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结束后,郑清璿在将朱简棠送回酒店后,坐在车上不断思索着未来该怎么做。
在刚刚与朱简棠的聊天中他得知这次朱简棠来到德国所求的一场国事访问,代替朱仲渊来到德国。一方面是体现出大明的体面,另一方面是为了试探德国对大明动作的口风,如果德国拒绝在国际上支持自己,那么明国将会把战争降级为一场军事演习,以震慑满清。不过这都是朱仲渊的意思,内阁那边是执意要借着满清政变这个风口开战了。
至于国家议会那边,根据郑清璿的了解红色工团代表那边他们是议会政党中最支持战争的一批。
工团作为大明国内最为着名的左翼政党,激进的事可没少做。最为着名的就是1890年战争失利以后由工团引导的总罢工,在那一年的议会上他们搬出南宋和谈妥协的结果要求国家不许向英法俄清四国妥协否则由工团引导的工人罢工就不会停止。
现在大明国内能够制止战争的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党派——“中立发展党。”
郑清璿有一说一对这个政党的主张有些熟悉的感觉,“中立发展党”,建立于1810年,刚开始只是一个学生群体中的小型政党,随着由学生传达到民众身边,“中立发展党”逐渐壮大,并在1815年进入到了国家议会当中。他们主张和平自主的外交理念,对战争不反感同时也不支持战争。他们反对大明对其他国家的武力干涉,认为在未来的世界战争中大明不应该主动发起战争去干涉他国政治,在外交上他们主张通过谈判的形式去解决国际争端。
所以他们是明国国内最为讨厌德国人的一批人。
但是现在要怎么利用“中立发展党”阻止战争成为了困扰住郑清璿的第一个难题。
郑清璿揉了揉太阳穴,中立发展党。这个党派就像一个幽灵,总是飘忽不定,却又在关键时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们既不激进,也不保守,仿佛置身事外,却又在暗中影响着大明的政治走向,很多议会上的提出的事项他们大多都会选择弃权,只有在关乎战争这件事上时,他们才会投反对票。
回到小毛奇府上后,郑清璿以一名客人的姿态敲响了小毛奇书房的房门。
“请进。”
推开房门后可以看到小毛奇正在看着桌上摊开的远东地图,小毛奇看到门口站着的郑清璿有些意外,“我认为你回来就睡了,没想到还回来找我。”
“毛奇将军,我想问问你对我国最近事情的看法。”
郑清璿走到了小毛奇的对面,摊开在桌面上的正是明国的长江防线图。
“嗯,刚好我也收到了陛下的旨意要求我研究贵国获胜的可能性,我就一并说了吧!”小毛奇再次垂下了头,“首先,我得表明我得态度,如果这是一场贵国单方面的战争那么贵国即便是胜利了获得的也是一场残胜。”
“如果要打,那么第一个战略目标就一定是徐州府。”小毛奇指了指地图上的红色标点,“徐州汇集了满清的铁路与清军大后方运往其江北防线的物资,攻不下来徐州,那么这场战争将成为一场血腥的消耗战。”
郑清璿同时看向了地图,他很认可小毛奇的话。
“其次就是这里。”说着小毛奇点燃了一根香烟,“合肥府,要想攻下徐州,那么就要用到钳形攻势。明军海军在海上具有优势那么理所当然的右翼攻势相较于左翼就要更加猛烈,但是反过来想,清军位于右翼的防御工事一定要比左翼更为坚固,因此能不能在左翼取得关键突破便成了决定性因素。而我认为这个关键因素就在合肥府。”
郑清璿的目光也落在了合肥,他清楚的知道合肥的重要性,一旦合肥失守,那么清军的江北防线将门户大开。
“那么将军认为这场战争我们大明能赢吗?”郑清璿问道。
小毛奇吐出一口烟圈,摇了摇头,“不好说,如果贵国能快速拿下徐州和合肥,那么这场战争贵国会在半年内结束,如果不能……”小毛奇没有继续说下去,但郑清璿知道他的意思。
如果不能,这场战争将会持续数年,并且会演变成一场残酷的消耗战。”郑清璿接过了小毛奇的话。
“没错,而且我认为贵国国内不会允许这场战争持续太久。”小毛奇补充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会拖垮贵国的经济,也会让贵国的人民对战争产生厌倦。”
郑清璿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知道,小毛奇的分析非常准确,战争一旦爆发,大明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那么,将军,您认为德国会在这场战争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郑清璿试探性地问道。
小毛奇笑了笑,“这个问题,我恐怕无法回答你。不过,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德国的利益永远是至高无上的。”
郑清璿明白了小毛奇的意思,德国不会轻易卷入这场战争,除非他们的利益受到威胁。
“感谢将军的坦诚。”郑清璿起身告辞,“时间不早了,我就不打扰您休息了。”
“不客气,希望我的分析对您有所帮助。”小毛奇起身相送。
郑清璿离开了小毛奇的书房,心中充满了焦虑。他知道,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在大明上空,而他必须尽快找到阻止战争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