英勇无畏,成功击败了阿波。战场上,薛延陀的士兵们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大地。唐军斩杀敌军千余人,阿波的军队溃不成军,纷纷四散而逃。李道宗没有丝毫停歇,他乘胜追击,率领唐军追击敌军200里,一路上势如破竹,极大地震慑了薛延陀的残余势力。那些侥幸逃脱的薛延陀士兵,心中充满了恐惧,他们再也不敢妄图对抗大唐的威严。

与此同时,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多滥葛、思结、阿跌、契苾、跌结、浑、斛薛等铁勒11部的酋长们,目睹了大唐军威的赫赫。他们看到了唐军的英勇无畏,看到了大唐的强大力量,也看到了大唐对百姓的庇护与关怀。这些部落的酋长们纷纷相继前来,请求归附唐朝。他们希望唐朝能设置官员,让他们同为编户,并设立州郡,从此在大唐的庇护下安居乐业。

他们带着部落的百姓,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大唐的边境。他们向唐太宗李世民表达了诚挚的归附之意,表示愿意成为大唐的一部分,共同守护这片繁荣的土地。唐太宗李世民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他们,他下令设置官员,划分州郡,让他们在大唐的土地上安居乐业。这些部落的百姓们在大唐的庇护下,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感受到了大唐的温暖与关怀,也更加坚定了对大唐的忠诚。

至此,唐朝彻底消灭了薛延陀,曾经称霸北方草原的强国就此覆灭。北部边境从此得以安定,大唐百姓再也不用担忧北方异族的侵扰。大唐的疆域也在这一场场战争中不断巩固和拓展,开启了更加辉煌的篇章。唐太宗李世民的英明决策和将领们的英勇作战,让大唐的威严传遍四方,也让大唐的百姓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