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沉浸式快穿之炮灰的三百六十计 > 第82章 乱世中的炮灰权臣50

南靖永乐六年十月二十七日,靖帝大寿,各地官员皆受邀入京,普天同庆。

那日京都城内格外热闹。

华灯初上,照亮了半边夜色,街边酒楼客栈的屋檐下挂着年边才会挂的大红灯笼,红绸丝缎随风扬起。

取一碗甘泉酿酒,折一枝桂花泡茶,青石路上闪着的月光被踩得细碎,笑声、乐声、叫卖声,声声入耳。

彼时皇宫,靖帝于瑞鹤园内大摆筵席,上至王公贵胄,下至微末官吏,皆能斟酒言欢,人群熙攘,座无虚席。

不知是谁叫了一声问了个礼,方才还在谈笑的官员纷纷放下手中的杯盏回头望去,园口慢慢走进一个身影,一身降紫色朝服,锦缎之上,丝线勾勒出的云纹瑞兽若隐若现。

段槿站在园外望着走进园内的沈泠,无数道视线聚集在这人身上,这人却好似没察觉似的,没有丝毫停留的向前走,周围的人低头纷纷行礼。

林许坐在席间望着不远处被众人问好的少年,面色复杂,永城一别,还以为此生不会再见,只是今日一见,总觉得与往常不同。

沈泠淡淡的应了周围的人几句,转身朝自己的席位走去,身后突然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他怔愣了一下,眼里闪过一丝疑惑,转头望去。

不远处的青松下,蒋澜一身蓝衣的站在那儿,一双桃花眼带着些许笑意的看着不远处神色淡淡的沈泠,抬脚走过去,“好久不见,沈大人。”

沈泠看了他许久,唇角带起一抹浅笑,“蒋希贤。”

“难为沈丞相还记得下官。”蒋澜轻笑道。

确实已经许久未见了,沈泠看着面前还如之前那般嘴上不饶人的蒋澜,眼里久违的染上了一丝真切的笑意,“蒋大人还是如此。”

蒋澜闻言面上的笑意不减,别时还是同科进士的人,现如今却成了闻名于天下的权臣,沈泠的所作所为他远在益州也有所耳闻,今日故人再见,确实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沈大人倒是变了许多。”

蒋澜说道:“不似从前那般锐利了。”

“是吗?”

蒋澜静静的看着面前丝毫不在意的人,继续说道:“我可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在才学上输给了你。”

沈泠愣了一下,随即大笑起来,周围的人都朝这边望了过来,面露不解。

林许看着不远处难得那么畅怀大笑的少年,眉间的愁绪渐渐消散,或许只是自己想多了吧。

蒋澜则是微皱着眉头看着面前莫名笑得很开怀的人,心里的烦闷涌了上来,刚想说什么,就见沈泠满笑意的看向自己,眼眸湿润,一双琥珀色的眸子在微弱的灯光下折射出一点水光,一如当时在庆和殿内的惊鸿一瞥,蒋澜心头一颤。

沈泠看着面前眉眼疏淡的人,微微颔首,笑道:“我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赢了你。”

若硬要将他与蒋澜相比较,只能说一句,各有所长。

蒋澜闻言微皱的眉头渐渐松开,什么话也没有多说,弯腰向沈泠行礼,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席位上。

沈泠看着他离开的背影,转头看向从园口走进来的靖帝,瑞鹤园内的所有人见状都跪了下去,沈泠微微弯了弯腰,低头行礼。

靖帝看了沈泠一眼,挥了挥手,示意所有人都平身,走到上方的座椅上坐下,同行的妃子也相继入座。

沈泠看向多日不见的沈净,沈净扫了他一眼,微微颔首。

靖帝到了之后众臣就开始纷纷献寿礼,沈泠安静的坐在席位上,沈净突然开口说道:“你伯母知道你不会准备这些东西,让我替你备了一份。”

沈泠一愣,看向一旁一脸严肃的说出这句话的沈净,良久点点头,“民则改日再亲自与伯母道谢。”

沈净轻嗯了一声,目光都没有分给沈泠半分,看着从下方席中走出来的人,眉头微皱。

“陛下洪恩广布,泽及万民,值此万寿圣节,臣沈沐,今献此薄礼,愿陛下如南山之寿,国祚绵延,千秋万代。”

沈沐?

靖帝端着酒杯的手一顿,抬头看向下方弯腰行礼的人,半晌没有说话,又转头看向同样在看着沈沐的沈泠,轻笑了一声,“沈卿有心了。”

沈沐闻言站起身走回自己的席位上坐好,全程都没有看沈泠一眼,倒是对沈净微微点了点头。

一旁的沈净看着沈泠低垂下眉眼,犹豫了许久开口道:“二弟此次入京不会待太久。”

沈泠眼中清明,笑着看向沈净,“大伯无需担心,民则与他并没有什么情意可言。”

沈净闻言移开视线继续看着前方,宴会差不多要结束了,一直没有说话献礼的苏靖远此时才站了起来,走到靖帝下方。

靖帝见状眼中闪过一丝笑意,“靖江郡王是给朕准备了什么压轴礼吗?”

苏靖远看了坐在上方的靖帝一眼,跪下行礼道:“臣没有给陛下备礼。”

沈泠闻言抬起头看向苏靖远,靖帝的面色此刻也好不到哪去,眯了眯眼睛,“那靖江这是何意?”

苏靖远从袖中拿出一个木盒,双手奉上,“臣想将此物交还给陛下。”

靖帝看了眼苏靖远手中的木盒,拿着酒杯的手指收紧,对身边的王喜使了个眼色,王喜急忙走下去将木盒拿了上来,打开递到靖帝面前。

木盒中,一块虎符静静的躺在里面,平日里古朴威严的东西此刻却显得无比乖顺,靖帝眼里满是笑意,扬了扬眉,看向苏靖远,“苏老将军这又是何必呢?”

苏靖远低垂着头,大声说道:“承蒙陛下信任,奉臣于危难之间,由是感激,今战事已平,虎符在此,恭请陛下收回。”

沈泠看着苏靖远,心下了然。

如今苏家可谓是京中新贵,谁人见了都要避让三分,不同于往日的萧条,如今若不及时藏锋,恐怕日后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靖帝封他郡王的时候可能就已经想到了这一步,苏靖远不痴于朝堂之争,又极其疼爱其孙子苏砚,若想在权利的棋局里全身而退,唯有交出虎符,老老实实的做一个闲散郡王。

见想要的东西已经得手,靖帝也不欲多留,站起身奖赏了苏靖远几件东西,说了几句话,就带着一众人离开了。

沈泠见状也起身向沈净告别,走出了瑞鹤园,刚带着段槿走至宫门,就听见了从身后传来的脚步声,转过身去,看见了小跑过来的林许。

林许轻喘了口气,看向站在宫门前的沈泠,轻声道:“沈民则。”

一如永城初见那夜,月光淡淡的洒在少年紫色的衣袍上,洁白如玉的脸颊上神色自若,羽捷轻颤,琥珀色的眼眸静静的望向自己。

唯一不同的是,这次是久别重逢。

“敬轩。”沈泠眼眸一瞬间染上笑意,向林许走去。

林许穿着深红色的官服,眼角被风吹得泛红,此刻看着向自己走过来的人,弯起了眼眸,鼻尖上的那点红痣好似活了过来,让人忍不住地想触碰。

段槿看着面前谈笑的两人识趣的离开,去宫外先将马车赶了过来。

林许走出宫门,看着坐在马车前的段槿,侧头问道:“这位是?”

沈泠看向段槿,“段槿,府里的人。”

林许闻言点了点头,打趣道:“你可算是买了心心念念的宅子了。”

沈泠想了想与林许讲过的城西宅子,眼里闪过一丝无奈,“算不上是心心念念。”

话音刚落,林许侧头看着沈泠的侧颜良久,语气平静,“沈民则。”

沈泠抬头轻嗯了一声,听着面前的人说道:“出什么事了一定要说出来。”

林许看着面前明显比之前落寞了许多的人,眼里闪过一丝担忧,“有些事情不是一个人可以解决的。”

沈泠听着这话莫名觉得有些熟悉,后来发现自己曾经也和林许说过同样的话,只是不同那时,现在好像没有一个人能帮他,半晌,他轻声回道:“林敬轩,你很闲吗?”

林许怔愣住了,看着面前说出这句话的人,心里莫名的烦躁。

沈泠反应过来的时候发现话已经说出去了,眼里闪过一丝慌乱,抬眸看向林许。

林许轻叹道:“我可不闲,但是,沈泠,我们是朋友吧。”

沈泠停顿了一瞬,随即点点头。

林许见状扬起一抹笑,眉眼柔和,“既然是朋友,那我就有足够的理由帮你,不是吗?”

沈泠看着林许柔和的面容,心中那坛平静的死水微澜,半晌移开视线,语气别扭,“喝酒吗?我请。”

林许一愣,想起之前沈泠在永城说过要请他喝酒的事情,眼里满是笑意,最后还是摇了摇头,“我离开永城有一段时间了,明日清晨便要启程回去,下次一定。”

沈泠闻言,看着林许转身离开的背影,心里默默念着他最后说的那四个字,眼里闪过一丝无奈,抬脚走上马车,对段槿说道:“回府吧。”

城东丞相府外,沈泠一下车就看见了蹲在府门口的一众人,脚步一顿,抬头看了看牌匾上丞相府那三个大字,才确定段槿没有走错地方。

段槿也一脸不解的看着守在门口的一众人,恭敬的对沈泠说道:“要不要报官?”

沈泠摇了摇头,走了过去,看着面前有点眼熟的人,面露疑惑,“张启铭?”

张煦闻言抬起有点困倦的脸,见到沈泠的那一瞬间,本来还微眯着的眼睛瞬间睁大,啪的一下就跪在了地上。

沈泠一愣,伸手想去扶,“你这是干什么?你没有和你爹娘一起离京吗?”

张煦没有起身,说道:“学生是来投靠丞相的。”

“投靠?”沈泠不解,看了看张煦身后的一众人,甚至在里面看见了苏砚的身影,一瞬间像是被气笑了,眼里闪过无奈,“简直是胡闹,现在马上都给我回去!”

说罢,沈泠就带着一旁站着的段槿走上了台阶,掺和在众人中的苏砚见状也走了出来,与张煦一起跪在地上说道:“学生愿誓死追随丞相,此生不悔。”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跪下行礼道:“学生愿誓死追随丞相,此生不悔。”

沈泠走进府门的脚步一顿,回头望向那一张张都有点印象的脸,这些人都是当时他在国子监教过的学生,当时并不觉得有什么,现在再回头看,或许还真应了杨省之的那句话。

“以民则兄此等才学品德,日后追随其后之人,必不会少。”

沈泠轻叹了口气,看着跪在身后的一众人,轻声劝解道:“我现在可是外人口中的奸臣。”

“不仁,不义,不孝之辈。”

“这样你们也要拜入我门下吗?”

张煦抬头看着站在上方的少年,语气坚定,“是好是坏,自有后人定论,学生只相信自己的心。”

沈泠闻言沉默了半晌,最后转身走进府门,低声说道:“随你们去吧。”

段槿看着下方一个个面露喜色的人,转身跟在沈泠身后走进府门。

寿宴结束第二日,靖帝就颁旨封三皇子秦知礼为太子,并许蒋澜为太子少傅,消息一出,从前一直名不见经传的蒋澜一时成了京都城内新的饭后闲谈。

随后没过多久,靖帝突发恶疾,连夜诏太子入宫,准太子代替监国,不出半月,靖帝病逝,举国同悲。

南靖永乐六年十一月二十日,太子秦知礼继位,改年号为元启。

元启一年六月,太傅沈净辞官返乡,其子沈琛屡立战功,拜上将军。

同年七月,苏靖远于乡下小院病逝,其孙苏砚拒绝袭其爵位。

同年十月,户部尚书余简案辞官回乡,户部侍郎贾翊升为户部尚书。

余简案看着站在城门口来给自己送行的沈泠,已经开始模糊的眼里满是笑意,“沈丞相,此去一别,不再相见。”

沈泠闻言,微微弯腰行礼,“保重。”

余简案看着面前直起身的人,眼里闪过一丝怀念,“我之前说沈丞相不像是这个俗世里的人,确实有些许偏差。”

元启三年三月,南靖开朝以来第二十二场春闱开始,群才聚集,难分高下,后世将这一年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称为南靖的半壁江山,而力压群雄夺得魁首的是靖江郡王之孙,苏砚。

元启七年二月,丞相沈泠颁布多条律法,减轻税收,百姓称其好。

同年三月科举,张煦中榜眼。

连续两届科举,封官进士皆出自丞相沈民则门下。

元启七年冬,沈泠看着站在院里扫雪的段槿,轻声问道:“你要学武吗?”

段槿一愣,不解的看向沈泠。

沈泠只是淡淡的解释道:“你是女子,学一些武功傍身,以后孤身一人自是好一些的。”

段槿闻言只觉得这句话还带着点别的意思,但又实在难以捉摸,想着自己再过不久就要离开了,学些武功自是没有什么坏处的,回答道:“我想学。”

沈泠闻言点点头。

元启八年冬,元启帝诏丞相沈泠入宫,沈泠回府后吐血不止,数日未曾上朝。

姜羡安从外地赶回京都见到沈泠的时候,眼前这个无所不能的少年权臣此刻已经双目失明,只是安静的坐在那棵玉兰树下,太阳从光秃秃的枝桠里照下来,洒在少年无神的双眼上。

姜羡安放轻脚步走到沈泠身边,张了张嘴,一瞬间发不出声音,眼眶湿润的看着面前的人。

沈泠像是感觉到了身边来了人,侧头道:“段槿?”

姜羡安一愣,只觉得眼前这人不是自己认识的沈民则,沈民则的武功那么高,此刻又怎么可能会不知道站在他身侧的人是自己。

“沈民则……”

沈泠一愣,听着耳边模糊的声音,良久心里了然,唇角带起一抹浅笑,“永舒啊。”

姜羡安转头看向别处,良久才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怎么回事。”

沈泠静静的听着,然后好似无所谓的说道:“中毒。”

“什么时候的事情?”

沈泠想了想,“很久以前了,先帝还在的时候。”

靖帝其实是一个比谁都狠的人,从殿试看到沈泠和蒋澜的文章起,他就将这两人加入了自己的棋局中。

后来沈泠渐渐逃离了他的掌控,他便开始想着怎么能稳住局面,于是,每每沈泠来的时候,宣政殿内都燃起了熏香,沈泠刚开始并没有在意,直到秦知简死的那一天,他在宣政殿内端起那一杯茶的那一刻,他才惊觉,原来自己的命早已被眼前这人握住了尾巴。

从沈泠一剑砍下秦知闲头颅的那一日起,靖帝就已经将棋局矫正了一次,将蒋澜这颗棋子留给了秦知礼。

然后,为了让沈泠放松警惕,靖帝自己也吸入了许多熏香,日积月累,毒入肺腑,无药可解,搭上了自己的命,才堪堪在自己的棋局上赢了沈泠半子。

乱世需要像沈泠这样的奇才,挽大厦之将倾,可盛世却不需要沈泠这样不把皇权放在眼里的人,于是,有了蒋澜。

已经从太子少傅成了太傅的蒋澜看着外面难得的烈日,转头问身边的侍卫,“今日沈泠也没有出府吗?”

侍卫回道:“沈丞相一直未曾出府,姜尚书家的公子倒是进了丞相府。”

姜羡安啊,那个经商能力出众的姜家嫡子。

蒋澜想道,说起来,这个姜羡安与沈泠算得上是至交。

侍卫犹豫了一下,问道:“沈丞相此次病重,是陛下做的吗?”

蒋澜扫了他一眼,没有说话,看着外面的枯藤。

现如今的陛下才不会害沈泠。

他轻轻叹了口气,喃喃道:“朝堂三百七十官,官官不离沈民则。”

“你说,这样的人谁能放得下心来呢?”

元启九年初春,沈泠感受着外面已经变暖了许多的太阳,轻声与一直守在他身边的姜羡安说道:“春天了啊。”

姜羡安看着面前日渐消瘦的人,知道他的耳朵已经听不见自己说话了,却还是轻轻的嗯了一声,“是的,春天了,沈民则你要好起来啊。”

沈泠摸索着轻轻握住姜羡安的手,苍白的嘴角牵起一抹笑容,“永舒,我这一生,没有半分是虚度的。”

姜羡安点点头,眼泪不断的从眼眶里流出,打在沈泠苍老了许多的手背上。

段槿站在门外看着这个曾经无所不能的少年权臣此刻奄奄一息的躺在椅子上,垂在身侧的手渐渐握紧。

元启九年春,丞相沈泠病逝,元启帝闻言卧病在床,醒后赐沈泠谥号为文忠。

而本该在沈泠死后就离京的段槿却又留了下来,日日打扫着城东的那座宅子,一年又一年,院里沈泠最爱的玉兰自沈泠死后再也没有开过花,无论段槿如何精心照料,也无可奈何。

段槿却很执着的请了很多了解玉兰树的人来看了,结果那些人都说这棵玉兰树早就已经死了,她愣住了,明明前几年还开花开得好好的,怎么说死就死了呢。

段槿蹲在树下失声痛哭起来,她十七岁遇见沈泠,没有见过沈泠从前的狂妄,只记得沈泠成为丞相后的淡薄,寿宴结束那晚,她看着府门外跪着的一众人,心里满是不解,为什么天上地下偏偏要追随眼前这人呢?

但或许,从沈泠为她着想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明白过来了,并且,从那一刻起,她就无比清楚的认识到,从此以后,无论生死,她都愿意追随在这个人身后。

段槿擦干眼角的泪水,站起身望着眼前的玉兰树,良久,泪水再一次从仰起的侧脸上滑落。

南靖佳康十二年灭国,曾经无比繁华的南靖盛世就此结束。

后世史书记载,南靖中期数次波折,沈泠一人,给国力衰竭的南靖续了三十年。

后人谈及南靖后期的柱石之臣,皆拜师于沈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