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谋谋天下 > 第85章 李密与李渊的信使来往

大谋谋天下 第85章 李密与李渊的信使来往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12:41:44 来源:小说旗

在那烽火连天、局势动荡的隋末乱世,李密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争斗,终于诛杀了翟让,从而取得了瓦岗军的绝对领导权。那是一场充满了权谋与算计的交锋,李密凭借着自己的智谋和果断,在看似平静的表象下,不动声色地发动了一场雷霆之变,将翟让的势力彻底瓦解。

然而,这场权力的更迭犹如一场风暴,虽然李密凭借强大的铁腕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但瓦岗军的军事实力也因此受到了重创。曾经紧密团结、士气高昂的瓦岗军,如今内部各部分离心离德,往日的和谐与默契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隔阂所取代,军队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不安与猜忌。

不久之后,王世充瞅准了瓦岗军内部的这一虚弱之时,趁机对李密发动了袭击,目标直指重要的仓城。李密虽在前期占据了上风,成功击退了王世充,但这只是这场漫长拉锯战的一个小小插曲。

随后,王世充迅速调整战略,将他的军营稳稳地迁移到了洛口仓的北边。他为了给进攻李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竟不惜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在宽阔的洛水上架设了一座连接两岸的浮桥。一切准备就绪后,王世充发出了集结的号令,派出了他全部的人马,犹如潮水一般,浩浩荡荡地向李密压去。

面对王世充的这次强大攻势,李密虽率领着一千多名将士奋勇抵抗,但终究因兵力悬殊和局势不利,渐渐陷入了困境,不得不向后撤退。王世充看着前方节节败退的李密,心中燃起了乘胜追击的**,便毫不迟疑地乘胜逼近洛口城下。

李密深知此时若不全力抵抗,瓦岗军的根基将深受动摇。于是,他迅速从后方调配了五百名精兵,组成了一支精锐的阻截部队。这些士兵个个身经百战、毫无惧色,他们在李密的指挥下,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战术,与王世充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激战。王世充的兵众在瓦岗军精兵的突然阻截下,阵脚大乱,全线溃逃。那些惊慌失措的士兵们,如同一窝蜂般抢着拥上早已不堪重负的浮桥,一时间,浮桥上人头攒动、混乱不堪。由于人数过多,浮桥根本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压力,许多人纷纷掉进冰冷的洛水中,淹死了好几万人。

这场惨烈的战斗,不仅王世充的军队损失惨重,他自己也元气大伤。他的虎贲郎将杨威、王辩、霍举、刘长恭、梁德、董智等,皆在这场混乱中阵亡,鲜血染红了洛口城下的土地。而王世充自己,更是在亲信的拼死护卫下,才勉强保住了性命。

当夜幕降临,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起了大雪。寒冷的空气仿佛要将一切都凝固,王世充受伤的士卒们在风雪中瑟瑟发抖,他们的体力早已在战斗中消耗殆尽,饥寒交迫之下,几乎冻死光了。

李密乘胜追击,一路势如破竹,迅速攻克了偃师县。他深知此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于是决定在此修筑起一座坚固的金墉城,作为瓦岗军新的据点。随着金墉城的修建完成,李密如同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开始有条不紊地整顿自己的军队,休养生息,扩充兵力。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瓦岗军的力量再次得到了壮大,逐渐拥有了三十多万人马,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威风。

此时的李密,威名远扬,引得了天下各路豪杰的纷纷来附。东都留守韦津眼见李密的势力日益壮大,心急如焚,决定与他一决高下。于是,韦津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在上春门摆开阵势,试图阻挡李密的前进步伐。然而,李密率领着他那精锐的部队,如秋风扫落叶般,轻松地击败了韦津的军队,韦津大败,当场被活捉。

这一胜利,让李密的声望更加高涨。就在这同一时期,隋廷掌管土木营建的官员将作大匠宇文恺,也对隋室的命运感到了绝望,他看清了天下大势,果断地叛离东都,投奔了李密。

李密的势力迅速扩张,东到波涛汹涌的大海和雄伟壮丽的泰山,南到奔腾不息的长江和淮河,没有一个郡县不派使者前来归附。李密,仿佛成为了这片乱世中那颗最耀眼的明星,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此时,窦建德、朱粲、杨士林、孟海公、徐圆朗、卢祖尚、周法明等人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局势,他们纷纷顺势地向李密上书,言辞恳切地劝说他登皇帝位,顺应天意,成为这乱世之主。

在这样的形势下,李密手下的官吏们也都纷纷劝说他立即称帝,他们认为这是天赐良机,瓦岗军此时已足够强大,称帝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号令天下,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然而,李密却有着自己的考量,他冷静而沉稳地说道:“洛阳没有平定之前,不能谈这件事。”他深知洛阳作为东都,是隋朝的重要据点,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只有先稳固了洛阳,统一了天下的局势,才能称帝,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统治更加稳固。

大业十三年(617年),远在晋阳的唐公李渊,审时度势后,果断起兵。在建立自己的霸业的过程中,他敏锐地察觉到了李密的势力,决定利用李密的力量来牵制隋军,为自己的进军减轻压力。

于是,李渊写信给李密,信中言辞诚恳,表达了自己对他的赞赏和拉拢之意。李密自恃兵强马壮,心中早已有了当盟主的豪情壮志。便在七月让祖君彦回信给李渊,信中大谈同姓之谊,约定“左提右挈,戮力同心,执子婴于咸阳,殪商辛于牧野”,意即要和李渊携手共进,共同消灭隋室,诛杀杨广。

李渊看了李密的信后,心中暗自觉得李密有些“妄自矜大”,但他考虑到自己正在进行进军关中的战略布局,实在不想在此时招来不必要的麻烦,让李密横生枝节。于是,他便让温大雅回信,回信中言辞谦逊,对李密大力称赞,“卑辞推奖”,一面表达自己不忍弑杀杨广,一面盛赞“天生烝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愿推李密为天下之主。

李密览书后,心中大喜,自认为得到了李渊的推重,大业可成,天下不足定矣!从此与李渊信使往来不绝,双方在表面上维持着一种看似和谐的同盟关系。

大业十四年(618年)正月,李密率领着他那三十万威风凛凛的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占金墉城。他深知这金墉城对于瓦岗军的重要性,于是下令加紧修复城门、城墙和其他防御设施,使金墉城变得更加坚固和难以攻破。

为了进一步威慑洛阳城中的隋军,李密还兵屯邙山,此地地势险要,如同一条巨龙盘踞在洛阳城的外围。他的军队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直逼上春门——隋东都城东垣北门。一时间,洛阳城告急,城中的隋军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仿佛末日即将来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