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 第16章 太行初临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第16章 太行初临

作者:深仨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7 17:09:50 来源:小说旗

第一节:群山环抱

晨雾还未散尽,队伍已经攀爬了两个时辰。陈长安抹去额头的汗水,抬头望向眼前巍峨的山脉。太行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横亘在天地之间,灰褐色的山体在朝阳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

\"原地休息!\"李云龙的声音从队伍前方传来。他的腿伤还未痊愈,走路时仍有些跛,但精神却比前几日好了许多。

陈长安找了块平坦的岩石坐下,从腰间解下水壶。水已经不多了,他小心地抿了一口。李小虎凑过来,递给他半个干硬的窝头。

\"陈哥,你说这山里会不会有老虎?\"李小虎的眼睛里闪着好奇的光芒,这个十六岁的少年似乎永远充满活力。

\"老虎不一定有,但狼群肯定不少。\"陈长安接过窝头,掰成两半,把大的一半塞回李小虎手里,\"晚上值哨时要格外小心。\"

丁伟走过来,手里拿着简陋的地图:\"老李,前面有个岔路,往东是去平型关方向,往北就是我们要去的黑石峪。\"

李云龙眯起眼睛望向远方:\"派两个侦察兵先去探路,其他人原地休整。老孔,带人去附近找找水源。\"

陈长安注意到李云龙说话时右手不自觉地按在左腹的伤口处。那次突围战中,李云龙为掩护战友撤退,腹部被子弹擦过,差点伤到内脏。

\"李团长,您的伤...\"陈长安刚开口,就被李云龙挥手打断。

\"小伤,不碍事。\"李云龙咧嘴一笑,露出两排黄牙,\"比起躺在担架上等死的滋味,我宁愿疼着走路。\"

半个时辰后,侦察兵回来了,带回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北面山谷里有一片废弃的矿洞,可以暂时安顿部队。

第二节:矿洞探秘

矿洞比想象中要宽敞许多。陈长安举着火把,跟在李云龙身后走进主洞口。火光映照下,洞壁上残留着当年矿工们开凿的痕迹,一道道凿痕像是岁月刻下的皱纹。

\"这地方不错。\"李云龙的声音在洞穴中回荡,\"你们看这洞顶,至少有五丈高,通风也好。\"

孔捷用刺刀刮了刮洞壁:\"团长,这矿洞四通八达,要是敌人从别的洞口摸进来...\"

\"所以要先摸清所有通道。\"李云龙转向陈长安,\"你带几个人,把每个岔路都探查清楚,重要的通道设岗哨,不用的就堵死。\"

陈长安选了李小虎和另外三名战士,开始探查矿洞。越往里走,空气越潮湿,火把的光亮被黑暗吞噬,只能照亮前方几步的距离。

\"陈哥,你听!\"李小虎突然拉住陈长安的衣袖。远处传来细微的水声。他们循声而去,在一个岔洞尽头发现了一处地下泉水,清澈的水流从石缝中渗出,在洞底形成一个小水潭。

\"太好了!\"李小虎兴奋地蹲下身,捧起水喝了一大口,\"甜的!\"

陈长安也尝了尝,水质清冽,带着一丝矿石的甘甜。他注意到水潭边的石壁上长着一些奇怪的白色晶体,在火把照耀下闪闪发光。

回到主洞时,李云龙正在分配住处。伤员安置在最里面的干燥区域,炊事班选了个有通风口的侧洞,指挥部则设在主洞中央一块突出的岩石平台上。

\"长安,你发现什么了?\"李云龙注意到陈长安若有所思的表情。

\"团长,我在里面发现了盐。\"陈长安从口袋里掏出几块白色晶体,\"应该是矿脉中的天然盐,可以提炼出来用。\"

李云龙眼睛一亮:\"好!老孙头以前在盐场干过,让他负责这事。现在最缺的就是盐。\"

第三节:山民来访

傍晚时分,营地刚搭好简易的灶台,哨兵突然吹响了警戒哨。陈长安抓起枪就往外跑,看到三个衣衫褴褛的山民站在警戒线外,领头的老人手里提着两只野兔。

\"老总...\"老人佝偻着腰,声音颤抖,\"俺们是山下赵家沟的,看到山上冒烟...\"

李云龙示意战士们放下枪,走上前去:\"老乡别怕,我们是红军,是穷人的队伍。\"

老人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疑惑:\"红军?不是听说...都往西北去了吗?\"

\"我们是留下来打游击的。\"李云龙接过野兔,转身交给炊事员,\"老孙,给老乡们盛碗热汤。\"

老孙头端来几碗野菜汤,三个山民捧着碗,手都在发抖。陈长安注意到他们指甲缝里全是黑泥,脸上布满沟壑般的皱纹。

\"山下日子不好过吧?\"李云龙蹲在老人身边问道。

老人摇摇头:\"去年大旱,庄稼歉收。今年春上,保安团又来征粮...\"他说着突然压低声音,\"老总,你们要小心,西边三十里的马家堡驻着民团一个营,东边二十里的青石镇有**一个连...\"

李云龙点点头:\"多谢老乡提醒。我们不会连累乡亲们。\"

老人临走时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开口道:\"山下的乡亲...都盼着红军回来...\"

第四节:盐巴换粮

第二天清晨,陈长安带着李小虎和两名战士下山换粮。他们背着四个粗布包袱,里面装着从矿脉中提炼出的粗盐和老孙头连夜炒制的盐砖。

山路崎岖,走了近两个时辰才看到村子的轮廓。赵家沟比想象中还要破败,几十间低矮的土坯房挤在一起,村口的打谷场上堆着稀稀拉拉的秸秆。

\"有人吗?\"李小虎站在村口喊道。几个瘦骨嶙峋的孩子从门缝里探出头,又迅速缩了回去。

终于,一个中年汉子战战兢兢地走出来:\"老总...我们真的没粮了...\"

陈长安连忙解释:\"老乡,我们不是来征粮的。我们想用盐换粮食。\"

他解开包袱,露出灰白色的盐砖。汉子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来:\"可是...我们也没多少粮食能换...\"

\"一斤盐换三斤粗粮。\"陈长安报出李云龙定的价格,\"这是红军给乡亲们的优惠。\"

消息像风一样传遍全村。很快,村民们从各个角落冒出来,有的端着半袋玉米,有的提着几斤小米。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捧出一个小布袋:\"老总...我就剩这点荞麦面了...能不能换点盐...我孙子病了...\"

陈长安直接给了她一块盐砖,却不肯收她的粮食。李小虎偷偷把自己带的干粮塞进老太太的布袋里。

回程路上,背着换来的粮食,陈长安心里沉甸甸的。这些粮食根本不够部队吃三天,但已经是村民们能拿出的全部了。

\"陈哥,你看!\"李小虎突然指着路边。草丛里躺着一个小女孩,约莫七八岁,瘦得皮包骨头,已经昏迷不醒。

陈长安赶紧抱起孩子,发现她额头滚烫。他们轮流背着孩子赶回营地,老孙头用盐水给孩子擦身降温,炊事员熬了稀粥。

\"这孩子是饿的。\"老孙头叹了口气,\"胃都饿小了,一次不能吃太多。\"

第五节:扎根太行

夜幕降临,矿洞里点起了十几支火把。李云龙召集全队开会,铺开手绘的地形图。

\"同志们,从今天起,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了。\"李云龙的声音在洞穴中回荡,\"我们要把这里建成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根据地。\"

他指着地图详细部署:丁伟负责防御工事建设,要在主要通道设置障碍和哨卡;孔捷带人开辟秘密撤退路线;陈长安负责训练新兵和建立情报网;老孙头负责后勤和群众工作。

\"当前最要紧的是粮食问题。\"李云龙环视众人,\"老孙,明天你带几个人去北山猎户那里,看能不能换些肉干。长安,你继续负责和山下村子的联系。\"

会后,陈长安独自走到洞口。夜风带着山野的气息扑面而来,远处传来狼群的嚎叫。这莽茫群山,将成为他们新的战场。

\"想家了?\"李云龙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

陈长安摇摇头:\"早没家了。爹娘死在军阀混战,姐姐被地主逼得上吊...\"

\"我们这些人,谁不是一肚子血泪账。\"李云龙摸出旱烟袋,却只是拿在手里把玩,\"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了自己的队伍,自己的旗帜。\"

他指向远处的群山:\"看这太行山,千百年来就在这里,见证了多少朝代更迭。现在,轮到我们在这里写下新的历史了。\"

洞内传来李小虎教小女孩唱红军歌谣的声音,稚嫩的童音在夜色中格外清脆。陈长安突然觉得,这荒山野岭中的矿洞,此刻竟有了几分家的温暖。

明天,他们将开始新的斗争。要开荒种地,要训练新兵,要发动群众,要应对敌人的围剿...但此刻,在这太行山的第一个夜晚,至少他们有了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

远处,一颗流星划过夜空,转瞬即逝的光芒照亮了层峦叠嶂的太行山脉。在这光芒中,陈长安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终有一天,红色的旗帜会插遍这巍巍太行的每一个山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