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谋谋天下 > 第7章 圯下受书(二)

大谋谋天下 第7章 圯下受书(二)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12:41:44 来源:小说旗

桥下的河水潺潺流淌着,散发着一股潮湿的气息。张良在桥下的石缝间仔细寻找着那只鞋子,终于在不远处发现了它。他捡起鞋子,拍了拍上面的灰尘,然后小心翼翼地爬上桥,恭恭敬敬地将鞋子递给了黄石老人。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黄石老人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坐在桥边的石头上,悠闲地跷起了光脚,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张良,然后用一种理所当然的口吻命令张良给他穿上鞋子。这一举动就显得有些故意在羞辱张良了。张良看到老人这样的行为,心中的怒火“噌”地一下就冒了起来。他感觉自己的尊严就像是被人狠狠地践踏在脚下,双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头,眼睛里闪烁着愤怒的火花,真的有点儿想挥拳揍他了。

不过,张良毕竟是经历过诸多世事磨难的人。在他的人生中,已经遭受过无数的冷眼、挫折和困苦。他深知在这个时候,自己必须要保持冷静。更何况,他现在正处于隐姓埋名的状态,自己身上还背负着刺杀秦始皇失败后的种种隐患。如果因为这样的小事就大打出手,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一旦被人认出自己的身份,那可就糟糕透顶了。

所以,尽管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但张良还是强压下了这股怒火。他缓缓地走到黄石老人的面前,屈膝跪于前,眼神中虽然还残留着一丝不悦,但手上的动作却十分小心翼翼。他轻轻地拿起老人的脚,仿佛对待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一般,仔细地帮老人把鞋子穿上。

黄石老人坐在那里,眼睛一直注视着张良的一举一动。当他看到张良面对这样的羞辱却依然能够强忍辱负重时,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那笑容慢慢地在他的脸上蔓延开来,最后他竟然仰面长笑起来。他的笑声如同龙吟一般,低沉而又雄浑,声音中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这笑声直透天宇,在整个沂水圯桥的上空久久回荡不息,就像一阵回荡在山谷之间的雷声,震得周围的树木似乎都在微微颤抖。

张良被这突如其来的笑声弄得呆呆地站在那里,眼睛直勾勾地看着黄石老人,心中五味杂陈。他不明白老人的真实意图,也不清楚自己刚刚的表现是否能够得到老人的认可。他就那样呆呆地看着老人的身影,脑海里不断地回想着刚刚发生的一切。

黄石老人在露出那一抹超然的气质之后,整个人仿佛被一层神秘的光晕所笼罩。他的双眼深邃而又明亮,像是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阅历。他站在那里,身姿挺拔,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散发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这种气息不仅仅是外在的表现,更是从他的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对世间万物的洞察与洒脱。张良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黄石老人,他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这种气质的独特魅力。这种气质就像一阵清新的风,吹散了他心中因刺杀失败和一些生活琐事而产生的阴霾。他心中暗自思忖,这个老翁必定是个不折不扣的世外高人。然而,尽管心中有着这样的认知,张良也只是呆呆地站在原地,并没有跟着老人追去。毕竟,在他的观念里,黄石老人刚刚并没有对他明确地说些什么,他不知道老人的真正意图,也不想贸然行动。

黄石老人呢,他不慌不忙地走出了一段距离,大约有里许之地。这段路在他的脚下仿佛只是一小段旅程,他的步伐依然沉稳而轻盈。不一会儿,他又返回到了桥上。此时,他的目光再次落在张良身上,眼神中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欣赏与欣慰。他用一种温和而又充满力量的声音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这三个字从他的口中说出,就像一道金光,直直地照进了张良的心中。“不过,”黄石老人稍微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深邃起来,“欲成大事,还得修习一些本领才行。”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如同重锤一般,重重地敲打在张良的心坎上。

张良听到这句话,心中像是有一团乱麻突然被梳理开了。他一直处于迷茫之中,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复仇之路该如何去走。在刺杀秦王失败之后,他深刻地认识到,仅仅凭借着莽撞的刺杀行为来报复秦始皇是绝对不现实的。秦始皇身边的防卫森严至极,而且秦朝的律法严苛,一旦刺杀行动失败,必然会引发秦始皇的愤怒,到时候受牵连的可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会殃及无数的无辜百姓。他就像一只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飞鸟,急切地寻找着一盏明灯。而现在,他遇到了这样一位高人,他仿佛看到了希望之光。在他看来,这位老翁既然能够看透他的心思,必然有着非凡的能力和见识。所以,他心中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自然就想虚心地向老人求教。

看到张良眼中流露出的渴望与期待,黄石老人微微点了点头,仿佛是对他这个想法的一种认可。然后,他伸出干枯但有力的手指,指着远方的天空,声音平静地说道:“吾欲教你一些法门,你需得勤加修炼。五日后的早上,再到这桥头相会。”张良听到这个要求,心中虽然有些疑惑,不知道老人五日之后到底想要做些什么,但他知道这或许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恭敬地双膝跪地,低下头,坚定地说道:“晚辈谨遵前辈教诲,五日之后定当准时前来。”他的声音在寂静的桥头回荡,带着一种坚定的决心。

五天的时光转瞬即逝,对于张良来说,这五天仿佛过得特别漫长,每一分每一秒他都在心中默默计算着时间。终于,到了约定的那一天。天还未亮,公鸡便早早地开始打鸣,那一声声鸡鸣就像是催促的号角,打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张良早早地就起了床,他顾不上吃早饭,甚至都没有整理自己的衣装,就急匆匆地朝着沂水圯桥的方向赶去。

他的脚步十分匆忙,在乡间的小路上奔跑着,带起一阵小小的尘土。他的心中满是焦急,害怕自己错过与黄石老人的会面。当他赶到桥头的时候,却发现桥上已经有一个身影静静地站在那里。那正是黄石老人,只见他神情淡然,目光平静地看着远方,仿佛早就已经在这里等待多时了。

张良看到老人已经先到了,心中不禁有些懊恼自己为什么还是迟到了。而黄石老人看到张良气喘吁吁地赶来,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悦的神情。他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相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老人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说完,老人便毫不犹豫地转身,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离开了桥头,他的身影很快就消失在了清晨的薄雾之中。

张良站在桥头,望着老人离去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是老人对自己的考验,可是这一次的失败还是让他有些沮丧。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心中想要向老人求教的决心反而变得更加坚定了。

于是,又过了五天。这一次,张良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天还没亮就起了床。他把一切都准备好之后,提前了许多的时间就朝着桥头赶去。他在路上的时候,不断地催促自己要快一些,再快一些,生怕再次迟到。然而,当他赶到桥头的时候,却发现黄石老人又已经站在那里了,就好像是故意要捉弄他一般。张良心中十分无奈,但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老人的考验是多么的严格。

尽管两次都没有能够按时与老人相见,但张良知道黄石老人的良苦用心。他明白老人的考验不仅仅是在考验他的守时,更是在考验他的耐心、毅力和对求道的决心。所以,在第三次等待与黄石老人会面的时候,张良索性半夜就来到了桥上等候。夜晚的桥头十分寒冷,凉风吹过,让张良不禁打了个寒颤。但他依然坚定地站在那里,眼睛紧紧地盯着远方,心中满是对老人教诲的渴望和对未来复仇之路的期待。

这回,张良凭借着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始终如一的至诚之心,终于经受住了黄石老人的考验。他在桥头彻夜未眠地等待,这份坚持和耐心,就像黑暗中闪烁的星光,最终打动了黄石老人那颗看似冷峻的心。

黄石老人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眸之中,忽地闪过了一抹不易察觉的赞许之色。只见他步履沉稳且缓慢地朝着张良迈近,每一步都似乎带着岁月沉淀下来的厚重感。走到近前后,老人动作轻柔地自怀中取出了一捆被时光摩挲得略显古朴的竹简。这捆竹简散发着淡淡的陈旧气息,仿佛承载着无数不为人知的故事与智慧。

老人面色凝重,神色庄重无比,宛如捧着世间最珍贵之物一般,将那一捆竹简递到了张良面前,并以一种低沉但充满威严的嗓音说道:“此书中所记载之学问,若能悉心研读,则可成为王者之师!”尽管他的声音并不大,但其中却好似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如同一股无形的洪流,冲击着张良的心弦。

紧接着,黄石老人微微抬起头,望向远方的天际,目光深邃而悠远,仿佛能够穿透层层云雾,直达那尚未到来的未来。他缓声道:“十年之后,天下必将陷入大乱之局。届时,你便可凭借此书之所学,兴国安邦,建立不朽功业。”说话间,他的目光如同穿越了漫长的时空隧道,清晰地看到了未来那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场景。

稍作停顿后,老人收回视线,重新落在了张良身上,继续道:“十三年后的某一天,当你行至济北谷城山下时,便会见到一块黄石。那块石头,便是老夫的化身所在。”言及此处,他的眼神之中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深邃和神秘之光,令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说完这番话后,黄石老人再不多言一语。他转身离去,衣袂随风飘动,猎猎作响。转眼间,其身影已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了茫茫天地之间,只留下张良独自一人静静地伫立在桥头之上,手中紧紧抱着那捆神秘莫测的书卷,心中思绪万千……

这位令人敬仰不已的老者,宛如一道来自远古时代的神秘光芒,他便是那传说中隐匿于岩穴深处、与世隔绝的高士——黄石公。其名号“圯上老人”早已传遍大江南北,然而关于他真实身份的谜团却始终如同迷雾一般笼罩在世人眼前,让人难以窥探其中真相。

每当黄石老人轻启双唇,吐出只言片语之时,那些话语仿佛都蕴含着无尽的深意与玄机。而就在某一天,当他不经意间提及十三年后的黄石之际,在场众人皆如坠五里雾中,不明所以。殊不知,此黄石非彼黄石,老人所言之意竟是指向那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惊天秘密!

原来,在黄石公羽化飞升之后,他那具历经尘世沧桑的肉身竟神奇地化作了一坨硕大无比的黄石。岁月悠悠,时光荏苒,这坨黄石静静地伫立在大地之上,任凭风吹雨打,见证着世间万物的兴衰变迁。而后世之人在偶然间发现这块奇异的石头后,将之视作黄石公的安息之所,一座承载着无数敬仰与追思之情的神圣坟墓就此诞生。

张良静静地伫立在原地,目送着黄石老人渐行渐远的身影直至消失不见。他缓缓地低下头,目光落在手中那本神秘的书卷之上,一股难以言喻的惊喜与期待瞬间涌上心头。

当黎明的曙光划破天际,照亮大地之时,张良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急切,小心翼翼地将书卷打开。刹那间,一行行古老而神秘的文字映入眼帘,竟是传说中的《太公兵法》!此书仿佛散发着一种无形的魔力,吸引着张良全身心地沉浸其中。

这本兵书所蕴含的兵法智慧犹如浩渺星辰般深邃无尽,其战略谋略更是精妙绝伦。每一片竹简、每一行篆字,都像是一座蕴藏着无穷宝藏的宝库,等待着张良去探索、去挖掘。对张良而言,这无疑是一本举世无双的无价之宝。

自此之后,无论白天黑夜,张良皆视此兵书如生命一般珍贵。白日里,他手不释卷,仔细研读书中的每一处细节;夜晚,在微弱的烛光下,他依然全神贯注地思索着那些深奥的战术和策略。甚至在睡梦中,他也会梦到自己置身于金戈铁马的战场之上,运用所学的兵法智慧指挥千军万马,纵横驰骋。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良凭借着对《太公兵法》的深入研究以及自身的天赋才智,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这个世界。他时刻关注着天下局势的风云变幻,无论是诸侯之间的纷争还是百姓们的疾苦,都能在他的心中引起深深的共鸣。渐渐地,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成长为一个深谙韬略、文武双全的智者。

后来,张良有幸结识了刘邦,并凭借着自己卓越的智慧和谋略迅速赢得了对方的信任与敬重。在刘邦逐鹿中原、建立大汉王朝的征程中,张良屡次献计献策,化险为夷,成为了刘邦最为倚重的“智囊”之一。他的名字,也伴随着一个个传奇故事被载入史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抹璀璨夺目的光辉。

张良的一生,正是因为这本《太公兵法》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凭借着书中的智慧和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了成功,成为了历史上备受赞誉的杰出人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