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三线情怀 > 第9章 姥爷3搬家

三线情怀 第9章 姥爷3搬家

作者:于老三333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6 16:24:36 来源:小说旗

一个多月后,高丰收和葛根柱两人相继回到家中,可他们心里总是七上八下,时刻担心不知什么时候又会被造反派带走。

在这一个多月里,高丰收一家人始终处于极度害怕与紧张的状态,每一天都过得度日如年。

为了表明他们一家对文革的支持,高丰收夫妇给儿子改名为高文革。

葛根柱回到清洁队时,队里的造反派跟他说,只要保东的造反派没意见,他们这边也不会为难他,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让他务必和保东那伙人搞好关系。

无奈之下,葛根柱主动去找那几个曾经和他起冲突的小伙求和。

这几个来自技校的小伙被葛根柱教训过后,深知他是个武术高手,心里也想跟老头学些本事。

所以当葛根柱找他们的时候,他们便主动提出要拜老头为师学习武术。

虽然底层的沟通暂时换来了一些安全,但在长期的群众运动中,他们依然提心吊胆。

虽说不用再进“牛棚”了,可批斗会还是得去站台。

关秀燕每次挂着牌子站在批斗台上,都吓得心惊胆战。

他们实在不想再过这样的日子了,满心渴望逃离这座城市。

1969年秋天,传来消息说保华机械厂要包建三线企业,高丰收和丈母娘一同申请前往三线。

先遣队出发的时候他们没能入选,为了能赶上第二批,高丰收特意请宋东方喝了一顿酒。

1970年3月,高丰收终于进入了三线建设地区,同年10月,一家人也都搬了过来。

关秀燕是通过工作调动过来的,葛根柱申请随家人一同前来,他的退休工资由区清洁队发放,再由清洁队帮忙通过邮局邮寄过来。

葛玉娟的工作调动一直没能成功,只能以病假休养的名义来到三线,高丰收为这事操碎了心,前前后后跑了很多趟。

后来,葛玉娟原来的单位同意调动,就等锦东厂接收。

这次仓房建设工作中,领导对高丰收的表现非常认可,考虑到他的实际困难,大家同意接收葛玉娟调入。

几天后,手续顺利办好,葛玉娟成功调入锦东机械厂后勤科。

领导开完会,劳资科长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高丰收。

高丰收赶忙抓紧时间写了申请,找领导签字。

找领导签字的时候,他想请领导喝酒,领导却说等事情全部办妥了再喝。

劳资科长看到领导签完字,便安排着手写商调函和相关手续。

高丰收和葛玉娟带着手续回到奎龙,亲自办理各项事宜。

很快,区清洁队盖好了红章,区里、市里也都依次盖上了红章。

接着他们又跑去公安局办理户口,去粮油物资单位办理相关手续,一个多星期后,两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三线,紧接着又忙着落实工作关系、落户口、办理粮本等等。

周五、周六,高丰收跑到领导那里确定请客时间,时间定好后,他找到佟铁山,请他帮忙买了一只山羊、两只鸡和两只兔子。

到了周日,高丰收请了彭大军、宋东方、谢云旺、袁国岭、刘忠臣等厂里在家的领导,同时也请了王国庆、李春雨、劳资科长等人。

高丰收家里支起了一个大圆桌,这个大圆桌可是他自己设计并制作的。

桌腿和桌板是分开的两部分,桌腿有两扇,一扇是主桌腿,一扇是副桌腿。

主桌腿下面有桌脚,桌脚比桌腿宽五倍,是用一大块木料雕刻成仿古拱檐翘角的脚台样式。

副桌腿通过折页连接在主桌腿上,不用的时候,就把副桌腿合在主桌腿旁边;使用的时候,再把副桌腿分开立好。

圆桌面是他用多块木板拼接,并用胶粘连做成的,直径1.5米。

桌面下做了四个窠槽,不用时可以将桌面立在墙边,使用时把桌面抬到立好的桌腿上,四个窠槽和四条桌腿严丝合缝地契合在一起,纹丝不动。

桌面和桌腿没有刷油漆,而是涂了清油,清油既透明又光亮,使得桌子的木纹清晰可见,十分漂亮。

中午,领导们陆续到来。

摆桌的时候,领导们就对高丰收自制的大圆桌赞不绝口:“这桌可真好,平时不占地方,过年过节孩子老人都来了也能坐下。”

领导们好奇地询问桌子是怎么做的,高丰收顿时来了兴致,如数家珍般讲述起自己的杰作。

领导们听后纷纷认可,高丰收便表示哪位领导喜欢,他可以帮忙制作。

没想到这一提议,一下让他接到了许多制作桌子的任务。

菜还没上,大家围坐在圆桌旁,一边喝茶一边评头论足。

彭大军拍了拍桌面,说道:“这桌子得多沉啊。”

宋东方和刘忠臣一人站一边,试着抬了一下。

宋东方看向坐在炕头的葛根柱,笑着问:“不轻呢,老爷子,您一个人能抬起来吗?”

葛根柱乐呵呵地站起身:“试试!”

他下了炕,走到桌前,伸出一只手,四个手指放在桌面下,大拇指夹在桌面上,嘴里轻声喊了句:“起!”

桌面便被稳稳地抬起来半掌高。

围坐在桌边的几位领导看着眼前稳稳抬起的桌面和上面的茶杯,惊讶不已,纷纷瞪大了眼睛。

当桌面被抬到一掌高时,大家担心茶杯里的水溅出来,连忙说道:“快放下吧,老人家,茶杯还在上面呢。”

葛根柱不紧不慢地把桌子放下,面不改色、气不喘地说:“各位领导,献丑了。”

彭大军称赞道:“好,好功夫!”

这时,关秀燕端着一盘菜走进来,说道:“老葛,去端菜。”

“好嘞!” 正唠着嗑的葛根柱和高丰收赶忙出去干活。

不一会儿,菜就上齐了。

高丰收和系着围裙的葛玉娟拿着从奎龙背回来的嫩江白,给大家倒上酒,众人便高高兴兴地喝了起来。

妈妈在厨房给高文革盛了肉和饭,没让他上桌。

高文革快速吃完后,就跑去找李风顺和贾新艺玩。

他们玩了好一会儿,贾新艺突然说:“不跟你们玩了,我得去练武了。”

说完便跑开了。

高文革看着李风顺说:“我也去,去找我姥爷。”

李风顺疑惑道:“还去找你姥爷?你不是说你姥爷在家喝酒吗?”

“应该喝完了,他喝完酒就去练武,咱们去练功场。”

他姥爷的练功场在桥头,两人赶到那里,没看到姥爷,却看见刚跑去的贾新艺正在拍树干。

他俩跑过去也跟着拍了几下,李风顺问道:“练武就练这个?”

“等我姥爷来了,还有练拳呢!”

“姥爷没来,那咱们去石嘴岩吧。”

“不去。” 高文革连忙摇头。

贾新艺提议:“去村里。”

高文革有些害怕地问:“不怕大狗吗?”

“不怕,我妈说胆子都是练出来的,这不,我妈让我来找你姥爷学武就是为了练胆。”

“好吧!”

于是,他们一起上了坡,来到村里。

还没等进去,村头一条大黄狗就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三人站在三十米开外,与狗对视着。贾新艺大声喊道:“大狗,我不怕你,快躲开!”

狗自然听不懂他说的话,依旧站在路中央,一动不动。

就在僵持不下的时候,桥下走出来一个大眼睛的同龄人,他喝住了狗。

李风顺走上前,问道:“这是你的狗?”

“这是我的狗。”

大眼睛有点大舌头,说话不太清楚,李风顺又问了一遍才听明白。

狗乖乖地跟在大眼睛身旁,李风顺走近时,狗不但没叫,反而摇起了尾巴。

李风顺摸了摸大黄狗,贾新艺和高文革也走了过来,跟着摸了摸。

大眼睛虽然说话不利索,但特别爱说,高文革听明白了他是麻李沟的人。

不一会儿,一位瘦高、肤色微黑、扎着一根大辫子的小姐姐,拿着一个破旧的荆条筐从旁边走过来,她的眼睛也是大大的。

大眼睛喊她姐姐,姐姐叫他回家,于是他们带着狗离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