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 第47章 根据地快速发展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第47章 根据地快速发展

作者:深仨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7 17:09:50 来源:小说旗

(1)废铁行动

清晨的露珠还未散去,同蒲铁路沿线已经活跃着一支特殊的\"拾荒队\"。侦察连连长王铁柱蹲在铁轨旁,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冰凉的钢轨,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连长,这截铁轨锈得厉害,鬼子肯定很久没检修了。\"战士小李压低声音说道,手里的钢锯已经架在了铁轨连接处。

王铁柱眯起眼睛看了看天色:\"动作快点,趁着晨雾没散。\"他转头对身后的民兵队长吩咐道:\"老张,让你的人把风,发现巡逻队立刻发信号。\"

钢锯与铁轨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在寂静的黎明中格外明显。王铁柱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不时警惕地望向铁路两端。突然,远处传来一声布谷鸟叫——这是了望哨发出的预警信号。

\"隐蔽!\"王铁柱一挥手,十几个战士立即钻入路旁的灌木丛。不到一分钟,一队日军巡逻兵慢悠悠地走来,刺刀在晨光中闪着冷光。带队的军曹踢了踢地上的道钉,用日语嘟囔了几句,完全没有注意到前方三十米处已经被锯开一半的铁轨。

等巡逻队走远,战士们立即继续作业。随着\"咔\"的一声脆响,五米长的铁轨应声而落。王铁柱擦了把汗,满意地看着今天的战果:\"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七段了,团长肯定高兴。\"

(2)冶炼厂的秘密

深山坳里,新建的土法冶炼厂正热火朝天地运转着。从铁路拆来的铁轨被投入土高炉,伴随着鼓风机的轰鸣声,通红的铁水从出铁口缓缓流出。

\"温度再提高二十度!\"留学德国的冶金专家徐工大声指挥着,他推了推眼镜,仔细观察铁水的成色:\"这次杂质少多了,可以做枪管坯料。\"

陈长安站在一旁,看着铁水倒入模具,忍不住问道:\"老徐,这一炉能出多少枪管?\"

\"按现在的成品率,能加工三十支步枪的枪管。\"徐工擦了擦脸上的煤灰,\"不过要是能找到锰矿,加入少量锰钢,使用寿命能提高三倍。\"

陈长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转身对赵刚说:\"通知各侦察连,留意锰矿的线索。另外,告诉后勤部,给冶炼厂的同志每人加半斤猪肉,他们太辛苦了。\"

就在这时,通讯兵急匆匆跑来:\"报告!三营在牛头山发现了一处铜矿!\"

(3)意外的发现

牛头山的山腰上,三营长正带着几个战士围着一处裸露的岩壁。岩缝中渗出蓝绿色的矿物,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团长,您看!\"三营长兴奋地指着岩壁,\"我们追一只野兔时发现的。老刘说这绝对是铜矿,而且品位不低。\"

陈长安蹲下身,用匕首刮下一些矿石粉末,放在手心仔细观察。粉末呈现出独特的孔雀绿色泽,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

\"确实是铜矿。\"陈长安站起身,环顾四周,\"这地形...易守难攻,很适合建采矿点。\"他转向随行的地质专家:\"老刘,估计储量有多少?\"

刘工程师推了推眼镜,仔细勘察了一番:\"从露头和周围地质构造看,至少是个中型矿床。如果能解决开采问题,满足我们子弹生产的铜需求绰绰有余。\"

陈长安立即作出部署:\"二连负责警戒,三连准备开采工具。老刘,你负责技术指导。记住,白天休息,晚上作业,绝不能走漏风声。\"

(4)硫磺矿的突破

一周后,一个更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侦察兵在死人谷深处发现了一处天然硫磺矿。陈长安亲自带队前往考察。

死人谷地形险恶,两侧峭壁如刀削般陡峭,谷底散落着动物骸骨,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硫磺味。

\"团长,就在前面!\"带路的民兵指着岩壁上一条黄色的矿脉,\"我们追一只受伤的岩羊时发现的。\"

陈长安走近观察,只见岩缝中渗出金黄色的硫磺结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小心地用匕首撬下一块,放在鼻尖轻嗅,立即被呛得咳嗽起来。

\"纯度很高!\"随行的化学专家周维汉激动地说,\"有了这个,我们就能制备硫酸,进而生产硝酸!\"

陈长安的眼睛亮了起来:\"硝酸...那不就是能造tNt了?\"

\"不止tNt。\"周维汉兴奋地解释,\"无烟火药、雷酸汞雷管,全都要靠硝酸。可以说,有了硝酸,我们的军工水平能提升一个时代!\"

(5)化工攻坚

新建的化工车间里,周维汉正带着战士们组装简易的铅室法硫酸生产设备。由于缺乏铅板,他们用陶缸代替,连接管道则是用竹筒内涂石蜡制成。

\"这一步很关键。\"周维汉指着燃烧炉说,\"硫磺燃烧要控制好空气比例,二氧化硫浓度必须达到7%以上。\"

陈长安站在一旁,看着战士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硫磺燃烧产生的刺鼻气体通过竹管导入吸收系统,整个过程危险而精密。

\"报告!三号缸温度超标!\"一个战士突然喊道。

周维汉立即冲过去调整阀门:\"快加冷水降温!超过80度就可能爆炸!\"

经过三天三夜的连续奋战,第一瓶淡黄色的浓硫酸终于制备成功。周维汉的手微微发抖:\"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用硫酸和硝石反应制硝酸。\"

(6)硝酸问世

实验室里气氛紧张到极点。周维汉将浓硫酸缓缓倒入装有硝石的玻璃容器中,立即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注意通风!\"他大声提醒,\"二氧化氮有毒!\"

气体通过冷水冷凝,最终在接收瓶中凝结出淡黄色的液体。周维汉小心地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滴在一块铜片上——铜片立刻被腐蚀出一个黑洞,冒出缕缕白烟。

\"成功了!\"周维汉激动地大喊,\"硝酸浓度至少在68%以上!\"

陈长安接过瓶子,看着里面微微发黄的液体,难掩兴奋:\"有了这个宝贝,我们就能造真正的炸药了!\"

(7)军工革命

在硝酸投产的第二天,兵工厂就开始了tNt的试制。周维汉亲自指导战士们进行硝化反应,将甲苯与混酸(硝酸和硫酸的混合物)在严格控制温度下反应。

\"温度必须保持在25-30度之间。\"周维汉紧盯着温度计,\"超过30度立即加入冰水降温!\"

经过六个小时的紧张操作,第一批淡黄色片状tNt终于结晶析出。测试当天,陈长安亲自到场。当100克tNt将一块磨盘大小的花岗岩炸得粉碎时,围观的人群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从今天起,我们的地雷、手榴弹再也不是听响儿的摆设了!\"陈长安高声宣布。

与此同时,无烟火药和雷酸汞雷管的生产线也相继投产。兵工厂很快实现了从子弹到炮弹的完全自给,弹药质量甚至超过了缴获的日军装备。

(8)经济振兴

军工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整个根据地的经济活力。采矿需要大量劳力,周边村庄的闲散劳动力有了稳定收入;运输队需要骡马,带动了牲畜交易;甚至催生了一批修理工具的铁匠铺。

陈长安在巡视时发现,集市上竟然出现了卖布匹、食盐等日用品的小贩。他好奇地问一个老农:\"老乡,现在做买卖不怕鬼子扫荡了?\"

老农笑呵呵地说:\"有咱们独立团在,鬼子来了也不怕!再说了,\"他压低声音,\"我儿子在矿上干活,一个月能挣三十斤小米呢!\"

(9)暗流涌动

然而,如此大规模的工业活动终究引起了日军的注意。太原日军司令部里,情报参谋田中少佐正在汇报最新发现。

\"将军阁下,近三个月来同蒲线铁轨被盗事件增加了五倍。更可疑的是,\"他指着航空照片上的几处烟雾,\"这些区域出现了不明热源,很可能是冶炼设施。\"

梅津美治郎司令官面色阴沉:\"你的意思是,八路军在建立完整的军工体系?\"

\"不仅如此,\"田中补充道,\"我们的特工报告,他们可能已经掌握了高级炸药制造技术。\"

梅津猛地拍桌:\"立即制定扫荡计划!调集第36师团、独立混成第4旅团,务必摧毁八路的军工基地!\"

(10)未雨绸缪

几乎在同一时刻,陈长安正在召开紧急作战会议。

\"鬼子肯定已经盯上我们了。\"他指着沙盘说,\"我判断,最迟两周内,日军会发动大规模扫荡。\"

\"兵工厂怎么办?\"赵刚忧心忡忡地问,\"这些设备来之不易啊。\"

陈长安胸有成竹:\"从明天开始实行'蜂巢计划'。将关键设备分散到二十个隐蔽点,每个点只保留部分生产能力。即使被摧毁几处,也不影响整体运转。\"

他转向周维汉:\"化工设备能转移吗?\"

周维汉推了推眼镜:\"已经设计成模块化,48小时内就能拆解运输。\"

\"好!\"陈长安一拳砸在桌上,\"通知各部队做好战斗准备。这次扫荡,我们要让鬼子有来无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