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元神觉醒后,我去往了更多位面 > 第156章 陶巧儿:一路功德行39

自弘历与陶巧儿成婚之后,二人对慈善事业的热忱丝毫不减,反而愈发高涨。

他们的身影频繁穿梭于大街小巷、灾荒之地,为百姓送去温暖与希望。无论是偏远山村的孤寡老人,还是遭受洪涝旱灾的难民,都曾得到过他们的救助。

有一回,他们来到一个刚遭受洪涝灾害的村庄。村庄里一片狼藉,房屋被冲垮,庄稼被淹没,百姓们满脸悲戚,眼神中满是绝望。

陶巧儿见此情景,心里很不是滋味,立刻和弘历组织人手搭建临时住所,发放食物和药品。

弘历亲自带领着青壮劳力清理淤泥,修缮房屋;陶巧儿则细心照料受伤的百姓,安抚着惊恐的孩童。

数日后,村庄渐渐恢复了生机。百姓们看着修缮一新的房屋,手中捧着足以维持生计的粮食,心中满是感激。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满含热泪,带着全村人来到他们面前。老者“扑通”一声跪下,声音颤抖地说道:“王爷、王妃,你们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若不是你们及时赶来救助,我们这一村老小,真不知道该如何活下去。”众人纷纷跟着跪下,此起彼伏的感恩声在村子上空回荡。

“王爷王妃大恩大德,我们无以为报,往后王爷王妃但凡有任何吩咐,哪怕是赴汤蹈火,我们也绝无二话!”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大声表态,脸上写满了坚定。

从那以后,关于弘历和陶巧儿的善举在民间口口相传,越传越远,越传越神。每到一处,百姓们都对他们感恩戴德。

有人自发组织起来,为他们送上亲手制作的食物和衣物;还有人将他们的善举编成歌谣,在坊间传唱。

孩子们看到他们,会兴奋地跑上前,拉着他们的手,眼中满是纯真的欢喜;老人们则会满含热泪,颤颤巍巍地向他们鞠躬致谢,那一声声“大恩大德,无以为报”,便是他们在百姓心中威望的最好见证。

随着他们的善举不断流传,百姓们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愈发深厚。一些地方的百姓聚在一起商量,决定为陶巧儿建立雕塑,就像佛堂里供奉佛像一样,给她上香,把她当成神女供奉起来。

“王妃就是上天派来拯救我们的神女,她心善貌美的,一定要让她的模样,世世代代被铭记!”一个农妇激动地说着,周围的人纷纷点头赞同。

消息传到宫中,雍正听闻后,心中满是感慨。他深知,慈善之举不仅能为百姓谋福祉,更能为皇家赢得民心。

弘历和陶巧儿的所作所为,无疑为皇室增添了无上的荣耀。看着儿子与曾经自己心爱的女子携手为百姓奔波,他虽有过一丝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但更多的是对他们的支持与欣慰。

他私下里将弘历召入宫中,父子二人相对而坐。雍正看着弘历,眼中满是期许:“弘历,你与福晋一心为民,所作所为朕都看在眼里。百姓的口碑便是你们最大的功绩,切不可懈怠。”

弘历连忙起身,恭敬地说道:“儿臣谨遵皇阿玛教诲,定当与巧儿竭尽全力,为百姓做更多实事。”

雍正微微颔首,又道:“朕已决意将皇位传于你,你日后要以天下苍生为念,莫辜负朕的期望。”

弘历心中一震,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扑通”一声跪下,叩首道:“儿臣定当不负皇阿玛重托,以仁爱治国,保我大清国泰民安。”

从宫中出来后,弘历第一时间回到王府,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陶巧儿。陶巧儿又惊又喜,看着弘历,眼中满是坚定:“既然如此,我们更要做好慈善,为你日后登基积攒民心。”

此后,他们更加用心地投入到慈善事业中。他们四处奔走,筹集更多的善款和物资;还亲自教导百姓耕种、纺织之术,帮助他们自力更生。

而雍正也在暗中给予他们支持,无论是在人力还是物力上,都为他们大开方便之门。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大清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弘历和陶巧儿在百姓心中的威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弘历与陶巧儿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下,时光缓缓流逝,数年光阴转瞬而过。

这几年间,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清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都留下了他们为百姓谋福祉的深刻印记。

在农业上,他们引入了新的耕种技术和高产作物品种。陶巧儿亲自深入田间,耐心地为农民们讲解新的种植方法,从播种的间距到灌溉的时机,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弘历则利用皇家的资源,调配人力物力,兴修水利,确保农田在干旱时也能得到充足的水源灌溉。

渐渐地,原本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粮食产量逐年攀升。丰收的季节里,金黄的麦浪在田野间翻滚,农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粮仓也变得满满当当。

商业上,他们整顿市场秩序,降低商户的赋税,鼓励贸易往来。弘历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吸引了各地的商人前来交易。

陶巧儿则关注着商户们的经营状况,为他们排忧解难。在他们的推动下,商业繁荣发展,城市里店铺林立,街道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随着百姓生活日渐富足,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大幅增加,国库充盈。大清的国力蒸蒸日上,变得愈发强大。

周边的小国和附属国感受到了大清的崛起,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曾经还怀有一丝侥幸心理的邻国,如今彻底收起了轻视之心,纷纷以敬畏的姿态面对大清。

他们频繁派遣使者前来朝拜,使者们带来了本国最珍贵的特产和奇珍异宝,进献给大清皇帝,表达对大清的尊崇和臣服。

在朝拜仪式上,使者们恭恭敬敬地跪地叩拜,言辞谦卑:“大清国力昌盛,实乃天下之福。我等小国愿永远追随大清,岁岁来朝,年年进贡。”

附属国的国王们也亲自致信,信中满是讨好与奉承之词:“贵国在王爷与王妃的辅佐下,日益强大,我等深感钦佩。愿与大清永结同好,共护一方和平。”这些信件和贡品,无一不彰显着他们对大清的畏惧和示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