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 > 第35章 杆式投影仪

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 第35章 杆式投影仪

作者:盛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7 00:28:00 来源:小说旗

面对孙元化惊疑不定的眼神,杜寒微微一笑:

“不过,杜某虽然不才,但这条公设倒是可以解开。”

声音虽轻,却如晴天霹雳般冲击着孙元化,让他头脑发懵。

他一直将《几何原本》视为高深莫测的知识,也是他引以为豪的资本,岂料辽东这个看似年轻的百户说得如此清楚。

而且,他还存有一个极大的疑惑。

孙元化的最后一丝自信彻底消散,他毕恭毕敬地向杜寒行礼:

“敢问杜百户,《几何原本》仅有一百七十三个命题,何来四百六十五个命题之说?大人真的能解第五条公设吗?”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孙元化已认定自己遇到一位几何大家,向其行礼并无不妥。

“徐阁部与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并非完整版本,全书共十三卷,他们仅完成了前六卷。

孙给事随侍徐阁部习得这些内容,至于余下的部分,他自是不知。

至于第五公设,我确实知晓破解之法。”

杜寒此言一出,孙元化内心震撼难言。

自己的师父不过钻研了前六卷,而眼前这位杜百户却知悉全书有十三卷。

自己先前对几何的认知竟是如此浅薄,更未曾触及第五公设的答案。

若真能解开此谜,孙元化自觉此生亦无憾矣。

此刻,他眼中的杜寒仿若日出东方,而那些他所仰慕的几何名家,不过如夜空微弱星光般黯然失色。

杜寒的形象瞬间高大起来。

他曾花费数年时间才勉强理解《几何原本》的内容,可眼前这位年仅十七八岁的年轻人,竟已通晓几何奥义,令他不由心生敬意。

“敢问杜百户,剩余七卷是否也为您所知?”

孙元化的语气愈发谦卑。

世间能阐释二十三条定义、五个公设及五条公理者寥寥无几,而能够道尽四百六十多个命题之人,唯有杜寒一人。

至于第五公设,即便西洋诸多学者亦束手无策,就连他的老师徐光启苦思冥想仍不得其解。

如今,杜寒声称解开了这个千古难题,堪称天才中的天才,足以开创一门学派!

孙元化仰慕的并非杜寒的官职,而是他对学问的造诣。

旁边众人见状皆觉惊讶,纷纷对杜寒另眼相看。

“自然知晓,若孙给事有意研习,杜某愿与您共同探讨。”

杜寒直言不讳,无论孙元化如何怀疑,他只需将一切归结于那位不存在的英国人即可。

“多谢杜百户!孙某定当请教大人!”孙元化再次深深作揖,随后取出一根短竹竿递至杜寒面前:“此乃炮术丈表,长竹竿为主杆,每寸刻有两百细分点,再细分两千分;短竹竿则为瞄准器。”

杜寒心中暗笑,自己已在孙元化心中奠定威信,遂生一计,欲寻机利用此人助己达成某些目的。

毕竟,一名擅长工科的研究者,若能加以利用,必能带来巨大助力。

孙元化讲解时毕恭毕敬,待说完丈表用途后,又俯身打开一旁小箱……

“大人请瞧,箱子里尚有其他工具,其中有长三尺的曲尺一支、短一尺的曲尺两支、带铁环的绳索四条、铁钉四枚以及小铁锥一枚。

使用时,需将测量杆竖立,望杆固定其上,再以曲尺悬于望杆下方,依据勾股定理即可测算目标距离。

杜百户精通几何,想来此事轻而易举。

孙元化解说得极为详尽,经他解说后,杜寒已完全明白这些工具的作用。

至于具体选用何种望杆与测量杆,则需视地形而定,如平原、山谷、攻城或守城甚至战舰等场合,所用杆具皆有所不同。

“此乃我大明的瞄准之法,另有西劳掌握另一种技巧,他处亦有一种瞄准装置,杜百户不妨也看看。

“待简述完那些工具的功能之后,孙元化转而提及了另一个人的瞄准工具。

听闻此言,的西劳立刻拿出一个箱子,打开后取出一堆零件,小心谨慎地组装完成,这才满面得意地看向杜寒:

“这是西方最优秀的瞄准器,杜先生怕是未曾见过吧?“

这小巧物件看起来构造十分简单,不过是一个带三脚架的小平台,平台上竖着一块扇形金属板,板上有一根指针,并装有一个单筒望远镜。

杜寒数了数金属板上的刻度,共有四十八个分位。

任谁都知道这是一台古老的炮用象限仪,最原始的大炮瞄准设备。

这一次的西劳改用汉语发问,杜寒也用汉语作答:

“用英语讲这叫quadrant,我不知道你们如何称呼它,若译为大明官话,便可称作‘象限仪’。

这种天文仪器用途广泛,用于大炮即为炮用象限仪,用于航海则为backstaff,译成大明官话便是‘杆式投影仪’。

说到此处,杜寒又轻轻点了点象限仪上的望远镜:“这种折射式望远镜同样用途广泛,的西劳先生何不引进几台呢?“

杜寒的话令的西劳再次陷入沉思,他一直以为象限仪是西洋独有的秘密技术,不想在杜寒眼中竟如此寻常。

折射式单筒望远镜,在西方也才问世十数年,将其应用于大炮瞄准器不过最近两三年的事。

“杜先生不仅通晓航海与天文……“

的西劳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越想越觉得惋惜,那位教给杜寒知识的英国人怎么就这么走了呢,若是能够结识该有多好。

一个东方的学生已经这般出色,那他的老师岂不是更加非凡,按理说这样的人在英国不该默默无闻,到底遭遇了怎样的不幸,才使这位大师客死异乡。

“杜百户博学多才,孙某自叹不如。

孙元化目光灼灼地望着杜寒,内心已悄然下定决心,日后定要虚心向他求教。

他从未料到,杜寒不仅精于西洋火炮,对天文亦有所涉猎,这无疑使他具备了为师的资格。

此刻,孙元化甚至萌生了拜师之意,这一念头令他自己都颇为震惊。

毕竟,一个举人去拜一位军户为师,怕是要被世人耻笑至极。

在明朝,师生关系是官场中重要的一环,它可能影响一个人未来的仕途发展。

一旦成为举人,不论之前是否富裕,都会被视为地主阶层的一员,例如范进便是如此。

这些举人们常以地域或师门为纽带,结成利益团体。

参加科举需经历蒙学、私塾、学塾三个阶段,通过学塾考试后即可参与举人考试。

若能考中举人,则有机会进入国子监深造,随后是会试,其第一名称为会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