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三线情怀 > 第10章 姥爷4练武

三线情怀 第10章 姥爷4练武

作者:于老三333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6 16:24:36 来源:小说旗

高文革说:“也没问问那两个大眼睛叫什么名字?”

贾新艺一本正经地回答:“一个叫大眼睛,另一个叫黑牡丹。”

他们一边说着一边往村里走去,在村子里转了一圈,没碰到同龄人,便又回到了练功场。

此时,高文革的姥爷刚刚送完客人出门。

彭大军靠近葛根柱,小声说道:“老人家,有件事想向您请教请教。”

“请教啥呀,我就是个大老粗。”

“真有事,咱俩单独走一走。”

“行。”

彭大军随即对其他人说:“各位,你们先走吧,我和老爷子一起走一走。”

大家见状,知道他们想单独聊聊,便挥手离开了。

两人走着,彭大军接着说:“老人家,您有没有什么养生的办法?我这段时间尿尿有点分叉,还有点疼,您有什么好办法吗?”

“这事我也经历过。我记得我师傅说过,哪儿不舒服就拍哪儿。每天早晨,我醒来后先不起床,拍小肚子三十下,再顺时针揉三十下,接着拍尿道管三十下,然后顺时针揉三十下,再逆时针揉三十下,最后按压会阴一分多钟。”

“这办法有作用吗?”

“有,坚持两三个月就能有效果。”

“这个应该行,算是对管道的一种刺激。”

他们说着就来到了桥头,彭大军往厂里走去,葛根柱则来到了练功场。站在那里的高文革大喊:“姥爷。”

姥爷赶忙跑过去,一把抱起他,李风顺和贾新艺跟在后面。

姥爷让他们一起练马步,贾新艺练得有模有样,李风顺学了一会儿就汗流浃背,腿也开始发抖,他说:“没劲了,撑不住了。”

高文革也跟着坐在了地上。

休息了一会儿,姥爷又喊他俩起来压腿。

前前后后练了一个多小时,

李风顺和高文革累得不行,靠在树干上休息起来。

贾新艺虽然也很累,但一直咬牙坚持着。

姥爷看了看他们,让他们回去。

三人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家走去。

夜深了,李风顺陷入梦魇。

他梦到自己和许多人坐在一只银白色大鸟的肚子里,大鸟在天空中翱翔,一会儿飞过高山,一会儿飞到海岛。

不知飞了多久,大鸟飞不动了,从天上掉了下来,掉进了荒山中。

鸟的头摔没了,大翅膀也摔掉了,两只脚支着肚子艰难行走,最后实在走不动了,身体像葡萄架倒塌一样散架了。

坐在鸟肚子里的人被摔得四脚朝天,爬起来后,看着痛苦的大鸟说:“自己想办法恢复吧!”

然后头也不回地向前走去。

一路上,荒凉的山丘、杂乱的树枝、陡峭的尖石把他们漂亮的衣裳刮得破破烂烂。

接着,李风顺梦到小佛像、小香炉、枯黄的杂草和树叶,他们推着石门往前走,看到白白的墙、大大的厅,还有奇奇怪怪闪光的玻璃墙。

墙边一位白胡子老头喊他过去,他刚走过去,白胡子老头就消失了,身边的人变成了高文革。

“起床了!”

母亲在厨房喊,哥哥在身边推他。

他睁开眼睛,看了看四周,既没有高文革,也没有白胡子老头。

他慢慢坐起来,穿着小背心,心想:又做梦了。

吃饭时,妈妈见他一脸疲惫,便对他说:“要是还想睡就再睡一会儿,等上学后就没这待遇了。”

他点点头,吃完饭又回到炕上。

刚要睡着,高文革就来找他:“别睡了,出去玩呗!”

“我不是说了吗,不练武了,不去了。” 他用枕巾盖着头说道。

“什么呀,谁说练武了,我也不去练武。咱们抓鱼去。”

原来,高文革吃完早饭出门,看见刘远胜正和人商量去小河抓鱼,就凑过去说:“李风顺抓不到鱼,不知道是不是不会抓。”

刘远胜说:“他当然不会,会的话他早抓到鱼了。”

“这样,你等一下,我去找李风顺,让他跟你学学。”

整个上午,李风顺、高文革、刘远胜都在小河边抓鱼。

李风顺讲起自己的梦,大家都没心思听。

刘远胜说:“再过两个多月我就要上学了。”

高文革说:“我也去上学。”

看到马路上有大人骑自行车下班回来,高文革说:“下班了,回家吧!”

刘远胜说:“吃完饭,再出来玩。”

大家都表示同意。

回到家吃完饭,下午他们出来玩“丢瓦”。

刘远胜在地上画了一条线作为起点,在离起点两米到三米远的地方立了几块砖头。

三人站在起点,手里拿着石头打那些立起来的砖头,打中就算赢;如果都能打中,就看谁打的更远谁赢。

时间过得飞快,一个多月过去了。

学校招生报名的消息让李风顺很兴奋,他让妈妈带他去报名,妈妈便带着他去了学校。

报名的人很多,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

学校从开学那天起,每个月都有申请入学的学生。

三月份来了不少学生,五月份来的人更多。

没办法,冉海找领导申请建学校、要房间。

建学校的计划还没批下来,要房间只能等团结街的房子完工。

开学前,学校分到了房子,也配备了老师,同时宣布工宣队的老工人张师傅担任学校的校长,和冉海一起管理学校。

工人出身的老张文化水平不高,但干活很在行。

他见学校没有招牌,就找了两块木板,让人写上“向阳子弟学校”“团结子弟学校”,又要来红油漆描字,然后把招牌挂在了学校的墙上。

冉海说:“还是工人老大哥厉害,弄的真不错。”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心里想着老张也就只能干点杂事,教学方面还得靠自己。

两个教学点的事情很多,两边都得组织管理,安排老师和学生,冉海实在是太忙了。

八月份,领导找冉海谈话。

从工作角度出发,冉海很想申请调配几名文化水平高的同志,还想提拔几位教学经验丰富、教龄长的老师担任教研主任,可话到嘴边,他还是没敢说出口。

张师傅担任校长后,一时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每次冉海向他请示工作,他总是说:“我不太懂,也不知道该咋安排,你们以前怎么干,现在就还怎么干吧。”

冉海在两个教学点来回奔波,虽然疲惫不堪,但仍坚持向张师傅请示汇报工作。

他心里清楚,千万不能让领导觉得自己看不起工人出身的领导。

9月1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李风顺就早早起了床。

他快速地洗脸、吃饭,收拾好书包后,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门。

他没去找高文革,而是径直朝学校奔去。

来到学校,李风顺在十号楼楼下东边第一间教室门口,看到门上挂着一块写有“一年一班”的小木牌。

一位身材不高、微微发福的老师正站在门口,她身穿蓝灰色工作服,圆圆的脸上梳着五号头,笑容满面地迎接每一位新生。

她就是李风顺的班主任郎春燕。

郎春燕为人老实本分,她的爱人李文化同样是个老实人。

当时,领导找到李文化,对他说:“**说三线建设要抓紧,你愿意去建设三线吗?”

李文化毫不犹豫地回答:“**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就这样,他报名来到了三线。

宿舍分配好后,郎春燕便带着孩子也来到了这里。

起初,郎春燕并不愿意来。

她是从农村考出来的师范生,深知农村的艰苦。

但为了让孩子避免下乡,她虽心有顾虑,却也没多说什么,跟着来到了山沟。

可这里的荒凉景象和物资匮乏,让她感觉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艰苦岁月。

刚来的时候,郎春燕带过一段时间初中。

期间,她找到领导表示,自己以前只教过小学,担心教不好初中,希望领导下学期能给调整一下。

冉海了解这一情况,也知道她是师范生,教学水平是有的,教初中生完全没问题。

所以冉海只能无奈地说:“现在实在是缺人手,下学期再说吧。”

这次开学,冉海和张校长沟通后,决定让郎春燕担任一年一班班主任,同时兼任低年级语文教学组组长。

李风顺跑到学校时,看见已经有不少同学在排队了,他赶忙找到一年级的队伍,站到了里面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