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 > 第71章 “我们来的太迟了。”

骨裂之声此起彼伏,两干余首级坠落,鲜血四溅,浸透土地。

所有人望见这情景心中升起报复后的畅快。

\"张将军,所有囚犯处置完毕,尸身该如何处置?\"

\"找片荒郊挖坑掩埋便可。

\"朱雄答道。

让这种残害明民的反贼有坟茔简直是妄想。

随后朱雄转向围观处决的民众。

\"青城乡亲。”

“抱歉。”

“我们来的太迟了。”

“我朱雄代表当今圣上向各位道歉。”说着深鞠一躬。

他的姿态打动了在场无数民众。

\"朱将军客气了。”

\"你们并不晚。”

\"要是你们再不来,还不知道要承受多少欺凌、杀戮。

\"

民众附和赞同。

“这事和我大明的战士没有关系。”

“我大明的战士都是铁骨铮铮的真正军人,是真正的顶梁柱好男儿。

这些坏事全是由那些无耻之徒干下的……”许多民众七嘴八舌地说。

“各位父老乡亲。”

“我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

“不仅仅是青城被收回了。”

“昨日,我们的军队已经打败了叛军,他们的三个首领已经有两位落在我手中,叛军现在已经瓦解,再也不能嚣张。”

“今天是青城,明天就是所有沦陷于叛军手中的城镇,最后必然是他们所谓的巢穴。”

“在此,我朱雄向你们保证。”

“对于每一个反贼,都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

“我要让他们以血来偿还所有罪孽,为在他们手上无辜失去生命的百姓复仇。”

“今天,这一切才刚刚开始。”朱雄大声喊着,并用坚定的语气作出诺言。

“朱将军。”

“朱雄将军……”

周围的百姓纷纷挥手呐喊,齐呼朱雄的名字。

“这就是最真实的民心所在吧。”

看着这样的场面,朱雄内心暗暗感慨。

此刻。

张辅和曹峰再次接近,两人神色里带着一些话到嘴边又咽回去的犹疑。

朱雄对着二人道:“有话直说,别吞吞吐吐的。”

“将军。”

“我是担心你的处境。”曹峰说道。

“为何而担心?”朱雄淡笑着回应。

“处置降卒的事项应当属于兵部的范畴,您斩杀数千投降的士兵已经是超出权限。

况且锦衣卫遍布全国各地,恐怕您的举动会上达天听于应天府。”

“并且不留活口这一命令让朝廷中的人知道了必定会指责您残酷嗜杀,从而弹劾您,尤其那些自视甚高的儒家学士。”曹峰满面忧虑地陈述。

“哼。”

“任由他们说去吧。”

“要是真有这样的事发生并且能借此弹劾于我,我也毫无惧意。”朱雄冷冷一笑毫不在意。

一则他对当今皇帝老朱深有了解,要是因此事而责备,那就不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了。

“是否已经派人传报捷讯?”

闻声,

守卫在城门前列的兵士立即疏通道路,并迅速引领入城。

没有任何阻碍。

这个手举令旗的信使快马加鞭进入城市。

即便是都城内,

就算是王侯显贵也无法策马疾驰,但唯独紧急军事通报与胜报特例除外。

任何时代皆如此。

奉天殿!

“报告陛下。”

“十万套御寒棉袄,以及大量的烈酒已经运输到一半路程,不出十天都能顺利送达大宁。”郁新站了出来,高声禀告。

“你做的很好。”

“此事应该记下你一份功绩。”

“寒冬就要来临,我们希望我大明英勇的战士们能免受严寒威胁。”朱元璋慷慨陈词。

“陛下尽管放心。”

“这些过冬的衣物均是我精挑细选采办,绝无假冒伪劣之嫌。”郁新赶忙回复,他自然清楚明白朱元璋的意思。

“很好。”朱元璋点点头。

“报告陛下。”

“从大宁府传来宁王殿下急件。”

“因为外敌叛乱,原本的大宁四万驻军几乎遭受重创,现向上奏,请示在大宁招募更多兵员,补充兵力以维持防御局势。”兵部尚书秦逵走出来高声道。

“记得大宁原来兵力不是共有四万五千么?”

朱元璋盯着秦逵提问。

“回禀陛下。”

“确实是这样。”

“可三卫之反叛出人意料,如今的四万五千部队已不足两万。”秦逵汇报。

“的确是该补充兵力稳固防御。”

“此役之中,朱雄率领的平寇大军必然也折损不轻。”朱元璋沉思了一会儿点点头。

“老四。”

“依你之见,大宁府还需要增加多少兵马?”朱元璋的目光落在武官前列的朱棣身上。

自他回朝之后,每次朝会都会被朱元璋召唤参与。

……

“启禀父皇。”

“儿臣认为,这场叛乱的发生表明北疆依旧需要驻扎重兵防守。

大宁以北除了那几个反叛的卫所,还存在不少部族,他们随时可能成为不安定因素。

而且这片区域还与高丽接壤,更需防备。”

“儿臣觉得,应当将大宁府的常驻守军扩充到五万,同时,朱雄统领的镇寇军也应扩编至五万人。”朱棣语气郑重地说道。

“老四说得确实有道理。”

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后望向秦逵,直接下令:“准许宁王所奏,请允许将大宁守军扩充至五万,另朱雄所属的镇寇军也有损员,在战后需补充到五万人规模。”

“臣遵旨。”秦逵迅速领命,然后退下。

“报!”

“微臣叩见皇上。”

“前方传来了大宁捷报!”

“捷报使已进入皇宫,即将到达殿前。”

一名禁军统领快速迈入殿中通报情况。

“才多长时间?又传来了捷报?”朱元璋略显愕然,随之喜形于色。

满朝文武亦是一片惊讶,不少人眼中都泛着光芒。

几天前,刚收到大宁传来的大胜消息:朱雄率大军成功坚守城池,并且以绝处逢生之势击溃敌军,杀敌超过两万,功勋卓着。

按照正常推断,接下来双方很可能陷入胶着状态,没想到竟然再次传来捷报?

此情此景令众人颇为惊奇甚至震撼不已。

“快,立刻传捷报使进来!”朱元璋放声笑道,“朱雄这小子果然没让朕失望。”

一旁的王景弘看到这情形并未表现出多少意外。

自从确认自己孙儿无恙并立下功劳之后,每当与朱雄相关的好消息到来,皇帝都是如此兴奋关切。

紧接着,外面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携带令旗的士兵疾步踏入殿内,在众目睽睽之下跪倒于殿中央。

这名士兵背上负有一个卷轴筒,手里还拿着两个盒子。

“禀告皇上。”

“奉宁王殿下指令,特来上奏捷报。”

捷报使叩拜后高声道。

“这回大宁又传来什么好消息?”

“赶紧呈上来!”

朱元璋挥了挥手,满脸期盼地看着捷报使。

朝廷众位大臣也将目光集中在那人身上,充满好奇。

这名士兵毫不迟疑,立即将背后的卷筒恭敬捧起。

随即王景弘上前接过,打开封印取出其中的捷报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马上查阅内容。

看完之后,那张布满皱纹的老脸上浮现喜悦神情,最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哈哈哈。”

“妙,真是太好了。”

“朕果然没有看错这个人。”

“这小子确实没让朕失望。”

朱元璋放下捷报,忍不住仰天大笑起来。

单凭这种喜悦情绪就足以看出他对这份捷报有多欣喜。

朱棣、徐辉祖、六部尚书以及满朝官员全都带着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朱元璋。

能让皇帝如此雀跃,必定是一个非同寻常的重大喜讯。

“各位爱卿听着,来,宣读捷报给大家听!”

“让你们都知道朱雄这小子在大宁干了什么好事!”

朱元璋开怀大笑着,把手中的捷报递给了王景弘,示意对方即刻诵读出来。

后者赶紧恭敬地接过捷报。

当即展开奏章,高声朗读:“儿臣朱权恭呈父皇,日前朱雄率领镇寇军于临城击退敌军后,担忧被叛军控制的城中百姓安危,遂继续追击。

叛军遭到紧逼后损失惨重,其首领调集十万大军于青城五里布阵,意图与镇寇军决一死战。”

听到这里,群臣皆露惊讶之色。

“镇寇军乃陛下特赐朱雄名号,然而全军不过五万人,之前在临城之战便已伤亡数千。

如今迎战十万叛军,敌我兵力相差两倍有余。”

“且是正面硬拼,这般情形下几乎毫无胜算可言。”

“确实如此。”

“这般悬殊的力量对比,实在没有可能胜利。”

朝廷上下议论纷纷,尽是疑惑之声。

朱棣同样面露好奇之色,“以五万对十万,差距悬殊至此,朱雄如何能够战胜叛军?”就连这位久经沙场之人亦百思不得其解。

此时,王景弘再次开口,话语中满是惊愕。

众臣的目光悉数聚集在他身上,大家都想弄清楚,朱雄究竟是怎样做到击败十万叛军的。

此事在他们眼里实为匪夷所思。

“叛军布阵迎战,意欲彻底击垮朱雄统领的镇寇军。

然而朱雄未选择撤退,反倒主动迎敌交锋。”

“他亲自带领两万骑兵突击,直破敌军防线深入后方,并安排三万步兵坚守本阵抵御敌军。”

最终结果便是:十万叛军阵容溃散。

朱雄亲斩福余头领,以箭射杀朵颜首领。

叛军大败,士气全无。

此战之中,歼灭敌军三万余人,此前他还制定计策派遣大宁府的将领曹峰带领军一万五千,绕过叛军直取青城,切断叛军退路,在此过程中射杀叛军逾万人。

此次战役总计损失五万兵马中的五千,伤者达七千余人,然而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三支叛军主力部队基本瓦解,残余部队正向北方溃逃。

王景弘语气充满震撼地宣告这一消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