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三线情怀 > 第204章 祭奠3山河同悲

三线情怀 第204章 祭奠3山河同悲

作者:于老三333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9 16:50:10 来源:小说旗

在那个举国悲恸的时刻,三线大地沉浸在一片哀伤之中。

压儿山上,平日里寥寥无几的哨兵如今增加了数倍,他们身姿挺拔,目光警惕地巡视着四周,宛如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

工厂里,高射机枪被缓缓推了出来,架设在山坡之上,黑洞洞的枪口直指苍穹,仿佛随时准备向一切来犯之敌发出致命一击。

家属区的夜晚,原本宁静的氛围被打破,民兵们背着压满子弹的冲锋枪,脚步匆匆地穿梭在街巷之间,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坚毅,时刻准备为保卫家园而战。

葛根柱怀揣着对**的深切缅怀,手持镰刀,毅然走进山林。

山林中,松树枝繁叶茂,他挥舞着镰刀,汗水湿透了衣衫,却浑然不觉。

不多时,他便砍回了许多松树枝,在练功场上精心制作了一个巨大的松树花圈。

那花圈,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敬意,每一根松枝都仿佛在诉说着对伟人的无尽思念。

关秀燕也行动起来,她从家中搬来许多盆花,又不辞辛劳地上山采摘了漫山遍野的野花,小心翼翼地摆放在花圈前。

两人并肩而立,面向松树花圈,庄重地鞠躬,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的沉痛悼念。

靳武利也被这股悲痛的情绪所感染,他效仿葛根柱,上山砍回了大量松树枝,回到家中的小院门口,便开始精心编制小花圈。

他的妻子苗艳丽则上山采来洁白如雪的白花、娇艳欲滴的黄花,将这些花儿一朵朵地插入小花圈中。

他们的手虽不灵巧,但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深情。

村里的人看到他们制作的花圈,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有人轻声问道:“能给我一个吗?”

“那你先拿走吧!我们再做。”

于是,村里的家家户户门前,都摆放上了靳武利亲手制作的花圈,这些花圈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人们对**的思念,绵绵不绝。

佟家的老辈人感慨万千:“以前封建社会,要求各家祭祀都做不到这般用心。如今,没人要求,各家各户自发地进行祭祀,**的恩情,真是比天高、比海深啊!”

西张村和赵村的人们,同样沉浸在悲痛之中。

他们没有松树枝,便就地取材,用高粱、玉米秸秆制作花圈。

这些花圈虽不是圆圆的,而是椭圆的,却承载着他们对**的深厚情感。

老百姓们说,当地祖先用的花圈就是这样的,他们沿用着古老的方式,来表达对伟人的追思。

程屯的村民们则齐心协力,在村口修建了一个门形的花圈,上面插满了松树枝和野花。

他们忙碌了许久,每一个人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这个花圈更加庄重、肃穆。

一时间,各级组织纷纷设立了自己的祭奠场所。

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仿佛也变得低沉,工人们默默地劳作着,脸上写满了悲伤;

农田里,农民们弯腰耕种,手中的农具仿佛也变得沉重无比,他们的心中,同样担心着祖国的未来。

那些经历过旧社会的老同志,更是长吁短叹,他们无法想象,没有**的日子,是否会再次回到被列强欺压、被地主资本家剥削的黑暗岁月。

他们害怕再次被剥削的大嘴吸干身上的血,害怕失去与干部、知识分子、能人平起平坐的权力和地位,**,是他们心中永远的依靠和希望。

9月1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首都举行了大型追悼会,三线及公社也同时响应,举行了庄严肃穆的追悼会。

每日前往体育馆为**鞠躬的李大妈,泪水依旧不停地流淌,她的眼泡高高鼓起,让原本慈祥的脸都变了形。

她的丈夫每天都会早早地来到学校接送她,眼神中满是担忧,生怕她的身体支撑不住。

她的两个孩子,也时常来到她工作的地方,默默地陪伴着她,给她安慰和力量。

学校的老师们,同样沉浸在悲痛之中,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泪花,只是没有像李大妈那样哭得那么悲痛欲绝。

宋东方和刘玉,平日里喜爱饮酒,可这几天,他们滴酒未沾。

中午时分,他们带着酒和酒杯来到祭奠场所。布置完祭堂后,他们让其他同志暂时出去。

待众人离开,他们缓缓走到**的画像前,双膝跪地,神情庄重地放上酒杯,斟满美酒。

他们的手微微颤抖,泪水模糊了双眼,仿佛在向**倾诉着心中的不舍与思念。

下午两点多,操场上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自觉地排起了长队,神情肃穆。

李大妈站在操场上,等待追悼会开始,可悲伤过度的她,突然眼前一黑,晕倒在地。

医护人员见状,立刻用救护车将她紧急送往医院。

此时的医院,早已人满为患,地震时出院的病号因悲伤过度再次回来,还有许多因悲伤而昏迷的人,以及年龄大、身体不好的人,都汇聚在了这里。

候焕东的母亲已经住院两天了,自从候焕耒被判后,老太太的身体就每况愈下,**的去世,更是让她的病情雪上加霜。

候焕东焦急万分,找到杨家妮商量后,将母亲送进了医院。

杨家妮每天都守在医院,忙前忙后,悉心照料,老太太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李大妈被救护车送来后,也被安排住进了医院,与候焕东的母亲住进了同一个房间。

下午三点钟,祭拜活动正式开始。

哀乐声响起,如同一首悲伤的挽歌,飘荡在空气中,刺痛着每一个人的心。

哭声顿时一片,大家的悲伤是发自内心的,那是对**的深切怀念,是对失去伟大领袖的悲痛。

褚汉清这段时间一直沉默寡言,他每天早八时、晚六时,都会准时来到学校实验楼,戴着**像章和黑孝带,虔诚地祭拜。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敬意和哀伤,仿佛在向**诉说着自己的决心和信念。

日子一天天过去,太阳依旧每天东升西落,可人们的心中,却始终笼罩着一层阴霾。

大家依旧寄居在地震棚里,生活虽艰苦,却从未忘记对**的思念。

贾新艺的袜子又破了,周红看着心疼,却又无奈,她将袜子穿在鞋撑子上,拿起针线,一针一线地缝补起来。

周山坐在地震棚外,手中捧着爸爸带回来的报纸,认真地读着:“向中国**、中国政府发来唁电的有,巴基斯坦总统乔德里…”

吴权靠在一边,打断道:“读点别的。”

周山便翻了翻报纸,继续读道:“做好战备工作,严防苏修突然袭击。”

吴权一听,顿时紧张起来:“真的吗?苏修要是突然袭击,可就麻烦了。”

周山安慰道:“放心,我们是三线,离边境远着呢。”

正说着,大路上传来了轰隆隆的声音,两人好奇地跑到团结街的沟口,只见许多坦克、装甲车和军人正浩浩荡荡地向文革广场开去。

车辆疾驰而过,卷起漫天尘土,他们只能眯着眼,跟在后面。

跟了一会儿,只见军车停在了广场上,广场里迅速搭起了许多绿帐篷。

通向广场的大桥上,解放军战士站岗执勤,神情严肃。

解放军不让老百姓进入广场,两人在劝说下,只好往回走。

吴权边走边说:“是不是真的会打起来啊?要是真打起来,我就去当兵,保家卫国。”

周山坚定地说:“我也去,外敌来犯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扛起枪,保卫祖国。”

厂里人和村里人纷纷议论,猜测部队来保护军工厂,是不是意味着真的会有战争。

然而,三天后,解放军在夜里悄然离去,仿佛他们从未出现过。

傍晚,文革广场上,温利喜又带着徒弟们练起了武术,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平静。

周六下午,铸造车间的学习会上,陈贵田正认真地读报:“永远牢记**的嘱咐,最敬爱的伟大领袖和导师**嘱咐我们,‘按既定方针办’。**的嘱咐为我们高举红旗…”

职工们聚精会神地听着……

当时的社会宣传和教育深入人心,让人们的心紧紧地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正如**所说:“广大的老百姓是不会答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追悼会后,机关组织各科室、车间进行政治学习,重温**中央的讲话。

大家深受鼓舞,纷纷表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誓死跟随,继承**的遗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