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丰碑 > 第175章 怒江之巅

丰碑 第175章 怒江之巅

作者:吴半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6 15:28:55 来源:小说旗

在最初的对日作战中,中国远征军面对复杂的作战环境,受到挫折,失利后退回云南,10万的远征军在云南的施甸县驻扎下来,依靠怒江的天险,与日军周旋,进行了大小数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发起缅北、滇西的大作战,歼敌3万余人,帮助收复缅甸众多国土。但是,远征军也伤亡非常惨重,每天战斗下来都有大批将士死亡。而最为痛心的是,很多的伤员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

这些将士都是为了保卫国家和民族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死重于泰山,人们不忍心看到这些民族英雄尸横遍野,就用“油桶”做棺材,把英雄的尸骸装在里面,用他们的敬意,保存了英雄们的尊严。

他们正当青春芳华,本来他们人生之路还很漫长,但是他们为了国家和家人的安宁,宁愿跋山涉水,远赴缅甸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生命换来祖国的稳定和强盛,而且,他们绝大多数都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们都有一个无限光荣的名字:抗日民族英雄。

张迪教授在向大家讲述这段历史的时候,大家都听得热泪盈眶,对于这些年轻的烈士,更起敬意,也更加心疼。

而刘晓兵更有一个强烈的心愿——替他们找到家人,找到回家的路。

他们积极地将这些抗日战友的尸骨收殓,虽然由于铁桶的保护,不至于让年轻烈士们的遗骸,像辰溪枣子林的烈士们那样,散落和遗失,但七十多年的时间,让许多烈士的尸骨都出现了虫蛀的情况,甚至有一些都与树根缠在了一起。

刘晓兵和陈四平等人,小心翼翼地清理着烈士的遗骸,又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了dNA采样,继而向外界公布了寻找第一路远征军烈士家属的信息。

而就在这项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刘晓兵又接到了一个电话。

打来电话的,是路桥公式的负责人,他告诉刘晓兵,就在离乌木村不远的公路施工现场,发现了一个疑似烈士墓碑的石碑,问刘晓兵能不能去看看。

打来电话的这位负责人姓佟,叫佟传毅,他知道刘晓兵他们现在,正在乌木村对烈士遗骸进行收殓和挖掘,也一直关注着进展。

但是没有想到,像是响应那些烈士们对于回家的呼唤,在佟传毅负责的施工队,在挖掘路面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隐约刻着字。

当佟传毅看到了石碑上雕刻的五角星之后,立刻与刘晓兵取得了联系。

事关烈士,容不得刘晓兵耽误,他立刻安排好手头上的工作,让陈四平暂时负责带队,毫不迟疑地前往佟传毅所说的地点。

还没到施工现场,远远地就看到了站在路边的几个人。为首的一个,穿着蓝色的工服,戴着工程帽,这想必就是佟传毅了。

“是刘晓兵同志吗?”佟传毅一眼就认出了刘晓兵,他急忙迎上来,与刘晓兵握手。

“你好,我是刘晓兵。”刘晓兵伸手与佟传毅相握,“谢谢你能给我打电话。”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总不能去惊动长眠在此处的烈士啊!”佟传毅说着,率先走到那块石碑前。

这是一块倒在地上的石碑,由于埋在地上时间太久,石碑几乎被泥土包裹住了。

“我们一开始发现这个石碑的时候,把它当成了一块普通的石头,因为被泥土包裹得太结实了,根本看不清到底是个啥。本来我们想要把它铲走的,幸亏我提前让挖掘机停一下,去看了一眼。刘晓兵同志,您看看,是不是烈士的墓碑?”佟传毅问。

刘晓兵走到近前,用手一点一点拂去了石碑上的泥土。

当云南当地特有的红色土壤被拂去,一行方正浑厚的字迹便映入了眼帘。

虽然已经被岁月磨去了棱角,但仍可以辨认得出,上面废的一行字是:“中国远征军第一零三五师三零五团营长,庄卓远”。

果真是烈士!

刘晓兵立刻后退,深深地向烈士鞠了一躬。

佟传毅和其他工人们,也纷纷向烈士敬礼。

这又是一位中国远征军的可敬烈士,七十年的尘土掩埋,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默默地等待着家人的出现,等待着重见天日的那一天。

若不是修路工程的进行,不知道这位烈士要在这里长眠多久,他的家人们,又如何翘首以盼,等待着他的归来。

刘晓兵把电话打给陈四平,告诉了他这边的发现。陈四平立刻喊上了相关部门的两名员工,一同驱车前来与刘晓兵会合。

佟传毅也急忙上报上级,暂停工程,以便让刘晓兵等人先进行烈士遗骸收殓。

“英魂回家”网站和直播软件同时发布了关于庄卓远烈士的信息,和寻亲启示,很快,刘晓兵就收到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庄卓远烈士的亲人,找到了!

庄卓远,中国远征军第一零三五师三零五团营长。他毕业于黄埔军校,参战四次,四次战役,均立功。

1942年,日军攻陷缅甸后,入侵滇西。中国远征军绝地反击,怒江阻击战打响。

1944年5月,部队渡江前,负责侦查敌情的庄卓远被敌人发现,慷慨就义。

他离开家的时候,唯一的女儿庄秀萍,才八个月。

庄卓远的妻子,在女儿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去世前,妻子把所有跟庄卓远有关的资料,都交给了自己的哥哥。

庄秀萍,是从小看着父亲的照片长大的。

对于母亲,她尚且还有一点印象,但对于父亲,她却没有半点印象。

庄秀萍基本上,是听着父亲的故事长大的。舅舅王连喜经常会给她讲抗战的故事,每一次,她都把故事里的解放军叔叔想象成自己的父亲,听着听着,眼睛就变得泪汪汪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