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 第93章 圣地的答卷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第93章 圣地的答卷

作者:深仨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7 17:09:50 来源:小说旗

一、延安来的年轻人

榆次县政府大院里,老槐树上的知了叫得人心烦。陈长安蹲在台阶上,\"哧啦哧啦\"地磨着他那把鬼头刀,刀刃在磨刀石上刮出一圈圈黑红的铁锈。这把刀跟了他小十年,刀把上的红绸子都磨成了布条条。

\"老陈!快别磨你那破刀了!\"周明远小跑着进来,脑门上的汗珠子直往下滚,白衬衫后背湿了一大片,\"延安派来的工作队到了!就在城门口呢!\"

陈长安头也不抬,往磨刀石上啐了口唾沫:\"来了几个?\"

\"整整十二个!\"周明远伸出两根手指比划,突然想起不对,赶紧又补了三根,\"带队的是个戴眼镜的,看着像个教书先生,说话文绉绉的...\"

话没说完,院门口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十二个穿灰布军装的年轻人列队走进来,清一色的小平头,背包上别着搪瓷缸子,在太阳底下明晃晃的刺眼。最前头那个眼镜青年皮鞋擦得锃亮,走一步就反一道光。

\"报告陈县长!\"眼镜青年上前一步敬礼,动作标准得跟尺子量过似的,\"延安城市工作训练班第一期学员奉命报到!\"说着从公文包里掏出个牛皮纸信封,双手捧着递过来,\"这是x部的最新指示,林部长特意嘱咐要亲手交给您。\"

陈长安在裤腿上擦了擦手,接过信封。里面是本油印小册子,封面上印着《城市工作十二条》,还带着新鲜的油墨味。他随手一翻,纸页哗啦啦响,掉出几张粮票来。

\"同志们路上辛苦了。\"陈长安把粮票塞回去,朝厨房方向努努嘴,\"老周,带他们去伙房吃口热乎的。老王头今早宰了只老母鸡,汤应该还热着。\"

等这群年轻人走远,周明远凑过来,压低声音:\"我瞅着那个戴眼镜的像是个知识分子,说话拿腔拿调的...\"

陈长安\"啪\"地合上小册子:\"知识分子怎么了?老子最烦你们这些文化人,动不动就'之乎者也'...\"话没说完,突然\"哎哟\"一声——磨刀时太用力,手指头被划了道口子。

\"报告!\"眼镜青年突然折返回来,手里捧着个蓝布包,\"差点忘了,这是临行前林部长让我转交给您的。\"

陈长安解开布包,里面是把崭新的勃朗宁手枪,枪柄上还刻着\"抗日到底\"四个小字,在太阳底下闪着乌光。

\"林部长说...\"眼镜青年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说您那把老匣子枪该退休了。\"

二、十二条与一把刀

下午的会议室里闷得像蒸笼。新来的工作队挨个做自我介绍,陈长安坐在主席位上,那把鬼头刀就明晃晃地摆在桌上,刀刃反射的阳光在天花板上晃来晃去。

\"我叫苏明哲,北大历史系毕业。\"眼镜青年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在延安主要负责城市政策研究,这次带来的《十二条》就是...\"

角落里突然传来声冷哼。老兵油子赵大虎翘着二郎腿,刺刀在鞋底上蹭得\"嚓嚓\"响:\"读书人懂个屁的城市工作!要我说,汉奸就该全毙了!留着过年啊?\"

会议室里顿时炸了锅。工作队里一个扎小辫的女学生\"腾\"地站起来,辫梢上的红头绳直晃悠:\"这位同志!《十二条》明确规定,对伪职人员要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

\"区别个屁!\"赵大虎\"咣\"地一拍桌子,茶缸子震得跳起来,\"老子亲眼看见维持会的王八蛋帮着鬼子抓花姑娘!就上个月,西街老李家的闺女...\"

陈长安慢悠悠地喝了口茶,茶叶梗在嘴里嚼得咯吱响:\"苏同志,你们《十二条》里怎么说的?念来听听。\"

苏明哲赶紧翻开小册子,手指头在纸页上点来点去:\"第三条,对一般伪职人员以教育改造为主;第七条,严禁私设公堂,必须走司法程序...\"

\"听见没?\"赵大虎阴阳怪气地学舌,还捏着嗓子,\"要以教育为主要讲程序\"引得几个老兵哄堂大笑,有个缺门牙的笑得直拍大腿。

苏明哲脸涨得通红,眼镜片上起了层雾气。他掏出手帕擦眼镜时,小辫子女战士接过话头:\"这位老同志,我们理解您的情绪,但政策要考虑长远...\"

\"长远?\"赵大虎\"呸\"地吐了口茶叶沫,\"等你们'长远'完,汉奸早跑没影了!\"

陈长安突然把鬼头刀\"咣当\"扔到桌上,刀尖扎进木头里直颤悠:\"那你们知道这把刀砍过多少汉奸的脑袋吗?去年光在榆树林就...\"

会议室瞬间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地上。工作队里最年轻的小战士吓得直往后退,撞翻了凳子,\"哐当\"一声格外刺耳。

深夜,油灯下。

陈长安翻着那本《十二条》,纸页翻动的\"沙沙\"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在最后一页空白处,他拧开钢笔,重重写下:\"枪杆子不硬,政策就是废纸。\"钢笔尖把纸都戳破了,墨水晕开一大片。

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苏明哲端着一碗面条站在那儿,热气糊了眼镜:\"陈县长,您晚饭没吃...炊事班老王说您最爱吃他擀的宽面...\"

陈长安把本子一合:\"进来吧。\"

苏明哲瞥见桌上那把勃朗宁,枪身上的烤蓝在油灯下泛着幽光:\"林部长送的枪...您还满意吗?\"

\"枪不错。\"陈长安扒拉着面条,葱花沾到了胡子上,\"就是你们带来的政策太软和。按你们这么搞,汉奸晚上睡觉都能笑醒。\"

苏明哲突然摘下眼镜擦了擦,眼圈有点红:\"陈县长,我在北平读书时,有个同学当了汉奸...他父亲是伪政府的处长。\"

陈长安筷子停住了,一根面条悬在半空。

\"上个月我们抓到他时,他正给游击队送药品。\"苏明哲声音发颤,\"他说...他爹是地下党,当汉奸是组织安排的。\"

面条汤在碗里晃出一圈圈涟漪。陈长安盯着油灯看了很久,火苗在他眼睛里跳动:\"你们工作队有会刻钢板的吗?\"

三、钢板的回响

第二天清晨,县政府布告栏前挤满了人。新贴的布告墨迹未干,纸角还沾着油墨:

《榆次县汉奸罪行调查公告》

一、凡参与杀害抗日志士者,严惩不贷!

二、被迫担任伪职者,需经群众评议...

三、凡检举重大汉奸者,奖励小米二十斤 ...

老孙头磕着烟袋锅,眯着眼念布告:\"奇了怪了,这布告跟昨儿工作队念的不一样啊?第三条加料了嘿!\"

赵大虎挤过来一瞧,突然乐了,露出那颗金牙:\"嘿!这第三条加得好——'奖励小米二十斤'!够实在!比那些个虚头巴脑的强多了!\"

布告右下角盖着陈长安的大印,印泥还没干透。底下还有一行蚂蚁大的小字:\"依据《城市工作十二条》及本地实际情况制定\"。

办公室内,苏明哲正帮着油印新文件。蜡纸上的字迹工整清秀,但有几处明显被钢笔重重描过,力透纸背。油墨滚子\"咯吱咯吱\"响,印出来的字有些地方浓有些地方淡。

陈长安拎着个布包进来,包上沾着面粉:\"小苏,把这个送到印刷所。让老刘加印两百份,下午发到各乡。\"

苏明哲打开一看,是那本《十二条》,最后一页多了行力透纸背的批注。他抬头时,陈长安已经走到门口,背影被阳光拉得老长。

\"陈县长!\"苏明哲突然喊住他,声音有点抖,\"您批的这句话...要不要也印上?\"

陈长安头也不回地摆摆手,军装后襟上还有块油渍:\"那是老子写给自己看的!\"

窗外传来操练的口号声。新入伍的民兵正在练习拼刺刀,枪托砸在地上\"咚咚\"响,震得窗棂上的灰尘簌簌往下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