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 第169章 石油!石油!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第169章 石油!石油!

作者:深仨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0 06:59:44 来源:小说旗

钢铁动脉

1944年5月7日清晨,蒙古戈壁滩上的风裹挟着沙粒,抽打在输油管道的铸铁外壁上。巴特尔队长眯起眼睛,看着蜿蜒至天际的黑色钢铁巨龙——这条由苏联援建的输油管道,正以每小时200吨的速度向华北输送着战争的血液。

\"听。\"老骑兵朝鲁突然按住腰间的弯刀。风声中夹杂着某种规律的金属敲击声,像啄木鸟在树干上寻找蛀虫。

巴特尔解下背上的莫辛纳甘步枪,枪托上刻着七道凹痕。他示意十二名骑兵散开,自己则俯身贴向发烫的管道。通过金属传导的震动异常清晰——有人在三公里外的17号阀室使用焊枪。

\"赤那(狼)。\"朝鲁的刀锋在晨光中闪过一道寒芒。

骑兵们悄无声息地翻身上马。这些蒙古马是特别选育的品种,蹄掌包裹着毛毡,跑起来比风声还轻。当他们在沙丘顶部俯瞰阀室时,看到五个穿着八路军制服的人正在拆卸压力表——但他们的绑腿打法暴露了身份,那是关东军特种部队特有的\"蟹式\"绑法。

巴特尔从马鞍袋取出信号镜,阳光在镜面上跳动三次。五公里外的管道巡逻队立即关闭了这段管道的闸门,同时启动备用水力系统维持压力。

\"留那个戴眼镜的。\"巴特尔说着给步枪装上特制的减装药子弹,\"陈工程师要问话。\"

黑金奔流

北平郊外的炼油厂里,林淑芬正盯着温度计发呆。这个留苏归来的女工程师刚刚完成催化裂化装置的改造,使苏联重油的利用率提高了15%。但此刻她满脑子都是今早接到的电报——陈长安在大同兵工厂测试新型油罐车时遭遇爆炸,生死未卜。

\"林工!管道压力异常!\"技师的喊声将她拉回现实。

控制室的压力表指针剧烈抖动,17号阀室传来的数据中断了。林淑芬抓起电话正要联系保卫处,窗外突然传来熟悉的马蹄声——蒙古骑兵队的传令兵举着带血的日军臂章,正朝警卫室飞奔。

三分钟后,紧急预案启动。备用的铁路油罐车队从张家口调集,三十辆改装过的\"斯大林-6\"型油罐车喷吐着黑烟驶向北平。这些由陈长安设计的油罐车配备双层装甲,夹层中填充着特殊的防火硅藻土。

当第一列油罐车驶入装卸区时,林淑芬在车头看到了弹孔。司机老刘跳下车,递给她一个沾满油污的笔记本:\"陈工让交给你的。他说...密码在第七页。\"

笔记本第七页画着奇怪的机械图,边缘标注着蒙古文数字。林淑芬突然红了眼眶——那是他们在列宁格勒留学时的约定,用蒙古象棋的走法记录密码。

\"快卸车!\"她转身对工人喊道,声音有些发抖,\"前线三个装甲师等着这批柴油!\"

火与铁

大同兵工厂的废墟上,陈长安推开压在腿上的钢梁。他的左臂不自然地弯曲着,但右手仍紧握着压力表。两小时前,伪装成工人的日军特工在油罐车试验场引爆炸药,炸毁了半个测试车间。

\"陈工!铁路桥被炸了!\"警卫员小张拖着受伤的腿跑来,\"西来的油罐车全堵在桑干河对岸!\"

陈长安摸出怀表看了看——距离前线装甲部队的燃料耗尽只剩18小时。他望向窗外,落日将桑干河染成血色,抛锚的油罐车在桥上排成长龙。更可怕的是,对岸隐约可见穿着百姓衣服的人影在铁轨旁移动。

\"发报给蒙古骑兵队。\"他撕下衬衫包扎伤口,\"让他们走'成吉思汗小道'。\"

这条秘密通道是巴特尔上个月发现的,沿着元代驿站的遗迹,可以绕过被破坏的铁路桥。但风险极大——古道狭窄处仅容一马通过,且全程暴露在山脊线上。

当夜,三十名蒙古骑兵每人牵引两桶200升的油桶,在月光下排成蜿蜒的长队。马匹的蹄铁包裹着麻布,油桶外缠着防撞的稻草绳。巴特尔打头阵,他的坐骑\"黑旋风\"是唯一能同时拖拽三桶油的烈马。

\"队长,有灯光!\"朝鲁突然压低声音。

前方山谷里,十几盏马灯排成诡异的十字形——那是日军埋伏的信号。巴特尔摸出陈长安给的信号枪,向天空发射了一发绿色信号弹。埋伏的日军还没反应过来,山崖上的八路军狙击手已经开火——这些神枪手是专门挑选的鄂伦春猎人,能在300米外打灭香火头。

\"冲过去!\"巴特尔一夹马腹,\"油比命重要!\"

燎原

5月8日破晓,第一批油桶送达前线装甲师时,柴油已经见底。坦克兵们顾不上过滤,直接将油料注入油箱。t-34的柴油机发出嘶哑的轰鸣,喷出浓黑的尾烟——这些掺着沙粒的\"鸡尾酒\"燃料,足够支撑到铁路修复。

中午时分,林淑芬在炼油厂收到了陈长安的电报。经过加密的文字只有短短一行:\"管道即血脉\"。她望向新架设的输油管道,阳光下宛如一条苏醒的黑龙,正将源源不断的能量输向战场更深处。

与此同时,在桑干河古道上,朝鲁正在掩埋最后一具日军尸体。这个年轻骑兵特意把敌人的刺刀插在坟头——刀柄上刻着\"武运长久\"四个字,此刻正对着东京的方向。

巴特尔清点完伤亡,将阵亡战友的遗物系在马鞍上。其中有个绣着牡丹的荷包,里面装着从日军军官身上搜出的照片——照片上的日本女人抱着孩子站在樱花树下,背面写着\"昭和19年春\"。

\"送军部情报科。\"巴特尔把照片塞进地图筒,突然发现筒底刻着行小字:大连满铁实验所。他眯起眼睛,想起陈长安上次提到的\"幽灵油轮\"传闻。

远处,一列修复好的油罐车正鸣笛驶过新架设的铁路桥。车身上弹孔犹在,但黑色的石油正欢快地奔向等待它的钢铁巨兽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