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谋谋天下 > 第65章 刘邦问道

大谋谋天下 第65章 刘邦问道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12:41:44 来源:小说旗

英布与番县令吴芮之间,曾缔结过一段特殊的姻亲关系。在往昔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里,这门亲事于当时的政治舞台之上,宛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神秘涟漪。吴芮,身为一方县令,凭借着自身卓越的才能与不凡的见识,在当地颇具威望。他与英布的联姻,看似是寻常的家族联结,实则暗藏着诸多政治考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彼时的势力格局。

然而,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命运的轨迹难以捉摸。如今,吴芮已然作古,可他曾经建立的赫赫功勋与崇高威望,并未随着时间的洪流而悄然消逝。吴芮之孙吴回,幸运地继承了先辈的荣耀与地位,担任着长沙王这一要职。这王位,最初是由项羽封赐而来,即便后来吴回选择降汉,这一封号也得以保留,成为他在这乱世之中安身立命的依仗。

英布在经历了无数的权谋争斗与人生起伏后,命运似乎又一次与吴回的家族紧密交织在了一起。吴回不知出于何种目的,精心谋划,派出信使前去诱骗英布。那信使能言善辩,巧舌如簧,向英布谎称:“如今天下局势愈发动荡不安,各方势力纷争不断,唯有与我一同逃亡,方能在这混乱不堪的世道中寻得一线生机。听闻逃往越地,或许还能另谋出路,那里山高水远,局势复杂,说不定能为将军您提供新的机遇。”英布那颗历经沧桑却依旧怀揣着对未来憧憬的心,竟鬼使神差般地轻易相信了这番说辞。或许是在这残酷的乱世中,他早已身心俱疲,渴望寻得一处安宁之所;又或许是对未来仍抱有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总之,他不假思索地便随着吴回的信使朝着越地前行。

当他们途径番阳时,命运的齿轮陡然发生剧烈转折。番阳的百姓们,长久以来对英布的存在心怀不满。往昔英布的所作所为,让他们不堪其扰,那些曾经横行霸道的过往,依旧历历在目,成为百姓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于是,在兹乡百姓那看似普普通通、毫无异样的民宅里,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悄然拉开帷幕。毫无防备的英布,就这样一步步踏入了早已设下的伏击圈。番阳人瞅准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攻击。一时间,喊杀声四起,英布虽奋力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最终,他命丧黄泉,在那间看似温馨的民宅里,结束了他波澜壮阔却又充满争议的一生,人生画上了一个饱含遗憾的句号。

刘邦对此次事件给予了高度关注,毕竟英布的存在,一直是他心中的一块心病。如今,吴回立下斩杀英布之功,刘邦顺势而为,顺水推舟,让吴回继续担任长沙王,以此表彰他的功绩,稳固这来之不易的局势。这一决定,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刘邦深远的政治考量。一方面,是对吴回个人的犒赏,以激励更多人为朝廷效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持各方势力的微妙平衡,确保大汉江山的长治久安,不至于因为英布的覆灭而引发连锁的动荡。

一日,刘邦择了一处幽静且概要之地,与张良相对而坐。他的脸上洋溢着一种自得与欣慰的神情,缓缓地将这段故事告知了张良。而后,笑着说道:“我原本以为,这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能,唯有你张子房一人能够驾驭啊!却未曾想,那原楚国令尹薛公也有着如此非凡的智慧。只是,真不知道啊,他这是不是你们玄门中人的手段呢?”刘邦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好奇与探究,仿佛试图从张良的回答中,探寻到更多关于玄门的奥秘。

张良听闻此言,淡笑着缓缓摇摇头,眼神中透着一种对未知的深邃思索,说道:“这我还真不太清楚啊!老子是楚国人吧,庄子同样也是。说不定啊,楚国这片土地,孕育出了许多玄门之士,他们对于这世间的奥秘有着更为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只是这其中的缘由,我也无从得知了。”张良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谦逊与神秘,让人不禁对玄门的世界充满遐想。

刘邦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继续追问道:“我说子房啊,那你们玄门之人究竟有何神奇之处?为何能够如此敏锐地揣测别人的心思,又能料事如神,仿佛一切都在你们的掌握之中呢?”刘邦的语气中,既有对张良的敬佩,又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渴望能揭开玄门神秘的面纱。

张良笑而不语,稍作思考后,缓缓答道:“这其实真不好说得啊!不过,这天下之事,就如同那奔腾不息的流水一般,有其自身的发展大势。当大势所趋之时,各种事情便会自然而然地朝着既定方向发展,这便是大势的神秘之处啊。”张良的回答,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人不禁对这天下大势产生无尽的思索。

刘邦似乎对张良的回答并不满足,又继续追问:“那这天下大势,究竟又是由什么来主导的呢?”刘邦的眼神中充满执着,他渴望从张良口中得到一个更为明确、更为透彻的答案。

张良看着刘邦那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神情,心中不禁露出一丝无奈,他思索片刻后,说道:“那应该是由天道在左右着吧!这其中的深奥之处,还需细细品味啊。”张良的话语中,带着几分神秘与敬畏,让人感受到天道的高深莫测。

刘邦听了,不禁觉得新奇,说道:“你们玄门中人真是奇特啊!整日里读的是那些奇奇怪怪的书,居然还真能勘测天道,预见天机!对了,上次我问你的啥子是天道,你可是看了《道德经》了?能不能再给我讲讲呢?”刘邦的语气中,既有对玄门的好奇,又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希望能从张良那里汲取更多的智慧。

张良正色道:“这啥子是天道呢,连老子他老人家自己也说得并不完全明晰啊!只晓得在那冥冥之中,有这么一个‘道’在主宰着世界的发展。没有人能够完全把握得住它,只是说这‘道’需要自己去领悟、去体会,在生活的点滴中去寻找答案啊。”张良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老子的敬重,也让刘邦感受到了“道”的神秘与深邃。

刘邦听了,摆摆手说道:“那还说个卵蛋儿!我要是整天都去悟道,这大汉江山的事儿谁来管?我哪有那闲工夫啊!”刘邦的话语,充满了他一贯的豪爽与直率,让人忍俊不禁。

张良听了刘邦这接地气而又幽默的反问,忍不住想笑,又觉得不能失了礼节,只能强笑着解释道:“不过呢,老子倒是在《道德经》的最后提到了‘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张良试图通过老子的话语,让刘邦对“道”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

刘邦听了,皱了皱眉,笑道:“你上次不是说天之道损有余而奉不足的嘛!怎么现在又变成品德而不伤害(利而不害)去了?只是这圣人之道你还没跟我说过呢!”刘邦的话语中,带着几分疑惑,他渴望张良能为他解开心中的谜团。

张良微笑着接口说道:“那其实啊,这两者并不矛盾。天之道是利于万物的生长与发展,而不会去侵害它们。损有余而奉不足只是天道的一种具体表现和功能而已。而圣人之道呢,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为老百姓谋福利,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却从不居功自傲,不去争夺利益。他们就是契合了天道的法则,所以才深受百姓的拥戴,在后世被尊称为圣人啊!”张良的解释,条理清晰,深入浅出,让刘邦对“道”与“圣人之道”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那气氛融洽、茶香袅袅的交谈时刻,刘邦静静地听完张良对于天道的解说,不禁下意识地瘪了瘪嘴,脸上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略带轻蔑的不以为然神情。他轻轻晃动着手中的茶盏,缓缓开口说道:“老天滋养万物倒也不假!你瞧这天地悠悠,四季更迭,万物生长有序,似乎真有一种无形且神秘的力量在背后默默推动、滋养呵护。不过啊,说起那些被传颂的圣人们,总是宣扬着一味地付出而不求任何回报,哼,那可绝对是世间少有人能做到的哟!你想想,这人呐,活在这纷纷扰扰、充满诱惑的世间,有血有肉,七情六欲俱全,该享受的自然要好好享受一番。要是仅仅为了那看似崇高却又虚无缥缈的名声,整日忙忙碌碌,牺牲自己实实在在的利益,到最后又能得到什么呢?仅仅图个虚名,又有多大意思呢?照这样说来,做圣人也没什么值得羡慕的咯!”刘邦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摇头,眼神里透着几分世故与现实,似乎在为自己这一番世俗观点寻找着更多的合理性。

话音刚落,刘邦的眼睛里陡然闪烁起一丝好奇的光芒,他像个急于求解谜题的孩子,迅速转过头来,直勾勾地盯着张良问道:“我说,子房!你且给我好好说说,那萧何那老小子,平日里看着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总是一副克勤克俭、一心只为国家操劳的模样,好像非得做个大大的好人、完美的圣人不可。可这回,我御驾亲征,去征讨英布的时候,他倒好,居然趁着这空档回家去霸占了些别人的田产。虽说对外声称是拿了点儿钱买的,哼,就他给的那几个子儿,根本就和白拿没什么两样!他这种平日里道貌岸然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行为,你说说看,这世上还有谁会真心实意地想着去做圣人哟?倒是你小子,我还真是摸不透你心里到底贪图着个啥子玩意儿!”

张良听了刘邦这连珠炮似的一番话,面上并未露出丝毫的惊讶或者尴尬之色,仿佛早已习惯了刘邦这般直来直去的脾性。他只是不紧不慢地轻轻摇了摇头,脸上浮现出一丝淡然平和的神情,缓缓笑道:“陛下有所不知,臣只图个自在安心而已!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间,名声与权位固然耀眼,可在臣心中,内心的那一份宁静与自得才是最为珍贵的。只要能做到问心无愧、心安理得,那便是人生最大的满足了。”

刘邦听了张良的这番回答,像是被一道灵光瞬间击中,脑海里闪过一丝顿悟。他猛地伸出手指,指着张良,脸上绽放出爽朗的笑容,笑道:“呵呵!我明白了!你一向为而不争,行事作风倒真像是要做个圣人!你看你,平日里在朝堂之上不争不抢,立下汗马功劳却从不居功自傲,这可不正是古往今来圣人的高尚作风吗?”

张良听闻此言,心中一惊,连忙双手抱拳,恭敬地拱手谢罪道:“陛下可千万别这么说啊!臣惶恐至极,哪敢觊觎圣人之名哟!圣人之位,那可是至高无上、德配天地之人才能担当得起的。放眼当今天下,也唯有陛下您这样雄才大略、掌控四海、肩负着保国安民重任的九五之尊,才称得上是当世真正的圣人。臣不过是陛下麾下区区一介臣子,能力有限,见识浅薄,可从来不敢有如此荒诞离谱的念头哟!陛下谬赞了,臣实在不是那块料哇!”

刘邦听了张良这一番谦卑至极的话语,这才恍然大悟,脸上露出了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他轻轻拍了拍自己的额头,笑着说道:“倒也是的!你向来对权位毫不在意,对名利更是看得极为淡薄。只是你说只求个自在安心,这其中到底是何意呢?你且给我详细讲讲。”

张良微微低头,身子前倾,尽显恭敬之态,缓缓说道:“陛下啊,微臣日日夜夜所期盼的,便是这天下能够河清海晏、国泰民安,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此便是臣穷尽一生最大的心愿了。至于臣平日里不涉足过多繁杂琐碎的政务,自然就能落得个自在清闲。臣只愿在这乱世之中,竭尽所能为陛下分忧解难,为国家尽忠效力,除此之外,别无所求,更不求其他的荣耀与名利加身。”

刘邦听了张良的这番肺腑之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调侃道:“你小子原来在这儿偷懒啊!可真够狡猾的!狡猾得很呐!你这借口倒是找得巧妙至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