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三线情怀 > 第90章 生育3冯章之去见老丈人

三线情怀 第90章 生育3冯章之去见老丈人

作者:于老三333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6 16:24:36 来源:小说旗

冯章之要去见未来老丈人,心里格外重视。

这天,他和樊海燕一同前往台里。

出发前,他们先到锦海市,一头扎进百货大楼精心挑选礼品。

冯章之选了两瓶好酒,又挑了一条价格虽贵但无需烟票就能购买的烟,这样拿得出手;还买了二斤糖和二斤炉果,四样礼品准备妥当。

之后,冯章之又给樊海燕买了一件布拉吉,樊海燕则帮冯章之挑选皮鞋,可惜因为没有鞋票,店员不卖,最终没能买成。

两人早出晚归,抵达台里樊海燕家中时已经晚上八点。

弟弟妹妹吃完饭早就睡了,只有樊海燕的父母还在等着他们。

二老热好饭菜,冯章之陪着老丈人喝了点酒,酒足饭饱后又聊了一会儿天,这才休息。

冯章之第二天清晨起得很早,他夜里没睡好,倒不是因为好几个人挤在一条大炕上不适应,而是躺下后总觉得被褥潮乎乎的。

毕竟是第一次来,他不好意思说,只能硬挺着。

或许是白天太过劳累,过了许久,他终于睡着了。

三线的山沟里虽说有好几条水沟,但和大海比起来,水量少得可怜。

也正因如此,沟里气候干燥,时间久了,冯章之适应了三线的干燥气候,反倒不太适应海边的潮湿环境。

睡着后他也不太舒服,中间醒了好几次。

不知过了多久,他看见窗外泛起白光,便小心翼翼地起身,轻手轻脚地走出家门。

眼前的村落不大,只有一条一字街,街边排列着几排土平房。

整个村落一片寂静,偶尔传来几声狗叫,土房院子里厕所的粪味弥漫在街巷中。

冯章之赶忙快步向东走去。

出了村子,空气中厕所的臭味淡了许多,可一股家属区分发鱼时的腥臭味又扑面而来,他心想,大海肯定不远了。

于是,他沿着小路向东跑去。

突然,太阳冲出了地平线,初升的太阳如同蛋黄一般,照耀着东方,柔和的阳光照亮了世间万物,冯章之迎着阳光奋力奔跑。

“哗啦、哗啦、哗啦”,海涛拍岸的声音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响亮。

冯章之加快脚步,跑到砂土坎下,只见大海的浪花吐着白沫,不断地向岸边的细砂涌去,一上一下翻滚的海水把不远处的小船冲击得颠簸不已,仿佛随时都会破碎。

他脱下鞋袜,卷起裤脚,小心翼翼地走向沙滩。

一个大浪打来,他的脚与海水来了一次清凉的接触。

海浪退下时,他追逐着海浪,快速捧起一把海水;

浪又涌来时,他赶忙快速跑向海岸,可浪实在太大,他的裤子还是被打湿了。

冯章之站在沙滩上,望着眼前的大海,奔腾咆哮的海水卷起一波又一波的巨浪,向着岸边汹涌涌来。

成群的海鸥追逐着浪花,跳起的浪花向空中的海鸥吐着白沫,够不到海鸥的浪花便转头用力冲击着岸边的细沙,可怜的细沙一会儿被卷入海里,一会儿又被冲回岸边 。

冯章之望着大海,心中感慨,觉得大海就像巨人一般,主宰着这里的一切。

浪花如同随从,听从大海的指令,或进或退;海沙则如草芥,显得微不足道,唯有勇敢的海鸥敢于在潮头翱翔。

不远处的码头,几艘渔船随着海浪起伏,岸上的几间瓦房格外显眼。

红红的太阳继续攀升,阳光洒在海面上,泛起五彩光芒。

远处的码头传来喧闹声,冯章之看了看表,又摸了摸裤子,转身往回走。

此时,樊海燕的母亲正在做饭。

樊母是一名教师,解放前家境贫寒,没读过书。

解放后,她参加识字班学习,进步飞速,识字班的领导推荐她成为识字班老师。

一年后,她前往某师范进修,毕业后回去教书,不久便与樊书记结婚。

婚后,即便生儿育女,她也不忘读书学习。

前几年一家人下放时,家具可以舍弃,但书籍一定要带上。

1972年,樊书记调动工作来到台里公社,一家人从下放点搬到这里,樊母也重新回到了课堂。

看到冯章之回来,樊母让他洗脸准备吃饭。

冯章之洗完脸,看到桌上放着一本高等数学,十分惊讶地问:“这是谁看的?”

樊母回答:“我刚借来的,正在学习呢,好多内容都弄不懂。”

樊海燕过来洗脸,听到母亲的话,骄傲地说:“你的老师来了,我们冯大才子什么都会。”

樊海燕母亲听后十分欣喜。

樊海燕的父母上班去了,弟弟妹妹上学去了,樊海燕打算带冯章之去海边。

冯章之说:“我早上就去过了,看过大海了,还被大海‘欺负’了,你看裤子都湿了,现在腿被海水浸得还痒痒的。”

“哈哈哈,你还有这经历,快脱裤子,我给你洗一洗。还有,你用井水冲一冲腿,被盐水浸着可不行。”

“我脱了穿什么?”“就咱俩,怕什么?”

两人相视而笑,心领神会。

傍晚,樊母拿着高等数学,一会儿询问导数的问题,一会儿又问二阶微分。

樊海燕连和冯章之单独坐一会儿的机会都没有。

樊海燕的父亲早出晚归,和冯章之没说上几句话。

樊书记是八路干部,老家在山东,当年从山东渡江过来,是他带领部队接管了这个县城。

他比樊海燕的母亲大十多岁,但身体硬朗,每天都会晨跑十多里地。

到了要离开的时候,下午冯章之与樊海燕再次来到海边。

眼前的大海已经退到砂坎下近百米处,没了那天早晨的喧嚣,显得格外深沉静谧。

蓝蓝的海水波光粼粼,温柔地抚摸着岸边的细沙,海鸥依旧贴着水面飞翔。

冯章之看着此时的大海,心想自己之前的比喻或许有误。

的确,大海也有两面性,就像树上的果实,有阴面也有阳面,只从局部去了解,很难知晓其全貌。

樊海燕告诉他,这半个月下午都是落潮。

四天后,他们回到锦东。

第二天早上,冯章之来到团结街,参加郝建国与杜静的婚礼。

婚礼在团结街十三楼201房间举行,这个房间是他们提前申请的新房。

屋里摆放着一张双人大铁床,一组“高低高”立柜,低的那组柜上放着收音机,墙角有一台缝纫机,墙上挂着**画像和一支挂钟。

挂钟分为两层,上层是圆盘指针,指针的转动预示着婚礼即将开始;下层有一个钟摆左右摆动,挂钟玻璃门上有一个把手,上面挂着一只小小的布老虎。

这布老虎是杜静妈妈做的,妈妈希望他们在虎年幸福美满。

房间中央摆了一张桌子,上面放着四个盘子,分别装着糖、花生、瓜子和烟。

来参加婚礼的人都带着礼品,有的拿着暖瓶,有的拿着脸盆,还有的是一个单位或一个小组送的床单、椅子等。

葛根柱也来了,他送了两盆花和三十元钱,段永学也来了,送了很多东西,其中有干鱼干虾,当然,杜静妈妈娘家的亲戚也都来了。

8点58分,袁国岭宣布:“吉时已到,婚礼正式开始……”

周一,管丽与高文革的妈妈一起来到医院,乔明勋听了她们描述的情况后进行检查。

检查完后,乔明勋说:“你俩预产期差不多,说不定会在同一天生产。”

她俩听了很高兴,觉得这是缘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