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 第24章 技术突破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第24章 技术突破

作者:深仨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7 17:09:50 来源:小说旗

第一节:土法上马

春雪初融的山坳里,一座隐蔽的茅草棚冒着青烟。陈长安掀开草帘,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刺鼻的硫磺味。三个满脸烟灰的战士正围着一口大铁锅搅拌着什么,见到团长进来,慌忙敬礼。

\"别动!\"陈长安制止了他们,\"小心锅里的东西。\"

技术小组组长杨树根擦了擦额头的汗:\"报告团长,按您给的配方,这批黑火药配比应该没问题了,就是...\"

\"就是什么?\"

\"硝石纯度不够。\"杨树根指着墙角几个陶罐,\"老乡家刮的墙土熬出来的硝,杂质太多。\"

陈长安蹲下身,用手指捻了捻罐里的白色结晶,眉头紧锁。突然,他眼睛一亮:\"去把炊事班长老马叫来!\"

第二节:意外发现

老马被这突如其来的召唤弄得莫名其妙,搓着围裙站在火药棚里:\"团长,俺就是个做饭的...\"

\"老马,你们炊事班是不是存了不少尿桶?\"陈长安的问题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啊?是...是有两桶...准备浇菜的...\"

陈长安一拍大腿:\"快拿来!\"见众人不解,他解释道:\"尿里含硝量比墙土高得多!古代人就是用这个法子提硝的。\"

当天下午,一个奇怪的装置出现在草棚外:几个大木桶串联起来,下面烧着火,尿液在里面反复蒸馏。刺鼻的气味引来不少战士围观。

\"团长这是要干啥?煮尿喝?\"一个新兵小声嘀咕。

李云龙正好路过,一巴掌拍在新兵后脑勺上:\"瞎咧咧啥!这是科学!\"其实他自己也摸不着头脑,但坚决维护团长的威信。

三天后,第一批雪白的硝石结晶从尿液中提炼出来。杨树根激动得手都在抖:\"纯度比墙土硝高了三倍不止!\"

第三节:第一声轰鸣

秘密试验场设在远离营区的山谷里。陈长安亲自将第一枚土制手榴弹递给李云龙:\"老李,你来试。\"

李云龙接过这个铁疙瘩,掂了掂分量:\"咋拉弦?\"

\"看到这个木柄没有?拧开盖子,拉出引线,数三秒再扔。\"陈长安详细讲解,\"记住,数到三必须出手!\"

所有人都退到掩体后。李云龙深吸一口气,拧盖、拉线、数数,然后奋力一掷——

\"轰!\"

爆炸声在山谷间回荡,远处用作靶子的枯树被炸得粉碎。战士们欢呼着冲出来,李云龙却站在原地没动,他的手掌被烫红了一片。

\"他娘的,引线烧得太快了!\"他龇牙咧嘴地说。

陈长安立即召集技术人员:\"把引线加长三分之一,中间再加一层阻燃层。\"转头看见李云龙还在甩手,赶紧招呼卫生员:\"快给李营长涂点獾子油!\"

第四节:生产线上

随着技术不断改进,手榴弹生产逐渐步入正轨。根据地里开辟了一个\"军工区\",分工明确:铁匠组负责铸造弹体,木工组制作手柄,火药组配制炸药,组装组最后总装。

林小梅带着医疗班想出了新点子:\"团长,咱们可以收集伤员的血绷带,煮过后能提取出硝酸钾,比尿液效率还高!\"

陈长安惊喜不已:\"太好了!这下原料问题解决了大半!\"他立即在全团推广这个办法,还制定了奖励政策:上交一筐血绷带可以换两个鸡蛋。

产量很快从每天三五枚提升到二十枚。但陈长安并不满足:\"我们的目标是日产五十枚!这样才能支撑接下来的战斗!\"

一天深夜,查哨的陈长安发现军工棚还亮着灯。走进去一看,杨树根和几个战士正在捣鼓一个新模具。

\"团长,我们想试试空心铸造。\"杨树根指着图纸解释,\"这样弹体更薄,能装更多火药,还省材料。\"

陈长安仔细查看后,突然拿起炭笔在图纸上修改了几处:\"这里加一道加强筋,否则容易开裂。另外,底部要做成凹面,爆炸时破片更均匀。\"

杨树根惊讶地看着团长:\"您...您怎么懂这些?\"

\"书上看的。\"陈长安轻描淡写地回答,心里却想起前世在军事论坛泡的那些日夜。

第五节:迫击炮之梦

手榴弹量产稳定后,陈长安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目标。他在团部挂起一张新图纸,上面画着一个简易迫击炮的构造图。

\"这...这能行吗?\"丁伟看着图纸直挠头,\"咱们连无缝钢管都没有。\"

\"用老榆木!\"陈长安指着门外那棵三人合抱的老树,\"先做木质炮管,内衬铁皮。虽然寿命短,但打个二三十发应该没问题。\"

孔捷提出疑问:\"炮弹怎么办?总不能也用手扔吧?\"

\"用铸铁弹体,装黑火药,尾翼稳定。\"陈长安画出弹体形状,\"关键是发射药,需要颗粒化的黑火药...\"

试验那天,全团干部都来了。第一发炮弹装填后,所有人都退到二十米外。陈长安亲自拉绳击发——

\"砰!\"炮弹飞出炮管,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然后落在三十米外的田里,没炸。

李云龙憋着笑:\"团长,这'迫击炮'打得还没我扔得远呢!\"

陈长安却不气馁:\"初速不够,加大发射药量!另外,炮弹引信需要改进。\"

接连失败了五次后,第六发炮弹终于在一百五十米外成功爆炸。虽然精度差强人意,但这声炮响标志着独立团的军工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第六节:意外收获

军工生产热火朝天时,一个意外来客打破了根据地的平静。这天哨兵带来一个穿着长衫的中年人,自称是太原兵工厂的技术员。

\"鄙人姓赵,原在阎锡山部负责弹药检验。\"来人递上一封介绍信,\"听闻贵部能自造军火,特来投奔。\"

陈长安仔细盘问后确认了此人身份。赵技术员看过军工区后,提出一连串改进意见:\"弹体可以改用失蜡铸造法...引信应该用雷汞...发射药最好用硝化棉...\"

\"等等!\"陈长安打断他,\"你会做硝化棉?\"

赵技术员点点头:\"我在德国留过学,虽然设备简陋,但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三天后,一个更专业的实验室在深山密林中搭建起来。赵技术员带着几个机灵的战士,用棉布和浓硝酸制作出了第一批硝化棉。测试时,巴掌大的一小块就把一块厚木板炸得粉碎。

\"这才是现代火药!\"赵技术员兴奋地说,\"如果能搞到甘油,我们还能做硝化甘油!\"

陈长安立即下令:\"全团收集食用油!炊事班以后炒菜改用猪油!\"

第七节:新的起点

春风吹绿太行山时,独立团的军工生产已经初具规模。每天清晨,运输队都会把五十枚手榴弹和十发迫击炮弹送往各营。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总算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赵技术员指导下,第一批雷汞雷管试制成功。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生产更可靠的炮弹引信了。

团部会议上,陈长安指着地图宣布:\"下一步,我们要攻打阎锡山在王家集的军械所!那里有我们急需的无缝钢管和机床!\"

李云龙摩拳擦掌:\"早该干他娘的一票了!\"突然想起什么,转头问赵技术员:\"老赵,你能把缴获的机床修好吧?\"

赵技术员推了推眼镜:\"只要有设备,我能带人仿制出子弹生产线!\"

陈长安环视众人,目光坚定:\"同志们,我们的军工建设才刚刚开始。终有一天...\"他举起一枚土制手榴弹,\"我们要让那些欺压百姓的军阀尝尝,什么叫做人民武装的铁拳!\"

窗外,春风掠过山野,带来万物生长的气息。而在那间不起眼的茅草棚里,一场改变战争格局的技术革命正在悄然孕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