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 > 第42章 不醉不归

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 第42章 不醉不归

作者:盛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7 00:28:00 来源:小说旗

看着孙元化涨红的脸,杜寒心中偷笑,不失时机地谦虚起来。

这些文人不是最喜欢听这样的话吗?

“高义!百户高义啊!”孙元化果然竖起大拇指,对杜寒赞不绝口,“若辽东军中人人皆似杜百户这般心志,那建奴又算得了什么!”**

这一番话引得众人激动不已,回至城头之后,剩下的两枚炮弹也不必再去试射了。

孙元化随即下令召集铁匠坊的工匠,让他们随刘汉等人学习**的制作工艺。

这种技艺原本并无太多技术难度,于这些经验丰富的铁匠而言,如何打造不过是寥寥数语之事。

(

24.9:51□

宁远城虽不大,但大炮轰鸣之声传遍全城,满桂等人亦迅速赶来围观。

此次随满桂同行的队伍里多了张生面孔。

此人着正四品武官服饰,年近四十七岁,身形虽不高大,却显得十分健壮,面庞略显黝黑,一双小眼睛笑意盈盈。

乍一看,甚是和蔼。

其余如朱梅、周延洲之辈都已相识,并曾一同饮酒,唯独此人初次会面。

甫一见到杜寒,满桂便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杜老弟今日既未离去,晚上定要与愚兄痛饮一番!”

或许是投缘,满桂从心底里欣赏杜寒,他本就善于与士卒打成一片,见到杜寒后也省去了许多繁文缛节,直呼其为兄弟。

这也是杜寒乐意与这些武将相处的原因之一,满桂、朱梅、曹文诏及其麾下的左良玉等人,皆是这般性格。

这也是能征善战的将领们共有的特质,同吃同住同什么的,若平日不融入群体,战时又有谁肯拼命?历史上诸多名将,大多具备此德。

“总兵若欲饮酒,属下自当奉陪到底,不醉不归!”杜寒并未因满桂的热情而失态,而是拱手低头答道。

上官行事自有其道,下属不可因此失了规矩。

与满桂等人见过礼后,杜寒走到那位笑容可掬之人面前,正要单膝跪下行礼,却被那人扶住:

“杜兄弟不必多礼,某乃宁远参将祖大寿,在路上听满总兵提起你,如今看来果然名副其实。”

祖大寿?这人竟是辽东世家的祖大寿?

“祖参将这般夸赞,反令属下汗颜,不过是侥幸罢了。”待祖大寿说完,杜寒也客套了几句,态度上并未像对满桂那样亲近。

其中缘由,一则不熟识祖大寿,二则对他此人并无好感。

大凌河之役,祖大寿杀害了宁死不降的何可纲,借口伪降逃回,然而祖家却是大规模投降。

松锦之战,曹变蛟等众多将士英勇殉国,祖大乐、祖大弼却屈膝投降。

祖家是辽东赫赫有名的军事世家,祖大寿、祖大乐、祖大弼为其代表人物,而祖润泽、祖泽溥、祖泽洪、祖可法、祖泽远、祖泽清则为后起之秀。

然而,这一家子最终却都归顺了建奴。

令人意外的是,祖大寿尽管做出如此选择,却依然未被贴上汉奸的标签,堪称《贰臣传》中最特别的存在。

在贰臣行列中,寻常人家父子或兄弟能出两位已属难得,如刘泽清、刘良臣父子,张天禄、张天福兄弟,而祖家却一口气出了五位甲等贰臣:祖大寿、祖泽润、祖泽洪、祖泽溥以及养子祖可法,这还不包括那位外甥吴三桂。

相比之下,声名显赫的钱谦益仅位列乙等贰臣,而洪承畴虽有封爵,却仅为轻车都尉,而祖家竟有三位子爵祖泽润、祖泽洪、祖可法),比洪承畴高出两级。

无论祖大寿如何行事,黄台吉始终对其家族表现出极大的包容。

建奴为何如此厚待祖家,绝非无缘无故。

祖家并非未曾对抗过建奴,但与那些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将领相比,祖家是否真的全力以赴地与建奴作战呢?答案恐怕并不乐观。

孙元化与满桂等人告辞后先行离去,前往拜见袁崇焕。

西方来的传教士与这些武官缺乏共同话题,满桂等人对这些洋人也不感兴趣,孙元化一走,洋教官也随之离去,城头只剩下彭簪古、罗立等明军将领。

满桂等人看到木靶后虽感赞叹,却并未表现出过分的热情,与**形成鲜明对比,更多是一种新奇的感觉。

这些武官都曾多次与建奴交战,无论是佛朗机炮还是鸟铳,因射程有限且威力不足,在与建奴的战斗中常被对方的弓箭压制,难以展现优势。

更棘手的是,实战中由于装填速度缓慢,明军的火器往往仅有一次射击机会,还没等到再次发射,建奴的刀剑就已经挥向了他们的头部。

因此,这些武将对火器普遍缺乏热情,认为红夷大炮也未必比之前的佛朗机炮强太多。

他们对火器的认知仍停留在佛朗机炮阶段,认为红夷大炮不过是放大版的佛朗机炮,即便威力稍大,也有限。

这种新鲜感转瞬即逝,看过一阵后,这些武官便提不起兴趣,纷纷散去,各自忙碌起来。

杜寒、曹变蛟等人返回驿站,午后并无要事,众人留在驿站与那群洋人闲聊。

傍晚时分,孙元化自袁崇焕处归来。

他回来后的首要之事便是与杜寒探讨几何问题,杜寒无奈只能扮演起教师角色,列出了一堆命题供其研究。

日薄西山,杜寒耐着性子讲解许久,孙元化才勉强完成两道题。

如此缓慢的进度,令杜寒皱眉不已,但孙元化却如获至宝。

“多谢百户大人指点,得蒙教导,学生深感荣幸。”

在解出第二题时,孙元化情不自禁地称杜寒为“先生”,这一称呼让杜寒颇为惊讶。

毕竟杜寒虽有满腹才学,但他深知自身不过是个小小的百户官,怎敢担当兵科给事中的老师?

孙元化却恭敬地说:“先生几何之术堪称当世第一,学生愚昧,望先生不吝赐教。”他语气真诚,毫无虚饰之态。

他曾随徐阁部研习几何,亦曾聆听利玛窦的点拨,然而所学不过六卷,而眼前这些题目,他闻所未闻,能拜先生为师,实乃福分。

杜寒连连推辞:“区区百户,岂敢为人师?此等身份若充任给事之师,恐遭天下非议,亦损给事声名。

若有疑问,我必尽力解答,却万不敢承师徒之名。”

孙元化诚心诚意,杜寒只能婉拒再三。

大明官场派系复杂,即便师生关系看似薄弱,却也能让人同舟共济或同归于尽。

杜寒不愿卷入其中,尤其天启皇帝将不久于世,继位者动辄诿过于人,将来朝堂动荡不安,他不想成为无辜牺牲品。

无论孙元化如何请求,杜寒始终未允,最终孙元化情急之下跪倒在地,重重叩首,自称学生。

杜寒见状无奈,只得将他扶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