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三线情怀 > 第117章 梯田1准备修梯田

三线情怀 第117章 梯田1准备修梯田

作者:于老三333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6 16:24:36 来源:小说旗

层出叠见高山变,石破天惊万世缘。

养性修身三亿载,尽心竭力护平安。

轰雷掣电山石落,波诡云谲土块盘。

知命乐天风雨过,逆风破浪雪花悬。

周山闲来无事去水库游玩,正四处闲逛时,听到旁边钓鱼的人闲聊,

其中一人说道:“专家说了,这地方几万年前可是一片汪洋大海。”

周山一听,心里猛地想起李风顺之前说石嘴岩以前有房屋的事儿,瞬间觉得那肯定是假的,毕竟这要是大海,哪会有房屋存在呢?

这么想着,周山坐不住了,迫不及待地去找李风顺求证。

找到李风顺后,周山一股脑把在水库听到的话倒了出来。

李风顺听完,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大海里是不是应该有贝壳?你在石嘴岩看到过贝壳吗?”

这话一下子把周山问住了,是呀,虽然自己没亲眼见过大海,但从渔场拉回的鱼虾贝蟹,那可是有不少壳的。

如果这里曾经是大海,那些贝壳理应还在才对。

周山皱着眉头,冥思苦想了好一会儿,最后自言自语道:“看来专家说的不太对。”

另一边,李春雨调走之后,佟呈双接触采买的事务越来越少,生活组长动不动就自己去处理,佟呈双心里明白,组长这是想把他排挤走。

他思来想去,实在没别的办法。

这天,便来到向阳街李春雨家中,哀求道:“李叔,您能不能把我调到热力去啊,在这儿实在待不下去了。”

李春雨听后,答应帮他问问,随后征求了宋东方的意见,宋东方同意了。

于是佟呈双顺利调到热力,当上了一名水暖工。

1974年春节刚过,县里组织公社领导前往大寨学习先进经验。

众人学成归来后,县革委会主任立刻召开会议,就学习大寨修梯田以及批林批孔运动进行详细布置。

革委会主任着重强调,要将批林批孔与学习大寨修梯田紧密结合起来,要求各单位在积极学习大寨的同时,大力开展批林批孔工作。

为了切实体现学习大寨的成果,县里下达了修建梯田的总亩数指标,要求各公社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批林批孔的相关文件迅速下发,各公社按照规定,忙着写大字报、张贴标语、召开批斗会,一时间,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梯田修建的文件也随之而至,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却困难重重。

文件没有明确规定完成时间,只是让各公社结合实际落实指标,这可让大家犯了难,如何落实呢?

寻找合适的修建地点成了关键问题。平原地区的各个大队都不太愿意承担指标,而山区大队却争着要。

要是像撒芝麻盐一样,每个大队都修一点,根本形成不了规模,也无法展现出学习大寨的坚定决心。

于是,大家开始反复研究,到底该在哪里修梯田呢?

可研究来研究去,春天来了,农事不等人,无奈之下,只能先忙着春耕。

忙完春播,紧接着又是除草、打药、田间管理,一晃眼就到了秋天。

刚入秋,县里召开了“远学大寨,近学拦海”的现场会。

唐立波接到会议通知后,正琢磨着怎么去,电话突然响了,原来是宋东方约他一同前往。

宋东方之所以约他,是因为自己也接到了通知。

开春的时候,兰小柱带着特殊任务来到三线,他找到谢云旺和宋东方,说道:“县郊南河公社曹家滩大队准备拦海造田,革委会主任委托我来三线求援,借几辆车。”

尽管工厂任务繁重,车辆十分紧张,但县领导开口借车,实在不好拒绝。

第三天,三名司机就开着三辆汽车奔赴拦海造田的工地,投入到紧张的建设中。

这次县里通知宋东方参会,是打算给他颁发合作奖。

宋东方放下电话后,便约上唐立波一同前往县郊南河公社曹家滩大队的海边。

站在拦海建坝围出的土地上,听着县领导讲话,唐立波心急如焚。

没有条件的公社都已经行动起来了,自己所在的山区公社更不能落后。

他着急,县领导同样着急,因为省、市相关部门不断询问:修了多少梯田?如何将批林批孔运动与学大寨修梯田活动相结合的?有哪些先进事迹?先进经验又该如何推广?

为了加快推进工作,县领导在“远学大寨,近学拦海”的现场会上宣布:组织工作组下到公社大队进行检查、催办。

到了这个时候,唐立波知道,不能再拖了,必须得行动起来。

回到公社后,他坐在办公室,找出年初公社下发的关于成立修梯田工作的文件,按照文件上的小组成员名单,逐一将人喊来,开始补会议记录、补修建计划、补修建方案。

在补充这些材料的过程中,修梯田的地点问题再次被提了出来。

大家围坐在一起商量。

佟铁山率先发言:“可以在石嘴岩山上修建梯田,西张大队耕地太少,三线基建减少后,劳动力不好安置,在那儿修梯田,正好能解决这些问题。”

程屯大队大队长接着建议:“在石嘴岩南山修梯田比较合适,那座山土多石少。一来以前那座山就修过梯田,只是当时没修完,现在接着修,用不了太多人工;二来那里土多,适合种田。”

一时间,这个大队提在自己这儿修,那个大队也提在自己的山上修,大家心里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目的都是为了增加本大队的土地。

最后,唐立波拍板决定:“就在石嘴岩南山修梯田。”

随后,公社农业股、土地股的同志迅速行动起来,进行测绘、设计、出方案、编预算,上报审批后,便着手组织人员。

就在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的时候,检查组来了。

检查组对梯田修建方案表示认可,但对批林批孔工作存在的不够深入的问题提出了批评,要求继续深化工作,同时强调要将学大寨修梯田中体现出的劳动光荣观念,大力弘扬正确观念,批判错误思想。

按照检查组提出的意见,唐立波迅速组织公社领导以及各大队大队长召开会议,就落实修建梯田以及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进行全面布置与研究。

随后,公社农业股和土地股的同志详细介绍了南山的实际状况,特别提到早年那里就曾修建过梯田,此次开展的会战主要是进行修缮工作。

众人一听,心里都明白了,那儿的工程量不大,不会过多耽误秋收的宝贵时间。

于是,大家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工具、筹备粮食。

星期天清晨,天色刚蒙蒙亮,各大队的会战队员就赶着马车陆陆续续抵达。

唐立波站在山坡上,神情激昂地为大家做了开工前的动员讲话。

随着振奋人心的口号声响起,唐立波高声宣布开工!

随后,他便匆匆下山,因为他还要进城参加另一个重要会议。

此时,公社妇联主任兰春红接过指挥棒,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几个小时过去,大家都疲惫不堪,便默默停下手中的活儿,原地休息。

就在这时,山上突然传来一声清脆的呼喊:“石嘴岩我来了!”

那尖尖的童音在空旷的山野间久久回荡。

一位胆子较小的社员,在惊骇之下,突然扯着嗓子大喊:“大嘴怪回来了!”

这一嗓子仿佛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浪,一人呼喊带动多人响应,干活的社员们吓得纷纷跪地,黑压压地跪了一片。

兰春红赶忙上前,苦口婆心地劝说了许久,可无论她怎么说,百姓们都不敢起身。

无奈之下,她只好带着几个人上山查看究竟。

她们追出去很远,确实看到了几个人,但面对询问,却没有人承认是自己喊的。

那些下跪的群众却坚信,一定是大嘴怪又回来了,参加劳动的社员们个个人心惶惶,仿佛灾难即将降临。

这世间的事情着实奇怪,好人好事鲜有人传播,可坏事怪事却如同长了翅膀一般,传得飞快。

仅仅过了几天,县里的人都听说八叉这个地方来了妖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