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谋谋天下 > 第95章 随秦王东征(四)

大谋谋天下 第95章 随秦王东征(四)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6 12:41:44 来源:小说旗

在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乱世风云之中,整个天下仿佛被一张无形的战争巨网所笼罩,百姓流离失所,生命如风中残烛般脆弱。李世民,这位肩负着大唐统一天下使命的卓越将领,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亲自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唐军,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钢铁洪流,向着洛阳宫城奔腾而来。

当唐军兵临洛阳宫城之下,那巍峨耸立的城墙便映入众人眼帘。这城墙高耸入云,宛如一条蜿蜒盘踞的巨龙,静静地横亘在大地上,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它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不屈的坚毅与顽强。洛阳宫城,这座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与荣耀的城池,此刻成为了唐军前进道路上最为坚固的堡垒。

城中的守军在王世充的精心指挥下,防御部署堪称滴水不漏、固若金汤。王世充,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深知洛阳城对于他的重要性,一旦城破,他的一切梦想与野心都将化为泡影。因此,他倾尽所能,将城中的防御工事构筑得极为精妙。每一处城墙的拐角、每一道城门的两侧,都布置了精锐的士兵和严密的防御设施,从了望塔到护城河,从箭楼到陷阱,无一不彰显着王世充的谨慎与周密。

尤其是在攻城的利器方面,洛阳宫城的守军更是让唐军不敢有丝毫小觑。那些安置在城墙上的大炮,犹如一尊尊威严的战神,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却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每一门大炮都能射出重达五十斤的巨石,这些巨石在火药的强大推力下,如流星般呼啸着飞出,在空中划过一道凌厉而又致命的弧线后,以雷霆万钧之势轰然砸向唐军的阵地。其投出的距离竟能达到二百步之远,每一次巨石的落地,都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仿佛大地都在为之颤抖,地面瞬间被砸出一个巨大的深坑,周围的唐军士兵若是躲避不及,便会被巨石砸得粉身碎骨,其杀伤力令人毛骨悚然。

而除了威力惊人的大炮,城中还拥有一种极为厉害的弩。这种弩设计独特,装备了八个弓,其箭杆粗壮得如同车辐一般,给人一种沉稳而坚实的感觉,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箭头则宛如锋利的斧头,刃面打磨得极为光滑,闪烁着冷冽的寒光,仿佛在诉说着它的锋芒与无情。其射程更是超乎想象,竟能射出五百步之远,在远距离攻击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当唐军试图靠近城墙时,这种弩便会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一支支利箭如雨点般射向唐军,让唐军士兵们防不胜防,死伤无数。

面对如此严密的防御和威力强大的攻城利器,李世民深知,要想夺取这座城池,绝非易事,唯有全力以赴,不留丝毫后路。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四面攻城的命令。刹那间,喊杀声如雷鸣般响彻天地,唐军如同潮水般汹涌地涌向洛阳宫城。他们手持兵器,奋不顾身地冲向城墙,与城中的守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

这一攻便是昼夜不停,太阳东升西落,又西落东升,时光在战火的洗礼中匆匆流逝。唐军将士们在城下呐喊着、拼杀着,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坚毅与决绝,汗水与血水交织在一起,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淌,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然而,尽管唐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士兵们前赴后继,不畏生死,但洛阳宫城的防御实在太过顽强,犹如一座坚不可摧的钢铁堡垒。十几天过去了,唐军虽然给守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但依然未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攻克城池看起来依旧遥遥无期,仿佛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就在唐军全力以赴地猛攻城墙之时,城中却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在这座被王世充统治多年的城市里,有那么几个心怀叵测的将领,他们早已对王世充的严苛和专横心怀不满。

这些将领长期处于王世充的压迫之下,心中的怨气日积月累。如今,他们眼见李世民率领的唐军气势如虹、兵强马壮,如日中天,便暗自打起了小算盘,动起了投降归唐的念头。

于是,这些将领们在暗中秘密谋划,企图与城外的唐军里应外合,为他们打开城门,以此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然而,王世充毕竟是个老奸巨猾的人物,他在城中布下了严密的眼线,戒备森严。

尽管这些将领们行事小心谨慎,但他们的阴谋还是未能逃过王世充的法眼。就在他们还未及将计划付诸实践的时候,王世充便已洞悉了他们的企图。

王世充自然不会对这些叛徒心慈手软,他毫不犹豫地将这些将领们一一处死,以儆效尤。这一举动让城中的气氛瞬间变得异常紧张和压抑,人们都对王世充的狠辣手段感到恐惧。

随着时间的一天天推移,唐军在洛阳城下久攻不下,将士们都已经疲惫不堪。他们日夜奋战,在战场上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身心早已俱疲。夜晚,当他们躺在冰冷的营帐中,望着天空中的明月,思乡之情便在心底油然而生,如潮水般蔓延开来,他们都渴望着能早日回到关中老家,与亲人团聚。

于是,总管刘弘基等人忧心忡忡地来到李世民的营帐,向他请求班师回朝。他们的话语中透露出无法掩饰的疲惫与渴望,声音中带着一丝沙哑和无奈:“秦王殿下,将士们都已经太累了,我们在这里久攻不下,再这样下去,恐怕士气会越来越低落,不如暂且班师回朝,从长计议。”

李世民却深谋远虑,他站在营帐外,目光坚定地望着洛阳宫城,心中怀着必胜的信念。他深知此刻绝非退缩之时,一旦退缩,之前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大唐统一天下的步伐也将被严重阻碍。

李世民神情严肃地对刘弘基等人说道:“如今我们大举而来,是为了彻底平定天下,结束这乱世的纷争,让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怎能半途而废呢?你们看看四周,洛阳以东的各州都已望风归服,大唐的旗帜在那里高高飘扬,唯独剩下这一座洛阳孤城。它如今孤立无援,内部又人心惶惶,百姓和士兵们都生活在恐惧和绝望之中,其势已不能持久。胜利就在眼前,我们只要再坚持一下,就一定能够攻克这座城池,我们怎能轻易放弃而就此回朝呢?”

言罢,李世民目光扫视着全军,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声音洪亮而有力,大声下令道:“洛阳不破,决不回军,再有胆敢提起班师的一律斩首!”众将听到李世民的这番话,深知他决策的坚定,皆不敢再提班师一事。他们回到各自的营帐,将李世民的命令传达给士兵们,士兵们虽然心中疲惫,但也被李世民的决心所感染,只能继续咬紧牙关,带领士兵们奋勇攻城。

在攻城的同时,李世积敏锐地察觉到当前局势的特殊性。他站在城墙上,凝视着被重重包围的城池,心中暗自思忖着最佳的战略方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向李世民提议围而不攻。

李世积迈着稳健的步伐,来到李世民的营帐前。他整了整衣冠,神色恭敬地走进营帐,向李世民行了一礼,然后直截了当地说道:“秦王殿下,依我之见,王世充如今已被我们重重包围,就像一头被困的野兽,插翅难逃。城中的粮草日益减少,士兵们每天都在忍受饥饿的折磨,士气也会因此而逐渐低落。”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此时,我们无需耗费太多兵力去强攻,只需继续围困,王世充必然会因粮尽而自乱阵脚。而且,我们的士兵经过多日激战,也已经疲惫不堪,需要时间来休息和恢复体力。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还能以逸待劳,等待王世充自行溃败。”

李世积的话语条理清晰,分析透彻,让人不禁对他的智谋和战略眼光刮目相看。

李世民听了李世积的提议,觉得也颇有道理。毕竟经过多日激战,唐军也已经十分疲惫,士兵们的身体和精神都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此时围而不攻,可让士兵们稍作休整,保存战斗力,同时也能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于是,他下令全军驻扎下来进行休整,并且严令加强防守,在营地周围布置了严密的防线,设置了多个了望哨,时刻警惕郑军趁机偷袭或是突围。

然而,就在李世民下定决心继续围困洛阳之时,李渊在长安也听闻了唐军久攻洛阳不下的消息。李渊坐在宫殿的龙椅上,眉头紧锁,心中忧虑万分。他害怕唐军的行动会影响到大唐的整体局势,若是唐军在此处折损过多兵力,不仅会让王世充有喘息之机,还可能引发其他势力的蠢蠢欲动。于是,他下了密敕让李世民还军,希望李世民能暂时撤回长安,重新商议战略。

李世民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一旦撤回长安,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功亏一篑。他赶忙上表详细阐述了洛阳必定可以攻克的理由和依据。他在表中指出,洛阳的防守虽然看似严密,但其实已经出现了诸多可乘之机。城中的粮草供应日益紧张,士兵们的士气低落,人心惶惶;而且洛阳孤立无援,周围的势力都已经归降大唐,它坚持不了太长时间。只要唐军继续围困,等待时机成熟,必定能够一举攻克洛阳。

不仅如此,李世民更是派出自己颇为信任的参谋军事封德彝回朝面陈军前形势。

封德彝领命后,日夜兼程,赶回长安。他来到朝堂之后,面见李渊,神色从容而不失严肃地对李渊说:“陛下,王世充虽然地盘不少,但他所得到的地方,都只是与他略有关联的部属。他真正能做到实际号令和管辖的,不过就是洛阳这一座城罢了。如今他已经智竭力穷,城中军备、粮草等皆不堪重负。士兵们吃不饱饭,武器装备也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和修缮。我断言,克城之日就在近日之内。现在如果回师,他必定会重新振作起来,并且与各地势力相互联合,这样一来,想要消灭他必定难上加难啊!”

李渊听了封德彝的分析,心中豁然开朗。他坐在龙椅上,沉思良久,权衡利弊之后,最终听从了李世民的建议,决定继续让唐军围困洛阳宫城,等待战机。他深知,李世民的决策是正确的,只要坚持下去,大唐统一天下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为了劝降王世充,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李世民又亲自写了一封信。他坐在营帐中,提笔蘸墨,言辞恳切地为王世充剖析了当前的局势和利弊得失。他在信中晓以祸福利害,意图劝降王世充,让他早日归降,避免城中百姓遭受更多的战乱之苦。信中写道:“如今大唐的势力如日中天,天下归心,你洛阳孤城一座,孤立无援,继续抵抗下去,不过是徒增伤亡。若你能早日归降,不仅可以保全自己和家人的性命,还能为洛阳的百姓带来安宁。望你三思而后行。”

然而,王世充对李世民的劝降信却毫无回应。他坐在洛阳宫城的宫殿中,手中紧紧握着那封信,脸上露出一丝不屑的冷笑。他心中的希望都寄托在了窦建德的援兵身上。他坚信,只要窦建德能携大军前来救援,再加上自己城中的坚守,必能与唐军对抗到底,最终实现翻盘的可能。于是,他一边继续加强城防,在城墙上增设防御设施,增加士兵的巡逻次数;一边派人密切关注着窦建德的动向,每隔一段时间就派出快马出城打探消息,盼望着援兵早日降临,拯救他于水火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