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三线情怀 > 第73章 文艺1领导讲话

三线情怀 第73章 文艺1领导讲话

作者:于老三333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6 16:24:36 来源:小说旗

文艺演出三线看,青山绿水绕山川。

搭台唱念沧桑远,广场梦说稚气添。

舞蹈舞出军械断,诵歌诵览大山连。

**迭起神州变,国有平安甲子年。

接到唐立波的电话后,宋东方不敢有丝毫耽搁,心急如焚地赶忙去找首长。

找到首长说明情况后,首长立刻决定和赵参谋、于志歧一同前往公社。

公社位于火车站下面的一个小山沟里,别看这里不起眼,当年可是抗联县政府的所在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此时,唐主任正和公社的几位领导站在房前,眼睛紧紧盯着道口,满心期待着首长的到来。

等待的过程中,唐主任也没闲着,一会儿安排妇联的同志洒扫庭除,把公社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营造出整洁的环境;一会儿又吩咐民政的同志到果园摘果,准备用新鲜的水果招待贵客。

等了好一阵子,两辆吉普车缓缓开到眼前。

首长等人从车上下来,和唐主任他们亲切地握手寒暄。

于清泉和尹飞没有前往公社,首长特意安排他们核对产值、产量、能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等重要指标。

于清泉是科班出身,对于这类工作轻车熟路,清楚该怎么查、怎么算。

他俩工作态度十分认真,查得格外仔细,时而要求统计员提供数据出处,时而索要计算依据。

统计员将二十几张统计报表整整齐齐地摆在桌上,每抽查一项,都得拿出原始资料来证明。

好在统计员业务能力十分过硬,面对各种询问都能对答如流,这让于清泉和尹飞两位领导十分认可。

于清泉忍不住对身旁的尹飞说:“这个统计员不错,业务能力真扎实,工作做得这么细致,值得表扬。”

随后,于清泉当面表扬了统计员江志华,江志华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心里也备受鼓舞。

中午,首长在公社就餐。

用餐期间,气氛十分融洽。

首长一边品尝着饭菜,一边和大家亲切交谈。

突然,首长转过头,微笑着对唐立波说:“唐主任,晚上来厂招待所一起吃个饭吧,咱们好好聊聊。”

唐立波受宠若惊,连忙站起身,满脸笑意地说道:“首长邀请,那是我的荣幸,我一定准时报到!”

宋东方见状,赶紧让于志歧打电话通知刘长明。

于志歧迅速拨通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刘长明。

刘长明不敢耽误,第一时间就把消息转达给了谢云旺。

谢云旺得知后,立刻让刘长明把佟雪找来,三个人一起商议晚上准备什么美食招待首长。

午后四时,首长结束了在公社的行程,回到了厂里。

谢云旺瞅准时机,赶忙找首长汇报工作。

他认真地说:“首长,我们后勤这边想申请冷库冷藏设备,还希望能划拨一些土地用来建农场,这样能更好地保障职工的生活物资供应。”

陈伟达听后,点了点头,称赞道:“你们后勤工作做得很出色,对三线建设很有帮助,这一点值得表扬。

关于建冷库的想法,我非常支持。

现在全国三线企业有2000多家,投资已经达到1800多亿元,三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不过,在成绩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受到**反革命集团错误思想的影响,部分上马单位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地质灾害频发等状况,所以需要进行调整。

这次我们来,就是想考察一下你们这里的潜力,从目前来看,你们做得很不错。”

孟德昆接着补充道:“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有大山庇护,还有河流,水资源丰富,又有山间平原,具备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条件。

从战争角度考虑,山高林密有利于军工生产,但也不能过分强调这一点。

从目前出现的问题来看,部分三线企业连进出道路都成问题,一旦战争爆发,军火怎么供应?

还有些地方在不适合打洞的地方盲目打洞,战争来了,一枚炮弹就可能导致山体塌陷,军工生产如何保障?

这都是林陈主义造成的损失!

所以说,靠山掩蔽是需要的,但不能过度。

我个人认为,生活区可以向张村那片山间平原发展,这样便于布局,更有利于三线建设的长远发展,也能保证三线建设的长治久安。

因此,你们在保证生产的同时,要大胆、稳步地建设好生活设施,可以把文化宫、医院、商店、家属区等建得更好一些。

总之,三线建设要让来的人愿意留下来,没来的人也向往着进来才行。”

陈伟达最后说出了此次前来的另一个重要目的:“西部三线在设计时,弹体、弹头、弹尾、引信、制药各单位都有规划并建设了。

然而,由于选址问题,弹尾生产单位水源不足,无法正常生产。

目前多数人的想法是让他们和你们合并。

为了确保合并后水源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需求,过几天部里会派水利勘察队到你们这里勘探水源。

如果水储量足够,能够保证生产和生活,部里就会下发文件批准你们合并。

合并后的你们有望成为军品生产的重点企业。

对此,你们不要被动等待,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前准备,做好相应的规划。”

晚上,招待所里灯火通明,晚餐十分丰富。

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享受着美食,一边继续交流着三线建设的相关事宜。

经过白天的交流和探讨,大家对三线的未来发展更加乐观,心中充满了希望和干劲。

首长视察的第三天正好是星期天,尽管是休息日,但除了学校,其他单位都没有放假,大家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今天,文革广场有文艺演出,这可是大家期待已久的文化盛宴,三线职工和家属们都无比兴奋。

清晨,石嘴岩东面的太阳还没来得及爬上山岗,首长就已经结束了跑步,来到了文革广场,于清泉和赵参谋陪同在侧。

首长看到广场上正在锻炼的群众,热情地和他们打起了招呼。

此时,正在打球的邢老师眼尖,一眼就看到了于清泉,大声喊道:“于清泉,首长来啦!”

大家纷纷围拢过来,热情邀请首长一起打球。

首长欣然应允,走上场和大家玩起了篮球。

别看两位首长年龄大了,可篮球水平一点也不低,投了几次篮都稳稳命中,引得晨练的人掌声和叫好声不断。

大家尽情地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

玩了一会儿后,首长他们回到招待所吃早餐。

八点整,首长准时来到办公楼会议室,召开职工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首长和职工代表们就三线工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职工们纷纷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和想法,也提出了一些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首长认真倾听着每一位职工的发言,不时点头表示赞同,还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指导。

整个座谈会气氛热烈而融洽,通过这次交流,首长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职工们的心声和需求,也为三线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凝聚了智慧和力量。

十点钟,全厂干部大会准时召开,两位首长陈伟达和孟德昆先后在会上发表讲话。

陈伟达目光缓缓扫过台下的三线军工战士,思绪飘回到人民军工的起源,感慨万千地说道:“最早的人民军工诞生于中央苏区。

那时候,为了解决人民武装兵器不足的燃眉之急,我们发动群众,齐心协力。

当时有一首广为传唱的歌:‘三斤毛铁四两钢,拿给铁匠打红枪,举起枪儿打老蒋,穷人要把家来当’。苏区的军工战士成分多样,有红军战士,有工人,还有农民。大家面临的困难超乎想象,材料匮乏、设备简陋、人才稀缺,但即便条件如此艰苦,我们依然圆满完成了毛委员交待的任务。

1934年,108名兵工战士从兴国踏上征程,可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吴起镇时,仅剩下7人。

后来,四方面军的85人从毛尔盖出发,抵达陕北时,也只剩下14人。

我们那20多名军工战士,仅凭两把台虎钳、四把锉刀、一把斩口锤、一把圆头锤和一只风箱,在陕北高原上,在抗日战场上,克服了重重困难,生产出大量军火,源源不断地供给前线。

“有人说‘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自己大量生产呢?

**在人民军工建立之初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建立军事工业,须使之不助长依赖性’。

所以,人民军工必须做到两点:一是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二是前方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战争中,我们确实可以通过打败敌人缴获枪炮,但前提是得先打败敌人。

而要打败敌人,就必须先拥有武器,这就凸显了我们军工先行的重要性,在未来战争中,这一点只会更加关键……”

陈伟达讲完后,孟德昆接过话题,开始阐述建设三线的缘由:“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积极抢占东北,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东北有日本人留下的钢铁厂和军工厂。

尽管这些工厂在鬼子逃跑前遭到了严重破坏,但还是为人民军工的建立解决了一些基础性问题。

人民军工依靠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迅速恢复生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后,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对丹东地区进行轰炸。

党中央为了保证军工安全,同时也为了接收苏联的军工支持,将沈阳、鞍山、抚顺地区的大量军工企业向北转移,新建了几十个军工企业,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苏共发生变质,我们不得不再次进行转移。

这一次转移,东北付出了巨大牺牲,军工战士们也承受了难以言喻的艰难困苦……”

这场会议持续时间较长,临近中午才结束。

贾飞龙认真地记录下了两位首长的讲话内容。

可惜的是,贾飞龙退休后,他的儿子没有妥善保管他的日记,如今这份记录只剩下一些残页,曾经那些珍贵的话语,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残缺不全,令人惋惜不已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