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 第64章 铜山诡计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第64章 铜山诡计

作者:深仨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7 17:09:50 来源:小说旗

陈长安盯着桌上那三颗子弹,眉头拧成了一个结。两颗是崭新的,黄铜弹壳在油灯下泛着温暖的光泽;另一颗则黯淡无光,弹壳上布满了细小的裂纹,像是老人脸上的皱纹。

\"又失败了?\"王铁山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带着浓重的烟味。

陈长安没有回头,只是用手指轻轻拨弄那颗开裂的弹壳:\"第七次了。铜层太薄,冲压时就会开裂。\"

兵工厂的山洞里回荡着金属撞击的声音,但比起一个月前,这声音稀疏了许多。自从铜料供应紧张,子弹产量已经从日产一万发骤降到不足两千发。每一声锤响都像是倒计时的钟声,提醒着他们库存铜料正在飞速减少。

\"总部刚送来的报告。\"王铁山把一张皱巴巴的纸放在桌上,\"三团昨天伏击了鬼子的运输队,缴获了两箱子弹,自己却打光了所有库存。\"

陈长安扫了一眼报告,三团伤亡数字让他的胃部一阵绞痛。他拿起那颗开裂的弹壳,在掌心掂了掂:\"王师傅,我们得换个思路。\"

\"什么思路?总不能拿石头做子弹吧。\"王铁山苦笑着,脸上的皱纹比弹壳上的裂纹还要深。

\"用铁代替铜。\"陈长安突然站起身,从墙角一堆废料中翻出一块奇怪的金属片——那是一块一面镀着铜的铁皮,\"我在德国人的资料上看到过,他们叫它'覆铜钢'。\"

王铁山接过金属片,用仅剩的三颗牙咬了咬:\"铜皮太薄,一冲就裂,你不是试过了吗?\"

\"不是直接冲。\"陈长安的眼睛在昏暗的灯光下闪闪发亮,\"先把铁板镀上铜,再冲压成型。铜只要薄薄一层,够润滑枪膛就行。\"

山洞里突然安静下来,连远处的锤击声也停了。王铁山盯着那块金属片,独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你小子...这主意有点意思。但哪有那么多电来镀铜?鬼子把电厂看得比亲娘还紧。\"

陈长安嘴角微微上扬:\"不用电镀。热浸法——把铁板加热到铜的熔点以下,浸入熔化的铜液中,铜会自然附着在铁表面。\"

\"那得多少铜水?\"王铁山瞪大眼睛。

\"只要薄薄一层,理论上能省下八成铜料。\"陈长安快速在纸上画着示意图,\"关键是温度控制和铜铁比例...\"

他的话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通信员小李冲进山洞,帽子都跑歪了:\"陈工!总部急电!\"

陈长安接过电报,脸色越来越凝重。王铁山凑过来:\"啥事?\"

\"日军截断了山西所有铜矿的运输线。\"陈长安的声音干涩,\"我们的最后一批铜料...在路上被劫了。\"

\"乡亲们!鬼子想卡我们的脖子,不让我们造子弹!\"政委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声音在村口的打谷场上回荡,\"但我们能答应吗?\"

\"不能!\"台下数百名村民齐声回应,声浪震得树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

陈长安站在人群边缘,看着这场别开生面的动员会。自从铜料危机爆发,八路军总部发动了\"全民献铜\"运动,每个村庄、每户人家都被动员起来寻找一切可能的铜源。

\"我家有这个!\"一个扎着头巾的中年妇女挤到台前,从怀里掏出一个铜脸盆,\"俺婆婆留下的嫁妆,打鬼子要紧!\"

\"好样的,李二嫂!\"政委接过脸盆,高高举起,\"兵工厂的同志说了,一个脸盆能造三百发子弹!\"

陈长安暗自计算着:实际上一个标准脸盆大约两公斤铜,能造四百发7.92毫米步枪弹。但没必要纠正,群众的热情比精确数字更重要。

\"我这有铜门环!\" \"祖传的铜烟袋!\" \"庙里的铜磬!\"

村民们争先恐后地献出家中铜器,很快在台前堆成了一座小山。陈长安注意到一个拄拐杖的老者颤巍巍地走到台前,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

\"这是...\"政委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尊小巧的铜佛像。

\"观音菩萨...老朽供奉了六十年。\"老人的声音颤抖,\"但菩萨慈悲,一定不忍看鬼子杀害我们的孩子...\"

现场突然安静下来。陈长安感觉眼眶发热,他悄悄转身离开,不想让人看见自己湿润的眼睛。作为技术人员,他习惯了与钢铁和数字打交道,但这种朴素而深沉的情感,总是能击穿他理性的外壳。

回到兵工厂,他发现山洞外停着几辆大车,战士们正忙着卸货。走近一看,车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铜器——铜钱串成的帘子、铜锁、铜壶,甚至还有几个铜制的烛台。

\"陈工!\"后勤部的小张兴奋地跑过来,\"今天收了快两吨铜!老乡们太热情了!\"

陈长安拿起一串铜钱,康熙通宝的字样依然清晰可辨。这些历经百年的货币,如今将以另一种形式延续它们的价值。

\"通知冶炼车间,优先处理这些铜器。\"他吩咐道,\"注意分类,含锡量高的单独存放,可以做炮膛衬里。\"

\"还有这个!\"小张神秘兮兮地从怀里掏出一卷电线,\"昨晚游击队的战果——剪了鬼子三里地的电话线!\"

陈长安接过电线,剥开橡胶外皮,露出里面闪闪发亮的铜丝。这比回收铜器纯度更高,是上好的材料。但这样零星的缴获,远远不能满足兵工厂的需求。

\"覆铜钢...\"他喃喃自语,攥紧了手中的铜钱。必须尽快攻克这个技术难关,否则再多的群众捐献也撑不了多久。

坩埚中的铜水泛着金红色的光芒,映得陈长安的脸忽明忽暗。他小心地调整着风箱的节奏,控制火焰温度。根据他的估算,铜水需要保持在1130度左右——足够熔化铜,但又不会让底层的铁板过度软化。

\"温度差不多了。\"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对助手喊道,\"准备浸板!\"

两名工人用长钳夹住一块巴掌大的铁板,缓缓浸入铜水中。陈长安盯着怀表,心中默数:一秒、两秒、三秒...

\"起!\"

铁板被提出铜液,表面覆盖了一层均匀的铜膜,在火光下闪闪发亮。陈长安用铁钩轻轻刮了刮,铜层附着牢固,没有剥落。

\"成功了?\"王铁山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

\"第一步而已。\"陈长安让工人把铁板放在铁砧上,\"现在要试试能不能冲压成型。\"

他们用简易冲床将覆铜铁板冲成弹壳的雏形。第一次尝试,铜层在边缘处开裂;第二次,陈长安调整了冲压速度,情况稍好,但裂纹依然存在。

\"铜铁膨胀系数不一样。\"王铁山捡起报废的弹壳,眯着眼睛观察裂口,\"热胀冷缩时,铜皮会被扯破。\"

陈长安点点头,这个问题他早已料到。他从工作台下拿出一个小陶罐,里面装着淡绿色的粉末:\"我准备了点'药引子'。\"

\"这是...?\"

\"硼砂。\"陈长安将少量粉末撒入铜水中,\"它能改善铜铁结合,还能防止氧化。\"

重新熔炼的铜水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橙绿色。当铁板再次浸入时,铜层的附着明显更加均匀。冲压成型的弹壳边缘光滑,没有任何裂纹。

\"好小子!\"王铁山拍案叫绝,\"这下可解决了大问题!\"

但陈长安的表情依然凝重:\"还不够。手工浸镀效率太低,我们需要一种连续生产的方法。\"

他走到兵工厂角落里那台缴获的轧机前,若有所思。这台原本用于轧制铜板的机器,因为缺乏电力一直闲置着。陈长安抚摸着锈迹斑斑的滚轮,突然眼前一亮。

\"王师傅,如果我们把这台轧机改造一下...\"他快速在地上画着示意图,\"把铜水和铁板同时送入轧辊之间,铜会在压力下均匀附着在铁板表面...\"

王铁山蹲下身,仔细研究地上的草图:\"妙啊!这样一边镀一边轧,出来就是现成的覆铜钢板!\"

两人立刻召集工人开始改造机器。没有电动机,就用人力摇轮代替;没有精密控制系统,就用最简单的齿轮和杠杆。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一台怪模怪样却功能完备的\"覆铜钢连续生产机\"诞生了。

当第一块长达两米的覆铜钢板从轧辊中顺利产出时,整个车间的工人都欢呼起来。陈长安却已经蹲在地上计算起来:\"一公斤铁板镀0.2毫米铜层...相当于传统弹壳用铜量的五分之一...\"

\"陈工!\"通信员小李又气喘吁吁地跑来,\"总部急电!运输队在黑石岭遇伏,铜料危在旦夕!\"

陈长安猛地站起身:\"备马!叫警卫排集合!\"

黑石岭的羊肠小道上,二十多头骡子排成长队,每头骡子驮着两个沉甸甸的麻袋。护送运输队的只有一个班的八路军战士,他们警惕地巡视着两侧陡峭的山崖。

\"停!\"领队的班长突然举手示意。他蹲下身,仔细查看路上的痕迹——新鲜的蹄印和车轮印交错在一起,明显不止一支队伍经过。

\"有埋伏。\"班长低声对副手说,\"你带队伍继续前进,按原计划走。我带三个人去前面探路。\"

副手刚要反对,班长已经点了三名战士,迅速消失在路旁的灌木丛中。副手咬了咬牙,挥手示意运输队继续前进。

就在骡队转过一个急弯时,枪声骤然响起。第一排子弹就打倒了最前面的三头骡子,沉重的麻袋砸在地上,发出金属碰撞的闷响。

\"隐蔽!\"副手大喊着扑向路旁的岩石,但已经有两名战士中弹倒地。

山崖上露出十几个日军士兵的身影,他们居高临下,火力完全压制了运输队。更糟糕的是,后方也响起了枪声——退路被切断了。

\"拼了!\"副手拔出驳壳枪,\"同志们,保护铜料!\"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山崖另一侧突然爆发出密集的枪声。正在射击的日军背后中弹,像割麦子一样倒下。副手惊讶地看到,袭击日军的竟然是另一支\"日军\"小队!

两支日军在山崖上激烈交火,完全顾不上下面的运输队。副手虽然一头雾水,但立刻抓住机会:\"快!带着骡子撤!\"

运输队仓皇撤离战场时,副手最后回头看了一眼。山崖上的战斗已经进入白热化,两支日军甚至展开了肉搏战。更奇怪的是,他们似乎都认为对方是八路军假扮的...

陈长安赶到黑石岭时,战斗已经结束。山崖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二十多具日军尸体,有些至死还扭打在一起。他认出了其中几个面孔——正是上个月偷袭兵工厂的那支特种部队。

\"陈工,你看这个。\"警卫排长递过来一张地图,上面标注着几条运输路线和伏击点,\"鬼子早就盯上我们的铜料运输了。\"

陈长安仔细研究地图,嘴角微微上扬:\"果然如此。佐藤这个老狐狸,想一网打尽。\"

三天前,当陈长安得知最后一批铜料要从晋南铜矿运出时,他就预感到日军会设伏。于是他故意让不同的交通员向不同渠道\"泄露\"了三条运输路线,每条都煞有介事地标注了时间和兵力。

\"鬼子太贪心,想三条线都吃下。\"警卫排长咧嘴一笑,\"结果把兵力分散了。刚才这两队,八成是都以为对方是我们假扮的运输队。\"

陈长安点点头,目光落在山崖下的几辆大车上:\"那是...?\"

\"鬼子的运输队!\"警卫排长兴奋地说,\"我们趁他们狗咬狗的时候,顺手牵羊搞来的。打开一看,全是上好的电解铜板!\"

陈长安快步下山,掀开大车上的帆布。整齐码放的铜板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橙红色光泽,每一块上都打着\"住友矿业\"的钢印。这种纯度99.9%的电解铜,正是兵工厂梦寐以求的材料。

\"多少?\"他声音有些发抖。

\"整整三吨!\"警卫排长比划着,\"够造多少子弹?\"

陈长安快速心算:\"一百五十万发左右。\"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这个数字相当于兵工厂两个月的产量!

\"不过...\"陈长安抚摸着光滑的铜板,若有所思,\"这批铜板太显眼,鬼子肯定会疯狂追查。我们得尽快把它们处理掉。\"

\"熔了?\"警卫排长问。

\"不。\"陈长安摇摇头,\"切成小块,掺在我们自己的铜料里用。另外...\"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留几块完整的,我另有用处。\"

回兵工厂的路上,陈长安一直在思考如何最大化利用这批意外之财。电解铜板不仅适合做弹壳,更是制造电线、发电机线圈的绝佳材料。也许...是时候尝试生产一些更复杂的设备了。

运输队的骡铃声在山谷中回荡,与兵工厂传来的锤击声遥相呼应。陈长安摸了摸怀中那块顺来的铜板,冰凉坚硬的触感让他感到一种奇异的安心。

铜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