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 > 第117章 离了大谱

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 第117章 离了大谱

作者:荷尖跳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7 01:39:17 来源:小说旗

你居然还好意思跳出来?

杨山都无语了,贪腐之风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你自己心里没点数么?

要论贪,谁有你贪?张鲸这条狗为什么会生癣长疮,还不都是你害的。

但杨山不可能将责任归于皇帝,老张同志都脏成这样了,再泼一身粪也就那么回事。

“但陛下不可能时时审察,是以厂卫贪腐,无人监察。监察制度有漏洞,自然是上行下效,难以根除。”

其实说的就是你,皇帝。

杨山又看向小皇子,道:“那么,考成法又是何等制度?”

小皇子才了解考成法三天,有些磕绊,道:“好像是内阁审察六科,而六科审察六部,六部审察地方。”

“正是。”

杨山点头,道:“这也是六科和都察院这些言官极力反对的原因,因为内阁的权势太大了。但在考成法推行期间,确实有效遏制了贪腐现象。”

皇帝的脸色又不好看了。

“当然,它的弊端也很明显,不再赘述。殿下增俸养廉之策,不能说是解决之法,但确实言之有物,值得表扬。”

杨山再一次予以肯定,道:“至于如何改进监察制度嘛……殿下可知,最稳定的形状是什么?”

“啊?”小皇子一愣。

“三角。”李公公开口,如同一个学生。

“不错,正是三角形。”杨山道:“同理,一个好的监察制度,一定不会是单向审察,必然是三角制衡。”

“具体如何,就不在课程之内了。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也不是我一个后宫的女流之辈该讨论的。殿下若有兴趣,可私下与陛下探讨。”

小皇子看向皇帝,只见皇帝正摸着山羊胡子,低头沉思。

不仅是皇帝,李公公也是皱着眉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他本意是来指责顺嫔议政的,但听着听着,也上头了,思维不自禁的跟着顺嫔走。

不得不说,顺嫔娘娘这课上得,有深度,而且很有意思,难怪就连陛下都听得那么认真,实在让他自惭形秽。

顺嫔娘娘之才,远在他之上啊,都插不上嘴,还有何底气质疑。

“下面我们来学习土地兼并。”杨山道。

皇帝突然抬头,不是,你这也太猛了吧!

上一堂课觉得太短,但这堂课你讲的也太多了。能不能让朕先消化一下审察制度再说,怎么就跳到土地兼并了。

朕都跟不上,更何况洛儿,有你这么当先生的吗?

“殿下可知,眼下有一群沧州的难民已来了京城?”杨山突然问道。

嗯?

皇帝一听,这不正是昨日朝堂上议论的问题么,没想到这么快就被顺嫔搬到课堂上了。

有点意思。

“听说了。”小皇子点头。

“那他们为什么要来京城?”

“因为水患淹没了他们的田地,致使粮食无收,生存难以为继。”

“为何不卖地筹粮?”

“因为地不是他们的。”

可以,懂的还不少,杨山倒是小看他了。

“看来你已经知道何为土地兼并了,不错,因为他们的土地被地主夺走了。”杨山道:“既然如此,为师就不再复述细节,接下来就是这堂课的作业。”

杨山看了一眼皇帝,心中暗笑,道:“思考如何让这群难民得到妥善的安置,如何让沧州的百姓能有田种,有粮吃。”

“并且,让地主心甘情愿的帮他们交税,而不是转嫁到他们身上。”

啪。

皇帝的凳子又翻了。

不过这一次他也不再怪谁了,而是坐在地上眼睛瞪得滚圆,不敢相信的看着顺嫔。

你开什么玩笑,难民的问题都让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你让一个十岁孩子去解决?

而且还要让沧州的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还让地主甘愿自费交税?你在讲天书吧!

李公公也惊掉了下巴,顺嫔娘娘这也太夸张了,这问题要是能解决,你比内阁首辅还牛批,干脆当宰相得了。

真是离大谱。

但杨山却是淡定自若:“三日之后,为师来检查你的策论,并且告知你答案。”

什么?!

这一次顺嫔居然直接说要给答案,这真有答案?

皇帝惊了。

李公公傻了。

皇后胸更大了。

小皇子倒是没有意识到杨山的话有多惊人,毕竟是他哥,会仙术的,肯定无所不能。

“先生,会不会太难了些?”

“是有点难。”杨山承认,道:“只不过,你都快十岁了,应该要发挥你的想象力。你既然知道土地兼并,想必也了解原因与危害,按你的想法去解。”

“不管解得好与不好,为师都不会怪你。但切勿异想天开,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明白了吗?”

“明白了,先生。”

“好,下课!”

杨山桌子一拍,就欲走人。

“等一下!”

皇帝从地上跳了起来,看着杨山,满脸通红。

你这就下课了?别啊,难道又要让他等三天?

这个三天可比上次还要难熬啊,他等不了啦!

“你随朕来!”

脸?那是什么玩意,不要了!

杨山无奈,你这不遵守规则啊,不愧是皇帝,就是嚣张。

皇帝是真的没什么耐性,这三天等得他心烦意乱,再来一次他怕是会自杀。

当下就将顺嫔带到乾清宫,往床上一按,自己端了个小板凳坐在对面,开门见山:“难民如何安置?”

“以工代赈。”

“何谓以工代赈?”

“就是役饥民兴工。”杨山干脆利落,一点马虎眼不打。“我朝曾募饥民十万,疏浚吴淞江,这事陛下不会忘了吧?”

“嘶……原来如此。”

陛下恍然大悟,这事他听说过,只是很难与难民联想起来。毕竟当时事件只是一个记载,而并没有形成一种方法概念。

此时听顺嫔这么一说,立时就有了眉目。

他震惊的看着顺嫔,如此妙法,居然信手拈来,多智近妖啊,再一次让他刮目相看。

“那,如何让沧州恢复民生?”

“这个嘛。”

杨山呵呵一笑,道:“说起来就复杂了,必须要……”

“陛下,许大学士求见。”陈公公又来了。

“让他去死!”

皇帝怒了,这个老东西怎么总在这种关键时刻来打扰,真是岂有此理。

“你随朕来。”皇帝对杨山道。

“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