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 第67章 机械黎明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第67章 机械黎明

作者:深仨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7 17:09:50 来源:小说旗

陈长安盯着手中再次报废的枪管,太阳穴突突直跳。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根因膛线加工不合格而报废的枪管了。他举起枪管对着煤油灯查看,螺旋状的凹槽深浅不一,有几处甚至出现了可怕的裂纹。

\"又废了?\"王铁山叼着旱烟袋凑过来,独眼中映着跳动的灯火,\"这月都第七根了吧?\"

\"第八根。\"陈长安叹了口气,把枪管扔进角落的废料堆。那里已经堆了二十多根类似的失败品,像一捆捆毫无用处的铁棍。

山洞深处传来锻锤的叮当声,几个工人正在赶制更多的枪管毛坯。自从解决了火药问题,枪管又成了制约步枪生产的最大瓶颈。手工拉制膛线的效率极低,一个熟练工人三天才能完成一根,而且废品率高达六成。

\"要不...咱们就做滑膛枪?\"王铁山吐了个烟圈,\"反正百来米内也能打死人。\"

陈长安摇摇头:\"没有膛线,射程和精度都太差。鬼子的三八式能在四百米外精确射击,我们的战士不能拿生命去填这个技术差距。\"

他走到墙边的大黑板前,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公式和草图。最中央是一张枪管膛线加工示意图,旁边标注着各种参数:缠距254毫米,阳线宽3毫米,阴线深0.15毫米...

\"我们需要机床。\"陈长安用粉笔在黑板上重重画了个圈,\"专门用来拉制膛线的机床。\"

王铁山嗤笑一声:\"上哪弄那金贵玩意儿?鬼子兵工厂倒是有,难不成你去偷?\"

陈长安没接话,目光移向山洞角落里那台被拆卸了一半的日军卡车发动机。那是上个月伏击运输队的战利品,原本打算拆解后改造成发电机。

\"也许...不用偷。\"他轻声说,突然大步走向那台发动机。

赵大锤蹲在溪边,用力搓洗着手上黑乎乎的机油。冰凉的溪水冻得他手指发红,但那股刺鼻的味道依然顽固地附着在皮肤上。这已经是今天第五次洗手了,可还是洗不干净。

\"赵队长!陈技术员找你!\"通信员小张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赵大锤甩了甩手上的水珠,匆忙在裤子上擦了擦,小跑着向山洞方向赶去。作为民兵队长,他三个月前被选派到兵工厂学习技术,本以为就是搬搬铁块、拉拉风箱的力气活,没想到陈长安竟让他学什么\"机床操作\"。

山洞深处新开辟的区域灯火通明,十几个工人围在一台奇怪的机器旁忙碌着。那东西看起来像是几台不同机器拼凑而成的怪物——底部是卡车发动机的铸铁底座,中间连着变速箱和传动轴,最上方则固定着一个可以前后移动的刀架。

陈长安正趴在机器下方调整什么,听到脚步声才钻出来。他脸上沾满油污,工作服上全是机油和铁锈的痕迹,但眼睛亮得吓人。

\"大锤,过来试试这个。\"陈长安招手道,指着机器旁的一个手柄,\"顺时针转半圈,然后快速回位。\"

赵大锤忐忑地握住手柄,按照指示转动。机器立刻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刀架上的合金刀具缓缓前进,在固定好的枪管毛坯上刻出一道细痕。

\"成了!\"陈长安欢呼一声,拍了拍赵大锤的肩膀,\"从今天起,你就是这台膛线机的专职操作员了!\"

赵大锤张大嘴巴:\"我?可我连这机器叫啥都不知道...\"

\"这叫简易膛线机床。\"陈长安兴奋地解释着,\"用卡车发动机提供动力,变速箱控制转速,刀架上的拉刀可以精确切削出膛线。理论上一天能做三根枪管!\"

周围的工人们发出惊叹声。赵大锤却盯着那台轰鸣的机器,喉咙发紧。他这辈子只摸过锄头和镰刀,最复杂的工具不过是老式火铳,现在突然要操作这么精密的机器,心里直打鼓。

\"陈技术员,我怕...\"他小声说,\"弄坏了咋办?\"

\"坏不了。\"陈长安塞给他一本手绘的小册子,\"这是操作手册,我画了图示。你先熟悉三天,有什么问题随时问我。\"

赵大锤翻开小册子,里面密密麻麻画着各种零件结构和操作步骤,每页都有详细的标注。虽然有些字不认识,但图示很清晰,连他这样只上过几天识字班的人也能看懂个大概。

\"那...我试试?\"他犹豫地说。

\"不是试试,是必须学会。\"陈长安的表情突然严肃起来,\"前线急需步枪,每耽误一天,就可能多几个战士牺牲在劣质武器下。\"

赵大锤挺直了腰板,粗糙的大手紧紧攥住操作手册。他想起了上个月牺牲的表弟,那个才十七岁的小伙子,就因为汉阳造炸膛,死在了冲锋的路上。

\"我学!\"他咬着牙说,\"拼了命也学会!\"

大阪兵工厂首席工程师山本隆一放下望远镜,嘴角浮现出一丝轻蔑的笑容。远处的八路军兵工厂在山谷中若隐若现,几缕青烟从山洞中飘出,简陋得像个铁匠铺。

\"这就是支那人所谓的兵工厂?\"他用日语对身旁的副官说,\"连一台像样的机床都没有,能造出什么像样的武器?\"

副官讨好地笑道:\"听说他们连膛线都拉不好,步枪射程不到两百米。\"

山本摇摇头,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报告:\"华北驻屯军的这份评估太夸张了。说什么八路军已经能自产媲美皇军的步枪,简直是笑话。\"

他指着报告上的一段文字:\"看这里——'疑似使用先进膛线加工技术'。哈!没有精密机床,没有专业技师,拿什么加工膛线?用锉刀吗?\"

副官跟着笑起来,但笑声突然卡在了喉咙里。远处的山谷中传来一阵有节奏的金属撞击声,不同于普通的锻锤声,而是某种机械运转的规律声响。

山本的笑容僵住了。那种声音他太熟悉了——是机床切削金属的声响。虽然粗糙,但确实是机械加工的声音。

\"不可能...\"他再次举起望远镜,却只能看到山洞黑黢黢的入口。

\"阁下,要不要派人潜入调查?\"副官小声建议。

山本沉思片刻,摇了摇头:\"不必。就算他们真的拼凑出几台简易机床,产量和质量也绝对无法与帝国相提并论。\"他收起望远镜,转身向山下走去,\"把这份报告退回华北司令部,标注'情报严重失实'。\"

两人没注意到,就在他们身后不远处的灌木丛中,一根伪装得极好的枪管正随着他们的移动而缓缓调整角度。民兵了望哨早就发现了这两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只是接到命令暂时按兵不动。

赵大锤的双手已经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但比起刚来时那些血泡,这已经算得上\"进步\"了。他小心翼翼地摇动手柄,眼睛紧盯着刀架上的拉刀,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进刀速度再慢一点。\"陈长安在旁边指导,\"感觉到阻力变大就停一下,让刀具冷却。\"

赵大锤点点头,动作更加轻柔。这台被工人们戏称为\"铁驴子\"的简易机床已经运转了整整一周,成功加工出十五根合格的枪管,废品率降到了三成以下。

\"陈技术员,为啥这刀老爱粘铁屑?\"赵大锤指着拉刀上堆积的金属碎末问道。

陈长安皱眉观察着:\"切削液不够理想。正规机床应该用专门的冷却润滑剂,我们只能用菜籽油凑合。\"

旁边一个老工人突然插话:\"俺看猪油拌石墨粉可能管用。早年打铁时,往模具上抹点猪油,铁水都不沾。\"

陈长安眼睛一亮:\"有道理!猪油黏度大,石墨又能润滑...快去试试!\"

半小时后,混合了石墨粉的猪油被涂抹在拉刀上。赵大锤再次启动机床,这次切削过程顺畅了许多,铁屑不再粘刀,加工出的膛线也更加光洁。

\"成了!\"陈长安测量着新加工的枪管,兴奋地说,\"阳线宽度误差小于0.1毫米,完全达标!\"

工人们欢呼起来。赵大锤却盯着那根闪闪发光的枪管发呆——这根完美无瑕的金属管,竟然出自他这个三个月前还在地里刨食的农民之手?

\"大锤,从今天起你带徒弟。\"陈长安的话把他拉回现实,\"我们要再组装三台同样的机床,争取下个月把枪管产量提到每天十根。\"

\"我带徒弟?\"赵大锤结结巴巴地说,\"可我、我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利索...\"

\"你会画正字就行。\"陈长安拍拍他的肩膀,\"认识这个吗?\"

他掏出一个闪亮的金属块,上面刻着精细的刻度。

赵大锤摇摇头。

\"这叫游标卡尺,量尺寸用的。\"陈长安示范着使用方法,\"以后每根枪管加工完,你都要用这个检查关键尺寸,合格了才能送去组装。\"

赵大锤敬畏地接过那个精致的工具,仿佛捧着一件圣物。他隐约感觉到,自己正在接触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远比种地复杂的领域,但同时也充满了无限可能。

\"我保证完成任务!\"他挺直腰板说,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一个月后的验收会上,八十支崭新的步枪整齐排列在木架上,黝黑的枪管在阳光下泛着蓝光。政委拿起一支,熟练地拉开枪栓,对着远处的靶子瞄了瞄。

\"好枪!\"他赞叹道,\"比汉阳造轻,比三八大盖稳,后坐力怎么样?\"

\"比鬼子步枪小三分之一。\"陈长安介绍道,\"用了改进的枪托设计和覆铜钢弹壳,连发时更容易控制。\"

\"射程和精度呢?\"

\"有效射程四百米,百米散布小于15厘米。\"陈长安自豪地说,\"所有枪管都经过严格测试,最差的也能保证五发子弹打进人头大小的靶子。\"

政委爱不释手地抚摸着步枪:\"产量还能提高吗?\"

\"目前月产八十支是极限了。\"陈长安指着山洞方向,\"主要是枪管加工拖后腿。虽然有了四台膛线机,但合格的操作员太少,培养一个至少要两个月。\"

\"那就多培养!\"政委斩钉截铁地说,\"各村民兵队再抽调三十个机灵的小伙子来学习。文化程度不重要,重要的是手稳心细。\"

陈长安点点头,目光扫过站在一旁的赵大锤和他的三个徒弟。短短三个月,这些原本只会抡锄头的农民,已经成长为能够熟练操作机床的技术工人。虽然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搞不懂切削力计算公式,但凭借惊人的手感和耐心,加工出的枪管比陈长安亲自操作的还要精确。

\"对了,这枪有名字吗?\"政委突然问。

陈长安一愣:\"暂时叫'三九式试验型'...\"

\"太拗口。\"政委摇摇头,\"既然是用铁驴子造出来的,就叫'铁驴步枪'吧!\"

工人们哄笑起来,赵大锤笑得最大声。从此,\"铁驴步枪\"的名号就在根据地传开了,成为八路军自主生产的第一种制式步枪的代称。

当天晚上,兵工厂破例开了庆功宴。炊事班炖了一大锅猪肉白菜粉条,每人还分到了一小杯地瓜烧。赵大锤被推举为代表发言,他端着酒杯,结结巴巴地说了一通话,大意是没想到自己这个泥腿子也能造出打鬼子的好枪。

陈长安坐在角落,看着这群欢声笑语的工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连小学文化都没有,却凭着惊人的学习能力和吃苦精神,硬是掌握了连许多专业工人都头疼的精密加工技术。

\"想什么呢?\"王铁山端着酒碗凑过来,身上散发着浓烈的酒气。

\"想我们的工人。\"陈长安微笑着说,\"给他们合适的工具和指导,他们能创造奇迹。\"

王铁山嗤笑一声:\"少文绉绉的。要我说,就是穷则思变——被鬼子逼急了,啥本事都能练出来!\"

陈长安笑着摇摇头,目光落在山洞外那台静静伫立的\"铁驴子\"上。在月光下,它粗糙的外表显得格外朴实,但谁又能想到,正是这个由卡车发动机改造的简易机床,开启了根据地军事工业的黎明?

远处传来哨兵换岗的口令声,清脆而有力。陈长安知道,明天一早,第一批\"铁驴步枪\"就将送往一线部队,在战士们手中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