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三线情怀 > 第20章 政工3政冶调研

三线情怀 第20章 政工3政冶调研

作者:于老三333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6 16:24:36 来源:小说旗

文革广场建成启用后,瞬间成了职工家属们的心头好,这儿也成为了大家日常休闲娱乐的新去处。

每天清晨和傍晚,广场上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有人在乒乓球台前挥汗如雨,展开激烈的对攻;

有人在单双杠上展示矫健的身姿;

还有人在篮球场上奔跑跳跃,尽情挥洒青春活力,或是在足球场上奋力追逐,享受团队竞技的快乐。

看到职工家属们如此热爱这个广场,贾飞龙心中感慨万千,真切地认识到政工工作只有做到实实在在,才能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才能真正赢得大家的认可和支持。

贾飞龙对彭大军十分钦佩,打从心底里觉得彭政委水平高超。

他们二人是在投身三线建设的征程中结识的,由于工作上的紧密联系,接触日渐频繁。

在这一过程中,贾飞龙深入了解了彭大军的想法,也明晰他在政工工作方面的严格要求。

通过长期共事,贾飞龙对彭大军独特的干部管理理念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过,文革广场的相关工作仅仅是政工工作的冰山一角,政工科还有大量繁重且关键的任务亟待推进。

有一次,彭大军组织厂领导以及政工单位开展学习活动,期间,他认真宣读了**在**六中全会上的政治决议,并着重强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他指出,这一重要指示是大家贯彻落实最高指示以及党的方针政策的核心关键。

只有牢牢把握全厂各单位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动态,才能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贾飞龙对这一观点深表赞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时刻关注干部们的内心想法和心理活动,往后要经常到各个单位走走、转转、看看。

初冬时节,三线地区的天气已然十分寒冷,凛冽的北风呼啸着。

贾飞龙裹紧毛呢大衣,脖子上围着蓝白条相间的围巾,迎着刺骨的寒风,骑着自行车从办公室出发,前往车间。

他的大衣上衣外兜放着一支钢笔,兜盖上别着一枚**像章,下兜则装着一本记事本。

贾飞龙写得一手好字,当年刚进厂的时候,就被组织科领导慧眼相中,得以进入组织科工作。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与拼搏,他成功当上了副科长。

三线建设拉开帷幕时,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能负责三线厂的政工工作。

他反复思量,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便欣然应允。

贾飞龙费力地爬坡,终于来到了铸造车间。

铸造车间与铆焊锻车间相邻,靠山的那一跨便是铸造车间。

前段时间,为了给这两个单位建造办公用房,贾飞龙可没少操心,前前后后来了许多趟。

事情的起因是铆焊车间在建房时,想多占一点中间的位置,这样一来,建出的房子就能宽敞些,而且对自己这边场地的影响也能小一点。

可铸造车间坚决不同意,铆焊车间无奈只好退让,不再占用铸造车间的地。

可即便如此,铸造车间依旧不答应,理由是要等他们找齐材料后一起开工建设,不然一方先建的话,恐怕会影响职工们的情绪。

双方各执一词,争议越来越大,甚至在工厂办公会上激烈争吵起来。

贾飞龙为了解决矛盾,分别与两个车间的负责人谈话交流,还深入车间,与一线职工展开座谈。

通过这些深入细致的工作,他全面了解到了两个单位各自的想法以及实际面临的困难和情况。

在他看来,大家的想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一方面,建设办公室和仓库确实有利于车间的日常管理,将两个车间从中间隔开,也更便于各自开展工作;

另一方面,一方先建确实不利于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而且建房规模的大小不能任由他们自行决定,必须进行统一规划。

贾飞龙的这些想法和分析得到了厂领导的高度认可。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难题,他还找来王国庆,两人一起精心设计了一个方案 :

一、两个单位准备的材料统一交给基建科,工程施工由安得志派人负责施工;

二、房间宽度统一为3米、高2.5米,以中间为基点,分别占用每单位1.5米;

三、从南起第一至三跨建一间锅炉房及水房,两间浴池,一间男浴、一间女浴,建好的浴池交由后勤管理;

四、从南起四至八跨建五间房,南墙建单面窗户,建好的房间交由铆焊管理;

五、从南起九跨用活动栏杆隔开,以保证过跨材料运输需用,此由铆焊管理并建设;

六、从南起十至十四跨建五间房,北墙建单面窗户,建好的房间交由铸造管理;

七、各单位宣传栏、书报栏、学习栏、意见栏要充分利用兄弟单位房屋的那几面墙。

设计方案顺利获批后,安得志带领二组施工人员迅速奔赴现场。

在他们夜以继日的努力下,仅仅十天时间,十间房便拔地而起,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紧接着,水房、浴池也相继交付使用,成功投入日常运营。

对于贾飞龙在此次协调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彭大军在会议上多次对政工部门提出表扬,言语间满是肯定与赞赏。

回想起这些成绩,贾飞龙的心情格外轻松,脚步也愈发轻快,没费多大劲就爬上了坡。

刚靠近工房,就听到南门门口有人扯着嗓子喊他:“领导,贾领导!”

他骑着自行车,闻声向右望去,只见大门下站着一个身材清瘦、高挑的人,正是他在保东组织科的同事江志华。

江志华在保东时担任科员,毕业于卫校。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如火如荼,前线急需大量医护人员,国家便在奎龙市设立了奎龙卫校。

江志华城里的一位叔叔将消息告诉了他父亲,他便从乡下赶来,顺利考入奎龙卫校。

毕业后,战争已经结束,他被分配到了保东厂。

贾飞龙与江志华在同一个科室共事过几年,关系只能算得上一般。

工作中偶尔会因利益得失明争暗斗,但好在表面上还能维持着和气。

贾飞龙下了车,一边推着车往上走,一边热情地回应道:“老江啊!你好啊!”

“好,领导好,您来也不提前说一声,主任没在呢。”

“没事,我不去你们那儿,我找老王有点事儿。”

“噢,那上来坐会儿,喝口水再走呗。”

“不了不了,老王还等着我呢!”

两人简单寒暄几句后,贾飞龙推着车走了几步来到北门。

北门外,王绍一和刘长明早已等候多时。

他把自行车停放在墙边锁好,随后走进厂房。

在王绍一和刘长明的陪同下,贾飞龙逐个工位仔细查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路过中间的办公室时,王绍一满脸感激地说道:

“领导,真是太谢谢您了!要是没有您出面协调,这事儿还不知道得拖到什么时候,您可真是主持公道啊!您瞧,这第一间是工具室,第二间是材料室,第三间是技术室,第四、五间分别是财务室和调度室,最后这间就是我们的办公室。这条件简直太好了,真得好好谢谢您!”

“不是一家分五间吗,你们怎么有六间了?”

“您进屋就明白了,其实是一间,中间用东西隔开了。”

“这样啊,那挺好的。”

走进办公室,刘长明赶忙给贾飞龙倒了一杯白开水。

紧接着,王绍一和刘长明就当前的生产状况、党建工作,以及党员、团员等政工相关情况,向贾飞龙进行了详细汇报。

贾飞龙认真翻看政治学习记录本,还不时抽查考核相关内容。

看了一会儿,他针对学习时间安排、学习内容深度,以及发言记录不详尽等问题,严肃地提出了要求:

“党员和群众发言太少,这显然是个问题。发言少,说明我们在引导方面做得还不够,大家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方面必须加强。

另外,记录内容也不够全面,有可能是我们的记录员工作不够认真,这同样是个问题,说明记录员对大家的发言不够重视,必须加以改正。

我着重强调一点,学习记录至关重要,它既能帮助我们了解党员和群众的学习成果与理解程度,同时也能有效杜绝不学习、做假记录的不良现象。

学习的目的是提高思想觉悟,只有充分激发党员和群众的革命思想觉悟,才能让大家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进而在三线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王绍一和刘长明对贾飞龙的讲话高度重视,一边认真聆听,一边迅速记录要点。

王绍一有时记得不太全,碰到记不起来或者不知道怎么写的字,就先划个圈,打算等空闲时找刘长明补齐。

交流了一会儿后,贾飞龙提出要与党员群众展开座谈,进一步了解基层情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