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 > 第56章 炼铁炉

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 第56章 炼铁炉

作者:盛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7 00:28:00 来源:小说旗

“你们只需记住,这个温度足以使钢材融化,能够炼制出含碳量更低的钢铁,既不是生铁也不是熟铁,而是比精钢更优质的钢铁。”

“天哪!”

“这怎么可能?”

杜寒的话引起了工匠们的惊叹,每个人脸上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大家低声议论着,无人相信他的说法。

杜寒稍作等待,待众人讨论得差不多了,才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静:

“我的话是否正确,等炼出钢铁后再评判。

如今我们的条件有限,原料不足,制作太大的也无意义。

这个炉子每炉能出钢三千多斤,足够铸造钢炮了。

第一炉钢水出来后,我们先做铸炮用的铁范。”

有了耐火砖之后,建造进程依然很快,况且这个炉子本身也不算大,前后花了六天时间建成,当天便开始生火烘干。

在反射炉旁,杜寒让工匠们建造了一座小一些的炼铁炉,这次他没有插手,任由工匠们自行搭建了一个他们熟悉的样子。

这座小炼铁炉的模样,让杜寒想起大炼钢时代土高炉的样子,但工匠们的反应截然不同,在他们看来,这个高炉或许比那个什么蓄热反射炉更为可靠。

这几日,在杜寒指导下,刘汉亲手做了两个长一个短的泥模,准备用这三个泥模来铸造大炮的铁模。

泥模必须干燥后才能使用,那边的反射炉已经造好了,这边的泥模却还未干透。

这就是泥模的一大弊端,泥模铸造耗时极长,且极易受天气影响,一旦遇到阴雨天,折腾一个月也是常事。

更糟糕的是,泥模铸造的废品率极高,模具只能用一次,铸造完成后必须打碎才能取出火炮,铸造的速度完全取决于建模的速度,即便你的炼钢技术再高明也无济于事。

泥模虽有诸多优点,却有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由于模具只能一次性使用,无论工艺多么精细,每次铸造出的火炮总会存在差异,口径多有偏差,炮身也会有或大或小的砂眼。

此时铁模铸炮的优点便凸显出来。

采用铁模后,模具能够反复利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成品的一致性也大幅提升,大幅缩短了火炮制造周期。

当火炮从铁模中取出时,尚处于炽热状态,若有瑕疵便可立即修整,炮膛打磨得极其光滑,无需额外的镗孔工序。

由同一模具铸造的火炮尺寸完全一致,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标准化生产。

这一特性至关重要,意味着后续生产的炮弹可以更精准匹配炮膛,增强密封性,有效提升射程。

杜寒给刘汉设计的泥模并不复杂,只有两个大小不同的炮筒模,大一些的与弗朗机炮相比粗不了太多,这让刘汉心存疑虑,这样的“小破炮”能有什么用?

刘汉并未多问,只是埋头按要求操作。

他渐渐意识到,这位百户总确实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只需照做即可,好坏与己无关。

在制作铁范泥模的同时,刘汉还着手制作其他工具的泥模。

杜寒看过这些模型后灵机一动,绘制了几份工具图纸交给刘汉,比如活动扳手、大管钳之类的,打算在铸炮时一并试制。

然而,对于这些前所未见的新奇工具,刘汉并不看好其实际用途。

相比之下,造车的工作进展最快。

杜寒设计的奇特车辆已接近完成,只待装上车轮。

如今木匠们才明白为何要让铁匠主导造车——这辆外观怪异的马车所用木材极少,绝大部分为铁材。

特别是安装在车轴上的四个大轴承,七八名铁匠连续奋战五天才完成。

在等待泥模干燥期间,刘汉也亲自操刀,最终成功打造出八个。

杜寒创造性地引入螺丝技术,这些熟悉铁艺的工匠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掌握了相关技巧。

直到这时,木匠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

幸亏有王函在一旁指导,否则单靠这群铁匠,恐怕一个月也造不出一个。

然而经过此次轴承制造的历练,这几个铁匠已完全掌握了这种原始轴承的制作方法,未来效率将不断提高。

对此成果,杜寒非常满意,再次慷慨解囊,参与造车的铁匠每人奖励五两银子,木匠每人一两。

王函因在轴承制造中的重要作用而受到表彰,所得奖金也是所有人中最丰厚的,杜寒给了他十两银子作为奖励。

近几日,杜寒抽空检查了士兵的队列训练,尽管结果与预期还有很大差距,但士兵们已逐步掌握基本的口令与动作要领,剩下的只是继续努力练习了,无需杜寒时时监督。

在杜寒的安排下,工匠们的伙食有所改善,大家干劲十足。

然而,隔壁院子偶尔飘来的刺鼻气味让他们起初有些抱怨,但时间久了也就习以为常了。

高炉需要整整一天才能完全烘干,在这期间,杜寒多次仔细检查,发现这些工匠的技术水平相当不错,炼钢炉的质量令人满意,几乎找不出明显的缺陷。

杜寒刚检查完高炉,就见到李政匆匆跑来报告说金启保到了。

还未等杜寒出门迎接,金启保就已经自行前来,身后还跟着几名随从。

还没等杜寒完成行礼,金启保便开门见山地问道:“杜寒,你说需要生铁时不是说要造火器吗?怎么我听说你正在搞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火器还造不造了?”

“回禀大人,右屯位置最前线,一旦建奴入侵必定首当其冲,所以我才想着提前准备一些火器,也好为大人分忧解难。”杜寒从容答道,话语显得庄重得体,“不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并非在鼓捣奇怪的东西,而是建造一座炼铁炉,将您提供的生铁炼成精钢后再制作锋利的火器。”

“带我去看看。”金启保兴致盎然,对杜寒十分欣赏。

不同于曹文诏那样的驻军将领,杜寒出身军户,这让金启保把他当作自家人一般对待。

来到工地后,金启保首先注意到那两辆奇特的双轮车。

他围着车子转了一圈,却依然不明白它们的具体用途。

“这是什么车?”金启保感到疑惑,他活了这么多年,从未见过这种样式的车辆。

“这是炮车,专门用来运输武器。”杜寒指着其中一辆车向金启保解释道,一旁的工匠也在聚精会神地听着,“行军时这两辆车前后相连,战斗时则分开行动。”

“炮车?装一门佛朗机炮就要这么复杂的结构?用这么多铁打造一辆炮车,你不觉得太夸张了吗?”金启保有些不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