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三线情怀 > 第200章 大震4解放军救了他仨的命

三线情怀 第200章 大震4解放军救了他仨的命

作者:于老三333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6 16:24:36 来源:小说旗

那段时间,广播、报纸每日都在聚焦唐山大地震的情况。

**心系灾区,明确指示:“一定要安排好灾区人民的生活。”

这简短却有力的话语,承载着对灾区人民深深的关怀,通过电波和报纸,传向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人们真切地看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来自全国各地的物资和力量,源源不断地涌向唐山。

人民解放军更是身先士卒,前赴后继地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争分夺秒地从倒塌的房屋中营救生命。

每一个被救出的鲜活生命,都像是黑暗中的曙光,给人们带来希望。大家听着广播里的报道,看着报纸上的照片,许多人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尽管灾难是如此沉重,但大家心中都坚信,凭借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这个天灾一定能够战胜。

杜武、颜海蛟与供应科的采购员一同前往北祥矿务局拉煤。

去的途中,他们路过岭北矿务分局,远远望去,只见山顶赫然裂出一道长长的缝隙,仿佛是大地被撕开的伤口,触目惊心。

到了北祥,他们与矿务局的同志闲谈时,聊起了山顶裂缝的事。

矿务局的同志解释道:“这是地震时矿洞塌了导致的。地震那会儿,矿洞瞬间坍塌,巨大的冲击力使得山顶都被撕开了。”

颜海蛟满脸担忧地问:“那这得死好多人吧?”

“倒也没有,运气好的是,那天白天矿山变电所着火了,备用电不足,矿工们都下不了井。要是正常下井,可就糟了。这一塌,矿基本就废了,变电所也不用修了。”矿务局的同志庆幸地说道。

“那矿务局职工怎么办?当地老百姓又该怎么办呢?”颜海蛟接着追问。

“职工没啥大问题,都回大矿了。可当地老百姓可就惨了。岭北那矿是小日本开的,地下被挖得千疮百孔,采空得厉害。这次地震,矿洞塌了,好多地方地面也塌陷了,老百姓家的房子很多都裂了大口子。那地方就算不地震,也危险得很,更别说遇上这么强烈的地震了。”矿务局的同志无奈地摇头叹息。

杜武回忆道:“以前我去过那儿,老百姓家的水井常常没水,大田小块塌陷是常有的事儿,收成一直不好,老百姓生活可困难了。”

颜海蛟义愤填膺地说:“这应该有人管管,给老百姓一些补偿,不能让他们白白吃亏呀!”

矿务局的同志苦笑着说:“不吃亏不太可能。你想啊,那矿石采上来,加工后按成本价卖给国家,就拿成本价10元来说吧,国家出口换外汇,出售价能达到200元。可看看矿上的条件,职工的待遇,都不尽如人意,职工都吃了不少亏,更别提当地百姓了。”

杜武又问:“他们回来这么多人,你们这边的住房不会紧张吗?”

“不是一个系统的,他们不回我们这儿。”矿务局的同志解释道。

颜海蛟还是不理解,继续问道:“当地老百姓为矿山做了这么多贡献,就这么不管了?”

杜武则说:“职工做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当地老百姓能做什么贡献?”

颜海蛟激动地反驳:“土地不是贡献吗?环境不是贡献吗?老百姓的家都成什么样了,灰土把大田盖了一层又一层,水总是浑的,连衣服都没法好好洗!”

矿务局的同志点头说:“你说的有道理,但他们主要应该向日本鬼子要补偿。毕竟那里日本人开挖的量比我们多得多,解放后国营接手时,资源就没剩多少了,这二十几年挖的都是些边边角角。”

大家正闲谈着,供应科的同志办完了手续,开始装车。装完车,在回来的路上,他们又谈起了刘海福、麻三田。颜海蛟说:“他们在震中,估计情况不妙。”

“差不多,我们科里都在说厂里要派新科长了。”

“老麻相好的那边怎么样了?”

“还能怎么样?只能强撑着呗!”

震后第六天,刘海福家原本已经不再相信李风顺说的话,开始准备后事了。

可就在这时,工厂突然接到电话,说人还活着。

刘海福的妻子得知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激动得差点晕过去。

她非要请李春雨一家吃饭,表达内心的感激。

李春雨却告诉她,等刘科长回来再一起吃,到时候大家聚聚,好好庆祝刘科长平安归来。

震后第九天,刘海福及麻三田终于回来了。

工厂特意派车去县里火车站接他们。

当两人穿着一身略显破旧但整洁的绿军装,在办公楼前下车时,宋东方、刘忠臣带领着他们的亲属和供应科同事早已等候多时。

大家一拥而上,纷纷说着“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欣慰。

在随后的交谈中,刘海福、麻三田缓缓讲述了那几天惊心动魄的生死经历。

那天,他俩来到唐山,住进了部物资局招待所。

这是一栋两层的老楼,看上去有些陈旧。

部物资局的赵飞也在,三人便住在楼下的一个房间里。

赵飞是部物资局负责协调锦东等西部三线企业物资业务的专业员,刘海福与他平日里就很熟络。

大家见面后,刘海福热情地从包里拿出油炸花生、油炸黄豆、咸鱼干、大虾干等,这些都是他特意准备的家乡特产。

麻三田也不甘示弱,从包里掏出一只烧鸡和二瓶白酒。

晚上,三人把床头柜挪到房间中间,又将铁床稍稍挪动当作椅子,摆上这些吃食,一边喝酒,一边聊天。

在轻松的氛围中,他们不仅了解到采购指标的落实情况,还听闻了谢云旺被审查下放的事。

天气炎热,再加上喝着白酒,三人都没少出汗。

麻三田看着领导们热得难受,便主动到水房打了三盆水,大家把脚放入水中,顿时感觉凉快了许多。

几人越喝越尽兴,到最后,酒意上头,倒床便睡。

半夜,突然地动山摇,强烈的地震将他们从睡梦中惊醒。

地面剧烈晃动,让人根本无法站稳,更别说走动了。

在那一刻,人类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显得如此渺小,所有的能力都无法施展,只能任由命运摆布。

片刻之间,他们就被压在了倒塌的房间里,动弹不得。

幸运的是,楼板向门的一侧倾斜,形成了一个狭小的空间,三人没有被砸到。

招待所的铁床倒是十分结实,在余震中顽强地支撑着。

他俩赶紧躲到了床下,不断的余震让倒塌的楼板一次次砸到铁床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他们的空间也越来越小。

在黑暗之中,四周一片死寂,只能听到彼此沉重的呼吸声和相互鼓励的话语。

落在地上的花生、黄豆、咸鱼干、大虾干,还有麻三田打回的洗脚水,成了他们生存的宝贵物资基础。

他们深知,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每一点食物和水都无比珍贵,是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8月2日,解放军在废墟中艰难搜寻时,终于发现了他们,并成功将他们救出。

那一刻,重见天日的他们,望着眼前满目疮痍的景象,看着无数失去生命的同胞,心中充满了悲痛。

他们为那些死去的朋友痛心许久,也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重生。

回到家后,刘海福和麻三田听到李风顺的事,都感到非常好奇。

第三天,他们便请李春雨、李风顺及麻三田来家里做客,在地震棚外支起桌子,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大家好好地吃了一顿。

席间,大家回忆着过往,感慨万千。

麻三田与常永梅见面相聚了几天,之后回到奎龙市里与妻儿见了面。

经历了生死考验的他,仿佛一下子看淡了那些过往的纷扰。

他与妻子促膝长谈,诉说着这些天的经历和内心的感受。

他觉得,结婚后,最平和、最能相互接受彼此的时刻,就是现在。

在生死面前,那些曾经的矛盾和隔阂都显得微不足道。

立秋后的一天清晨,逯贺林早早地走出地震棚,来到了山上。

他静静地站在那里,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峰和一片片田园,心中思绪万千。

过了许久,他缓缓蹲了下来,先用手在地上画了一个圈,仿佛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

而后,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黄纸,轻轻点燃,看着跳跃的火苗,他仿佛看到了逝去的家人的面容。

他在心中默默念叨着,给远去的家人送钱,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安好。

纸烧完了,他依旧蹲在原地,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从口袋里拿出笔和本,开始写着:

泪水沾衣悼祖先,山前烧纸送铜钱。

辰龙悲痛周公唁,卯兔接连噩耗传。

地动万人失故里,山摇三线恐千般。

而今烧纸平安盼,战胜邪魔赤县安。

他一边写,一边仔细修改,每一个字、每一句诗,都倾注了他的情感。

他轻声读着,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不知什么时候,晨练的冯章之悄然走到这里,突然说道:“又写什么反诗呢?”

逯贺林吓了一跳,手忙脚乱地将笔、本放入口袋中,回头一看,见是冯章之,松了一口气,说道:“唉,是你啊。哪是什么诗,没写什么,就是随便记一下心情而已。”

赵福田看见回家的常永梅,感慨地说:“这小子命真大。”

“确实,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常永梅赞同道。

“你说得对,我是服了,我就是一个钻灶坑的王八,比不了他呀。”赵福田自嘲地笑了笑。

“钻灶坑,怎么了,暖和,有酒喝,不是挺好吗?”常永梅打趣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