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三线情怀 > 第191章 因果5计划生育填报

三线情怀 第191章 因果5计划生育填报

作者:于老三333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6 16:24:36 来源:小说旗

办公室内,晨光透过斑驳的玻璃斜斜地洒在桌上,徐志海端坐在办公桌后,神情严肃地听着安合英汇报工作。

待安合英话音落下,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

“可以找存在问题的同志深入谈话,对那些不符合规定的生育行为要进行严肃批评。同时,也要给相关单位施加一定压力,明确告知他们今年单位评优资格取消,单位先进个人的指标也得相应减少。但不管采取何种措施,都必须坚守一个原则——严格执行政策。”

稍作停顿,徐志海又补充道:“你们的工作还得再细致些,要对全厂妇女进行一次全面调查,仔细摸排一下,看看类似的情况还有多少。”

正说着,刘长明推门走了进来。徐志海眼睛一亮,赶忙招呼道:“长明,你来的正好,计划生育的事儿,你们工会得介入帮忙处理一下。”

在徐志海的安排下,刘长明不好推脱,便将任务转交给了周红。

周红接到任务后,立刻着手设计了一张婚后妇女生育情况调查表。

刘长明仔细审核后,觉得表格设计得合理可行,便组织工会人员进行油印。

第二天,会议室里人头攒动,刘长明神情庄重地站在台前,对着各单位工会主任及女工委员,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次调查的重要意义、具体要求。

他强调不仅要认真填报调查表,还要组织怀孕妇女前往市里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必须严肃处理。

会议结束后,女工委员们纷纷回到各自单位,开始发放调查表。

在金工车间,一位妇女看到发放的调查表,满脸疑惑地问道:“这个我不用填吧?”

女工委员想都没想,脱口而出:“都得填,一个都不能落下。”

“填什么呀,我结婚五年了,一直没孩子,这怎么填?”妇女无奈地说道。

女工委员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说:“对,对,不过填一下也行。填完后我去工会问问,争取这次到市里检查也带你去,说不定能把病治好呢。”

“行,那我填。不过这表格上都是问用不用避孕工具、吃不吃药的问题,都没有我这种情况的选项。”妇女有些为难地说。

“自己改改就行,写清楚情况就好。”女工委员随意地回应道。

当所有调查表收上来后,经过仔细统计,发现不符合“晚、稀、少”计划生育政策的怀孕妇女有17名,符合政策的怀孕妇女有21名,还有一名不孕妇女。

工会与计划生育委商议后,调配了那台刚提回来的大客车。安合英担任领队,周红、孙加和一同带领大家前往市里。

在路途中,周红热情地向大家介绍:“这次活动可是工会为咱们女工争取来的福利。”

安合英和孙加和却没有接话,她们眉头紧锁,满心愁绪。

因为那些不符合政策的妇女,在她们本单位领导连哄带吓下,也只有15人上了车,还有两名一心想要生儿子的妇女,连人影都没见到。

到达市医院后,经过一番检查,安合英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最终有8人同意做了人流手术,可孔庆杰老姨和其他6人却坚决不同意。

安合英满心郁闷地生着闷气时,周红带着那位不孕的妇女找到了医院妇科主任。

周红急切地询问:“大夫,她这病能治好吗?”

主任摇了摇头,语气凝重地说:“她是输卵管通而不畅,先吃点药试试吧,能不能治好,不好说。”

听到这话,周红忍不住插了一句:“都结婚五年了还没孩子,不行领养一个吧。”

主任听后,说道:“你们要是要领养,我这儿正好有一个。昨天我看病的时候没注意,也不知道是谁把一个小女孩扔我床上了。我检查了一下,孩子没什么毛病,估计是家里孩子多,一心想生儿子,结果生了女儿就不要了。你们要是想要,就把她带走吧。”

那位不孕的妇女眼睛一亮,急切地说:“我们看看孩子。”

“行。”

主任喊来旁边的护士,让其把孩子抱了过来。

只见一个瘦小的孩子裹在小被里,那双大眼睛滴溜溜地转,充满了灵动。

周红轻轻地接过孩子,小心翼翼地解开小被,摸了摸孩子的手脚。

当那位不孕的妇女伸出手去抚摸孩子时,小家伙竟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医生见状,笑着说:“看来这孩子想去你家呢。”

“她想去,那我就抱走了。”妇女激动地说。

“行,我给你办个出生证,回去落户口也方便。”主任说道。

这一趟,虽然做掉了八个孩子,但又抱回了一个新生命,在返程的路上,大部分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然而,孔庆杰老姨却怒火中烧。

孔庆杰跟着妈妈去看望老姨时,老姨气得满脸通红,破口大骂:“安合英算什么东西!我晕车,开窗向外吐的时候,她跑过来用力拍我后背,什么意思?不就是想让我肚子里的孩子保不住吗!简直太坏了,真不是东西!”

那些负责管理计划生育的人,他们的这些行为,仿佛是在触犯某种无形的天条,真不知道他们日后会有怎样的因果报应。

在三线这个有着上万人的地方,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

这边正为计划生育的事儿忙得不可开交,那边又有新的故事上演。

一天,逯贺林闲来无事,提笔写下一首小诗。

诗的上阙表达了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看法,以及朱老总去世时大家的悲痛与感慨;

下阙描绘了1974年春节回家时热闹的鞭炮声,还流露出对当前三线工作的种种不解。

谁也没想到,诗中的一句话竟然一语成谶,日后真的应验了。

他在诗中写道:“生儿生女天经义,计划何须忤逆其。元帅飞天离世远,将军立业万人提。喧嚣热闹鞭声起,噼里啪啦散酒席。求索东南谁改变,拼搏南北扯鸡皮。”

转眼间,周日到了。

这天一大早,张广安就开始忙碌起来,因为他要请母亲一家人吃饭。

弟弟回家后,严淑真多次提起这件事,只是一直因为学习、工作繁忙,抽不出时间。

今天正好是休息日,小两口一商量,便定下了这个日子。

吃过早饭,张广安骑着自行车,一路向着村里疾驰而去,他要亲自告诉母亲这个消息,并叮嘱下午四点来家里吃饭。

从村里出来后,张广安又来到后勤供应点,用票买了鱼和肉。

随后,他来到靳武利家,问道:“武利,有没有什么野物?”

说来也巧,靳武利昨天下午刚扣到一只野鸡,还套住了一只野兔。

两人一番讨价还价后,张广安买下了这些野味,又去自留地里种细菜的人家买了些新鲜蔬菜,这才满载而归。

回到家,严淑真负责照看孩子,张广安则忙着收拾东西。

下午,母亲和妹妹先到了,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准备饭菜。

还没到四点,弟弟也赶来了。

一张大圆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开始吃饭。

三杯酒下肚,严淑真好奇地问:“小叔子,在监狱里日子过得苦吧?”

严淑真的这句话,一下子勾起了弟弟内心的回忆。

只见弟弟举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神情落寞地说:“那段日子,真是没法说,不说了。”

张广安担心弟弟回忆起痛苦的往事,赶忙转移话题:“听说程屯老程家老祖坟的那棵大枣树死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是真的。”

张广安的妹妹回答道,“十多天前我去过,那棵大枣树真的死了,叶子都掉光了,树枝也全枯了。”

“是树自己死的,还是让人给祸害的?”张广安追问道。

“不知道,程屯的人说迁坟的时候,根本没动过树根,今年雨水也不错,按理说不应该死。不过他们村上的人都说,老祖宗都迁走了,树活着也没什么意义,所以就跟着死了。”

一家人有说有笑地聊着,却全然不知,一场变故即将来临,远处似乎已经隐隐传来了枪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