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三线情怀 > 第210章 欢庆4

三线情怀 第210章 欢庆4

作者:于老三333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1 20:48:48 来源:小说旗

1976年,对于三线厂来说,是充满变化与活力的一年。

部里的一纸文件,让厂里的领导班子有了新的变动。

徐志海不再兼任厂长,只担任革委会主任,而孔兆庆被安排担任厂长兼革委会副主任。

孔兆庆可是个有故事的人物。

他资历颇深,早年间参加过红军,建国初期就已是十一级干部,拿着每月200多元的高工资。

虽说一天学没上过,但他在队伍里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为人实在,做事风风火火,可就是脾气火爆,有时行事容易过头。

想当年转业后,他先是在大企业担任一把手,后来职务却一降再降,不过好在工资一直没受影响,也没被下放。

孔兆庆烟瘾极大,抽烟的样子很是特别,烟叼在嘴上,不用手扶,说话时也不会掉落。

烟抽短了,他就再抽出一根,在桌上颠一颠,然后把烟头巧妙地插入新烟颠出的空隙中,两根烟一起抽。

他身材高大魁梧,说话声音洪亮如雷,办起事情来风风火火。

刚到厂里时,他天天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各个单位,检查工作、了解情况。

一旦发现问题,他从不拐弯抹角,直接发火批评:“妈的巴的,这事能行吗?应该这样吗?快点给我改,不行收拾你。”

这一番雷厉风行的作风,可把职工们吓得不轻。

一时间,厂里迟到早退的现象少了许多,大家工作也都变得仔细认真起来。

徐志海和孔兆庆以前就认识,当年去兄弟厂家学习参观时,徐志海就领教过他的脾气。

这次领导班子调整,徐志海心里觉得是对自己前期工作的不认可。

但他也明白,不能得罪孔兆庆,毕竟孔兆庆的能力说不定哪天就能通天。

于是他决定先等着,心想就凭孔兆庆这脾气,迟早会得罪大家,等他不好开展工作的时候,自己再出面收拾局面。

所以,刚见到孔兆庆时,徐志海表现得格外热情:“你来的太好了,太及时了,厂里的工作太需要你这样有资历有能力的人了。”

可孔兆庆才不管这些客套话,依旧每天骑着自行车在厂里四处奔波。

庞丙江和劳资科长可就苦不堪言了。庞丙江负责的片区大,很多地方难以顾及,工作起来非常累。

而孔兆庆狠抓劳动纪律,他发现的问题90%都和这有关,每次检查都要把劳资科长带上。

各单位领导也同样紧张,大家都不知道孔兆庆什么时候会突然出现。

以前快下班时,很多工人都会早早推着自行车站在车间大门外等下班铃声,铃声一响,立刻骑车就跑。

现在可不行了,孔兆庆发现后,把车间主任和劳资科长一起骂,工人们都怕他,没有下班铃声,谁也不敢出车间大门。

职工们对孔兆庆既害怕又妒忌他家的生活。

孔兆庆的老伴曾是抗战时期的武工队队长,脾气不小,工资也高。

附近村里的社员送来鸡、蛋、肉,她从不问价,来多少要多少,他家屋里时常飘出诱人的饭菜香,让旁人羡慕不已。

与此同时,批判的活动在车间和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1976年10月30日,周日上午,文革广场举行了一场热闹非凡的三线厂篮球联谊赛。

附近的每个三线厂都派出了一支男队和一支女队参赛。

时守志和刘英作为锦东厂的男女主力,兴奋了好久。

比赛采用循环制,篮球场外挂着写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红布条幅。

上午比赛时,天气晴朗,微微有些北风,但不算太冷。

激烈的比赛让围观的职工家属们兴奋不已,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下午四点,文艺汇演即将开始。

周山三点就从家里出发,此时天阴了下来,北风也刮得更猛了。

他顶着风来到文化广场,找了个靠前的位置,用粉笔在地上画了几个圈,还顺便帮李风顺他们也画了几个。

可刚画完,雪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而且越下越大,洁白的雪花很快就把周山画的圈埋没了。

周山只好跑到广场边,捡来石头和树枝放在雪上做标记。

尽管大雪纷飞,但大家的热情丝毫未减,不一会儿,陆陆续续来了好多人。

吴权来了,周山大声呼喊,吴权便朝着他的方向走来。

又过了一会儿,李风顺、高文革、贾新艺也都到了,大家站在雪地里,满心期待着节目的开始。

节目开始前,周红走上台,对着话筒说道:“同志们,感谢你们顶风冒雪来到广场观看演出!这样在露天广场的演出应该是最后一次了,再过一个多月,文化宫就可以启用了,到时候欢迎大家到文化宫观看电影、文艺演出。”

随后,工会报幕员宣布演出正式开始。

唱歌、跳舞的节目一个接着一个。

舞台侧面飘进了不少雪,一名跳舞的姐姐不小心滑倒了,滑倒前那手舞足蹈的慌乱动作,让观众们看到了有趣的一幕,大家哄堂大笑。

舞蹈队下去后,四位拿着鼓、大锣、小锣、小钹的人走上台来,他们的表演十分滑稽,其中一人还故意来了个趔趄,又引得大家一阵大笑。

接着,叮叮当当的表演开始了

之后又唱了几首歌,跳了几个舞,最后一个节目是大合唱:

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

交城的山水实呀实在美。

……

演出结束时,雪已经小了很多。

大家顶着风、踩着雪,带着满心的欢喜回家了。

在这之后,厂里又有了一些人事变动。

胡守义找领导,从机加车间调到了工会,段永军也跟着来了。

他虽然没被处分,但官职没了,离开了渔场,和胡守义一起到文化宫当了门卫。

段永军的妻子也跟了过来,到后勤部门和关秀燕一起做园林绿化工作。

杜子舟调离了三线,杨家妮倒也没觉得失落,很快就有了新的相好,保卫科的一个小伙入了她的眼,两人还走到了一起。

张东强背了个处分,丢了官职,到生产科当了调度员,工作倒也清闲,没什么具体的事务。

陈贵田则到了计划科,担任基建计划员。两人心里虽有不满,但也只能接受现实。

九月末,周山家的羊又下了小羊羔,一只小公羊,两只小母羊。

养了一个多月后,两位工农户家属找到周山妈妈,一人买走了一只小母羊,周山妈妈收了28元。

后来,村里的一位大叔又用8元买走了那只小公羊。

周山妈妈数着钱说:“老周,你那时要是买两只就好了,一公一母,这样咱家的羊都是纯种的,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周爸爸笑着回应:“真敢说,当时你忘了,买两只你不得把我吃了。”

当周山家的小羊被买走时,小羊“咩咩咩”地叫个不停,一边走一边回头望着它们的妈妈,羊妈妈也在不停地呼唤。

周山看着心里觉得有些残忍。

周伟却在一旁说:“这很正常,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对生死离别的认识不同,过一会儿,它们就会忘了彼此。”

周伟说得没错,小羊拐过楼头后,羊妈妈就低头吃起草来。

周山忍不住追上小羊去看,发现小羊也不叫了,乖乖地跟着新主人走了。

周山回来后问哥哥:“以后羊妈妈和小羊见面会认识吗?”

周伟肯定地回答:“不会认识的。”

又有一天傍晚,妈妈和串门的邻家大婶闲聊,周山这才知道学校的阴支书名叫阴成业。

阴成业可不是一般人,他在部队当过副营,转业到县里后,一开始被分配到县公安局当所长,他不同意,后来找县领导走后门才分到了学校。

他的大儿子阴树森上初二,说话吐字不太清楚,头脑反应也慢一些。

小儿子阴树淼和李风顺同班,脑袋非常灵活,学东西一学就会,而且很会看人,只和他认为有能耐的人交往,对那些笨的、穿戴差的、说话费劲的同学,他根本不屑一顾,所以周山和他算不上朋友。

阴成业的小女儿阴树怡刚上小学二年级,他的妻子以前当过护士,现在在保健站当了医生。

学校还来了许多新同学,除了阴树淼,还有张智力。

张智力的父亲也是转业干部,分到后勤部门当了副科长。

张智力和阴树淼不同,他对同学们都很友好,没有什么等级观念。

此外,还有两名铁路子弟覃海英和石慕秋也来到了学校,为学校增添了新的活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