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丰碑 > 第168章 枣子林陆军医院

丰碑 第168章 枣子林陆军医院

作者:吴半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6 15:28:55 来源:小说旗

说话间,他们听到那边林鸿雁的声音响了起来:“快来,你们来快来!我好像发现石碑了!”

刘晓兵急忙奔了过去,陈四平看了看这块石头,把他捧在怀里,奔向了林鸿雁声音传来的方向。

林鸿雁发现的,是一块残缺了一角的石碑,上面也隐约刻着字。

陈四平尝试着把手里的那块石头,往石碑上一放,除了边缘一些破损的痕迹,大体可以看得出一致。

刘晓兵蹲下来,仔细地辨别着石碑上的字。

经过了太久的雨雪风霜,只能隐隐约约分辨得出,石碑上刻着的“一三〇师三八八团三十二年十月”这几个字。

“130师?”肖楠惊叫了起来。

“你知道?”陈四平忙问。

肖楠点了点头:“130师是一支长年战斗在鄂西和湘北的英雄部队,师长朱鸿勋在湖北公安县藕池口战斗中为掩护士兵和百姓被日军飞机投弹炸死,2014年国家民政部列入第一批着名抗日将领英烈名录。我熟悉的周严海老兵就在这支部队服役。”

原来是一支英雄部队!

“那么说,长眠在这里的这位烈士,应该是参加鄂西会战负重伤后送来抢救伤重不治的……”刘晓兵沉吟道。

肖楠点头:“应该是。”

他们轻轻地把残石放在墓碑的旁边,然后深深地鞠了一躬,才继续察看起四周。

踩着松软的土地,他们走了十几分钟,又陆续看到了几块残碑。这些残碑,多使用容易风化破碎的红砂岩,这就使得大多数墓碑上的字都难以辨认。

“看起来,我们必须得寻求专业人士帮忙收殓才行啊!”刘晓兵由衷地说道。

大家全都点了点头。

继续向前走,牛儿坡灌木丛中,他们发现了一块躺卧着的石碑。

已经恢复了一些体力的吕铁强,在吕双旭的搀扶下走过来,告诉刘晓兵他们说,这是一位烈士的弟弟为哥哥立的,年深月久,风雨洗刷,字迹已无可辨认,但留下的故事,却在枣子林口口相传。

两千多具英烈遗骸,他们的墓碑无一例外地被破坏,多数难以找到名姓,这让刘晓兵他们的心里,都像是压了一块大石头,连气都透不过来。

他们大致察看了一下,能够确定的墓碑不许其数,而葬坑,就多达二百多个。

葬坑,跟只墓葬一人,又有名有姓的墓碑不同,葬坑里大多是被共同埋在一起的遗骸,往往连名姓都没有记载,更不知道家在何方。

他们被永远地留在了这里,无名无姓,长望苍穹。

刘晓兵这会儿再看这片枣子林,已经满是敬意与悲伤。

他拿出手机,拍摄了视频,然后由林鸿雁拟稿,上传到了直播软件和网站上,同时,也在群里打了招呼。

“英魂回家”志愿者团队,正式面向全社会寻求帮助。

消息发布以后,还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他们就已经接收到了很多愿意提供帮助的爱心人士信息。

刘晓兵专门建立了一个“辰溪枣子林烈士墓志愿者爱心群”。

曾任新闻工作者的一位志愿者称,他曾专门报道过枣子林陆军医院。

枣子林抗战时期陆军医院遗址,与潭湾镇隔河相望,距辰阳古城4公里。医院建于1939年,占地面积达平方米,全都由简易木板房构成,设有院长办公室、医务室、病房、药房、手术室、太平间(当地人称落气台)和哨卡等。当年,因为日本封锁运输通道,抗战物资奇缺,许多伤员因缺医少药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悲惨死去。

这也就难怪为什么在枣子林里,会有这么多的烈士遗骸了……

有一位刚刚加入了志愿者群的大叔,在群里讲述了关于枣子林的一段故事。

他的大伯当年一家七口人靠一艘大木船跑运输为生。

常德战役后,辰溪所有民船被国民政府征用,大伯的大木船,船上有船工和纤夫共25人,被编入了辰溪船队。辰溪船队的大船,6艘为一船队,小船10只为一船队。

大伯一家起早贪黑,装运战略物资顺流而下到常德、衡阳等地前线,逆流而上将伤兵从前线运到枣子林医院救治。每船配备护卫及医院人员5人,伤员上船逐一登记,医院接收伤员时要与登记册逐一核对,一旦数字有出入,就要严查原因。大伯说最多时候,一天有20多只船运送伤员到枣子林医院。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兵在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让他的外孙给刘晓兵打来电话,跟他回忆起了当年他曾在枣子林入院时候的经历。

“原来的枣子林医院手术室与病房连在一起,手术时没有麻醉药,伤兵忍不住,有的时候会叫出卖的来……为了怕影响伤员的情绪和康复。后来,医院不得不将手术室迁到300米外的马儿坡。离手术室50米处修建了落气台……”

落气台,即露天停尸坪。

回首往事,老人不禁在电话那端哽咽了起来:“小日本鬼子可恨哪!我亲眼看着战友们死去,有时一天落气台要摆放一两百具尸体……那些装尸体的木箱子不够用,尸体无处放,只好把尸体一摞一摞地堆起来。有时医院一天死亡两三百人……尸体没有盒子装就用一块破布裹着掩埋在马儿坡山上……孩子们,你们为了烈士们收殓遗骸,是真的做了件大好事啊!他们都是为国捐躯的英雄,都是英雄啊!”

刘晓兵重重地点头。

他们不敢说自己做得有多好,但他们会尽力去做好。

让每一位英魂得以安息,让烈士们收到我们这些后辈的敬意与尊敬。

随着征集信息在网上的传播,一位权威人士,与刘晓兵取得了联系,也让“辰溪枣子林烈士收殓项目”,得到了极为有力的支持与助力。

这个人,就是湖南大学的考古系教授——王谷芳。

王谷芳教授主动提出带领自己的助手,一同前往枣子林,协助“英魂回家”志愿者们,一同收殓烈士遗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