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 > 第21章 心里有数

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 第21章 心里有数

作者:盛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7 00:28:00 来源:小说旗

不多时,那名小卒带着十几号人赶来,众人热火朝天地开始搬运屋内的各类旧器物,一时间尘土四起、霉味扑鼻。

曹变蛟生怕被熏到,忙拉上杜寒去别处喝茶,丢下一干人等自行处理这片狼藉。

茶水入口,气氛闲适,杜寒索性借机又提了些粮草马料的需求。

这一次,曹变蛟丝毫没有犹豫,干脆利落地应承下来,似乎只要不过分,随他怎么取都没问题。

“变蛟啊,看你也算豪爽,可要些武器怎就这么磨蹭?”

杜寒忍不住玩笑道。

“寒哥!真是冤枉死小弟了!”

曹变蛟闻声直呼大喊,随即压低声音靠近,“军械是有数额限制的,再说……那些粮食,就连建奴都能搞到。

我给你点又有何妨?”

“建奴?他们从哪儿弄来的?”

杜寒听此心中有所触动,往日历史中常听到资敌的说法,今天却头一次由曹变蛟亲口提及,竟有别样的震撼之感。

“哼!还能少?”

曹变蛟冷笑一声,眼神透露出轻蔑之意,“山西商人谁不做这类伤天害理的勾当?至于辽东官员里头,做这种灰色交易的大有人在。

就连那些总兵官,谁家没有几个富丽堂皇的宅邸呢?”

杜寒默然不语。

这种资敌行为并不新鲜,即使如二战时期那般惨烈,依然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牟利;更不用说明朝末年这般乱世,类似行径已是家常便饭。

要是没有李成梁等人养寇为重,区区努尔哈赤单凭自己本事也不可能达到今日地位。

然而正如曹变蛟所言,虽然辽东的军官吏治确实混乱不堪,但如果真细查下去,十杀其九也总会有些例外幸免之人吧。

至于吃空饷一事更是泛滥成灾,如今辽东号称坐拥十余万兵丁,真正可用者不足十万,逃兵更是日日可见。

对于这些将领而言,倒乐得其成——士兵逃走了正好可以侵占更多军饷。

打仗终究还是得依靠自家家丁,只要将这些人养好了,外面无论怎样风风雨雨,与己无关。

末世已至,乱象丛生,鬼怪猖獗。

在杜寒眼中,这才是后金为何能够肆意妄为的关键原因:人口数千万的大明王朝,面对一个仅仅几万人的蛮夷部落竟然毫无还手之力,实属羞耻至极。

若人人都能稍作努力,光凭唾沫就能将其彻底淹没。

“寒哥,你脸色不太好,是不是还在计较之前我没给你兵器的事?”

注意到杜寒面色变化,曹变蛟还以为自己犯了错。

“哪能呢?我是想起些别的事情,和兄弟无关。”

杜寒故作轻松带过,起身说道,“估计那些家伙收拾得差不多了,咱们去看看。”

来到先前房间,只见士兵们已把各类破败武器装满数辆大车,每辆车堆积如山一般,甚至难以看清具体承载些什么内容。

这般模样简直像是把杜寒当作走街串巷收买废物的小商贩了。

向小曹道谢之后,杜寒带着数辆大车返回营地,随后安排了一些士兵吃上一餐,并且临走还给他们每人些许铜钱。

那些送东西的小兵们高兴地赶着车离开了。

“这些能用吗?”

李政望着眼前一堆破损的武器疑惑道。

原本他还期待杜寒能够弄些好点的东西回来,没想到只见到这么一堆废铁。

然而许铁匠显得颇有信心。

“依我看,只要好好修理一下,怎么也能凑个百八十件。

毕竟咱们所需的数目不多。”

他以前在所里的任务就是修理破损的兵器,在他眼中这些破烂或许藏着宝。

在许铁匠指导下,众人开始整理清点这些旧武器,数量确实不少。

仅仅是生锈断柄的长刀便有三百多把,尽管经过打磨还能派上用场,但它们显然不及标准装备结实,只有刀刃部分才是优质钢铁。

对此情况杜寒并不失望,毕竟总胜过使用木棍。

相比来说,修复长矛要相对简单一些。

拼接那些掉了枪头或折了长柄的部分,大约可以重新组合出超过两百柄长矛来。

至于盔甲嘛……那就不用指望了,由于搁置时间太久,无论棉制、皮质还是锁链型铠甲都已经腐烂得触之即碎。

弓箭更是一无所有,长期暴露存放让弓体完全丧失弹性,即使安装新弦也已无力回天。

相对较好的要数一百多个三眼铳。

除了木质部分已损毁外,铳身基本保持良好状态,甚至还涂有一些防止生锈的油脂保护。

大家都猜测,这些三眼铳可能是被某些人存留下来试图贩卖牟利,却因种种原因没有出手最终流落在这里,如今正好被他们拣了个便宜。

这一堆废弃物资中还有百余支鸟铳,木质的主体虽大多已经腐坏,但有不少枪管看起来保存状况还算不错,似乎具有一定的修缮潜力。

仔细挑选过后,成功甄别出二十几支较为完好的鸟铳,它们的管材及发射机构尚可,更换新的木构件后便能正常使用。

不过这些鸟铳管本身的质量看上去也相当一般,也许这才是它们当初被丢弃的原因。

此时杜寒抬起头,“王函,把纸笔拿来。”

“是!”

闻讯立刻递上了手中的文具,那其实不是传统的毛笔,而是夹着一小块铅条的手工铅笔,严格讲只能算是原始形态的写字工具。

展开空白卷轴,杜寒迅速绘制了一个草图

递给了许铁匠。

“以后就照这样改造枪身。”

许铁匠有些迷茫接过草图,“这…这是…”

图纸上的内容和传统鸟铳差异很大,他虽然有所保留还是谨慎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然而杜寒解释道:“没错就这样做。

按照我设计的样子修复,日后再具体告诉你们优点在哪。”

实际上在这张图里,杜寒创新性地将原来简陋的手握把手改良为更科学的肩托样式。

这一细微变化不仅显着增强了射击时的稳定性以及抗冲击力,同时对于近战对抗而言也具备更大实用意义。

对于许铁匠提出的疑惑,杜寒没有过多解释。

这些人早已习惯了鸟铳的模样,它的外形早已在他们脑海中根深蒂固。

即便说明,他们也会半信半疑。

特别是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匠人,年纪越大越固执。

要改变他们思维中的僵化部分,只有依靠事实才能见效。

“那……属下就按百户所说的去操作吧,若是出错……”

许铁匠虽然答应下来,却并没有立刻行动。

杜寒自然明白他心中顾虑——不过就是担心犯错被追究责任。

于是笑了笑说:

“许叔,你只需按图纸打造就行,成功了算你的功劳,失败也与你无关。

还有,告诉你的木匠兄弟,要用楸木做枪身。”

“哎呀明白了!属下这就去做!百户您放心,周围楸木不少,一定给您做出满意的成果!”

许铁匠听闻无风险却有奖励,顿时喜笑颜开,念叨了一阵后离去。

一边走,他还一直瞅着那张图纸,似乎并未完全理解其特别之处。

带着二十多个工匠,在许铁匠的带领下开始修理武器。

部分兵器修理得很快,像长矛和三眼铳等,磨一下矛头再找一矛柄装配便完成,这些破损的长矛杆也不浪费,装上矛头变成短矛还能充当投掷标枪。

而三眼铳更加简陋,甚至不需要专门的长柄,随便找根木棍安上去即可。

一切以简易为重,总比徒手空斗好。

到了下午时段,已经修整了三十多个三眼铳。

王函依照杜寒指令对这批武器进行了清点记录。

这时,金启倧遣人告知杜寒让他即刻前去会面。

杜寒心知肚明,这是金启倧定下决策的表现,所以才急切召唤自己。

至小官衙,杜寒行礼之后,金启倧温和地请杜寒坐下。

经过这段时间的种种经历,金启悰已然把杜寒视作重要助力,对他的礼遇明显增加,每次都能得到座椅接待。

金启琮暗思:杜寒当前战功卓着,数十颗首级报至朝廷,即便被人分走一部分军功,作为正主儿的杜寒也不可能被忽略,按常规而言起码能够提升到千户职位,被实授一个千总的职衔也是极有可能的。

万一有人提携,连操守官也并非不可触及。

到时候,自己可视为对其有知遇之恩,他自当回报自己的帮助之情。

官场上无非如此,互相扶持共进罢了。

尽管武官文官路径不同,但在辽东这种边陲之地,武官的重要程度尤为突出。

毕竟,通过他们能累积诸多功劳业绩。

一如平时习惯动作般,杜寒谢了座后仅仅半个屁股挨着椅子,身体保持笔直端坐姿态。

“杜寒,昨日带入的敌人首级业已腌制妥当,明日由你护送前往宁远,要求速往速回。”

“周通事呢?”

杜寒有些惊愕。

昨天还是随同周通事押送至宁远,今儿轮到他自己独自一人,尚不清楚金启宗具体考虑。

“周通事已赴松山。

明日清晨出发即可,我听闻你还收纳了不少军人世家?”

金启璁仿佛不愿多谈及周通事的相关事务,旋即换了话题说道。

“确有此事禀告通判大人,右百户所辖内大量军产户虽久居右屯卫所,但早年右百户区域已被建奴侵占,然朝廷未撤销该设置。

这些世代兵民长期追随小官左右活动,部分流落百姓亦主动寻求加入军籍。

小官感佩这些平民爱国之心热烈恳切,遂将其吸纳归置麾下听命。”

杜寒言辞铿锵,显得极为大义凛然,一副急公好义的模样:“不过请通判放心,杜寒心里有数。

我手下的军户不过百余家,绝不敢越雷池半步。”

“你能接纳这些流民,总比让他们落入建奴之手要好。

若是各处卫所都能像你这样替朝廷着想,又怎会弄得如此不堪?”

金启倧当然心知肚明这背后的利害关系,然而杜寒的这种做法对他也有利,便勉励了对方一番。

沉思片刻之后,金启也长叹了一口气:

“唉,辽东百姓四处流散,你们这些军户也不例外地饱受颠沛之苦。

如今你的百户所已然失去了实地,还管什么规矩不规矩?收留多些也就多些吧。

他们终究都是朝廷的军户,留于你这儿还能有些用途。”

听闻金启

大明是个事事都多部门插手的朝代,着实有些特别。

真正触动金启倧的,是杜寒那句收尾之言。

此刻,他对建奴的担忧已达顶点,甚至忧虑次日清晨醒来,便能看到建奴已经兵临城下。

作为直面建奴的前哨,金启倧肩负着数十万石粮草的安全重任,手下却仅仅千余人可调动。

这重担让他倍感压迫。

他曾多次提议分散右屯的粮草储备,却迟迟得不到上头的回复,令他夜不能寐。

如今杜寒着手训练当地军户,总算是为右屯增添了一丝力量。

沉吟片刻,金启倧终于开口问道:“你有多少人可用?”

“目前百余人左右,不过若通判允许,卑职愿意多加操练,这些人不列入右百户所编籍,以寄籍民身份存在。”

见金启jong有所松动,杜寒顺势提出自己的私心:只要能够借助义兵名义扩充势力,便能获取更多资源。

金启

凝望蓝天之上飘浮的白云,杜寒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舒畅,连呼吸的空气似乎都带着甜蜜。

这个毫无杂质的时代果然也有它的魅力所在。

就在这一刹那,他明白自己已经彻底融入了这个时代的大浪之中。

回到驻地后,杨林青急匆匆来报,说发芽的大麦已经准备就绪,询问接下来如何处理。

杜寒看了看天色尚早,决定立刻尝试酿造啤酒。

毕竟曹变蛟给了这么多粮食,要是拖延太久拿不出成果,未免有些不好交代。

不论是要酿造两斤还是两吨,步骤总归是一致的,更何况在他过去生活的年代,许多人都能亲手酿制啤酒和葡萄酒,这并不算什么复杂的技艺。

至于最终的口味,杜寒压根没有担心。

曹变蛟又何曾尝过啤酒,不管给出什么样的味道,他大概都会以为这就是啤酒的味道。

作为百户长,杜寒也算享受了一把被伺候的感觉,他指挥许家娘子安排了一些妇女过来帮忙,自己悠然踱步,指点工作进程。

那些负责粗活的女人果真动作敏捷,没多久就把袋装大麦芽磨成了碎屑。

另一边,一些妇女忙着清理大量陶制酒坛。

由于时代局限,玻璃器皿根本见不到,杜寒也只能用这些陶坛子凑合着用了。

至于使用效果如何,心里其实也没底儿。

要知道,以往他在闲暇时试验酿酒,采用的可是带阀门的专业大型玻璃容器。

很快,空地上搭建好了临时锅灶,搬来了几口大铁锅。

“寒哥,饭麦都磨好啦,下一步怎么做呢?”

杜寒正闭目养神之际,杨林青跑了过来继续请示工作进展。

“开始煮麦芽糖。”

杜寒说着站起身朝那些大锅走去。

小姑娘疑惑的开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