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丰碑 > 第183章 英魂回家

丰碑 第183章 英魂回家

作者:吴半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6 15:28:55 来源:小说旗

姜国安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着自己的父亲,但一直都没有找到。

姜家人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找到爷爷姜重晚的下落,还有他一直没有寄回来的家书。

“如果父亲还在世,一定会很高兴的!我奶奶在天之灵也会很欣慰……”姜远山泣不成声,“爷爷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影响了我们的后代。我的儿子,和妹妹的儿子,如今都参了军。他们都说,要像爷爷一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好战士,把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就是这种精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铸就了我们“最可爱的人”。以国之名,尊崇烈士,铭记历史,是对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英烈的深情礼赞,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的守护与延续。

尽管大家全都能够理解姜远山的感情,但或许,跟姜远山拥有同样心情的林鸿雁,最能够感同身受。

其实,能够找到自己的烈士亲属,是最欣慰的事,但若能够让烈士回到故土,回到祖国,回到家人的身边,才是圆满。

“英魂回家”志愿者团队,和姜远山,以及那些牺牲在朝鲜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家属们,一致的心愿,就是盼望着烈士们的遗体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到家人们的身边。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烈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骄傲,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造就了志愿军中无数英雄和无名烈士,他们都应该受到国家的褒扬和人民的缅怀。

刘晓兵、陈四平、林鸿雁和宋沐瑶离开金城志愿军烈士陵园之后,又踏上了旅程。

这一次他们来到的是与平壤接壤的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位于平壤以东约100公里的山区,坐落在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一个150米高的山腰上,陵园四周群山起伏,苍松翠柏环绕,山下溪水潺潺。所有墓旁,都种有一株当年从中国移植的东北黑松。

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是在朝志愿军烈士陵园的代表,也是中朝友谊的象征。陵园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由下至上分三层景观,每一层均以塑像、碑文、浮雕、绘画等艺术形式,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形象。在第三层的墓地里,134名烈士长眠于此。除3名无名烈士外,每一个坟冢前都立有石碑。陵园大门上用中朝文书写“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大门至陵园第一层陵道为240级台阶,象征着24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

刘晓兵等人,用直播的形式,与网友们隔空在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举办了祭奠烈士的活动,为烈士们,献上了花圈,以及祖国人民的问候与怀念。

而在此之后,他们又依次前往云山志愿军烈士陵园、长津湖志愿军烈士陵园、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上甘岭志愿军烈士陵园等诸多烈士陵园祭扫,最后带着满心的感动,和一串长长的志愿军烈士名单,以及没有找到林爷爷的遗憾,踏上了回国的飞机。

他们知道,这次的朝鲜之旅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他们要组织更多的烈士家属前来朝鲜志愿军陵园祭奠烈士们,也会更加努力地为这些牺牲在异国的烈士们找到亲人,带他们回家。

尽管很多烈士仍然是分散葬在朝鲜各地,但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们的鲜血洒在异国他乡,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不朽功勋和伟大精神与日月同辉。

在“英魂回家”志愿者团队与有关部门的积极合作下,朝鲜志愿军烈士的dNA样品被送回国。

为确保认亲结果科学、准确,相关部门破解一系列难题,采用了dNA检测的技术手段。

从2014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分期分批对烈士遗骸dNA样品进行采集分析。这些样品由于在战场上掩埋,加之长年累月雨水、微生物等环境因素侵蚀,对dNA提取和分析鉴定带来极大挑战。

但,科研人员们怀着尊重每一位烈士的精神,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解决了烈士遗骸dNA提取的这一关键难题,并建立数据库,为烈士身份鉴定和亲属认亲奠定了基础。

2020年9月27日,第七批志愿军烈士遗骸由中国空军专机护送,117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

去时少年,归来一生。祖国以最高礼节迎接英魂归来。

运送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缓缓驶向停靠地点时,消防车同时喷射出水柱形成一道壮观的“水门”,民航界以最高级别的“水门礼”,为志愿军烈士接风洗尘,迎接祖国的英雄儿女回家!

无论走多远不忘来时路,无论有多强大不能忘记民族自己的英雄。

铭记是最好的怀念,传承是最好的祭奠。

正如刘晓兵对志愿者们所说:“当我们年华老去、子孙满堂的时候,我们可以骄傲地跟孩子们说一句:我们不是英雄,但我们曾经离英雄很近。”

时至今日,刘晓兵为烈士寻亲的壮举仍在继续,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这个行列。

“英魂回家”烈士寻亲志愿者组织,陆续帮助325个家庭找到了在战争中失联的亲人;修缮18处老兵墓地;收殓抗战英烈遗骸1058具,并成功采样826具并建立数据库;收集并整理有效寻亲信息8563条,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刘晓兵和陈四平,被全国26个城市的学校邀请,进行抗战英雄的爱国话题讲座。

尽管面对了许多的肯定,许多的鲜花和掌声,他们,“英魂回家”志愿者团队,一直在前行的路上。

他们的初衷正如“英魂回家”的网站上,那一行火红的字所写——“历史将永远被铭记,英雄将永远被纪念。如今山河已无恙,我们带您回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