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三线情怀 > 第149章 迁坟3周山头被打破了

三线情怀 第149章 迁坟3周山头被打破了

作者:于老三333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6 16:24:36 来源:小说旗

周山的妈妈骤然收到一封电报,展开一看,上面清晰地写着“父病危,速回”。

瞧见电报内容的瞬间,周妈妈的心猛地一揪,焦急如焚,她急忙向单位请假,而后脚步匆匆,踏上了归乡的路途。

周山由于要上学,无法陪伴妈妈一同回去。

放学后,他便跟着吴权来到了吴权家。

在周伟考车票那段时间,周山为了能在哥哥面前显摆,铆足了劲识字,认识的字渐渐多了起来。

他开始尝试记日记,每次记录时,都想着把每天的事儿写得精彩些、绘声绘色些。

周山的爸爸跟他讲,多读小说对学会写作很有帮助。

那时,家里仅有的一本小说便是《高玉宝》,周山如获至宝,整整三天,都全神贯注地研读,书里的许多情节都被他牢牢记住。

书中高玉宝的童年满是苦难,经常吃不饱饭、穿不上暖衣,还总遭地主欺负。

可就算处在这般艰难的境地,高玉宝对知识的渴望也从未削减半分。

他想尽各种办法识字读书,即便条件恶劣到了极致,也绝不放弃。

周山想到自己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资源丰富,再看看高玉宝在放牛、做杂活的间隙,还拼命抓住点滴时间学习,心中不禁感慨万分,也越发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尤其是读到 “半夜鸡叫” 那段,地主周扒皮为了让长工们多干活,半夜竟钻进鸡窝学鸡叫,把大家从睡梦中叫醒去劳作,周山顿时怒火中烧,对地主的贪婪狡诈厌恶至极。

同时,也对高玉宝和长工们面对不公时的反抗精神,生出更多敬佩。

三天很快过去,周山轻轻合上《高玉宝》,书中的画面却还在他脑海里不断浮现。

他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生活得多么幸福,暗暗下定决心,要以高玉宝为榜样,在学习上始终保持热情,不怕任何困难,把从书里学到的精神力量,实实在在地用在日常生活中。

随后,他兴致勃勃地跟吴权讲起《半夜鸡叫》的故事。

吴权起初听得津津有味,可天天都是高玉宝、周扒皮、晒大粪这些情节,时间一长,吴权便有些不耐烦了,说道:“就不能讲点别的?天天都是这一套,我都听腻了,不想听了。”

“我家就只有这一本小说呀。” 周山无奈地解释道。

“我家有好多小说呢,不过我不爱看。这样吧,你去我家挑两本,看完了再讲给我听。” 吴权提议道。

“行啊!”

周山欣然答应,随后便到吴权家借了两本小说。

前些日子,老师在课堂上讲道:“**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可作为反面教材,让人民认清投降派。还说宋江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下课后,周山满心好奇,赶忙问吴权家里有没有《水浒》这本书。

吴权说回家找找看。

第二天上学时,吴权果真把《水浒》带来了。

周山拿到书后,欣喜若狂。

放学一回到家,他便迫不及待地趴在床上,全神贯注地读了起来,时不时拿起笔,把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抄在作业本上。

第二天交作业时,他一时疏忽,没注意到数学作业本的最后一页写着:“只要孤老不出门,花言巧语弄精魂。几多聪慧遭他陷,死后应须拨舌根。”

老师批改作业时看到了这段话,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在后面画了个问号。

周山压根没瞧见这个问号,回到家继续看小说,又写道:“清河壮士酒未醒,冈头独坐忙相迎。”

还没写完,外面传来一阵动静,他赶忙手忙脚乱地把《水浒》塞进书包,先做起作业来……

第二天下午,老师在课堂上先是表扬周山爱学习,随后也提醒他,别把小说内容写在作业本上,让他另外找个本子专门记录小说里的知识。

周山看完书后就去还,还了又接着借。

周日下午,周山去吴权家还书。

吴权把书放回家里的书架,顺手又拿了两本《国家与革命》给他。

周山瞧了瞧书名,说道:“这两本重复了吧。”

“没有,一本是 1949 年 8 月第一版,1971 年 4 月再次印刷的;另一本是 1974 年 7 月第 9 次印发的。我爸说这两本内容一样,可摸起来感觉一本薄一本厚,我琢磨着让你看看,到底是不是一样的。” 吴权解释道。

“你可真能折腾,我哪有那水平去研究这个,我看一本都还似懂非懂的呢,拿一本就行。”

周山拿着书,和吴权一起走到室外,又聊起了《水浒》。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路边,坐在靠着沟边斜放着的几块预制板上。

周山和吴权坐在预制板的窄面上,双腿搭在板的平面上,继续热烈地讨论着。

吴权问道:“你把《水浒》都看完了?”

“看完了。” 周山点头回答。

“我问你几个问题,为什么**说宋江是投降派呢?”

“梁山那地方简直就是个世外桃源,大家大碗吃肉、大口喝酒,山上还有 108 位好汉,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可偏偏宋江这个家伙不争气,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投降招安。

你说,宋江不是投降派是什么?

108 位好汉把朝廷派来的军队打得屁滚尿流,代表朝廷来打仗的大官都被好汉们俘虏了。

结果宋江呢,吓得给俘虏下跪,你说他这不是投降派的行径吗?

后来接受招安去打方腊,好汉们死了不少,没死的也被朝廷给杀了,也就阮家兄弟逃了出来……”

周山一边说着,一边手脚并用,越讲越兴奋。

看着周山手舞足蹈、口若悬河的样子,吴权接着问:“他们说越南人是阮小七的后代,都姓阮,书里有写这事吗?”

“书里没写。阮小七从山东跑到越南,应该是他们投降宋朝以后的事儿了。

看这本小说的时候,真为梁山好汉们感到憋屈。

宋江一投降,好汉们都没了好下场,他自己也死了,唉!

还不如不投降呢!” 周山感慨道。

“那‘反贪官,不反皇帝’又是怎么回事呢?”

“你家的书你都没看吗?” 周山疑惑地看着吴权。

“没看,我不爱看,一看那玩意儿我就犯困,也不知道为啥就是看不进去。” 吴权挠挠头说道。

“书里说宋江反高俅、蔡京、童贯、杨戬,还有什么蔡九、梁中书、高廉这些人,可实际上,好汉们真把高俅俘虏了,宋江却立马给他松绑,还摆上酒席赔罪。

依我看,宋江根本不是反贪官,他是怕贪官,他压根就不是个东西!” 周山义愤填膺地说道。

“那为啥还说他反贪官呢?”

“他就是嘴上说说罢了,心里根本就不敢反。

高俅、蔡京他都不敢动,还敢反皇帝?这不是瞎扯嘛,根本没这回事。”

“你这是瞎说,**还能说错?” 吴权质疑道。

“对对对,我瞎说,宋江是反贪官,不反皇帝。”

周山心里一紧,赶忙向吴权解释,全然没注意到身后的动静。

突然,“当” 的一声闷响,周山只觉脑袋一阵剧痛,“哎哟” 一声叫了出来。

他噌地一下跳下预制板,站在沟里,用手紧紧捂住脑袋,手上瞬间沾满了鲜血。

他回过头,只见吴伟手里拿着一块砖头,正站在预制板上。

吴权见状,赶忙冲过去,一把抢下吴伟手中的砖头,反手给了他一嘴巴子。

吴伟大哭起来,转身跑开了。

吴权跳下来,在地上薅了一把青草,帮周山擦拭头上的血。

不一会儿,吴妈妈领着吴伟来了。

吴伟手指着周山,哭喊道:“他打我。”

吴妈妈站在道边,手指着周山,破口大骂起来。

周山伸出满是鲜血的手掌,急忙解释道:“阿姨,是你儿子打我,我的脑袋都被他打破了,我可没打他。”

吴权也在一旁帮腔:“妈,真的是这样,我俩坐在这儿聊天,我弟弟从后面过来,用砖头砸了周山,是我弟弟不对!”

“没你的事,一边去!他要不惹你弟弟,你弟弟能打他?”

吴妈妈根本不听吴权的解释。

周山捂着脑袋,委屈地说:“阿姨,我真没惹他,从来都没惹过他。”

“我弟弟过来的时候,我俩都没察觉,不然怎么会让他把周山头打破呢?”

“今天没惹,以前也惹过,不然我儿子不会这么不讲理。儿子,你说他哪天惹你了?” 吴妈妈转头问吴伟。

“那个…… 那个……”

吴伟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

吴妈妈心里或许已经明白是自己二儿子惹的事,但嘴上却不肯承认,说道:“行了行了,以后注意点就行了。吴权,你帮周山擦擦血,流点血就咋咋呼呼的,好像出了多大事似的。”

说完,扯着吴伟就走了。

周山看着这个蛮不讲理的女人,也懒得再争辩,捂着脑袋回了家。

回到家后,周山没敢跟家里人说脑袋被打破的事儿。

几天后,头上的伤渐渐好了。

这几天,吴伟给周山送了好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列宁回忆录》。

周山看着书上那些拗口的名字,如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脑袋都大了。

看了三天,实在看不下去,只好把书还了回去。

这几天,周山每次见到吴权,都满心期待他能问一句:“脑袋还疼不疼了?”

然而,吴权始终没有问。

渐渐地,周山心里对吴权有了看法,觉得他这个人不太够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