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三线情怀 > 第143章 学车2谁知轻重

三线情怀 第143章 学车2谁知轻重

作者:于老三333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6 16:24:36 来源:小说旗

杨小东深入调研后,得知向阳街和团结街的大沟里有空置房屋,便赶忙向厂领导汇报并提交申请。

领导对此十分重视,要求劳资和后勤部门迅速提供详细情况。

在全面了解运输队工农户的实际状况后,厂里决定按一定比例分配部分闲置房屋,安置了一批工农户。

解决住房问题后,杨小东又马不停蹄地找到张东强,恳请他在大集体办和家属办帮忙解决司机家属的就业难题。

最终,在杨小东的努力下,司机家属们也有了工作。

人心都是肉长的,司机们对杨小东的所作所为心怀感激,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

大家的认可,使得杨小东在工作中顺风顺水,开展各项事务都格外顺利。

然而,对于司机酒后开车这一棘手问题,他却深感无奈,一时之间也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加以管控。

毕竟在战争年代,运输任务充满艰险,随时可能面临生死考验。

天上有敌机轰炸,地上有火炮和流弹,出发前喝点酒壮胆、提神,久而久之,许多人不仅车技愈发娴熟,酒量也日益见长,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人,不少都成了酒腻子。

运输队的修理班与生产车间的机修班存在显着差异。

一般车间的机修班,凭借着修理设备的技能,在车间里地位颇高。

但运输队的修理班却截然不同,这里的司机个个都是修车高手。

早年的汽车质量欠佳,在荒郊野外抛锚是常有的事。

一旦车辆出现故障,司机们只能依靠自己修车,若修不好,很可能就无法平安归来,这一点老司机们都深有体会。

因此,运输科修理工的工作量相对不大,不过工作环境却不太理想,机油味浓重。

按照老司机的说法,修理工的工作主要有两项:

一是负责汽车的二级保养,包括添加机油、黄油,进行清洗等;

二是对换下来的旧零件进行修理,比如对开焊的结构件进行焊接、打磨、上漆,对磨损的轴、套补焊后再进行车、镗、磨加工。

当然,修理工还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修补轮胎。

修理工的厂房位于西面,紧邻女儿河,远远便能闻到机油和洗油的刺鼻味道。

厂房内的地沟里,总是漂浮着一层油花。

运输科的建筑风格与机电车间的 “品” 字形不同,它呈三角形。

北面靠山的车库,构成了三角形最大的一条边;另一条边是南面,紧挨着道边,建有一排面南向北的平房。

平房有许多间,其中有库房,也有办公室和休息室。

平房西头的几间屋子是配件库,这在运输队可是个好地方,因为这里十分干净。

而之所以干净,是因为保管员爱干净,才使得库房一尘不染。

倘若换个保管员,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了,毕竟运输队有以旧换新的政策,送回来的旧零件往往沾满油渍,只要保管员经手,库房想要保持干净就难了。

厂里的文件明确规定:汽车配件损坏后,领料人需提出申请,由车间计划调度签字批准,领料人携带旧件前来更换新件。

保管员要检查旧件并妥善保管,收下旧件后,才允许领料人领取新件。

正常的流程确实如此,但这位保管员过于爱干净,从不直接经手旧件。

她让领料人将旧件放在旧件箱中,旧件箱放置在隔了好几个房间的油料库里。

旧箱子有盖且上了锁,钥匙就挂在配件库大门后的钉子上。

老司机们自己来领料时,打声招呼便可以取钥匙,送完旧件再回来取新件。

新来的司机则由调度或计划带着,领过一两次后,也就熟悉流程,往后便能自己前来领取了。

司机和修理工中,老实本分的人不多,他们脑子灵活。

一来二去,便将自己认为有用的旧件偷偷留了下来。

厂里制度还规定,旧件要定期核对,核对后,可修复的旧件交由机修班修复,不可修复的则转为废品。

然而,领导和调度在拿着以旧换新登记本核对时,往往敷衍了事,随便找个修理工签个字就算完成任务,大家都无法做到认真对待,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位保管员正是谢云旺的妻子。

保管员身材高挑,容貌出众,皮肤白皙。

据她的好友透露,她有个独特的保养秘诀:有七个水杯,每天用 9 度白醋泡一个鸡蛋。将生鸡蛋洗净后放入杯中,倒入多半杯白醋,用黄纸盖住,浸泡七天后,鸡蛋壳变得酥脆,用筷子搅碎,然后喝下。

连续喝七天,每年喝四次,据说这样可以保持血管畅通,还能让皮肤滑嫩洁白。

谢云旺的妻子不仅人长得漂亮,智商也很高。

她管理的库房,人人都夸赞,干净整洁只是一方面,物品摆放得极为规整,账目、实物和卡片完全相符。

有人来领料时,她要是没时间,就会直接告知对方去哪里取,等忙完手头的事,再登记卡片和账目。

领料的人都规规矩矩,大家都知道保管员爱干净,没人会穿着满是油渍的衣服进入库房,即便是领导也不例外。

修理工耿初一是个能人,他原本是钳工出身,心灵手巧。

看到麻三田有一把猎枪,自己也动手造了一把,打猎时收获颇丰。

不过,他猎到的猎物从不拿去卖,要么自己享用,要么送给谢云旺的妻子。

他管谢云旺的妻子叫妹,他们是老乡,还是一个村出了五服的亲戚。

年初的时候,耿初一买下了保卫科一台报废的双轮摩托车。

那台摩托车原本是新的,可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只有大架子还能勉强使用,气缸磨损严重,线路也被烧毁了,在露天放了半年多。

耿初一一眼就相中了它,找到保卫科领导,经厂领导批准,仅花了十元就把摩托车买了下来。

他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摩托车推回家。

春节前,他更换了零件,刷上黑漆,加上汽油后,摩托车 “嘟嘟嘟,嘟嘟” 地在向阳街响了起来。

耿初一骑着修好的摩托,在外面跑了一大圈。同志们见了,都好奇地问:“修这摩托花了多少钱?”

他满不在乎地说:“就五块多一点!”

“不可能吧?” 大家都不太相信。

“哪里坏了就修哪里,都修好了,能花多少钱?” 耿初一笑着解释道。

同志们听了,都十分羡慕。

这个消息传到厂领导耳朵里后,保卫科受到了批评。

领导指责他们连个摩托都不会修,不会修可以找运输队啊,那里有人会修。

好好的固定资产就这么报废了,简直是对三线建设的犯罪。

保卫科的同志心里憋屈,却又无可奈何。

冉然、郭秋菊、颜海蛟、周伟报到后,纪保田为他们分别安排了师傅。

冉然的师傅是那国光,那国光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车技高超,闭着眼睛都能开车,对汽车的性能和车况了如指掌。

杜武当年也是跟着那国光学的车。

四个学员每天到班上后,先给师傅打水、倒水,接着清洗汽车,有时候还得给师傅洗衣服。

开车的人最喜欢春秋两季,此时开车,不冷不热,十分惬意。

三伏天开车,酷热难耐;三九天开车,又寒冷刺骨。

一般人不太愿意带女徒弟,认为女的开车不吉利。

但那国光却没有这种偏见,当接到文件要求培养政治可靠的女司机时,那国光表示十分认同。

那天召开支委会,领导宣读文件后,大家都不表态,那国光却站起来说:“这是好事啊,让女孩子学车挺好的。要是有可能,我来带。”

冉然到运输队一周后,师傅带着她和杜武来到文革广场学车。

冉然力气不小,可握住方向盘后,还是感觉很吃力。

她踩下离合,挂上一档,轻轻踩下油门,慢慢松开离合,车缓缓动了起来。

她兴奋不已,可没过一会儿,就感到手臂酸痛、手掌累得发麻,脚也不听使唤了。

那国光见状,让她踩刹车,然后让她坐在副驾驶位置,自己下车,让杜武开车教她。

杜武一边开车,一边给她讲解各种注意事项,还问她师傅有没有骂她。

当得知师傅没骂她时,杜武提醒道:“这可不是好事,师傅可能不想带你了,你得加把劲。”

冉然有些委屈地说:“刚开始还行,后来就累得不行了,开得不好,师傅才让停的。”

“我开车也觉得累,这方向盘太沉了,没办法。”

“要是有个助力就好了,你看车床的走刀盘,要是没有齿轮助力,谁能有力气搬动它去车螺纹呀。”

“你说得对,可惜现在没有。”

“以后肯定会有的。”

冉然悟性不错,一周后,向前开车和拐小弯都不在话下,车也能顺利挂上二档了。

三周后,她学会了倒车,四吨重的大解放也能稳稳地开起来了。

宣传部的人得知后,专门来给她拍照,称赞妇女能顶半边天,男人能干的事,女人同样能干。

两个月后,冉然已经可以熟练地 “跑 8 字”、“倒车库”、“八米调头” 了。

不久,师傅带着她出门进城,爬坡下山,她都应对自如。

冉然满心欢喜,问师傅:“师傅,我是不是可以出徒了?”

师傅却摇摇头,说:“不行。”

“为什么呀?”

“车要是坏在路上怎么办,你会修吗?”

冉然听了,顿时无言以对。

冉然学车的时候,冉欣经常过来。

刚开始,杜武以为他是来看妹妹练车的,后来渐渐觉得不对劲,原来冉欣是冲着郭秋菊来的。

他一有机会,就凑到郭秋菊身边搭话,郭秋菊练车时,他还在一旁为她加油鼓劲。

然而,郭秋菊学车的进度不如冉然,她觉得师傅没有尽力教她。

但她妈妈并不认同她的说法,让她从自身找原因,不要一出问题就怪别人。

两个月后,郭秋菊虽然也能开直线了,但在 “跑 8 字”、“倒车库”、“八米调头” 这些项目上,总是出线。

这天,冉欣又来到了练车场,杜武笑着问他:“你是不是有啥想法?”

冉欣红着脸,点点头说:“对。”

“那就说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