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 第116章 炉火照夜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第116章 炉火照夜

作者:深仨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7 17:09:50 来源:小说旗

黎明前的太原钢铁厂,五百把铁锹同时凿进冻土的声音像场沉闷的雷暴。

陈长安站在半截炸塌的烟囱上,靴底碾着焦黑的砖块。三月的晋中平原仍刮着刀子般的北风,却割不散下方蒸腾的人气。他摸出怀表看了眼——凌晨四点二十分,民工队已经干了整整六个钟头。

\"首长,三班又晕倒两个。\"警卫员小张捧着名单跑来,\"都是饿的...咱存粮...\"

\"把我的配额分下去。\"陈长安打断他,目光仍锁在东南角。那里十几个包头巾的妇女正用簸箕运送煤渣,补丁摞补丁的棉袄在灰雾里时隐时现,像一群倔强的灰雀。

突然,最前头的王婶脚下一绊。陈长安望远镜里的画面剧烈晃动:老妇人跪倒在混凝土基座前,簸箕里的煤渣泼出个诡异的放射状图案。

\"不对劲。\"陈长安一把按住要吹哨的小张,\"那基座太干净了。\"

等他们冲到跟前时,王婶正用扫帚扒拉着什么。\"咔嗒\"一声金属脆响,半截锈蚀的铁管从煤堆里滚出来。赵大栓骂咧咧地抬脚就踢——

\"别动!\"陈长安的吼声惊飞了栖在钢架上的乌鸦。铁管在空中翻转三圈,落地时露出清晰的\"九八式\"铭文。

王婶的扫帚僵在半空。陈长安慢慢蹲下,指尖擦过铁管末端的螺旋纹——这是日军爆破筒特有的延期引信接口。

\"所有人!立刻撤到河堤!\"陈长安的声音像淬火的钢锭砸进冰水。

人群却凝固了。抱着硫磺桶取暖的几个老汉茫然抬头,有个戴毡帽的甚至掏出旱烟袋:\"陈首长,这铁疙瘩...\"

\"跑啊!\"周铁山突然抡起铁锹砸向最近的钢架,刺耳的撞击声终于惊醒了众人。当最后个跛脚老汉被架出厂区时,陈长安已经掀开了混凝土基座旁的铁板。

小林的手电筒光柱下,十二根九八式爆破筒像棺材里的尸骨般整齐排列。更可怕的是引信线——它们不是普通的电线,而是缠绕着丝绸的复合缆,此刻正泛着诡异的珍珠光泽。

\"这是...海军特攻队专用引信。\"陈长安用匕首挑开缆线外皮,露出里面并列的三根铜丝,\"陆军的爆破筒不会用这种...\"

匕首突然停在半空。电闸箱的阴影里藏着个巴掌大的金属盒,透过缝隙能看到里面晃荡的水银柱。陈长安的呼吸瞬间凝滞——水银平衡开关意味着任何震动都可能引爆。

\"首长...\"小林的声音带着哭腔,《日军爆破器材手册》在他手里簌簌作响,\"这上面说...\"

\"手册是昭和十四年编的。\"陈长安突然割断一根蓝线,\"而这个装置,\"他又割断红线,\"是昭和十六年横须贺兵工厂的特制品。\"

最后一根黄线被剪断时,金属盒\"咔\"地弹开。里面不是炸药,而是半张扑克牌——黑桃A上用血画着箭头,直指西北角的变电箱。

变电箱前,陈长安发现了第二重陷阱。

昭和十四年的闹钟被焊死在铁柜里,分针离引爆点只剩七分钟。更精妙的是钟摆装置——它通过一组齿轮连着变电箱闸刀,任何拆除尝试都会提前接通电路。

\"狗日的小鬼子...\"周铁山抹了把脸上的煤灰,\"这他娘是算计好了咱们会来拆弹?\"

陈长安没说话。他盯着闹钟后盖的螺丝——十字纹路异常崭新。突然拽过小林的手册翻到某页:\"昨天谁来过变电箱?\"

\"就...就技术科的张秀才...\"小林突然瞪大眼睛,\"他说要查德国电机的...\"

陈长安已经冲向技术科帐篷。掀开布帘时,自称燕京大学肄业的\"张秀才\"正往皮箱里塞文件,桌上煤油灯照着他来不及摘下的金丝眼镜。

\"太君好眼力。\"书生突然笑了,右手摸向砚台,\"可惜晚了三分钟。\"

陈长安的子弹先一步穿透砚台,墨汁混着鲜血喷在《炼钢流程》手稿上。垂死的特务挣扎着掀翻油灯,火苗瞬间吞没了图纸。

\"没用的...\"特务咳着血沫笑,\"新爆破点...已经...\"

陈长安一脚踩住他喉咙:\"在哪?\"

特务的瞳孔开始扩散,嘴角却越咧越大。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帐篷布帘的缝隙间,能看见新建的高炉正在晨光中冒起第一缕青烟。

正午的警报声响彻厂区。

陈长安带着拆弹组扑向高炉时,民工队却扛着沙袋反向冲锋。赵大栓的棉袄被钢架划破,芦花般的棉絮混着血沫飞洒:\"首长!让俺们上!\"

\"退后!这是命令!\"陈长安的怒吼被爆炸声淹没。

最底层的检修口喷出火舌,气浪掀翻了五个沙袋队。浓烟中,陈长安看见爆破点——三根爆破筒呈品字形嵌在承重柱里,引信线连着高炉测温仪。

\"温度计超过800度就会...\"小林还没说完,仪表盘指针已经跳到750。

陈长安扯开衣领扑向承重柱。灼热的气流烤焦了他的眉毛,手指碰到爆破筒时发出\"嗤\"的灼烧声。就在他拔出第一根爆破筒的瞬间,测温仪\"叮\"地突破了临界点——

\"趴下!!\"

想象中的大爆炸没有来临。陈长安抬头时,看见周铁山像壁虎般贴在钢架上,满是老茧的手正死死卡住测温仪指针。老人被烤得通红的脸上,浑浊的眼泪刚流出来就被蒸成盐霜。

\"快...拆...\"老工匠的嘴唇裂开血口,\"俺闺女...就死在...\"

最后一根爆破筒脱离承重柱时,高炉突然发出龙吟般的轰鸣。通红的钢水从出料口奔涌而出,将爆破筒吞没在金色的洪流里。

傍晚的表彰会上,陈长安给周铁山别上奖章时,发现老人右手掌心烙着个深深的齿轮印。

\"不碍事。\"老工匠把残破的手按在新建的钢锭上,\"炉子没炸,值了。\"

钢锭渐渐冷却,天然形成的纹路像极了一幅地图。王婶突然指着某处惊叫:\"你们看!这歪扭的线像不像汾河?\"

众人围上来时,陈长安默默退到阴影里。他摸出从特务身上搜出的怀表——表盖内侧刻着行小字:\"大和魂不灭 昭和18年3月\"。

远处,第一列满载钢轨的火车正鸣笛启程。车头大灯扫过站台,照亮了钢锭上渐渐清晰的纹路:那不仅是汾河,更是整个山西的轮廓,在火光中微微颤动,如同大地的心跳。

月光洗着新筑的炉台时,陈长安独自检查着每处螺栓。

检修锤敲到第七十二颗螺丝时,他听见微弱的\"咔哒\"声。撬开防锈盖板,里面藏着枚指甲盖大的铜管——德国制微型雷管,生产日期1939.4。

远处突然传来梆子声。守夜人沙哑的调子飘在夜风里:\"铸铁骨啊炼钢魂...\"

陈长安将雷管扔进炉口。爆燃的青烟中,他看见无数光点正在太行山麓亮起——那是分散在十里八乡的土高炉,像星辰般缀在黑色的大地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