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丰碑 > 第1章 牛大哥的心事

丰碑 第1章 牛大哥的心事

作者:吴半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6 15:28:55 来源:小说旗

2019年,伊春老河口,胜利村。

这个村庄位于西米干河和乌云河的交汇处,当地俗称老河口,村里人口不多,但距今已经有近500年的历史。站在村头高坡上极目远眺,绵延的小兴安岭山峦叠嶂,林莽苍苍,雄浑八万里的疆域,一片粗犷。

提起老河口,还要上溯到清代康熙年间,那时鄂伦春人长期在这里游猎栖息,并负责看守皇家狩猎场,定期为朝廷猎狩貂皮、驼鹿等贡品。

此外,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抗联根据地,大约在1940年前后,东北抗日联军的几位高级将领率抗联战士,曾多次由老河口路线往返苏联,并在这里建造密营,多次与日伪军发生激烈的战斗。

初春的清晨,薄雾弥漫,天色刚刚蒙蒙亮,村头牛永贵家里的烟囱已经开始冒烟,今年五十多岁的老牛正蹲在灶台前烧水,院子里,牛大嫂正忙着喂猪。

这两口子是出了名的勤快人,日子虽然一直过的紧巴巴的,却一直都很乐观开朗,在村里村外的名声都很不错。

这天凌晨,家里的母猪刚刚下了崽子,一窝二十多个,破了这几年的记录咧。

但此时此刻,牛大哥的脸上却是阴云密布,他烧了水之后,便卷了一支烟,默默蹲在门口吧嗒吧嗒抽烟,看着婆娘喂猪。

他活了五十多年,有一件心事,也放在心上五十多年,就像一个大疙瘩,难解难开。

天越来越亮了,远处村口的“水泥路”上,影影绰绰的走来了一个人。

别看胜利村穷,这“水泥路”却是名副其实----每到下雨就连水带泥,基本上没有靴子出不了村,外面人背地里都管胜利村叫“靴子屯”。

这大清早的,谁能进村?

老牛眼神不大好,探着头眯眼往外看,一直那人快走到家门口了,他才认出是谁。

一向老实巴交又慢性子的老牛,激灵一下子就跳了起来,满脸欢喜地迎了过去,一边还不住地招呼着烧水的牛大嫂。

“老婆子,快来快来,你看看是谁回来了?!”

清晨的阳光下,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正站在老牛家院门口,笑呵呵地冲里面打招呼。

“老牛大叔,起的这么早,准是家里又下猪崽子了吧?”

这年轻人大约二十多岁,相貌端正,眉目清秀,身上穿着一件干净的白衬衫,薄雾中的朝阳照在他的身上,整个人仿佛都焕发着朝气蓬勃的光彩。

牛大嫂也很是热情,笑着说:“可不是么,家里下了猪崽子,一窝二十多个呢……对了,晓兵,听说你大学毕业在城里实习,工作挺忙的,怎么有空回来了?”

“这不是昨天我二叔打电话,说家里有点事,让我回来一趟。”

“有点事?啥事?我咋没听你二叔说?”老牛开口问道。

“就是……关于你家里认证烈属的事情,二叔说,牛爷爷这几天情况不大好,如果这件事再拖下去……”

听到刘晓兵提起这件事,老牛的脸上再次笼罩了一层愁云,长长地叹了口气,然后往屋子里看了一眼。

他的老父亲今年已经八十七岁了,身体一直不好,已是时日无多。医生说过,怕是熬不过今年秋天了。

但在老爷子的心里,始终有一件天大的心愿,没有实现。

牛老爷子名叫牛朝东,当年抗联在老河口一带驻扎的时候,他还是个孩子,但也没少跟着乡亲们给抗联做事。

他常常给村里人讲述给抗联送鞋的故事,那时候抗联战士都在山林里,条件很苦,连脚上的鞋子都没有,于是当地老百姓就变着法的给抗联送鞋。

日本军有规定,凡是给抗联送鞋的,抓住就要被杀头,老百姓就挎着筐进山,筐里藏着鞋,脚上也穿着鞋,下山的时候就光着脚下来,把自己的鞋也都留给抗联战士。

也有很多人甘愿冒着全家被杀头的危险,加入抗联队伍。

牛朝东虽然还小,也经常和抗联战士们一起套野猪、狍子,往山上送物资送粮食,很多次亲眼目睹战士们奋勇杀敌。

他的大哥牛朝亮,就是那时候加入的抗联队伍。

时隔多年他依然记得,大哥加入的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就是大名鼎鼎的赵尚志。

可是后来,队伍打散了,他大哥也音讯皆无。

有参加过抗联的人回来说,他大哥已经牺牲了。

但也有传言说,他大哥叛变投降了日伪军,成了汉奸。

如今,已经近一个世纪过去了,他始终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因为他了解自己的大哥,那是一位铁骨铮铮的汉子,绝对不可能叛变的。

但这么多年以来,他却无法得知半点关于大哥的消息。

他也曾经很多次去找上级领导,要求认定自己一家是烈属的事实,然而都因为材料不齐,缺乏证据,苦苦坚持了多年而无果。

这件事在牛朝东的心里牵挂了一辈子,也在牛永贵的心里记了几十年。

现在牛老爷子身体越来越差,如果再没个说法的话,他老人家很可能就要抱憾终生。

“晓兵,这件事太让你们费心了。这么多年刘书记都在给我们四处奔走,不能再给你们添麻烦了。”

牛永贵面带感激,发自肺腑地说着。

一向嘴尖舌快的牛大嫂也说道:“是啊晓兵,其实我们也早都想开了,评不上烈属就评不上吧,就是为了圆老爷子一个心愿而已,我们家虽然穷点,也不指望这个待遇过日子,省的那些人背后说三道四,戳我们的脊梁骨。”

“谁敢在背后说三道四?谁敢戳我们老英雄的脊梁骨?你喊他站出来,在我面前说一句试试!”

不远处,一个洪亮的声音忽然如炸雷般响起。

听到这个声音,刘晓兵不用回头看,就知道是二叔刘洪到了。

随后,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走了过来。

这汉子大约四十多岁,身材高壮,粗眉大眼,走路都是带着风的,一边吆喝着,一边来到了老牛家门口。

刘晓兵看着这人,笑着说:“二叔,你小点声,这大清早的,你再吵到别人。”

来的正是刘晓兵的二叔,名叫刘洪,他在胜利村当了十几年的书记,为人刚强正直,威望很高。

“怕啥,我就是要让他们都听见,当年老牛大爷的大哥牛朝亮,那就是咱们胜利村走出去的英雄,把一腔子热血都洒在了这片大山里,凭什么要被人说三道四?他们说叛变就叛变啦?当年你太爷爷直到临死前,都一直说牛朝亮是个好样的,他老人家可是牛朝亮的战友,那还能有假?”

刘晓兵的太爷爷叫刘保国,据说这名字还是参加了抗联之后改的,当年他不但参加了抗联,还打过后来的三大战役,一路冲杀到南京总统府,亲眼见证了红旗插上总统府的门头。

也因为这,老刘家在当地格外受到敬重,刘晓兵也算是继承了祖辈的光荣传统,大学毕业后就入了党,来到民政部门,成为了一名档案室的实习生。

“刘书记,这件事咱们都已经努力了好多年,我们全家也都一直感谢你们,包括晓兵在城里也一直为我们打听,四处寻找线索,但实在是太麻烦你们了,如果实在不行的话……”

牛永贵的话还没说完,刘洪就哈哈笑了起来,说道:“老牛大哥,你总是这么客气干嘛?我们家是抗联的后代,你家也是抗联的后代,咱们之间如果不互相帮助,那还算什么战友?实话跟你说,这次我叫晓兵回来,就是因为他在城里已经查找到一些线索啦。”

牛永贵两口子顿时眼睛一亮,欣喜地望着刘晓兵。

“晓兵,这是真的?!”

刘晓兵笑眯眯地点点头:“没错,我在档案室实习这几个月,翻看了很多当年关于抗联的资料,前两天终于在一份资料里,查找到了关于牛朝亮的只言片语。我本来打算再深一步调查,没想到二叔打电话,说牛爷爷情况不好,这不,我就赶紧跑回来了。”

牛永贵猛地一拍大腿,乐的咧着嘴,往屋里就跑。

“爹,爹啊……晓兵回来报喜了,咱家认定烈属的事,有眉目啦……”

看着牛永贵兴高采烈的样子,牛大嫂却是有些疑惑,低声问:“晓兵,你说的那资料里是咋写的?先前我们也托人去民政部门查过档案,一点线索都没有啊。”

刘晓兵苦笑道:“婶子,你是不知道,那档案室里面跟个图书馆似的,很多封存起来的资料都过了几十年,查找难度很大。而且我看到的资料里面,关于牛朝亮爷爷的内容,也就是一句话。”

“就一句话?说的啥?”

“资料里大概写的是,1941年,抗联全体向苏联撤退,留下一些队伍打游击牵制敌人,其中有一个小分队,一共就十几个人,其中就有牛朝亮的名字。”

“那后来呢?这几个人有没有活下来的?”

“不清楚,后面没有记载了。”

“那这也没法证明他是牺牲了呀。”

牛大嫂的神情有些许失望,刘晓兵望了望远处的晨曦,语气坚定地说道:“放心吧婶子,资料上面有他们活动地点的名称,咱们一个一个去找,总有一天会找到烈士的消息!”

刘洪也大声说道:“没错,咱们不能让烈士流血,后代流泪!”

牛大嫂的眼角有些湿润了,忙招呼着两人进屋,去见已经八十七岁的牛朝东,把这个喜讯告诉他。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暖暖地洒向大地,于是这座大山中的小村庄,便有霞光冉冉升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